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從集·雜證謨 (2)
卷之十從集·雜證謨 (2)
1. 卷之十九明集·雜證謨
2. 咳嗽
3. 經義
《咳論》黃帝問曰:肺之令人咳何也?岐伯對曰: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帝曰:願聞其狀。岐伯曰:皮毛者肺之合也,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以從其合也。其寒飲食入胃,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,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五臟各以其時受病,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。
人與天地相參,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,微則為咳,甚則為泄為痛。乘秋則肺先受邪,乘春則肝先受之,乘夏則心先受之,乘至陰則脾先受之,乘冬則腎先受之。肺咳之狀,咳而喘息有音,甚則唾血。心咳之狀,咳則心痛,喉中介介如梗狀,甚則咽腫喉痹。肝咳之狀,咳則兩脅下痛,甚則不可以轉,轉則兩胠下滿。
脾咳之狀,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,甚則不可以動,動則咳劇。腎咳之狀,咳則腰背相引而痛,甚則咳涎。帝曰:六腑之咳奈何?安所受病?岐伯曰:五臟之久咳,乃移於六腑。脾咳不已,則胃受之,胃咳之狀,咳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。肝咳不已,則膽受之,膽咳之狀,咳嘔膽汁。
肺咳不已,則大腸受之,大腸咳狀,咳而遺矢。心咳不已,則小腸受之,小腸咳狀,咳而失氣,氣與咳俱失。腎咳不已,則膀胱受之,膀胱咳狀,咳而遺溺。久咳不已,則三焦受之,三焦咳狀,咳而腹滿,不欲食飲。此皆聚於胃,關於肺,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。
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治臟者治其俞,治腑者治其合,浮腫者治其經。帝曰:善。
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秋傷於濕,上逆而咳。
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秋傷於濕,冬生咳嗽。
《示從容論》曰:咳嗽煩冤者,是腎氣之逆也。喘咳者,是水氣並陽明也。
《脈解篇》曰:少陰所謂嘔咳上氣喘者,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諸陽氣浮,無所依從,故嘔咳上氣喘也。
《陰陽別論》曰:一陽發病,少氣善咳善泄。
《五臟生成篇》曰:咳嗽上氣,厥在胸中,過在手陽明、太陰。
《玉機真藏論》曰:秋脈不及,則令人喘,呼吸少氣而咳,上氣見血,下聞病音。
《刺禁論》曰:刺中肺,三日死,其動為咳。
《評熱病論》曰:勞風法在肺下。(詳後論證條中)
《氣交變大論》:凡歲火太過,歲金太過,歲水太過,歲木不及等年,俱有咳證。
《五常政大論》:凡審平之紀,從革之紀,堅成之紀,少陽司天等年,俱有咳證。
《至真要大論》:凡少陰司天,太陰司天,少陽司天,陽明司天,陽明之勝,少陰之復,太陰之復,少陽之復,陽明之復,厥陽司天客勝,少陽司天主勝,太陽司天客勝等年,俱有咳證。
《五邪篇》曰:邪在肺則病皮膚痛,寒熱,上氣喘,汗出,咳動肩背。
《繆刺論》曰:邪客於足少陽之絡,令人脅痛不得息,咳而汗出。
白話文:
經義
黃帝問道:為什麼人會咳嗽呢?岐伯回答說:五臟六腑都會引起咳嗽,不只是肺而已。黃帝說:我想知道各種咳嗽的狀況。岐伯說:皮膚毛孔是肺氣向外散發的通道,外邪會先侵犯皮膚毛孔,然後從通道進入體內。如果吃了寒冷的食物,寒氣進入胃,再沿著肺的經脈向上到肺,就會使肺部受寒。肺部受寒,內外的邪氣會結合入侵,就會形成肺咳。五臟會按照各自的時間受到疾病影響,若不是自己的時辰,則會將病氣傳給其他臟器。
人體與天地相應,所以五臟會在各自對應的時間受到寒邪侵襲而生病,輕微的就會咳嗽,嚴重的就會腹瀉或疼痛。秋天容易受到邪氣侵犯的是肺,春天是肝,夏天是心,長夏是脾,冬天是腎。肺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呼吸急促有聲音,嚴重時會咳血。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心痛,喉嚨覺得有東西卡住,嚴重時會咽喉腫痛。肝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兩側脅肋疼痛,嚴重時身體不能轉動,轉動則脅肋下脹滿不舒服。
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側脅肋下隱隱作痛,並牽引到肩背,嚴重時不能動,一動咳嗽就會加劇。腎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腰背相互牽引而疼痛,嚴重時會咳出黏稠的口水。黃帝問:六腑的咳嗽是怎麼回事呢?是從哪裡受的病呢?岐伯說:五臟的久咳會轉移到六腑。脾咳如果沒有好,就會傳給胃,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嘔吐,嘔吐嚴重時會吐出寄生蟲。肝咳如果沒有好,就會傳給膽,膽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吐出膽汁。
肺咳如果沒有好,就會傳給大腸,大腸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失禁排便。心咳如果沒有好,就會傳給小腸,小腸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放屁,屁聲和咳嗽聲一起出來。腎咳如果沒有好,就會傳給膀胱,膀胱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失禁小便。久咳不好,就會傳給三焦,三焦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腹部脹滿,不想吃東西。這些都是病邪聚集在胃,又與肺有關聯,會使人多鼻涕口水,臉部浮腫,氣機上逆。
黃帝問:要如何治療呢?岐伯說:治療臟腑疾病要治療其背後的俞穴,治療六腑疾病要治療其會合的穴位,如果浮腫要治療其相關的經脈。黃帝說:好。
《生氣通天論》說:秋天受到濕邪侵犯,就會氣機上逆而咳嗽。
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秋天受到濕邪侵犯,冬天就會發生咳嗽。
《示從容論》說:咳嗽時煩躁不安,是腎氣上逆的現象。咳嗽時呼吸急促,是水氣與陽明經脈之氣合在一起的現象。
《脈解篇》說:少陰經脈所說的嘔吐、咳嗽、氣喘,是因為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各種陽氣浮散,沒有依附的地方,所以才會嘔吐、咳嗽、氣喘。
《陰陽別論》說:陽氣開始發病,會導致氣短、容易咳嗽和腹瀉。
《五臟生成篇》說:咳嗽、呼吸急促,氣逆在胸中,這是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陰肺經的問題。
《玉機真藏論》說:秋天的脈象如果衰弱,就會令人呼吸急促、氣短而咳嗽、氣逆咳血,還能聽到胸腔有異常的聲音。
《刺禁論》說:如果針刺到肺部,三天內就會死亡,死亡的徵兆是咳嗽。
《評熱病論》說:勞累過度引起的風邪,病位在肺的下方。
《氣交變大論》說:凡是火運太過、金運太過、水運太過、木運不及等年份,都會出現咳嗽的症狀。
《五常政大論》說:凡是審平之紀、從革之紀、堅成之紀、少陽司天等年份,都會出現咳嗽的症狀。
《至真要大論》說:凡是少陰司天、太陰司天、少陽司天、陽明司天,以及陽明之勝、少陰之復、太陰之復、少陽之復、陽明之復,厥陰司天時的客氣勝過主氣,少陽司天時的主氣勝過客氣,太陽司天時的客氣勝過主氣等年份,都會出現咳嗽的症狀。
《五邪篇》說:邪氣停留在肺部,會引起皮膚疼痛、忽冷忽熱、氣喘、出汗、咳嗽時牽引到肩背。
《繆刺論》說:邪氣侵犯足少陽經的絡脈,會導致脅肋疼痛、呼吸困難、咳嗽時出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