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癢𤹀抓破(三十四)

訣云:虛則癢,實則痛。又曰:諸癢為虛。此固其辨矣。然實即兼熱也,虛印兼寒也。蓋如瘡瘍之痛,必由乎熱,今不作痛而作癢,此其無熱可知,無熱由乎陽虛,陽虛便是寒證,諸有以初起作癢為火者,皆謬也。且凡痘瘡發癢,則多為不起不灌而𤹀陷繼之,最可慮也。故凡治癢之法,雖云當補,然尤不可不溫,惟溫補則營衛和,氣血行而痘自起矣。

痘毒既起而透,則多有作痛,尚何癢哉?故痘於起發之時,則宜痛不宜癢也。然癢有數證,亦當辨治如下:

一、痘瘡初見點便作癢者,此邪在半表半裡之間,而進退遲疑總由元氣無力,欲達不能也,速當溫補陽氣,兼以疏散,但使腠理通暢,則痘自起而癢自止矣。宜六氣煎加川芍、白芷、防風、荊芥之屬。若虛在血分而色白者,宜六物煎,或五物煎加減主之。

一、痘瘡出齊之後,但是作癢,俱宜保元湯,或六氣煎加川芎、當歸、防風、荊芥治之,或用十全大補湯,或用蟬蛻膏。

一、血滲肌膚,咸蜇皮肉而作癢者,亦以氣虛而然,宜保元湯加芍藥、當歸以制血,或加丁香以治里,官桂以治表,表裡俱實,自不作癢。

程氏曰:凡前後癢𤹀,宜保元湯加何首鳥、牛蒡子、白芍藥。何首鳥須赤白兼用。

一、痘瘡干而作癢者,宜養血潤燥,以五物煎加防風、荊芥、外用茵陳熏法。

一、痘瘡濕而作癢者,宜補氣去濕,以四君子湯加防風、荊芥、桂枝以解之,外用菌陳熏法。

一、頭面為諸陽之會,若癢而抓破,則泄氣最甚,速宜六氣煎,或十全大補湯加防風、荊芥、何首烏之屬以培補之。但得復腫復灌而飲食如常則無害,若癢不止而滿面抓破者必死。

一、遍身發癢抓破,膿血淋漓者,宜參耆內托散,倍加當歸及白芷、荊芥、木香,使氣和血行,其癢自止,外以敗草散敷之。

一、瘡癢潰爛,黏衣連席難任者,內服十全大補湯加防風、荊芥,外用敗草散。

一、痘瘡見形而皮肉紅豔,起發而皮嫩多水者,其後多致癢𤹀也,急須先期調補之。

一、痘瘡將收而癢者,其膿已成,其瘡已回,邪散而正復,營衛和暢故癢也。不須服藥,但謹護之,勿令抓破,以致損傷成瘡。

一、漿膿初化,膿未成而混身瘙癢不寧者,此惡候也,速當溫補氣血,用六氣煎、六物煎之類,加以防風、白芷、荊芥之屬,必令癢去方保無慮。若癢甚不休,瘡壞皮脫,其毒復陷,謂之癢𤹀,必不能活矣。

《活幼心書》云:凡作癢不止,用荊芥穗以紙束之,用刺癢處,以散郁邪,其癢自止,此屢驗之法。內服消風化毒湯加參、歸以解之。

白話文:

癢𤹀抓破(三十四)

古人說,身體虛弱才會癢,實證則會痛。又說,所有癢症都是虛證。這些說法固然有道理,但實證也可能伴隨發熱,虛證也可能伴隨畏寒。例如,瘡瘍疼痛必是因熱邪所致,但現在沒有疼痛只有癢,可知並無熱邪,沒有熱邪是因為陽氣虛弱,陽氣虛弱就是寒證。那些認為初期發癢是火邪的人,都錯了。而且,凡是痘瘡發癢,大多是因為痘疹未能順利發起而內陷所致,這是最危險的。因此,治療痘瘡發癢的方法,雖然應該補益,但更重要的是溫煦,只有溫和地補益,才能使營衛調和,氣血運行,痘疹才能順利發出。

痘毒已經發出並透發,就會產生疼痛,哪裡還會癢呢?所以,痘疹在發起的時候,應該痛而不應該癢。然而,發癢也有多種情況,應該區別治療如下:

一、痘瘡剛出現疹點就發癢的,這是邪氣停留在肌表與臟腑之間,進退猶豫,都是因為元氣不足,邪氣難以透達所致,應該迅速溫補陽氣,並兼以疏散,只要使皮膚毛孔通暢,痘疹就能自然發起,癢症自然停止。宜用六氣湯加川芎、白芷、防風、荊芥等藥。如果虛弱在於血分,而且面色蒼白,則宜用六物湯或五物湯加減治療。

二、痘瘡全部長出之後,仍然發癢的,都應該服用保元湯,或六氣湯加川芎、當歸、防風、荊芥治療,或用十全大補湯,或用蟬蛻膏。

三、血液滲出肌膚,刺痛皮肉而發癢的,也是因為氣虛所致,宜用保元湯加芍藥、當歸以養血,或加丁香治療裡證,加官桂治療表證,表裡都調和了,就不會再發癢了。

程氏說:凡是痘瘡前後發癢,都應該服用保元湯加何首烏、牛蒡子、白芍藥。何首烏須要紅白兩種一起使用。

四、痘瘡乾燥而發癢的,應該養血潤燥,用五物湯加防風、荊芥,外用茵陳熏患處。

五、痘瘡潮濕而發癢的,應該補氣去濕,用四君子湯加防風、荊芥、桂枝治療,外用茵陳熏患處。

六、頭面是諸陽匯聚之處,如果發癢抓破,則會損傷陽氣最甚,應迅速服用六氣湯,或十全大補湯加防風、荊芥、何首烏等藥以培補元氣。只要痘疹能重新腫起,並能正常飲食,就沒有危險,如果發癢不止,滿臉抓破,則必死無疑。

七、全身發癢抓破,膿血淋漓的,應該服用參耆內托散,加倍當歸及白芷、荊芥、木香,使氣血調和,癢症自然停止,外用敗草散敷於患處。

八、瘡瘍發癢潰爛,粘連衣物難以忍受的,內服十全大補湯加防風、荊芥,外用敗草散。

九、痘瘡已經出現,皮肉紅潤,發起後皮膚嫩薄多水泡的,其後大多會發癢,必須及早調補。

十、痘瘡將要痊癒而發癢的,膿已成,瘡已斂,邪氣消散,正氣恢復,營衛調和,所以才發癢。不必服藥,只要細心護理,不要抓破,以免損傷而化膿。

十一、漿液開始化膿,膿尚未完全形成而渾身瘙癢難忍的,這是惡候,應迅速溫補氣血,服用六氣湯、六物湯之類,加上防風、白芷、荊芥等藥,必須止癢才能保無虞。如果癢得很厲害,瘡瘍潰爛,皮膚脫落,毒邪復陷,稱為「癢𤹀」,一定活不了了。

《活幼心書》中說:凡是發癢不止,可用荊芥穗用紙包好,刺癢處,可以散去鬱結的邪氣,癢症自然停止,這是屢試不爽的方法。內服消風化毒湯加人參、當歸以治療。

2. 作痛(三十五)

痘瘡作痛,有實有虛,雖曰諸痛為實,然此言亦不可執。若身有大熱而大便秘結,煩躁不寧,喘脹作渴而為痛者,此實痛也。若無大熱而二便清利,脾氣不健,衛氣不充,營失所養而作痛者,此虛痛也。實者宜解毒清火,當用解毒湯,或四味消毒飲之類主之。虛者宜補香血氣,當用保元湯,或六物煎之類主之。

白話文:

痘瘡疼痛,有實證也有虛證,雖然一般來說疼痛都屬於實證,但這句話也不能一概而論。如果患者身體發熱、大便秘結、煩躁不安、呼吸困難、口渴且疼痛,這是實證疼痛。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發熱,大小便通暢,但脾胃虛弱,衛氣不足,氣血失調而導致疼痛,這是虛證疼痛。實證疼痛應當解毒清熱,可以使用解毒湯或四味消毒飲等藥物治療。虛證疼痛應當補益氣血,可以使用保元湯或六物湯等藥物治療。

3. 頭面腫(三十六)

經曰:熱甚則腫。大抵毒盛者必腫,毒微者不腫,故亦可以腫與不腫,察毒之甚與不甚也。然痘瘡應期起發,毒必以漸盡出,故頭面亦必以漸浮腫,此毒火聚於三陽之分,欲化膿漿,其宜然也。然止宜微腫,而甚腫者,大作所宜。若當起發之時,頭面全然不腫,必其痘稀磊落,毒氣輕淺者然,此最吉兆也。

一、痘以漸起,面以漸腫,及灌膿收靨而腫以漸消,此常候也。如應腫不腫者,必其元氣不足;應消不消者,必其毒氣有餘,須急治之。

一、有痘未起發而頭面預腫,皮光色嫩,如瓠瓜之狀,此惡毒上衝之候也。又有痘點已見,但隱隱於皮膚之中,肉目腫而痘不起者決死。汪氏《理辨》曰:痘起五六日之際,有面目先腫而光亮者,是陽乘陰分,毒不能發也。

何也?血乃氣之本,氣乃血之標,血有不足,則根本之力已虧,故致虛陽動作,其氣妄行肉分,區區不足之血,何能載毒而出?七日之後,傳經已足,則氣退毒陷,陰陽各失其正,尚何可治之有?凡值此者,不可不預調氣血,若待臨期,無能為矣。

一、痘正起發頭面腫脹時,正面之瘡切防瘙癢,不可使之抓破,少有損傷,以致真氣外泄,邪氣內蝕,則腫消毒陷,多致死矣。但得破者復灌,消者復腫,飲食二便如常,則變凶為吉矣,宜十全大補湯,或合苦參丸治之。

一、頭面腫脹而眼目咽喉痛閉者,急宜解毒,眼與咽喉相兼治之,宜消毒化斑湯去升麻,或大連翹飲主之。

一、兼疫毒之氣而頭項腮頜預腫者,此必大頭風及蝦蟆瘟之屬,宜以疫氣治之,如大連翹飲,及普濟消毒飲之類主之。但兼此者亦多凶少吉也。

白話文:

頭面腫脹(三十六)

書中記載:熱盛則腫。大多數毒性重的疾病都會腫脹,毒性輕的則不會腫,所以可以通過腫脹與否來判斷毒性的輕重。但是,痘瘡在應當發病的時間開始長出痘疹,毒氣必定逐漸排出,所以頭面也會逐漸浮腫,這是因為毒火聚集在三陽經絡的分佈區域,想要化膿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然而,只宜輕微腫脹,腫脹嚴重則預示病情危重。如果在痘疹應該發出的時候,頭面完全不腫,則表示痘疹稀疏,毒氣輕淺,這是最好的徵兆。

第一,痘疹逐漸長出,面部逐漸腫脹,直到膿液排出、痘印消退,腫脹也逐漸消退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如果該腫脹卻不腫脹,則表示元氣不足;如果該消退卻不消退,則表示毒氣過盛,需要緊急治療。

第二,痘疹尚未長出,而頭面卻先腫脹,皮膚光亮潤澤,像瓠瓜一樣,這是惡毒上衝的徵兆。還有一種情況是,痘點已經出現,但隱隱約約藏在皮膚裡面,肉眼可見腫脹,但痘疹卻不長出來,這預示著必死無疑。汪氏《理辨》中記載:痘疹發出五六日左右,如果先出現面部腫脹且光亮,這是陽氣亢盛侵犯陰分,毒氣無法發散的表現。

這是因為:血液是氣的根本,氣是血的表現,血液不足,則根本之力已虧損,所以導致虛陽浮動,氣血妄行於肌肉組織,如此不足的血液,怎麼能夠承載毒氣排出呢?七日之後,經絡氣血運行已經足夠,則氣虛毒陷,陰陽失調,更無藥可治。凡遇到這種情況,不可不預先調理氣血,如果等到發病時再治療,就無能為力了。

第三,痘疹正在發出,頭面腫脹時,臉上的瘡瘍要防止搔癢,不可抓破,稍有損傷,就會導致真氣外泄,邪氣內侵,腫脹加重,膿液減少,甚至危及生命。但是如果已經破損的再次化膿,消退的再次腫脹,飲食二便如常,則可以轉危為安,宜服用十全大補湯,或者配合苦參丸治療。

第四,頭面腫脹,且眼目咽喉疼痛閉塞,需要緊急解毒,眼和咽喉要同時治療,宜服用消毒化斑湯(去升麻),或者大連翹飲。

第五,兼有疫毒之氣,頭項腮頜先期腫脹,這必定是大頭風或蝦蟆瘟之類的疾病,應該用治療疫氣的方法,如大連翹飲、普濟消毒飲等。但是兼有此症者,大多凶多吉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