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四烈集·痘疹詮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四烈集·痘疹詮 (12)

1. 咽喉口齒(三十九)

咽喉司呼吸之升降,乃一身之橐籥也。毒氣不能舒散,則壅聚於此,腫痛閉塞,水漿難入,則死生系之,深可畏也。首尾俱宜甘桔湯加麥門冬、牛蒡子、玄參、杏仁,或加味甘桔湯,及《拔萃》甘桔湯俱可用。熱甚痛甚者,宜東垣涼膈散加牛蒡子,或以甘桔湯合黃連解毒湯加石膏、木通、牛蒡子、山豆根、射干,並外用玉鑰匙點之。咽痛便秘者,宜四順清涼飲下之。

白話文:

咽喉負責呼吸的升降運作,是人體氣機出入的樞紐。如果毒氣無法順利散開,就會聚集在咽喉,造成腫痛阻塞,無法吞嚥食物和水,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,不可不慎。

對於咽喉腫痛,首尾皆可使用甘桔湯,並加入麥門冬、牛蒡子、玄參、杏仁,或使用加味甘桔湯,以及《拔萃》中的甘桔湯方劑。若症狀發熱疼痛嚴重,可採用東垣的涼膈散方劑,加入牛蒡子,或將甘桔湯與黃連解毒湯合用,並加入石膏、木通、牛蒡子、山豆根、射干,同時外用玉鑰匙點塗患處。

若咽痛伴有便秘者,可使用四順清涼飲治療。

以上證治,必其能食肉熱者,方可用此寒涼之劑。若上焦雖熱而下焦不熱,或不喜飲食者,只用加味甘桔湯,徐徐咽服,不必用牛蒡子,恐其性涼傷脾也。

一、咽喉腫痛,凡痘瘡多有是證,但七日前見者為逆,七日後見者無慮。蓋起發灌膿之時,內外之痘俱大,以致氣道壅腫而然,此痘也,非喉痹之毒也。待外痘既靨,則內證自除矣,不必治之。

徐氏曰:凡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,內服加味甘桔湯。外看身上有痘之最大者,此其毒氣相連,宜用香油燈草燃而淬之,一淬即愈。或用手捻破,以痘疔散塗之。

白話文:

以上治療方法,只適合那些能吃肉且身體燥熱的人,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。如果上焦雖然熱,但下焦不熱,或者不喜歡吃東西,就只要用加味甘桔湯慢慢吞服,不必使用牛蒡子,因為它性寒,可能會傷脾胃。

喉嚨腫痛,很多長痘的人都會有這種症狀,但七天前出現的屬於逆症,七天後出現的不用擔心。因為當痘痘開始發膿時,內外痘都很大,導致氣道腫脹,這是痘瘡的症狀,不是喉痹的毒素。等到外痘結痂,內部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,不用特別治療。

徐氏說:所有喉嚨腫痛不能吃東西的人,都要內服加味甘桔湯。如果外觀上看到身上有最大的痘痘,表示毒氣相連,應該用香油燈草點燃後淬滅,一淬就能治癒。或者用手捏破痘痘,塗上痘疔散。

陳氏曰:凡身壯熱,大便堅實,或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,皆瘡毒未盡,宜用四味射干鼠黏子湯。如不應,宜七味白朮散。

一、痘瘡弄舌吐舌者,脾之熱也,輕者導赤散,甚者瀉黃散。

一、唇口與五內相通,故熱毒內發,口舌必先受傷,毒甚則口舌或紫或白或黑,舌或腫大,此皆實熱之證,宜內服黃連解毒湯加石膏、牛蒡子、木通、生地,或東垣涼膈散。若大便乾結者,宜《局方》涼膈散,外用玉鑰匙點之。若口舌生疳者,以吹口丹,或陰陽散敷之。

白話文:

陳氏說:如果身體發熱、大便乾燥,或者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,都是瘡毒未消的表現,應該服用四味射干鼠黏子湯。如果效果不佳,就應該服用七味白朮散。

如果患痘瘡時,病人伸出舌頭,那是脾臟有熱氣的症狀,輕微的可以服用導赤散,嚴重的就應該服用瀉黃散。

唇口與五臟六腑相連,所以內熱發散時,口舌一定會先受到影響,毒氣嚴重時,口舌可能變成紫色、白色或黑色,舌頭也可能腫大,這些都是實熱的表現,應該內服黃連解毒湯,再加入石膏、牛蒡子、木通、生地,或者服用東垣涼膈散。如果大便乾結,就應該服用局方涼膈散,並用玉鑰匙塗抹在患處。如果口舌生疳,就應該用吹口丹或陰陽散敷在患處。

一、牙齦腫爛成疳者,此陽明熱毒內攻也,殺人甚速,宜甘露飲主之,外用老茶葉、菲菜根煎濃湯洗之,仍用翎毛刷去腐肉,洗見鮮血,乃以神授丹,或搽牙散敷之,日三次,或綿繭散亦可。若爛至喉中者,用小竹管將綿繭散吹入,雖遍口牙齒爛落、口唇穿破者,皆可敷藥而愈。然必有黃白膿水者方可治,若色如干醬,其肉臭爛,日爛一分者俱不治。

白話文:

牙齦腫爛成疳,這是陽明經熱毒內攻所致,非常危險,容易致命。應該服用甘露飲治療,同時用老茶葉和菲菜根煎成濃湯外洗,並用翎毛刷去除腐肉,直到看到鮮血。之後可以敷上神授丹或搽牙散,一天三次,也可以用綿繭散。如果爛到喉嚨,可以用小竹管把綿繭散吹進去。即使整個口腔的牙齒都爛掉,嘴唇也破裂,只要敷藥治療,都能痊癒。但是,只有有黃白色膿水的情況才能治療,如果膿水顏色像干醬,肉體臭爛,每天爛掉一部分,就無藥可救了。

一、牙疳臭爛,氣粗熱甚,舌白至唇,口臭如爛肉,大便瀉膿血,肚腹脹痛,此胃虛毒氣內攻,胃爛之證。苦山根發紅點者,此疳毒內攻,故見於山根,亦胃爛之證,俱不治。

一、痘疹退後,若有牙齦腐爛,鼻血橫流者,併為失血之證,宜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加山梔、木通、玄參、黃芩之類以利小便,使熱毒下行,外用神授丹治之,不可緩也。若疳瘡色白者,為胃爛,此不治之證。

白話文:

牙齒腐爛發臭,氣息粗熱,舌苔白膩覆蓋嘴唇,口臭像腐肉,大便瀉出膿血,肚子脹痛,這是胃虛寒毒氣內攻,胃部潰爛的徵兆。如果山根處出現紅色斑點,也是疳毒內攻,導致胃部潰爛的表現,這些情況都無法醫治。

麻疹退去後,如果出現牙齦腐爛,鼻血流個不停,屬於失血的徵兆,可以用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加入山梔、木通、玄參、黃芩等藥材,利尿排毒,使熱毒向下排泄。外用神授丹治療,不可延誤。若疳瘡顏色發白,代表胃部潰爛,這也是無法醫治的病症。

2. 痘瘡中論列方(四十)

保元湯(痘一),調元湯(痘二),五味異功散(補四),四君子湯(補一),五福飲(新補六),九味異功(煎因二三),四物湯(補八),五物煎(新因二),十二味異功散(痘二二),二陰煎(新補十),六物煎(新因二十),十一味木香散(痘二一),二仙散(痘二十),六氣煎(痘二五八),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,十宣散(痘十四),八珍湯(補十九),六味回陽飲(新熱二),溫胃飲(新熱五),理中湯(熱一),七味白朮散(小七),養中煎(新熱四),理陰煎(新熱三),七味安神丸(小七三),益黃散(和十九),胃愛散(痘十九)莫能助,黃耆建中湯(補二七),芎歸湯(痘十五),托裡散(痘四),參耆內托散(痘七),惺惺散(小二三),酸棗仁湯(補八四),人參固肌湯(痘十二),柴陳煎(新散九),柴葛煎(新因十八),人參透肌散(痘十三),柴歸飲(新因十五),蘇葛湯(痘二七),升麻葛根湯(痘二六),疏邪飲(新因十六),小柴胡湯(散十九),柴葛桂枝湯(痘三六),參蘇飲(散三四),柴胡飲子(痘四二),加減參蘇飲(痘三四),五積散(散三九),五柴胡欲(新散五),桂枝葛銀渴(痘三七),雙解散(痘四一),羌活散(痘三八),麻黃甘草湯(痘三五),益元散(寒百十二),搜毒煎(新因十九),柴胡麥門冬散(痘二四),天水散(寒百十二),敗毒散(痘三一,又三二),荊防敗毒散(痘三一),六一散(寒百十二),解毒湯(痘五一),黃連解毒湯(寒一),甘露飲(寒十),消毒散(痘四七),托裡消毒散(痘六),五苓散(和一八二),瀉黃散(寒五七),解毒內托散(痘五),四苓散(和一八七),退火丹(痘八四),實表解毒湯(痘五四),導赤散(寒一二二),苦參丸(痘九九),四味消毒欲(痘四八),當歸丸(痘九五),大和中飲(新和七),六味消毒飲(痘四九),三黃丸(攻六八),小和中飲(新和八),毒防風湯(痘五六),承氣湯(攻一),肉豆蔻丸(小五六),消風化毒湯(痘五八),通關散(痘八五),橘皮湯(痘九二),涼血化毒湯(痘五九),獨聖散(痘七八),勻氣散(痘九三),普濟消毒飲(寒十三),蟬退膏(痘四六),化痰丸(小九九),消毒化斑湯(痘五十),無價散(痘七九),三酥餅(痘八十),養血化斑湯(痘十八),敗草散(痘一二六),抱能丸(小八五),涼血養營煎(新因十七),胡荽酒(痘百十八),保嬰丹(痘百五),玄參地黃湯(痘八六),水楊湯(痘百二十),大連翹飲(寒七八),速翹升麻湯(痘二八),胭脂汁(痘一二五),犀角散(痘六三),犀角地黃湯(寒七九),豬髓膏(痘一二二),快斑湯(痘七三),快斑越婢湯(痘七四),蕎麥散(痘一二四),鼠黏子湯(痘七六),射干鼠黏子湯(痘七七),茶葉方(痘一二一),紫草欲子(痘六七),柴草木通湯(痘七十),白龍粉(痘一二七),紫草飲(痘六六),紫草木香湯(痘六九),神授丸(因一五六),紫草散(痘六五),柴草快斑湯(痘六八),綿繭散(痘一三四),如聖湯(痘十一),加味甘桔湯(痘九十),痘疔散(痘百十四),甘桔湯(因一七五),《拔萃》甘桔湯(因一七六),陰陽散(外一三三),四聖丹(痘百十五),參耆四聖散(痘八),吹口丹(痘一三六),玉鑰匙(因一九三),加味四聖散(痘十),搽牙散(痘一三五),辟邪丹(痘百三十),萬氏四聖散(痘百十六),茵陳薰法(痘百十九),人參白虎湯(寒三),四順清涼飲(攻二五),《局方》涼隔散(痘十九),東垣涼膈散(痘八三),前胡枳殼湯(痘九四),萬氏奪命丹(痘八二),神應奪命丹(痘八一),救苦滅瘢散(痘一二八),萬氏牛黃清心丸(小九四),神效當歸膏(外三一四),太乙膏(外三百八)

白話文:

保元湯、調元湯、五味異功散、四君子湯、五福飲、九味異功、四物湯、五物煎、十二味異功散、二陰煎、六物煎、十一味木香散、二仙散、六氣煎、十全大補湯、十宣散、八珍湯、六味回陽飲、溫胃飲、理中湯、七味白朮散、養中煎、理陰煎、七味安神丸、益黃散、胃愛散等藥方皆無法奏效,黃耆建中湯、芎歸湯、托裡散、參耆內托散、惺惺散、酸棗仁湯、人參固肌湯、柴陳煎、柴葛煎、人參透肌散、柴歸飲、蘇葛湯、升麻葛根湯、疏邪飲、小柴胡湯、柴葛桂枝湯、參蘇飲、柴胡飲子、加減參蘇飲、五積散、五柴胡、桂枝葛銀渴、雙解散、羌活散、麻黃甘草湯、益元散、搜毒煎、柴胡麥門冬散、天水散、敗毒散、荊防敗毒散、六一散、解毒湯、黃連解毒湯、甘露飲、消毒散、托裡消毒散、五苓散、瀉黃散、解毒內托散、四苓散、退火丹、實表解毒湯、導赤散、苦參丸、四味消毒、當歸丸、大和中飲、六味消毒飲、三黃丸、小和中飲、毒防風湯、承氣湯、肉豆蔻丸、消風化毒湯、通關散、橘皮湯、涼血化毒湯、獨聖散、勻氣散、普濟消毒飲、蟬退膏、化痰丸、消毒化斑湯、無價散、三酥餅、養血化斑湯、敗草散、抱能丸、涼血養營煎、胡荽酒、保嬰丹、玄參地黃湯、水楊湯、大連翹飲、速翹升麻湯、胭脂汁、犀角散、犀角地黃湯、豬髓膏、快斑湯、快斑越婢湯、蕎麥散、鼠黏子湯、射干鼠黏子湯、茶葉方、紫草欲子、柴草木通湯、白龍粉、紫草飲、紫草木香湯、神授丸、紫草散、柴草快斑湯、綿繭散、如聖湯、加味甘桔湯、痘疔散、甘桔湯、拔萃甘桔湯、陰陽散、四聖丹、參耆四聖散、吹口丹、玉鑰匙、加味四聖散、搽牙散、辟邪丹、萬氏四聖散、茵陳薰法、人參白虎湯、四順清涼飲、局方涼隔散、東垣涼膈散、前胡枳殼湯、萬氏奪命丹、神應奪命丹、救苦滅瘢散、萬氏牛黃清心丸、神效當歸膏、太乙膏等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