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三烈集·痘疹詮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三烈集·痘疹詮 (1)

1. 總論(一)

痘瘡一證,俗曰天瘡,原其所由,實由胎毒內藏,而復因時氣外觸,其毒乃發,故傳染相似,是亦天行疫癘證也。但考之《內經》則止言瘍胗,即今斑疹之屬也。故自越人、仲景、元化、叔和諸公皆無一言及痘,可見上古本無是證,而今則何以有之?愚謂近代之毒,必以醉酒五味造作太過,較古人之恬淡,相去遠矣。或者未信余言,第觀藜藿膏粱之家即有不同,今之北虜亦不出痘,原其所由,實由是耳。

豈果彼無胎毒耶?故凡多遭此害者,當以余言熟味之。

一、痘瘡變紀百出,虛中有實,實中有虛,要非曲學偏見者可以窺其堂室,若目力心思一有不到,則害不小矣。設或知證而不知形,則無以洞其外;知形而不知脈,則無以側其內;知脈而不知本,則無以探其源;知本而不知囚,則無以窮其其變;知因而不知藥,則無以神其治。

只此數事,今醫果能全之否?設有不能而強以為能,則致害於人,獲非於天,能無畏乎?故餘十痘疹一門,留心既久,積驗已多,因搜採先哲之最精於此者,如文中陳氏,仲陽錢氏,立齋薛氏,羅田萬氏,晨峰程氏,東皋徐氏,改齋友氏,並其他雜錄等書,有述其舊者,有發其未發者,有剖其疑似者,有因涉歷而吐其心得者,盡我愚衷,集而成帙。痘疹玄秘,似無出此。

2. 初辨痘證(二)

痘疹發熱,大抵初時與傷寒相似。然傷寒之邪從表入里,故見各經之證,痘疹之毒則從里出表,故見五臟之證。如呵欠悶頓,肝證也;乍涼乍熱,手足稍冷,多睡,脾證也;面燥腮赤,咳嗽噴嚏,肺證也;驚悸,心證也;骩涼耳冷,腎證也。又觀心窩有紅色,耳後有紅筋,目中含淚,成身熱,手指皆熱,惟中指獨冷,乃知是痘證也,便當察其虛實,隨證治之。

3. 辨痘歌

五指稍頭冷,驚來不可當。若逢中指熱,必定是傷寒;中指獨自冷,麻痘證相傳。女右男分左,分明好細看。

4. 看耳歌

兩耳紅筋痘必輕,紫筋起處重沉沉,急須用藥相攻治,十個難求三五生。

5. 看痘法

凡初看痘法,以紙捻蘸油照其顆粒,次以手摸面頰,如紅色隨手轉白,隨白轉紅,謂之血活,生意在矣。若揩下不白,舉之不紅,是謂血枯,縱疏亦危。又看目睛神光,口唇舌尖,紅活如常,無燥白之色,乃為吉兆,自可無憂。此觀痘疹之大治。

6. 察脈法

凡看痘之法,一見發熱,即當先察其脈。蓋凡痘瘡將出者,未見形跡,必先發熱,既見發熱,脈必滑數。但微見滑數有神而不失和緩之氣者,其痘必輕而少;若滑數加倍而猶帶和緩者,其痘必多而重,尚亦無害;若滑數之甚,義兼弦躁,或芤急無神而全無和緩之氣者,其痘必甚而危,故余於初熟時,便能斷其吉凶,人多驚服而不知所窺在脈也。凡診此之法,但全握小兒之手,而單以拇指診之,亦最易也。

看疹之法,此為第一,而今醫多不知之,亦以古人之未之及耳。

7. 認痘法

凡痘瘡緊小充實者,名曰珍珠痘,此則易壯易靨。高大飽滿者,名曰大痘,此則早壯而遲收。四圍起而中心陷者,名茱萸痘;平扁不突者,名曰蒸餅痘,此則有凶有吉,稀者輕,密者重。

8. 論脈(三)

痘自發熱以至起脹,毒從內出,陽之候也,脈宜浮大而數,不宜沉細而遲。自灌膿收靨以後,毒已外解,陰之候也,脈宜和緩,不宜洪數。又曰:痘瘡之脈,中和為貴,不可過於躁疾,或見微小。故曰:脈靜身涼者生,脈躁身熱者死。又陽病得陰脈者死。大抵四時以胃氣為本,胃氣者,以四時之脈而皆兼和緩,即胃氣也。

蓋滑、數、浮、洪為太過,太過為實,實者邪氣實也。弦、遲、微、弱為不及,不及為虛,虛者正氣虛也。設以太過不及之脈,而中無和緩之氣,是皆死候之脈,故曰人無胃氣則死。

9. 形色情性(四)

凡天行痘疹之時,有於未出之先,察其形色情性,可以預知吉凶也。一觀其色:如面顏紅白明潤,與平日同而無變者吉,如忽見紅赤而太嬌,或㿠白而無彩,頓然改變異於平時者凶。又如額有青紋,目有赤脈,口有黑氣,耳有塵痕者,皆大凶之兆。二觀其形:凡精神暢爽,動止便利,語言清亮者,無病而吉也;如精神衰弱,動止遲留,言語低微異如平時者凶。又原具壽相者吉。

如有天相,則兒頭破顱解,項小腳細,聲微目無精彩,或睛光露神,啼聲斷續,無喜無情而自語自笑,聰意太早,肉浮骨嫩者,皆不吉之兆。三觀情性:幾未發熱時;忽生喜心,若與父母愛戀不忍舍者,及聞見怪異言語妄誕者,皆凶兆也。

10. 日期(五)

痘瘡大約之數,發熱三日,報痘三日,起脹三日,灌膿三日,結靨三日,共十五日,乃大率常數,此其正也。惟痘密毒甚者,常過其期;痘疏毒微者,常不及期,固有不可一例拘者。但得痘色明潤,根窠紅活,飲食二便如常,又無表裡雜證,雖遲數日不妨。設有當出不出,當起不起,當膿不膿,當靨不靨者,須詳察其證。

或為元氣虛弱,不能運行,則補其元氣,成為雜證攻剝,不能通灌,則去其雜證。又六日以前毒發未盡,有雜證者常也;六日以後,毒該盡出,雜證當除而不出者為逆,須詳辨而急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