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一謨集 (5)
卷之四十一謨集 (5)
1. 痞塊(三十三)
小兒多有痞塊者,總由口腹無節,見食必啖,食上加食,脾胃化之不及,則胃絡所出之道,未免漸有留滯,留滯不已,則日以益大,因成痞矣。或以感寒發熱之後,胃氣未清,此時最宜擇食節食,若不知慎,則食以邪留,最易成痞,此實人所不知也。第痞塊既成,必在腸胃之外,膜膈之間,故作可以消伐之劑推逐而去者。
若但知攻痞,則胃氣益弱,運化失權,不惟不能消痞,且致脾土虧損,則痞邪益橫而變百出矣。故治此者,當酌其緩急,專以調補胃氣為主,外則用膏用灸,以拔其結絡之根,庶為萬全之策。
一、凡調理脾胃之法,若痞邪未甚,宜芍藥枳實丸加減用之為善,或大健脾丸及楊氏啟脾丸,皆可擇用。若脾胃氣虛,食少體瘦,宜五味異功散。若脾胃虛寒者,宜調中丸、溫胃飲、五君子煎。若兼胃脘停積,食滯作脹者,宜保和丸、消食丸,或大、小和中飲。苦脹急堅實,形氣尚強,不得不瀉者,宜赤金豆、白餅子。
若痞久成熱,致動陽明之火,而牙口潰爛成疳者,宜蘆薈丸、胡黃連丸或蟾蜍丸。此外,如貼痞膏及炙治之法,俱詳載積聚門。
白話文:
小兒常有痞塊,大多是因為飲食無度,看到食物就猛吃,吃飽了還繼續吃,脾胃消化不及,導致胃經氣血運行受阻,日積月累,痞塊就越長越大。也可能因為受寒發熱後,胃氣尚未恢復,此時更應注意飲食,若不謹慎,邪氣會因飲食而停留在體內,更容易形成痞塊,很多人都不了解這點。
痞塊一旦形成,通常位於腸胃外膜和膈膜之間,因此需要服用能消散痞塊的藥物來排出它。
如果只一味攻治痞塊,反而會使胃氣更虛弱,消化功能失調,不僅不能消除痞塊,還會導致脾土虧損,使痞邪更加嚴重,甚至出現各種併發症。所以治療痞塊,要根據病情輕重緩急,以調理脾胃,補益胃氣為主,輔以膏藥或灸法,拔除痞塊的根源,才能達到最佳療效。
治療方法方面,如果痞邪不嚴重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使用芍藥枳實丸,或大健脾丸、楊氏啟脾丸等。若脾胃氣虛,食慾不振,體質消瘦,可用五味異功散。若脾胃虛寒,可用調中丸、溫胃飲、五君子煎。若伴有胃脘停滯,飽脹不適,可用保和丸、消食丸,或大、小和中飲。如果痞塊堅硬脹痛,但氣血尚強,必須瀉下者,可用赤金豆、白餅子。
如果痞塊久治不愈導致陽明經火旺盛,出現牙齒潰爛等疳症,可用蘆薈丸、胡黃連丸或蟾蜍丸。此外,貼敷膏藥和灸法治療,詳見積聚篇。
2. 癲癇(三十四)
錢仲陽曰:小兒發癇,因血氣未充,神氣未實,或為風邪所傷,或為驚怪所觸,亦有因妊娠時七情驚怖所致。若眼直目牽,口噤涎流,肚膨發搐,項背反張,腰脊強勁,形如死狀,終日不醒,則為痓矣。凡治五癇,皆隨臟治之,每臟各有一獸之形,通用五色丸為主,仍參以各經之藥。
發而重者死,病甚者亦死,如面赤目瞪,吐舌齧唇,心煩氣短,其聲如羊者曰心癇。血虛者用養心湯;發熱飲冷為實熱,用虎睛丸;發熱飲湯為虛熱,用辰砂妙香丸。面青唇青,兩眼上竄,手足攣掣反折,其聲如犬者曰肝滴。肝之虛者,用地黃丸;抽搐有力為實邪,用柴胡清肝散;大便不通,用瀉青丸。
面黑目振,吐涎沫,形體如屍,其聲如豬者曰腎癇,用地黃丸、紫河車丸之類。腎無瀉法,故徑從虛治之。面如枯骨,目白反視,驚跳反折,搖頭吐沫,其聲如雞者曰肺癇。
肺氣虛者,用補肺散:面色萎黃者,土不能生也,用五味異功散;面色亦者,陰火上衝於肺也,用地黃丸。面色萎黃,目直腹滿,自利,四肢不收,其聲如牛者曰脾癇,用五味異功散;若面青瀉利,飲食少思,用六君子加木香、柴胡。若發熱抽掣仰臥,面色光澤,脈浮者,病在腑,為陽證,易治;身冷不搐覆臥,面色黯黑,脈沉者,病在臟,為陰證,難治。凡有此證,先宜看耳後高骨間,若有青脈紋,先抓破出血,可免其患。
此皆元氣不足之證也,須以紫河車丸為主,而以補藥佐之。設若泛行克伐,復傷元氣,則必不時舉發,久而變危,多致不救。又有驚癇、風癇、食癇三種。治驚癇,宜比金丸、茯神丸、錢氏養心湯、辰砂妙香散、清神湯、虎睛丸之類主之。風癇用錢氏牛黃丸、消風丸、星蘇散之類主之。
食癇用妙聖丹主之。
薛立齋曰:妊娠若遇驚恐,則必內應於胎,故一月足厥陰脈養,驚則肝有病;二月足少陽脈養,驚則膽受病;三月手少陰脈養,驚則心受病;四月名為離經;五月足太陰脈養,驚則脾受病;六月足陽明脈養,驚則胃受病;七月手太陰脈養,驚則肺受病;八月手陽明脈養,驚則大腸受病;九月足少陰脈養,驚則腎受病。是臟腑納氣于丹田,自肝至腎,十經滋養而生,此則胎中所致也。
若既生之後,或驚怪所觸,或乳哺失節,或乳母飲食起居,六淫七情,臟氣不平,亦致是證。須察見證屬於何經,更別陰陽,以調補脾胃為主,否則不時舉發,甚至不救。
白話文:
癲癇(三十四)
錢仲陽說:小孩子發癲癇,是因為血氣未充盈,精神不足,可能是風邪入侵,也可能是受驚嚇,還有些是孕婦懷孕期間受到驚嚇或情緒波動所導致的。如果眼睛直視、眼珠上翻,嘴巴緊閉流口水,肚子脹氣抽搐,頭後仰,腰背僵硬,看起來像死了一樣,整天昏迷不醒,這就是痓癇。治療各種癲癇,都要根據所屬臟腑來治療,每個臟腑都對應一種動物的形狀,通常以五色丸為主藥,再搭配各經絡的藥物。
發作嚴重者會死亡,病情嚴重者也會死亡。例如,臉紅眼瞪,吐舌咬唇,心煩氣短,聲音像羊叫一樣的,叫做心癇。血虛者用養心湯;發熱想喝冷飲的是實熱證,用虎睛丸;發熱想喝熱湯的是虛熱證,用辰砂妙香丸。臉色青白、嘴唇青紫,兩眼上翻,手腳抽搐蜷曲,聲音像狗叫一樣的,叫做肝癇。肝虛者,用地黃丸;抽搐有力的是實邪,用柴胡清肝散;大便不通,用瀉青丸。
臉色發黑、眼睛震顫,吐口水,形體像屍體一樣,聲音像豬叫一樣的,叫做腎癇,用地黃丸、紫河車丸等。腎臟沒有瀉法,所以直接從虛證來治療。臉色像枯骨一樣,眼白向上翻,驚跳抽搐,搖頭吐沫,聲音像雞叫一樣的,叫做肺癇。
肺氣虛者,用補肺散;臉色萎黃,是土氣不足,用五味異功散;臉色發黑,是陰火上炎於肺,用地黃丸。臉色萎黃,眼睛直視,肚子脹滿,腹瀉,四肢不能收縮,聲音像牛叫一樣的,叫做脾癇,用五味異功散;如果臉色青白、腹瀉、食慾不振,用六君子湯加木香、柴胡。如果發熱抽搐仰臥,臉色紅潤,脈象浮的,病在腑,屬於陽證,容易治癒;如果身體寒冷、不抽搐、俯臥,臉色暗黑,脈象沉的,病在臟,屬於陰證,難以治癒。凡是有這些症狀,首先要觀察耳後高骨之間,如果看到青色的脈絡紋路,先把它抓破出血,可以避免病情加重。
這些都是元氣不足的表現,必須以紫河車丸為主藥,再用補藥輔助。如果過度使用攻伐之法,再次損傷元氣,就會反覆發作,久而久之病情加重,很難治癒。另外還有驚癇、風癇、食癇三種。治療驚癇,宜用比金丸、茯神丸、錢氏養心湯、辰砂妙香散、清神湯、虎睛丸等為主藥。風癇用錢氏牛黃丸、消風丸、星蘇散等為主藥。
食癇用妙聖丹為主藥。
薛立齋說:懷孕期間如果遇到驚嚇,必然會影響胎兒,所以:懷孕一個月,足厥陰脈在運作,驚嚇則肝臟受損;兩個月,足少陽脈在運作,驚嚇則膽臟受損;三個月,手少陰脈在運作,驚嚇則心臟受損;四個月稱為離經;五個月,足太陰脈在運作,驚嚇則脾臟受損;六個月,足陽明脈在運作,驚嚇則胃臟受損;七個月,手太陰脈在運作,驚嚇則肺臟受損;八個月,手陽明脈在運作,驚嚇則大腸受損;九個月,足少陰脈在運作,驚嚇則腎臟受損。這些臟腑吸納氣息於丹田,從肝到腎,十條經絡滋養而生,這是胎兒時期受到影響造成的。
如果孩子出生後,因為受驚嚇,或者哺乳不當,或者乳母飲食起居不規律,六淫七情侵襲,臟腑氣血不調,也會導致這種疾病。必須仔細觀察症狀屬於哪條經絡,區分陰陽,以調理脾胃為主,否則會反覆發作,甚至危及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