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一從集·雜證謨 (1)
卷之十一從集·雜證謨 (1)
1. 論證
氣喘之病,最為危候,治失其要,鮮不誤人,欲辨之者,亦惟二證而已。所謂二證者,一曰實喘,一曰虛喘也。此二證相反,不可混也。然則何以辨之?蓋實喘者有邪,邪氣實也;虛喘者無邪,元氣虛也。實喘者氣長而有餘,虛喘者氣短而不續。
實喘者胸脹氣粗,聲高息湧,膨膨然若不能容,惟呼出為快也;虛喘者慌張氣怯,聲低息短,惶惶然若氣欲斷,提之若不能升,吞之若不相及,勞動則甚,而惟急促似喘,但得引長一息為快也。此其一為真喘,一為似喘,真喘者其責在肺,似喘者其責在腎。何也?蓋肺為氣之主,腎為氣之根。
肺主皮毛而居上焦,故邪氣犯之,則上焦氣壅而為喘,氣之壅滯者,宜清宜破也。腎主精髓而在下焦,若真陰虧損,精不化氣,則下不上交而為促,促者斷之基也,氣既短促,而再加消散,如壓卵矣。且氣盛有邪之脈,必滑數有力,而氣虛無邪之脈,必微弱無神,此脈候之有不同也。
其有外見浮洪,或芤大至極,而稍按即無者,此正無根之脈也。或往來弦甚而極大極數,全無和緩者,此正胃氣之敗也,俱為大虛之候。但脈之微弱者,其真虛易知,而脈之浮空弦搏者,其假實難辨,然而輕重之分,亦惟於此而可察矣。蓋其微弱者,猶順而易醫,浮空者,最險而多變,若弦強之甚,則為真藏,真藏已見,不可為也。
白話文:
氣喘這種病,是最危險的狀況,如果治療的方法不對,很容易耽誤病人,想要辨別它,其實只有兩種情況需要注意。所謂的兩種情況,一是實喘,一是虛喘。這兩種情況是相反的,不能搞混。那麼要如何區分呢?實喘是有邪氣的,邪氣很強盛;虛喘是沒有邪氣的,是元氣虛弱。實喘的人呼吸長且有力,虛喘的人呼吸短且接不上。
實喘的人胸悶氣粗,呼吸聲音很大、很急促,感覺胸部脹滿好像無法容納,只有把氣呼出去才會舒服;虛喘的人則是慌張氣弱,呼吸聲音很小、很短,感覺心慌好像氣要斷掉,想把氣提上來卻提不上來,想吸氣卻吸不到,只要勞動就會更嚴重,看起來很喘,但只求能夠順暢地吸一口氣就好。這兩者一個是真喘,一個是像喘,真喘的問題在肺,像喘的問題在腎。為什麼呢?因為肺是主導氣的,腎是氣的根本。
肺主宰皮膚毛孔,位在上焦,所以邪氣侵犯時,上焦的氣就會壅塞而導致喘,氣的壅塞、滯留應該要清散、破除。腎主宰精髓,位在下焦,如果腎的陰精虧損,精不化氣,那麼下焦的氣就無法向上輸送,就會導致呼吸急促,急促是呼吸斷絕的基礎,氣已經短促了,如果再耗散,就像壓碎雞蛋一樣。而且氣盛有邪氣的脈象,一定是滑數有力;氣虛沒有邪氣的脈象,一定是微弱無力。這就是脈象不同的地方。
有些脈象看起來浮在表面,很大,或是空虛而大到極點,但稍微按壓就摸不到,這就是無根的脈象。有些脈象則是來回跳動很弦急、很大而且很快,完全沒有緩和的感覺,這就是胃氣衰敗的現象,這些都是大虛的徵兆。但是脈象微弱的,它的真虛容易分辨,而脈象浮空、弦搏的,它的假性實證就很難辨別,但是輕重程度的區別,也只能從這裡觀察。脈象微弱的,情況還算順利,容易治療;脈象浮空的,最為危險而且多變;如果脈象弦急而且強勁到極點,那就是真臟之氣敗壞的徵兆,真臟之氣敗壞已經出現,就沒有辦法治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