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四烈集·痘疹詮 (7)
卷之四十四烈集·痘疹詮 (7)
1. 結靨三朝治款(二十八)
痘瘡灌膿之後,肥澤堅實,以手摸之,瘡頭硬而微焦,此欲靨也。靨時乾淨,無突陷淫濕破綻,色蒼蠟,皮堅厚,外明內暗,尖利礙指者,此為正靨。若痘雖似干而痂薄如紙,或有內證未除,此痘之極險時也,急宜調補,庶不致害。
一、痘瘡自出起至十日,十一、二日,當從口唇頭面以漸收靨。但自上而下者為順,自下而上者為逆,察有他證,速宜治之。
一、將收靨時,而一向身溫忽然發熱者,名為干漿,是亦常候。此時不可輕用汗下,若有風寒外感,及飲食所傷,乃當隨證治之。
一、痘瘡收靨太遲,或當靨不靨者,證有數種,當詳辨治之。大部當靨不靨之證,惟脾胃弱,中氣虛者居多。蓋中氣虛則不能營養肌肉,使之成實,亦或致潰爛也。但察其別無他證而形色氣血俱虛者,宜內用十全大補湯,外用敗草散襯之。若當靨不靨,微熱脈大而別無他證者,此陰分之不足也,宜四物湯倍加芍藥、何首烏。
若血虛熱毒未清者,宜四物湯加牛蒡子、木通、山楂。若因食少脾胃氣虛而不收者,宜六氣煎、或六物煎加減主之。若頻見泄瀉,脾胃弱,肌肉虛,成腹脹煩渴而不收者,宜陳氏十二味異功散,或木香散,外用敗草散敷之。若當靨不靨之際,忽見頭面溫,足指冷,身不熱,或泄瀉腹脹,氣促煩渴,急與陳氏十二味異功散,或九味異功煎,遲則不救。凡痘瘡將靨之時,而見泄瀉煩渴,腹脹咬牙等證,多有難救。
若與蜜水生冷等物,必煩躁轉加而死。有因飲水過多,或觸於濕氣,以致脾胃肌肉濕淫,不收難靨者,宜五苓散,或四苓散加山楂利之。有因熱毒未退,膚腠鬱蒸,陰不能斂而當靨不靨者,若不速解,則毒必內攻,為害不淺,宜犀角散加芍藥、牛蒡子。有內外俱熱,陽毒散漫,以致大便秘結,陰氣不行而當靨不靨者,宜內用四順清涼飲,或三黃丸以通其便,外用敗草散、豬膽導法。有天寒失於蓋覆,瘡受寒凝而不收者,宜服五積散,外用乳香,或芸香於被內熏之。
有天熱過暖,痘被熱蒸不收者,宜內服人參白虎湯,或五苓散、四苓散以利濕熱,外用天水散撲之。有為邪穢陰寒所觸,致傷元氣而不靨者,宜保元湯,或十二味異功散,外以辟邪丹熏之,豬髓膏塗之即愈。
一、痘瘡內熱,毒邪未盡化而干靨太疾者,後必為目疾,成為癰毒,及諸怪證,宜涼血養營煎少清其火:若大便過於乾結者,宜微利之以解其毒,當歸丸主之。
一、痘瘡有膿結靨則為善,無膿結靨則為凶,此治之不可緩也。若痘已膿成,不能結靨,而反致潰爛,或和皮脫去者,此名倒靨,乃毒氣入內也,急須大補中氣以托其里,宜六氣煎倍加芍藥,及紫草、防風、白芷主之;若兼濕熱者,宜六氣煎加芍藥合四苓散主之。如頭面瘡破,服補藥後,但得復腫復灌,或遍身無瘡處,又出一層,謂之補空,雖過期延日而飲食不減,不為大害。若服藥後不起不補,此毒已入深,最凶候也。
一、痘瘡無論已潰未潰,於十二日之後,但得結靨,便為佳兆。若痂皮不結,則必成倒靨。其有回之未盡,或遍身俱靨而但有數顆不靨者,終致作癢抓破,亦難必其生也,速宜治之。
一、靨時色白如梅花片者,此為假回,十二日後當死,此不治之證也。如不泄瀉,可速用六氣煎,或六物煎,合二仙散大進救之。
一、痘瘡成膿不靨,以致潰爛,膿汁淋漓,黏著疼痛,不可著席者,用敗草散,或蕎麥散,以絹袋盛撲之,更多布席上襯臥尤佳,或用秘傳茶葉方亦佳。若欲面上不成瘢者,用救苦滅瘢散,以密水調敷之。
一、痘瘡潰爛先傷於面者,凶兆也。如飲食無阻,二便如常,更無他證者,宜內用十全大補湯。如毒盛內熱者,宜以解毒防風湯加當歸、蟬蛻,相間服之,外以救苦滅瘢散敷之。
一、痘瘡於未灌之先,或會傷犯破爛成瘡,及諸痘收靨,此獨不靨,膿汁不幹,更多痛楚,若不急治,漸成疳蝕,損傷筋骨,以致橫夭,宜服十全大補湯,外敷救苦滅瘢散,或白龍散。
一、痘瘡抓破去皮而猶有血水者,急用六氣煎,或六物煎主之,外以白龍散敷之。
一、痘有臭氣。凡當收靨之時,臭而帶腥者,此痘瘡成熟之氣,邪氣自內而出也,為吉。若臭如爛肉濁惡不可近者,此雖似結痂,未可為真,急須清熱滋血,宜涼血養營煎,或解毒防風湯。若於養漿之時便見臭者,此毒火熏蒸之氣,積於中而見於外也,大凶,速宜清熱以解其毒。
若痘瘡潰爛不靨而臭不可聞者,名為爛痘,間亦有收靨無事者。只要胃氣不衰,飲食如故,不作煩躁,則為可治,宜用八珍湯,或四味消毒飲,外用敗草散敷之。
一、痘瘡靨後而有生瘡潰爛成坑者,須用托裡消毒散,或解毒內托散主之。如氣血俱虛而不斂者,必用十全大補湯。如遍身瘡多潰爛,深而無氣血者必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