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二謨集·痘疹詮 (6)
卷之四十二謨集·痘疹詮 (6)
1. 附麻疹(二十六)
痘之外有疹,疹子外又有麻疹。麻疹者,亦疹之類,即斑疹也。但正疹則熱至五六日而後一齊湧出,出皆粒粒成瘡,非若麻疹之皮紅成片也。且麻疹之出,則不拘三四日,以火照之,遍身塗朱之狀,此將出之兆。出則細碎,皮紅成片,如蚊蚤之跡者,即麻疹也。亦或有六日始出,出而又沒,沒而又出,不過一周時許。
世俗謂一日三出,三日九出,後方齊出透徹。然亦有不拘者,只三日間,從面至胸背手足,雖隨出隨沒,然只要出透,以遢身紅潤者為美。重者遍身膨脹,眼亦封閉。色有赤白微黃不同,只要紅活,最嫌黑陷,及面目胸腹稠密,纏鎖咽喉者為逆,發不出而喘者即死。所謂麻者,以遍身細碎如麻,無有空處故也。
白話文:
除了痘疹之外,還有疹子,疹子外又有麻疹。麻疹也是疹子的一種,就是斑疹。但一般的疹子會在發熱五六天后,一起湧出,每個疹子都像小瘡一樣,不像麻疹那樣整片皮膚發紅。而且麻疹的出現,不固定在三四天內,用火照它,全身像是塗了朱砂一樣,這就是將要發疹的徵兆。一旦發疹,就會出現細小的、整片皮膚發紅的疹子,就像蚊子或跳蚤的痕跡,這就是麻疹。也有可能六天才發疹,發疹後又消失,消失後又發疹,不會超過一個星期。
民間說法是一天發三次疹,三天發九次疹,之後才會全部發出,疹子完全透出來。但也有一些不固定的情況,可能只在三天內,從臉部到胸背、手足,雖然不斷發疹又消失,但只要發疹透出來,全身紅潤才是最好的。嚴重的情況下,全身會腫脹,眼睛也會閉合。顏色有紅、白、微黃等不同,只要紅色鮮活就好,最怕黑色凹陷,以及臉部、胸腹部位疹子密集、互相纏繞,阻塞喉嚨的,這是逆症,發不出疹子就會喘不過氣,導致死亡。所謂「麻」,是因為全身細小的疹子像麻一樣,沒有空隙。
然又有遍身但紅而絕無斑點者,是又謂之火丹,亦其類也。故痘家有夾疹、夾麻、夾丹等證,總皆熱毒所致,俱當詳辨也。
一、麻疹初起,呵欠發熱,惡寒咳嗽,嚏噴流涕,宜升麻葛根湯加蘇葉、蔥白以解肌,切忌大汗。若潮熱甚者,加芩、連、地骨皮。譫語者,調辰砂益元散。咳嗽加麻黃、杏仁、麥門冬、石膏。咳甚熱甚者,用涼膈散加桔梗、地骨皮。泄瀉者,宜四苓散。便紅合犀角地黃湯。吐血衄血,用犀角地黃湯加山梔。小便赤加木通。寒熱似瘧,小柴胡湯。
白話文:
如果全身發紅但沒有斑點,就叫做火丹,也是麻疹的變異形式。麻疹、疹麻、疹丹等症狀,都是熱毒引起的,要仔細辨別。
麻疹初期,打呵欠、發燒、怕冷、咳嗽、打噴嚏、流鼻涕,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加上蘇葉、蔥白來解表,切記不要大量出汗。如果發熱很厲害,可以加黃芩、黃連、地骨皮。神志不清的,要用辰砂益元散。咳嗽的,加麻黃、杏仁、麥門冬、石膏。咳嗽嚴重、發熱厲害的,用涼膈散加桔梗、地骨皮。腹瀉的,用四苓散。大便帶血的,用犀角地黃湯。吐血、流鼻血的,用犀角地黃湯加山梔。小便發紅的,加木通。寒熱交替像瘧疾的,用小柴胡湯。
一、麻疹已出,煩躁作渴者,解毒湯合白虎湯。喘而便閉者,前胡根殼湯加五味子。便秘甚者,小承氣湯。譫語溺閉者,導赤散。小便如泔者,四苓散加車前、木通。譫語如狂者,解毒湯調辰砂益元散。大小便血者,犀角地黃湯合解毒湯。吐血衄血,解毒湯加炒山梔、童便。
泄瀉,解毒湯或四苓散。喘兼泄瀉,溺赤澀者,柴苓湯。煩熱大渴作瀉者,白虎湯加蒼朮、豬苓。熱盛乾嘔者,解毒湯。傷食嘔吐,四君子湯。夏月因熱作嘔,四苓散加人參。
白話文:
麻疹發疹後,患者煩躁口渴,可用解毒湯合白虎湯;喘不過氣且排便困難,則用前胡根殼湯加五味子;便秘嚴重,可用小承氣湯;神志不清且小便閉塞,則用導赤散;小便像淘米水一樣,可用四苓散加車前、木通;神志不清如狂躁,可用解毒湯調和辰砂益元散;大小便出血,可用犀角地黃湯合解毒湯;吐血或鼻出血,可用解毒湯加炒山梔、童便。
腹瀉可用解毒湯或四苓散;喘不過氣且腹瀉,小便赤澀,可用柴苓湯;煩熱口渴且腹瀉,可用白虎湯加蒼朮、豬苓;熱盛導致乾嘔,可用解毒湯;因飲食不當導致嘔吐,可用四君子湯;夏季因炎熱導致嘔吐,可用四苓散加人參。
一、麻證初起,及已出已沒,一切雜證俱與痘疹大同,但始終藥宜清涼。雖曰麻喜清涼,痘喜溫暖,不易常道,然虛則補,實則瀉,寒則溫,熱則涼,方是醫家玄妙。故治麻亦有血虛而用四物湯,氣虛而用四君子湯,傷冷則溫中、理中之藥,皆當因證而用也。
一、麻證收後,餘毒內改,凡尋衣摸床,譫言妄語,神昏志亂者死。如熱輕而餘毒未除,必先見諸氣色,若有所見,須預防之,始終以升麻葛根湯為主,或四味消毒飲,或六味消毒飲、解毒湯,隨證選用,仍忌魚腥蔥蒜等物。
白話文:
麻疹初期和疹子已出或已消退時,所有的症狀都和天花相似,但始終要以清涼藥物治療。雖然說麻疹喜清涼,天花喜溫暖,但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,虛則補之、實則瀉之,寒則溫之、熱則涼之,才是醫學的奧妙之處。因此治療麻疹也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用藥,例如血虛就用四物湯,氣虛就用四君子湯,傷冷就用溫中、理中藥物。
麻疹痊癒後,如果還有餘毒留在體內,就會出現尋衣摸床、胡言亂語、神志不清等症狀,最終會導致死亡。如果熱症輕微但餘毒未除,會先從氣色上表現出來,一旦發現就要預防,始終以升麻葛根湯為主,或者使用四味消毒飲、六味消毒飲、解毒湯,根據症狀選擇用藥。同時還要忌食魚腥、蔥蒜等食物。
2. 水痘(二十七)
凡出水痘,先十數點,一日後,其頂尖上有水泡;二日三日,又出漸多;四日渾身作癢,瘡頭皆破,微加壯熱即收矣。但有此疾,須忌發物,七八日乃痊。
一、水痘亦有類傷寒之狀,身熱二三日而出者,或咳嗽面赤,眼光如水,或噴嚏,或流涕,但與正痘不同,易出亦易靨,治以清熱解毒為主。
白話文:
水痘一開始會出現十幾顆小疹子,一天後疹子上會出現水泡。接下來兩三天,水泡會越來越多。第四天,全身會開始發癢,水泡破裂,稍微發燒就會逐漸痊癒。患病期間要忌口,大約七天就能康復。
水痘也有類似傷寒的症狀,發燒兩三天後就開始出現疹子,可能伴隨咳嗽、臉紅、眼睛泛紅、打噴嚏或流鼻涕,但與真正的水痘不同,水泡容易出現也容易消退。治療重點在於清熱解毒。
3. 麻疹論列方(二十八)
四君子湯(補一),五君子煎(新熱六),六君子湯(補五),四物湯(補八),六氣煎(新因二一),人參敗毒散(散三六),化斑湯(寒三),白虎湯(寒二),大柴胡湯(攻七),小柴胡湯(散十九),甘桔湯(因一七五),解毒湯(痘五一),黃連解毒湯(寒一),麻黃湯(散一),升麻湯(痘一三九),升麻葛根湯(散三十),透邪煎(新因二三),托裡散(痘四),《局方》涼膈散(攻十九),柴歸飲(新因十五),清肺飲(痘八七),清肺湯(痘一四五),柴胡橘皮湯(痘二九),仲景黃苓湯(寒百五),二母散(痘百五十),射干鼠黏子湯(痘七七),麥門冬湯(痘一四二),導赤散(寒一二二),萬氏柴胡四物湯(痘一四三),四苓散(和一八七),柴苓湯(和一九二),養血化班湯(痘十八),小承氣湯(攻二),益元散(寒百十二),門冬清肺湯(痘一四七),大清湯(痘一五三),瀉白散(寒四二),清金降火湯(痘一四九),柴胡麥門冬散(痘二四),貞元飲(新補十九),柴胡麥門冬散(痘二四),胃關煎(新熱九),大連翹飲(寒七八),玄參地黃湯(痘八六),七味安神丸(小七二),玉鑰匙(因一九三),馬鳴散(痘一三八),胡荽酒(痘百十八),四味消毒飲(痘四八),犀角地黃湯(寒七九),蘆薈肥兒丸(小百十四),六味消毒飲(痘四九),前胡枳殼湯(痘九四),桂枝葛根湯(痘三七),黃芩芍藥湯(寒百丸)
白話文:
四君子湯、五君子煎、六君子湯、四物湯、六氣煎、人參敗毒散、化斑湯、白虎湯、大柴胡湯、小柴胡湯、甘桔湯、解毒湯、黃連解毒湯、麻黃湯、升麻湯、升麻葛根湯、透邪煎、托裡散、涼膈散、柴歸飲、清肺飲、清肺湯、柴胡橘皮湯、仲景黃苓湯、二母散、射干鼠黏子湯、麥門冬湯、導赤散、萬氏柴胡四物湯、四苓散、柴苓湯、養血化班湯、小承氣湯、益元散、門冬清肺湯、大清湯、瀉白散、清金降火湯、柴胡麥門冬散、貞元飲、柴胡麥門冬散、胃關煎、大連翹飲、玄參地黃湯、七味安神丸、玉鑰匙、馬鳴散、胡荽酒、四味消毒飲、犀角地黃湯、蘆薈肥兒丸、六味消毒飲、前胡枳殼湯、桂枝葛根湯、黃芩芍藥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