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二謨集·痘疹詮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二謨集·痘疹詮 (4)

1. 疹禁忌(十三)

凡疹瘡發表之後,紅影出於肌膚,切戒風寒生冷。如一犯之,則皮膚閉密,毒氣壅滯,遂變渾身青紫,而毒反內攻,煩躁腹痛,氣喘悶亂,諸證作矣。欲出不出,危亡立至,醫家病家皆不可不慎。

一、疹瘡之證,全在調治,禁忌如雞魚炙爆,鹽醋五辛之類,直過七七之後方可食之,惟宜食淡,不可縱口,致生他疾也。若誤會雞魚,則終身皮膚粟起如雞皮之狀。或遇天行出疹之時,又令重出;誤食豬肉,則每歲凡遇出疹之月,多有下利;誤食鹽醋,致令咳嗽,則每歲出疹之月,必多咳嗽;誤食五辛之物,則不時多生驚熱,此痘疹之家皆所當慎也。

白話文:

疹禁忌(十三)

疹子發出來之後,皮膚上還留有紅印,絕對要避免風寒和生冷的食物。如果不小心犯了忌諱,皮膚就會閉塞,毒氣淤積,導致全身發青發紫,毒素反而會內攻,出現煩躁、腹痛、氣喘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疹子出不來,就會危及生命,醫生和病人都不可以不小心。

疹子的治療,關鍵在於調理。禁忌的食物包括雞肉、魚肉、油炸燒烤類食物,以及鹽、醋和辛辣刺激的食物,這些至少要等到發疹後七七四十九天才可以吃。飲食宜清淡,不可以放縱口腹之慾,以免引發其他疾病。如果誤食雞肉或魚肉,終身皮膚都可能像雞皮一樣粗糙起疙瘩。如果正值流行性出疹的季節,還會導致疹子再次發作;誤食豬肉,每年出疹子的月份都會腹瀉;誤食鹽醋,會導致咳嗽,每年出疹子的月份都會咳嗽;誤食辛辣刺激的食物,則會經常出現驚嚇發熱的症狀,這些都是出疹子的人應該特別注意的。

2. 疹發熱(十四)

瘡疹非熱不出。凡疹子欲出,必遍身發熱或煩躁,或頭眩,或身體拘急。及既出則身便涼,諸證悉解,此一層疹子隨即收者,極輕者也。如疹子既出而熱甚不減,此毒盛者也,宜大青湯解其毒。便澀者,宜黃連解毒湯合白虎湯,或大連翹飲解其里。大便不通者,《局方》涼膈散加牛蒡子主之。

白話文:

疹子不會因為沒有發熱而長出來。凡是疹子要長出來,身體一定會先發熱,或者煩躁不安,或者頭暈,或者全身肌肉緊繃。疹子長出來之後,身體就會感到涼快,各種症狀都會消失,這類疹子很快就好了,是比較輕微的。如果疹子長出來了,但發熱情況並沒有減輕,這是毒邪很盛的表現,應該服用大青湯來解毒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應該服用黃連解毒湯加白虎湯,或者大連翹飲來治療內熱。如果大便不通,可以用《局方》裡的涼膈散加上牛蒡子來治療。

3. 疹喘嗽(十五)

凡疹證多嗽,此頓出頓入之勢也。但有疹毒,須假嗽多而散,故疹後旬日之內,尚宜有嗽,切不可見嗽多而治嗽也,宜慎之。疹證屬肺與脾胃,肺受火邪則嗽多,嗽多則頓出頭面並及四肢;大腸受火邪,則上連脾胃而為泄瀉。若早瀉則嗽必減而變為喘,蓋喘嗽二者皆屬於肺。

然嗽實喘虛,得嗽者出,得喘者入,入則閤眼多痰,胸滿腹脹,色白而毒不盡出,證則危矣。此疹之宜嗽不宜喘,而最不宜於泄瀉也。

白話文:

疹子發出來的時候常常伴隨咳嗽,這是疹子忽隱忽現的表現。但疹子有毒素需要靠大量的咳嗽來排出,所以疹子發出來後十天內,仍然可能有咳嗽,千萬不要看到咳嗽很多就急著治療咳嗽,要特別小心。疹子會影響肺和脾胃,肺受到火邪的侵犯就會咳嗽很多,咳嗽很多就會疹子迅速地出現在頭面和四肢;大腸受到火邪侵犯,就會向上影響脾胃,導致腹瀉。如果很早就腹瀉,咳嗽就會減少而變成喘息,因為咳嗽和喘息都屬於肺的病症。

但是咳嗽是實證,喘息是虛證,咳嗽能幫助疹子排出,喘息則會讓疹子內陷。疹子內陷就會眼睛半閉、痰多、胸悶腹脹,臉色蒼白,毒素排不出來,病情就危險了。所以疹子最好是咳嗽,而不是喘息,最不好的就是腹瀉。

4. 疹吐瀉(十六)

凡疹子初起,發熱吐利,純是熱證,不可作寒論。此乃火邪內逼上焦則多吐,下焦則多利,中焦則吐利並作。自利者,宜黃芩湯。吐利者,宜黃芩湯加半夏二錢、生薑三片。自利裡急後重,宜黃連解毒湯合益元散。

凡疹出一二日,或三四日,忽然大瀉,嗽多者,用升表之藥,加以分利治之。苦瀉而兼喘,復見悶亂搖頭者凶。

一、麻疹現後,大便下膿血,或因泄瀉而變成膿血者,或徑自利者,但看瘡疹出多而色紅又多嗽者,只宜表疹。俟其收後,方宜解毒,兼治其痢。

一、疹子初起,最忌泄瀉,然亦有始終泄瀉而不妨者,稟之強弱異也。苦因瀉嗽減而變為喘者則危矣,詳前喘嗽條。

一、身熱煩渴泄瀉者,柴苓湯、四苓散。如熱甚或夏月,益元散。

一、疹後作痢、亦有看手咬指甲,撕口唇皮,及咬人等證,當以解毒分利藥治之。若所下稠涎,紅白相兼者,務要用解毒之藥。若晝夜由三、五十次,漸減至二、三次,成漸多嗽,右手一指脈漸起,清涕復來者,方可望生。若痢變煤色,或成屋漏色,或如青菜色,肛門如筒,喘促音啞,飲食不進,午後腮紅,皆不治。

景岳曰:自古方書,凡發揮未盡,及用治未當者,間亦有之,而惟於泄瀉一證則尤其為最。何也?蓋古人以池瀉為熱者什九,故多用河間黃芩芍藥湯為主治,而不知凡屬泄瀉,最多脾腎虛寒也。即如出疹一證,雖有由疹毒而瀉者,然果系實熱,多不作瀉,但致瀉者,卒由脾胃之弱。

若但知清火解毒,則脾必日敗,而漸成屋漏、青菜色,及氣促、絕食不治之證矣。病而至此,豈猶熱耶?總屬誤耳。故凡治泄瀉者,即雖是疹,亦必察其有無熱邪。如無熱證熱脈,即當於痘瘡泄瀉條求法治之,庶最危者猶可望其生也。故余於諸法之外,而獨言其要者有如此。

白話文:

疹吐瀉(十六)

疹子剛發時,發熱腹瀉,純粹是熱證,不能用寒涼的方法治療。這是因為火邪內侵,逼迫上焦則多吐,逼迫下焦則多瀉,逼迫中焦則吐瀉同時發生。單純腹瀉的,用黃芩湯;又吐又瀉的,用黃芩湯加半夏二錢、生薑三片;腹瀉里急後重(排便時里急腹痛,排便不盡)的,用黃連解毒湯合益元散。

疹子發出一天或兩天,甚至三四天後,突然嚴重腹瀉,咳嗽厲害的,要用升發表氣的藥物,並輔以利水的藥物治療。如果腹瀉嚴重,還伴隨喘息、神志不清、搖頭等症狀,則預後不良。

麻疹出現後,大便排出膿血,可能是因為腹瀉導致膿血,也可能直接就是膿血便。如果疹子出得很多,顏色紅潤,還咳嗽厲害,只宜治療疹子本身。等疹子消退後,再解毒,同時治療痢疾。

疹子剛發時,最忌諱腹瀉,但也有從頭到尾腹瀉卻沒事的,這取決於體質的強弱。但如果因為腹瀉、咳嗽減輕而轉為喘息,則非常危險,詳見前面喘嗽部分。

發熱、口渴、腹瀉的,用柴苓湯、四苓散;如果熱得很厲害,或者是在夏天,用益元散。

疹子好了之後出現痢疾,有些病人會有咬指甲、撕嘴唇皮、咬人的症狀,這時應該用解毒利水的藥物治療。如果排出的糞便黏稠,顏色紅白相間,務必使用解毒藥物。如果一天腹瀉三五十次,逐漸減少到兩三次,同時咳嗽加重,右手寸脈漸漸有力,又開始流清涕,這樣才有希望痊癒。如果痢疾的糞便變成煤炭色、屋漏水色或青菜色,肛門像管子一樣,喘息聲音嘶啞,吃不下東西,下午臉頰發紅,這些都是不治之症。

景岳曰:古來的方書,有些論述不完善,或用藥不對的地方,也是有的,但唯獨在腹瀉這一症狀上,錯誤尤其多。為什麼呢?因為古人認為腹瀉多是熱證,所以多用河間黃芩芍藥湯為主治,卻不知道大多數腹瀉都是脾腎虛寒造成的。即使像出疹子這種病,雖然有些是疹毒引起的腹瀉,但如果是實熱,多半不會腹瀉,引起腹瀉的,大多是脾胃虛弱。

如果只知道清熱解毒,脾胃就會一天天衰敗,逐漸變成屋漏水色、青菜色的糞便,以及氣促、不吃東西等不治之症。病到這個程度,還能說是熱證嗎?完全是誤治!所以治療腹瀉,即使是疹子引起的,也必須觀察是否有熱邪。如果沒有熱證和熱脈,就應該參考痘瘡腹瀉那一部分的療法來治療,這樣即使是最危險的情況,也還有希望痊癒。所以除了其他的療法外,我特別把這一點重要的內容提出來。

5. 疹飲食(十七)

凡出疹者,多有五六日不飲食,此胃為邪氣所侵,亦為邪氣所養,故不食亦不妨。切不可著意治之,只宜治疹,疹瘡出盡,毒氣漸解,即思飲食。尤不可與麵食,雖用粥飲,每次只可少與,候氣清神爽,身全不熱,漸漸加添,但宜少而頻也。

凡出疹之先,平昔過用麵食者,或正出時吃麵食者,成胃氣漸開即思麵食而用早者,因動胃火,以致清涕不來,身體作熱,兩眼看手,咬指摳鼻,撕口唇皮,及撕眼札毛者,此皆疹後食復之病也,當清肺解毒,加消導之劑治之。

白話文:

凡是出疹子的人,往往有五六天不想吃東西,這是因為胃被邪氣侵犯,邪氣也藉此滋養,所以不吃東西也沒關係。絕對不要刻意治療不吃飯的症狀,只要專心治療疹子就好。疹子長出來並全部長完後,毒氣逐漸消退,就會想吃東西了。尤其不可以吃麵食,即使是稀粥,每次也要少量餵食,等到精神清爽、身體不再發熱後,才能慢慢增加食量,但仍應少量多餐。

如果在出疹子之前,平時就經常吃麵食,或者正在出疹子時也吃麵食,或是疹子好了胃口一開就馬上想吃麵食的人,容易因為刺激胃火,導致清涕不出、身體發熱、兩眼看手、咬手指摳鼻子、撕嘴唇皮、拔眼睫毛等症狀。這些都是疹子好了之後,因為飲食不當造成的疾病,應該要清肺解毒,並加用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物來治療。

6. 疹飲水(十八)

凡患疹之人,不拘大小,自起至收,必皆喜飲涼水。此不必禁,但宜少不宜多,宜頓不宜頓,則毒氣隨之漸解。

白話文:

患有疹子的病人,不論大人小孩,從疹子發出來到疹子消退的整個過程,都喜歡喝涼水。這不必禁止,但是應該少喝,不要喝太多;應該少量多次喝,不要一次喝很多,這樣才能讓體內的毒氣慢慢消散。

7. 疹渴(十九)

凡疹子渴喜飲水,純是火邪,肺焦胃干,心火內亢故也。初熱發渴者,升麻葛根湯加天花粉、麥門冬;渴甚者,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疹子發出伴隨口渴想喝水,都是純粹的火邪所致,是因為肺部乾燥灼熱、胃部乾燥、心火旺盛的緣故。一開始發熱口渴的人,用升麻葛根湯再加入天花粉、麥門冬;如果口渴非常嚴重的人,則用人參白虎湯加上黃連解毒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