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九明集·雜證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九明集·雜證謨 (2)

1. 內傷嗽證治(共七條)

一、乾咳嗽證,在丹溪云:火鬱之證,乃痰鬱火邪在肺中,用苦梗以開之,下用補陰降火,不已則成勞,須用倒倉法。此證多是不得志者有之。愚謂丹溪此說,殊不其然,夫既云不得志,則其憂思內傷,豈痰火病也?又豈苦梗倒倉所宜攻也?蓋乾咳嗽者,以肺中津液不足,枯涸而然,此明系內傷虧損,肺腎不交,氣不生精,精不化氣,所以乾澀如此。

但其有火無火,亦當辨治:若臟平無火者,止因肺虛,故必先補氣,自能生精,宜五福飲之類主之;若臟氣微寒者,非辛不潤,故必先補陽,自可生陰,宜理陰煎或六君子湯之類主之;若兼內熱有火者,須保真陰,故必先壯水,自能制火,宜一陰煎,或加減一陰煎兼貝母丸之類主之。若以此證而但知消痰開鬱,將見氣愈耗,水愈虧,未免為涸轍之鮒矣。

白話文:

一、乾咳這種症狀,朱丹溪認為是火氣鬱積的表現,是痰液和火邪鬱積在肺裡造成的。他主張用桔梗來疏通,再用滋陰降火的方法治療。如果沒有好轉,就會變成肺癆,需要用倒倉法來治療。他認為這種病多發生在心情不舒暢的人身上。但我認為朱丹溪的說法不太對。既然說是因為心情不舒暢,那就是因為憂慮思慮而導致的內傷,怎麼會是痰火引起的病呢?又怎麼適合用桔梗和倒倉法來攻治呢?所謂的乾咳,是因為肺裡的津液不足,枯竭乾涸造成的。這明明是內傷虧損,導致肺腎陰陽不協調,氣無法產生精,精也無法化生為氣,所以才會這麼乾澀。

但是,要區分清楚是有火還是沒火,然後再治療:如果臟腑平和沒有火氣,只是因為肺虛,就必須先補氣,自然就能產生津液,可以用五福飲之類的方子來治療;如果臟腑氣血微寒,不用辛溫的藥物就無法滋潤,就必須先補陽氣,自然可以產生陰液,可以用理陰煎或六君子湯之類的方子來治療;如果兼有內熱火氣,必須保護真陰,就必須先滋養腎水,自然可以制約火氣,可以用一陰煎,或加減一陰煎再配合貝母丸之類的方子來治療。如果這種乾咳只知道化痰開鬱,只會導致氣越來越虛耗,津液越來越虧損,就像乾涸車轍中的魚一樣,難以存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