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1)
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1)
1. 論證(共四條)
咳嗽一證,竊見諸家立論太繁,皆不得其要,多致後人臨證莫知所從,所以治難得效。以余觀之,則咳嗽之要,止惟二證。何為二證,一曰外感,一曰內傷而盡之矣。夫外感之咳,必由皮毛而入,蓋皮毛為肺之合,而凡外邪襲之,則必先入於肺,久而不愈,則必自肺而傳於五臟也。
內傷之嗽,必起於陰分,蓋肺屬燥金,為水之母,陰損於下,則陽孤於上,水涸金枯,肺苦於燥,肺躁則癢,癢則咳不能已也。總之,咳證雖多,無非肺病,而肺之為病,亦無非此二者而已,但於二者之中,當辨陰陽,當分虛實耳。蓋外感之咳,陽邪也,陽邪自外而入,故治宜辛溫,邪得溫而自散也。
內傷之咳,陰病也,陰氣受傷於內,故治宜甘平養陰,陰氣復而嗽自愈也。然外感之邪多有餘,若實中有虛,則宜兼補以散之。內傷之病多不足,若虛中挾實,亦當兼清以潤之。大都咳嗽之因,無出於此,於此求之,自得其本,得其本則治之無不應手,又何有巢氏之十咳證,陳氏之三因證,徒致亂人心目而不得其際也,留心者其熟味此意。
一、經云:肺之令人咳。又曰: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又曰: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以從其合也。又曰:五臟各以其時受病,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。然則五臟之咳,由肺所傳,則肺為主臟,而五臟其兼者也,故五臟六腑各有其證,正以辨其兼證耳。既有兼證,則亦當有兼治,雖有兼治,然無非以肺為主也,是固然矣。
然愚則猶有說焉,則謂外感之咳與內傷之咳,其所本不同,而所治亦異。蓋外感之咳,其來在肺,故必由肺以及臟,此肺為本而臟為標也。內傷之咳,先因傷臟,故必由臟以及肺,此臟為本而肺為標也。凡治內傷者,使不知治臟而單治肺,則真陰何由以復,陰不復則咳終不愈。
治外感者,使不知治陽而妄治陰,則邪氣何由以解,邪不解則嗽終不寧。經曰:治病必求其本,何今人之不能察也?
一、勞風證,《內經·評熱病論》曰:勞風法在肺下,其為病使人強上冥視,唾出若涕,惡風而振寒,此為勞風之病。巨陽引精者三日,中年者五日,不精者七日,咳出青黃涕,其狀如膿,大如彈丸,從口中若鼻中出,不出則傷肺,傷肺則死矣。
賓按:此勞風之證,即勞力傷風證也。蓋人之勞者,必毛竅開而汗液泄,所以風邪易入。凡今人之患傷風者,多有此證。故輕者惟三四日,重者五七日,必咳出濁痰如涕而愈者,此即勞風之屬也,但以外感之法治之,自無不愈。其有勞之甚者,或內搖其精,或外勞其形,勞傷既甚,精血必虧,故邪不能散,而痰不能出,此即勞損干嗽之類也,所以多不可治。
一、外感有嗽,內傷亦有嗽,此一實一虛,治當有辨也。蓋外感之嗽,必因偶受風寒,故或為寒熱,或為氣急,或為鼻塞聲重,頭痛吐痰,邪輕者,脈亦和緩,邪甚者,脈或弦洪微數。但其素無積勞虛損等證而陡病咳嗽者,即外感證也。若內傷之嗽,則其病來有漸,或因酒色,或因勞傷,必先有微嗽而日漸以甚。
白話文:
論證(共四條)
關於咳嗽這種病症,我看到很多醫家提出的理論太過繁雜,都沒能抓住要點,導致後人臨床看診時不知該如何下手,所以很難達到好的治療效果。依我看來,咳嗽的關鍵只有兩種情況。哪兩種呢?一是外感,一是內傷,就這兩種而已。外感引起的咳嗽,一定是從皮膚毛孔入侵的,因為皮膚毛孔與肺相連,凡是外來的邪氣侵襲人體,一定先侵入肺,如果久病不癒,就一定會從肺傳到其他五臟。
內傷引起的咳嗽,一定是從體內的陰分開始的,因為肺屬性為燥金,是水的母親,如果體內陰分受損,就會導致陽氣孤立於上,水液枯竭,金也變得乾燥,肺會因為乾燥而感到不適,肺燥就會發癢,發癢就會咳嗽不停。總而言之,咳嗽的病症雖然很多,但無非是肺的病變,而肺的病變,也無非是這兩種情況,只是在這兩種情況中,應該辨別陰陽,區分虛實。外感引起的咳嗽,屬於陽邪,陽邪從體外入侵,所以治療應該用辛溫的方法,讓邪氣得到溫暖而自行消散。
內傷引起的咳嗽,屬於陰病,陰氣在體內受損,所以治療應該用甘平滋養陰氣的方法,陰氣恢復了,咳嗽自然就會痊癒。然而外感引起的邪氣通常是多餘的,如果實證中夾雜虛證,就應該兼顧補益來疏散邪氣。內傷引起的疾病通常是不足的,如果虛證中夾雜實證,也應該兼顧清熱來滋潤。總的來說,咳嗽的原因,都離不開這些,從這些方面去尋找病因,自然就能找到根本,找到根本,治療就能得心應手,又何必拘泥於巢元方的十種咳嗽病症,陳無擇的三因學說,只是徒增混亂,讓人摸不著頭緒而已。用心的人應該仔細體會這個道理。
一、經典說:「肺能使人咳嗽。」又說:「五臟六腑都能使人咳嗽,不單單只是肺。」又說:「皮膚毛孔先受到邪氣,邪氣會從相應的通道入侵。」又說:「五臟各自在特定的時間生病,不在那個時間的,就會互相傳染。」這樣看來,五臟的咳嗽是由肺傳過去的,肺是主要的臟器,而五臟是次要的,所以五臟六腑各有各的病症,主要是用來辨別兼證。既然有兼證,就應該有兼顧的治療,雖然有兼顧的治療,但還是以治療肺為主,這是必然的。
但我還有一種說法,就是認為外感引起的咳嗽和內傷引起的咳嗽,它們的根本不同,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。外感引起的咳嗽,病邪從肺開始,所以一定會從肺傳到其他臟器,這時肺是根本,臟器是枝節。內傷引起的咳嗽,是先因為臟器受損,所以一定會從臟器傳到肺,這時臟器是根本,肺是枝節。凡是治療內傷的,如果不知道治療臟器而只治療肺,那麼真陰如何才能恢復,陰氣不恢復,咳嗽就終究不會痊癒。
治療外感的,如果不知道治療陽邪而妄用滋陰的方法,那麼邪氣如何才能被解除,邪氣不解除,咳嗽就終究不會平息。經典說:「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出它的根本」,為什麼現在的人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呢?
二、《內經·評熱病論》中說:「勞風這種病,病位在肺下方,這種病會使人抬頭向上看,視力模糊,吐出的痰像鼻涕一樣,怕風而且發冷,這就是勞風病。」陽氣強盛的人三日,中年人五日,陽氣不足的人七日,會咳出青黃色的鼻涕,形狀像膿,大如彈丸,從口中或鼻中出來,如果不出就會損傷肺,損傷肺就會死亡。
我的看法是:這種勞風的病症,就是勞累後感受風邪的病症。因為人勞累時,毛孔一定會張開,汗液外泄,所以風邪容易入侵。現在很多人患上的傷風感冒,大多屬於這種情況。所以病情輕的,三四天就好了,嚴重的五七天,一定會咳出像鼻涕一樣的濃稠痰液才能痊癒,這就屬於勞風的範疇,只要用治療外感的方法來治療,自然沒有治不好的。但如果過度勞累,導致體內精氣動搖,或者過度勞累身體,勞損過度,精血一定會虧虛,所以邪氣不能散去,痰液也不能排出,這就屬於勞損乾咳的範疇,所以大多難以治癒。
三、外感會引起咳嗽,內傷也會引起咳嗽,這是一種實證,一種虛證,治療時應該有所區別。外感引起的咳嗽,一定是偶然受到風寒侵襲,所以可能會有發冷發熱,或氣喘急促,或鼻塞聲音沙啞,頭痛吐痰等症狀。邪氣輕的,脈象也會平和緩慢,邪氣重的,脈象可能弦洪微數。但是,如果平素沒有積勞虛損等病症,突然發病咳嗽的,就是外感病症。如果是內傷引起的咳嗽,病情來得比較緩慢,可能是因為酒色過度,或是勞損引起的,一定會先有輕微的咳嗽,然後逐漸加重。
它的症狀可能會有夜間發熱、潮熱,或者形體消瘦,或者兩頰經常發紅,或者氣短、咽喉乾燥,它的脈象,輕微的也一定是微數,嚴重的必定是細數弦緊。外感引起的咳嗽發病迅速,內傷引起的咳嗽發病緩慢;外感引起的咳嗽是因為寒邪,內傷引起的咳嗽是因為陰虛;外感引起的咳嗽可以用溫散的方法治療,容易治癒,內傷引起的咳嗽應該補益調和,難以治癒,這是它們的區別所在。然而,有些人平素脈象和體質就比較虛弱,卻突然患上外感;有些人平素體格強壯,卻患上了內傷,這些情況比較容易混淆。但只要仔細觀察病因、脈象和面色,自然會有明顯的辨別依據。如果不能準確判斷,互相搞錯治療方法,那麼吉凶禍福就關係重大,一定要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