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一謨集 (4)
卷之四十一謨集 (4)
1. 盜汗(三十一)
小兒元氣未充,腠理不密,所以極易汗出,故凡飲食過熱,或衣被過暖,皆能致汗。東垣諸公云:此是小兒常事,不必治之。然汗之根本,由於營氣;汗之啟閉,由於衛氣。若小兒多汗者,終是衛虛,所以不固。汗出既多,未免營衛血氣愈有所損,而衰羸之漸,未必不由乎此,此所以不可不治也。
大都治汗之法,當以益氣為主,但使陽氣外固,則陰液內藏,而汗自止矣。
一、治法:凡小兒無故常多盜汗,或自汗者,宜以團參散為主,或參苓散、四君子湯、五味異功散,或白朮散之類,俱可擇用。若其甚者,宜三陰煎、人參養營湯,或十全大補湯。若心經有火而見煩渴者,宜生脈散、一陰煎。若肝脾火盛,內熱熏蒸,血熱而汗出者,脈必洪滑,證多煩熱,宜當歸六黃湯,或加減一陰煎。若陽明實熱,汗出大渴者,宜仲景竹葉石膏湯。
白話文:
小兒汗出之症
小兒由於元氣尚未充盈,身體腠理不緻密,所以非常容易出汗。因此,只要飲食過於熱,或者衣物被褥過於暖和,都會導致出汗。東垣諸位醫家說:這只是小兒的常見狀況,不必刻意治療。
然而,汗液的產生根源在於營氣,汗液的開合則由衛氣掌管。如果小兒經常出汗,就說明衛氣虛弱,因此無法固護身體。汗出過多,勢必會損耗營氣和衛氣以及血液,從而導致身體虛弱。因此,小兒多汗並非小事,不可不治。
總而言之,治療小兒多汗的原則,應以益氣為重。只要使陽氣外固,陰液就能夠內藏,汗自然就會止住。
治療方法:
**一、**凡是小兒無緣無故經常盜汗,或是不自主地出汗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
- 以「團參散」為主要方劑,
- 也可以選用「參苓散」、「四君子湯」、「五味異功散」、「白朮散」等。
- 若是病情嚴重者,可以使用「三陰煎」、「人參養營湯」、「十全大補湯」等。
- 若小兒心經有火,出現口渴煩躁等症狀,宜用「生脈散」、「一陰煎」等方劑。
- 若小兒肝脾火盛,內熱熏蒸,血熱而汗出,脈搏洪滑,症狀多為煩熱,宜用「當歸六黃湯」、「加減一陰煎」等方劑。
- 若陽明實熱,汗出並且口渴,宜用仲景的「竹葉石膏湯」。
注:
- 方劑名稱後面的括號內是藥方編號,方便查找。
- 藥方使用需遵醫囑,不可自行用藥。
若因病後,或大吐大瀉之後,或誤用克伐之藥,以致氣虛氣脫而大汗亡陽者,速宜用參附湯、六味回陽飲,或耆附湯之類,庶可挽回也。大都汗多亡陽者,多致角弓反張,項強戴眼等證,此太陽、少陰二經精血耗散,陰虛血燥而然,速宜用大營煎、人參養營湯,或十全大補湯之類,方可解救。若作風治,萬無一生矣。
前汗證門有詳論詳法,所當參閱。余之兒輩,有於襁褓中多盜汗者,但以人參一錢,泡湯與服,當夜即止。久不服參,必又汗出,再服再止,其效如神。凡養兒者,亦可以此為常法。
白話文:
如果因為生病之後,或者嚴重嘔吐腹瀉之後,或者誤用相克的藥物,導致氣虛氣脫大量出汗,陽氣衰敗,應該立刻使用參附湯、六味回陽飲,或耆附湯等藥方,或許可以挽回性命。總之,大量出汗導致陽氣衰敗,往往會出現角弓反張、項強戴眼等症狀,這是太陽經和少陰經精血耗散,陰虛血燥造成的,應該立刻使用大營煎、人參養營湯,或十全大補湯等藥方,才能解除危機。如果用風寒治療,就絕對救不活了。
汗症的相關論述和治療方法,在「汗證門」中已有詳細說明,應該參考閱讀。我兒子在襁褓中經常盜汗,我只要給他服用一錢人參泡的湯,當晚汗就會止住。如果長時間不服用人參,就會再次出汗,再次服用就再次止住,效果如同神效。所有養育孩子的父母,都可以將此作為常規做法。
2. 腹脹腹痛(三十二)
小兒腹脹腹痛,多因食積,或寒涼傷脾而然。《內經》曰:病痛者陰也。又曰:痛者,寒氣多也,有寒故痛也。束垣曰:寒脹多,熱脹少,皆主於脾胃。故凡小兒肚腹或脹或痛,雖曰多由積滯,然脾胃不虛,則運化以時,何致作脹?是脹必由於虛也。若胃氣無傷而腹中和暖,則必無留滯作痛,是痛多由乎寒也。
故治痛治脹者,必當以健脾暖胃為主。若無火證,不得妄用涼藥。若無拒按堅實等證,不得妄用攻藥。
一、治法:凡小兒肚腹膨脹,或時常作痛,黃瘦,常用調理之法,惟芍藥枳實丸加減用之為宜,且善止腹痛。或大健脾丸、楊氏啟脾丸、和中丸之類,皆可酌用。若偶爾傷脾,氣促困倦,外見腹脹而內不脹者,此脾氣虛也,宜五味異功散,或六味異功煎。若脾胃陽氣不足,虛寒作脹,或畏寒,或手足冷,或兼嘔瀉者,宜五君子煎、養中煎、溫胃飲、六君子湯,或調中丸。若兼脾腎陽虛,或水泛為痰,成喘促、痛脹、泄瀉,宜理陰煎加減主之。
白話文:
小孩肚子脹痛,大多是因爲吃太多積食,或是寒涼傷了脾胃導致的。《內經》說:生病疼痛是陰氣過盛的表現。又說:疼痛是因爲寒氣過多,有寒氣纔會痛。束垣說:寒脹多見,熱脹少見,都與脾胃有關。所以,小孩肚子脹痛,雖然大多是因爲積食,但是脾胃不虛的話,消化功能正常,怎麼會脹呢?所以脹一定是虛造成的。如果胃氣沒有損傷,肚子又溫暖舒適,就不會有積食導致的疼痛,所以疼痛大多是因爲寒氣造成的。
因此,治療脹痛,必須以健脾暖胃爲主。如果孩子沒有熱證,就不要亂用涼藥。如果孩子沒有拒按堅實等症狀,就不要亂用攻藥。
治療方法:小孩肚子脹,或是經常疼痛,面色黃瘦,可以用調理脾胃的方法,比如芍藥枳實丸加減服用,效果很好,而且能止痛。或者大健脾丸、楊氏啓脾丸、和中丸之類,都可以根據情況酌情服用。如果孩子偶爾傷了脾胃,氣短乏力,外表看起來肚子脹,但裏面不脹,這是脾氣虛,可以用五味異功散,或者六味異功煎。如果脾胃陽氣不足,虛寒導致肚子脹,孩子怕冷,手腳冰冷,或者伴隨嘔吐腹瀉,可以用五君子煎、養中煎、溫胃飲、六君子湯,或者調中丸。如果孩子還有脾腎陽虛,或水溼化爲痰,導致喘氣、肚子脹痛、腹瀉,可以用理陰煎加減服用。
若脾胃氣虛而痛滯吐瀉者,宜六味異功煎,或六君子湯加木香,或調中湯。若胃口偶有留滯,大痛而脹者,宜排氣飲,或益黃散。若宿食偶有不消而暫為脹滿者,宜大、小和中飲,或保和丸、消食丸。若有堅積停滯,脹痛拒按,形氣俱實者,宜赤金豆、白餅子、紫霜丸之類攻下之。
白話文:
如果脾胃虛弱導致疼痛、腹瀉,可以使用六味異功散、六君子湯加木香,或調中湯。如果偶爾胃口不佳、腹痛脹滿,可以使用排氣飲或益黃散。如果偶爾宿食消化不良,導致腹脹,可以使用大小和中飲、保和丸或消食丸。如果出現堅積停滯、脹痛難按,體力充沛,可以使用赤金豆、白餅子、紫霜丸等攻下藥物。
凡諸未盡,當於腹痛腫脹二門,參酌為治。
余初年在京,治一五歲鄰女,適經藥鋪,見有曬晾巴豆,其父誤以為松仁,以一粒與食之,嚼而味辣,即忙吐出,而已半粒下咽矣。少頃,大瀉十餘次,瀉後次日,即致肚腹通身悉皆腫脹,絕口不食,因求治於余。或謂宜黃連、綠豆以解毒;或謂宜四苓、五皮以利水。余曰:大攻之後,豈非大虛之證乎?能再堪苦寒以敗脾否?大瀉之後,又尚有何水之可利?遂單用獨參湯及溫胃飲以培脾氣,不數劑而復元如初。夫既以大瀉,而何以反脹若是?因此一證,乃知大虛大寒而致成腫脹者,類多如此。
(新按)
白話文:
凡是治療沒有完全痊癒的病症,應該根據腹痛和腫脹兩種症狀,參照相關的治療方法。
我年輕時在京城,治療一位十五歲的鄰居女孩,她剛好經過藥鋪,看到曬著巴豆,她父親誤以為是松仁,就給她吃了一粒。她嚼了之後覺得很辣,趕緊吐出來,但已經吞下了半粒。過了一會兒,她腹瀉十幾次。瀉完之後的第二天,她的肚子和全身都腫脹起來,完全不想吃東西,於是來找我治療。有人說應該用黃連、綠豆解毒;有人說應該用四苓湯、五皮湯利水。我說:大瀉之後,豈不是身體虛弱的表現嗎?還能再用苦寒的藥物損傷脾胃嗎?大瀉之後,還有什麼水可以利呢?於是,我單獨使用獨參湯和溫胃飲來滋補脾氣,沒用幾劑藥就恢復如初了。既然已經大瀉,為什麼反而會腫脹呢?通過這個病例,我明白大虛大寒導致腫脹的病症,很多都是這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