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一謨集 (3)
卷之四十一謨集 (3)
1. 霍亂吐瀉(二十七)
小兒霍亂吐瀉者,必以寒涼傷胃,或時氣陰濕,或飲食失宜,皆能致之。然此與前吐瀉並行者,稍有不同。蓋霍亂者,暴而甚;吐瀉者,徐而緩。霍亂者,傷在一時,吐瀉者,其傷以漸,此其所以有異也。若暴疾霍亂而胃口未清,胸腹仍滿者,宜先用和胃飲,苓朮二陳煎,或大、小和中飲,或小分清飲,或神香散之類主之。俟胃口稍平,即宜五味異功散,或溫胃飲、五苓散之類調補之。
白話文:
小孩子患霍亂而嘔吐腹瀉,一定是因為寒涼傷了胃,或者季節氣候陰濕,或者飲食不當,這些都能導致霍亂。不過,霍亂和先前提到的普通嘔吐腹瀉,還是有些不同的。因為霍亂發病突然而嚴重,嘔吐腹瀉則緩慢而輕微。霍亂的病傷是突然發生的,而嘔吐腹瀉的病傷是逐漸累積的,這就是兩者不同的原因。
如果孩子突然患霍亂,胃口還沒好轉,胸口和肚子還是脹滿的,就應該先服用和胃飲、苓朮二陳煎、大、小和中飲、小分清飲或神香散等藥物來治療。等到胃口稍微好轉之後,就可以用五味異功散、溫胃飲、五苓散等藥物來調補身體。
若霍亂初起便覺神疲氣倦,而胃口別無脹滯者,此其胃氣已傷,即宜溫補,如養中煎、溫胃飲之類,不得概行清利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在霍亂剛開始時就感到精神疲憊、體力不支,但胃口並沒有感到脹滿或不適,這表示胃的氣血已經受損,此時應該採取溫和滋補的方法,例如「養中煎」、「溫胃飲」等藥方,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清熱利濕的療法。
2. 論瀉痢糞尿色(二十八)
古人有以小兒瀉痢糞黃酸臭者,皆作胃熱論治,此大誤也。蓋飲食入胃,化而為糞,則無有不黃,無有不臭者,豈得以黃色而酸臭者為熱乎?今以大人之糞驗之,則凡胃強糞實者,其色必深黃而老蒼,方是全陽正色。若純黃不蒼而糞有嫩色,則胃中火力便有不到之處,再若淡黃則近白矣。
近白之色則半黃之色也,糞色半黃則穀食半化之色也,糞氣酸腥則穀食半化之氣也,穀食半化,則胃中火力盛衰可知也。若必待糞青糞白,氣味不臭,然後為寒,則覺之遲矣。故但以糞色之淺深,糞氣之微甚,便可別胃氣陽和之成色,智者見於未然,而況於顯然乎。余故曰:古人以糞黃酸臭為火者,大誤也。
白話文:
古人認為小孩拉肚子、大便顏色發黃且有酸臭味,就是胃熱,這種論斷完全錯誤。因為食物進入胃部,消化後形成糞便,本來就會呈現黃色且有臭味,怎麼能因為顏色偏黃、氣味酸臭就認定是胃熱呢?
如果用成人的糞便來驗證,就會發現胃氣強健、糞便飽滿的人,大便顏色會呈現深黃帶點灰黑色,才是陽氣充足的正常顏色。如果只有純黃色,沒有灰黑色,而且大便顏色偏嫩,就代表胃部的火力不足。再者,如果顏色接近白色,就代表大便顏色偏黃,而偏黃的顏色代表食物消化不良,糞便氣味酸腥也同樣代表食物消化不良。由此可見,食物的消化程度可以反映出胃部的火力強弱。
如果一定要等到糞便變成青色或白色、沒有臭味才認定是寒症,就太遲了。所以只要觀察糞便的顏色深淺和氣味的輕重,就能判斷胃氣是否陽和充足。聰明的人能夠預見問題,更何況已經出現明顯的徵兆呢?
因此,我認為古人將糞便顏色偏黃、氣味酸臭當作胃熱,是完全錯誤的。
再若小水之色,凡大便瀉痢者,清濁既不分,小水必不利,小水不利,其色必變,即清者亦常有之,然黃者十居八九。此因瀉亡陰,陰亡則氣不化,氣不化則水涸。水涸則色黃不清,此自然之理也。使非有淋熱痛澀之證,而但以黃色便作火治者,亦大誤也。
白話文:
再者,若觀察小便的顏色,凡是大便溏瀉或痢疾的人,清濁之物都混在一起,小便必然不正常。小便不正常,它的顏色一定會改變,即使清澈的,也常常有這種現象,但黃色的卻佔了八九成。這是因為瀉痢導致陰液損失,陰液損失則陽氣無法化生,陽氣無法化生則水液蒸發。水液蒸發則顏色變得黃濁不清,這是自然道理。如果病人沒有小便灼熱、疼痛、澀痛等熱證,卻只因為小便顏色黃而用火性的藥物治療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3. 吐乳(二十九)
小兒吐乳,雖有寒熱之不同,然寒者多而熱者少,虛者多而實者少,總山胃弱而然。但察其形色脈證之陰陽,則虛實寒熱自有可辨,熱者宜加微清,寒者必須溫補。乳子之藥,不必多用,但擇其要者二、三、四味,可盡其妙,如參姜飲、五味異功散之類,則其要也。苦兒小乳多,滿而溢者,亦是常事,乳行則止不必治也。
若乳母有疾,因及其子,或有別證者,又當兼治其母,宜從薛氏之法如下。
薛氏曰:前證若小兒自受驚,或乳母恚怒,致兒吐瀉青色者,宜用異功散。若母食厚味而乳熱者,用東垣清胃散。母飲酒而乳熱者,用葛花解酲湯,子服一、二匙。若飲燒酒而乳熱,或子母身赤,或昏憒,服冷米醋三、五杯,多亦無妨,兒服一、二匙。若母停滯生冷而乳冷者,母服人參養胃湯,子服調中丸。
白話文:
小兒吐乳的中醫治療
小兒吐乳,雖然有寒熱之分,但大多是寒性,熱性較少,虛弱的也比實質性的多,總歸是脾胃虛弱導致的。
但是,仔細觀察小兒的形貌、顏色、脈象等陰陽變化,就能辨別出虛實寒熱。熱症應該用稍微清涼的藥物,寒症則需要溫補。
治療小兒吐乳的藥物,不必太多,只要選擇幾味重要的藥材就能達到最佳效果。例如參姜飲、五味異功散等都是經典方劑。
小兒乳汁分泌過多,甚至溢出,也是常見現象,只要乳汁流通就能止住,不必特別治療。
如果乳母有病,也會影響到孩子,或者孩子出現其他症狀,就需要同時治療乳母,可以使用薛氏的治療方法:
薛氏說:
- 如果小兒因為受驚嚇,或者乳母生氣,導致孩子吐瀉青色,可以用異功散。
- 如果乳母吃太多肥甘厚味,導致乳汁過熱,可以用東垣的清胃散。
- 如果乳母飲酒導致乳汁過熱,可以用葛花解酲湯,孩子服用一、兩匙。
- 如果乳母飲用燒酒導致乳汁過熱,或者孩子母子身體都發紅,或昏昏沉沉,可以服用冷米醋三、五杯,多喝也無妨,孩子服用一、兩匙。
- 如果乳母飲食生冷導致乳汁過冷,乳母服用人參養胃湯,孩子服用調中丸。
若母停滯而變熱乳者,母服大安丸,子服五味異功散。若母鬱怒傷肝脾而乳熱者,用歸脾湯、逍遙散。若母脾虛血弱而乳熱者,用六君子加芍、歸。若母氣血虛而乳熱者,子母俱服八珍湯。若母勞後發熱而乳熱者,子母俱服補中益氣湯。苦因怒動肝火而乳熱者,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、山梔。
若吐痰涎及白綠水者,木乘脾土,虛寒證也,用六君子加柴胡、木香。大凡吐乳瀉青色者屬驚,法當平肝補脾。吐瀉青白色者屬寒,法當溫補脾土。前諸證,若手足指熱者屬實,手足指冷者屬虛,此亦驗法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母親乳汁停滯變熱,母親可以服用大安丸,孩子則服用五味異功散。如果母親鬱怒傷肝脾導致乳熱,可以服用歸脾湯和逍遙散。如果母親脾虛血弱導致乳熱,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芍藥、當歸。如果母親氣血虛弱導致乳熱,母子皆可服用八珍湯。如果母親勞累後發熱導致乳熱,母子皆可服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母親因怒火攻心導致乳熱,可以服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、山梔。
如果孩子吐出痰涎或白綠色的水,這表示脾土虛寒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柴胡、木香。一般來說,吐出乳汁或青色液體屬於驚嚇導致,應當平肝補脾。吐出青白色液體屬於寒症,應當溫補脾土。上述各種情況,如果孩子的手指熱就屬於實症,如果手指冷就屬於虛症,這也是辨證的依據。
4. 五疳證(三十)
錢仲陽曰:小兒諸疳,皆因病後脾胃虧損,或用藥過傷,不能傳化乳食,內亡津液,虛火妄動,或乳母六淫七情,飲食起居失宜,致兒為患。凡疳在內者,目腫腹脹,瀉痢青白,體漸瘦弱;疳在外者,鼻下赤爛,頻揉鼻耳,或肢體生瘡。大抵其證雖多,要不出於五臟,而五臟之疳不同,當各分辨治之。
肝疳者,一名筋疳,亦名風疳。其證白膜遮睛,或瀉血而瘦,宜用地黃丸以生腎。心疳者,面黃頰赤,身體壯熱,宜用硃砂安神丸以治心,異功散以補脾。脾疳者,一名肥疳,體黃瘦削,皮膚乾澀而有瘡疥,腹大嗜土,宜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,五味異功散以生土,或用益黃散。肺疳者,一名氣疳,喘嗽氣促,口鼻生瘡,宜用人參清肺湯以治肺,益氣湯以生金。
白話文:
錢仲陽說:小兒患上各種疳疾,都是因為疾病之後脾胃虛損,或者用藥過度傷了脾胃,導致不能消化吸收乳汁食物,體內津液流失,虛火妄動,又或者乳母受了六淫之邪、七情所傷,飲食起居不當,導致孩子生病。
凡是疳疾在內者,眼睛腫脹,肚子脹大,腹瀉或痢疾,大便呈青白色,身體逐漸消瘦;疳疾在外者,鼻下皮膚紅腫潰爛,孩子經常揉鼻子耳朵,或者肢體長瘡。總的來說,疳疾的症狀雖然很多,但最終都源於五臟虧損,而五臟的疳疾各不相同,應當分別辨證施治。
肝疳,又稱筋疳、風疳。其症狀是眼白上有白膜遮蓋,或者腹瀉帶血並且身體消瘦,宜用地黃丸滋補腎陰。
心疳,症狀是面色發黃、兩頰發紅、身體發熱,宜用硃砂安神丸來治療心火,用異功散來補脾。
脾疳,又稱肥疳,症狀是身體發黃消瘦,皮膚乾燥粗糙並且長瘡疥,肚子大而且喜歡吃土,宜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疾,用五味異功散來健脾生土,或者用益黃散來治療。
肺疳,又稱氣疳,症狀是呼吸急促、咳嗽氣喘,口鼻長瘡,宜用人參清肺湯來治療肺虛,用益氣湯來補肺生金。
腎疳者,一名骨疳,肢體瘦削,遍生瘡疥,喜臥濕地,用地黃丸。鼻瘡用蘭香散。諸瘡用白粉散。若患潮熱,當先補肝,後瀉心,若妄以硝黃等藥利之,則成疳。若患癖,當消磨,若誤以巴豆、硼砂下之,或傷寒誤下,皆能成疳。其初病者為熱疳,用黃連丸。久病者為冷疳,用木香丸。
冷熱相兼者,用如聖丸。津液短少者,用七味白朮散。凡此皆因大病,脾胃虧損,內亡津液所致,當固脾胃為主,而早為施治,則不變敗證也。
白話文:
腎疳,又稱骨疳,患者肢體消瘦,全身長滿瘡疥,喜歡臥在潮濕的地方。治療腎疳可用地黃丸。鼻瘡可用蘭香散。各種瘡瘍可用白粉散。如果患者出現潮熱,應先補肝再瀉心。如果誤用硝石、黃連等藥物瀉利,就會導致疳疾。如果患者患有癖症,應消磨之,如果誤用巴豆、硼砂瀉下,或者誤用寒涼藥物瀉下,都會導致疳疾。
初期病症屬於熱疳,可用黃連丸治療。久病者屬於冷疳,可用木香丸治療。冷熱兼具者,可用如聖丸治療。津液不足者,可用七味白朮散治療。所有這些病症都是由於患過大病,脾胃虧損,內失津液所致。治療應以固脾胃為主,及早治療,就能避免病情惡化。
楊氏曰:無辜疳者,腦後項邊有核如彈丸,按之轉動,軟而不疼,其內有蟲,不速針出,則內食臟腑,肢體癰疽,便利膿血,壯熱羸瘦,頭露骨高,宜用大蕪荑湯、蟾蜍丸。丁奚者,手足極細,項小骨高,尻削體痿,腹大臍突,號哭胸陷,宜用肥兒丸、大蘆薈丸。哺露者,虛熱往來,頭骨分開,翻會吐蟲,煩渴嘔噦,宜用肥兒丸、大蘆薈丸。
走馬疳者,於齒蝕爛。蓋齒屬腎,腎虛受熱,痰火上炎,致口臭齒黑,甚則齦爛牙宣。宜敷雄黃散,服蟾蜍丸。若作渴瀉痢腫脹、勞瘵等證,當詳參方論而治之。蓋疳者,干也,因脾胃津液乾涸,而患在小兒為五疳,在大人為五勞,總宜以調補胃氣為主。
白話文:
楊氏曰:
無辜疳者,指的是腦後頸部邊緣有像彈丸一樣的硬塊,按壓時會轉動,觸感柔軟,並不會疼痛。這表示孩子體內有蟲,如果不趕快用針將蟲取出,蟲會進一步侵蝕內臟,導致肢體生瘡、腹瀉帶膿血、發高燒體虛消瘦、頭骨突出等症狀。這種情況適合用大蕪荑湯、蟾蜍丸來治療。
丁奚者,指的是手腳非常細小、脖子上的骨頭突出、臀部消瘦、身體虛弱無力、肚子大且肚臍突出、哭鬧時胸部凹陷。這種情況適合用肥兒丸、大蘆薈丸來治療。
哺露者,指的是虛熱反覆發作、頭骨分開、嘔吐蟲子、口渴煩躁、嘔吐。這種情況適合用肥兒丸、大蘆薈丸來治療。
走馬疳者:
走馬疳指的是牙齿腐烂。因為牙齿屬腎,腎虛受熱,痰火上炎,導致口臭、牙齿变黑,嚴重時甚至牙齦潰爛、牙齿脫落。這種情況適合用雄黃散外敷,內服蟾蜍丸。
如果患者除了牙齿腐烂之外,還有口渴、腹瀉、痢疾、腫脹、勞累等症狀,就需要根據具体的症状,詳細參照方劑論述來進行治療。
總之,疳疾的病因是脾胃津液枯竭,在小兒表現為五疳,在成人則表現為五勞。治療五疳五勞的关键在于调补胃气。
又,楊氏曰:又有疳傷者,五臟蟲疳也,其名甚多,姑舉其要。蟲疳者,其蟲如絲,出於頭項腹背之間。黃白赤者可治,青黑者難治。蛔疳者,皺眉多啼,嘔吐青沫,腹中作痛,肚脹青筋,唇口紫黑,頭搖齒癢。脊疳者,身熱贏黃,煩渴下利,拍背有聲,脊骨如鋸齒,十指皆瘡,頻齧指甲。
腦疳者,頭皮光急,滿頭並瘡,腦熱如火,髮結如穗,遍身多汗,腮腫囟高。疳渴者,日則煩渴,飲水不食,夜則渴止。疳瀉者,毛焦唇白,額上青紋,肚脹腸鳴,瀉下糟粕。疳利者,停積宿滯,水穀不聚,瀉下惡物。疳腫者,虛中有積,肚腹緊脹,脾復受濕,則頭面手足虛浮。
白話文:
楊氏曰:
又有疳傷者,就是五臟的蟲疳,名稱很多,這裡只列舉主要的。
蟲疳:其蟲如絲,會從頭頸、腹部和背部之間出現。黃白色或紅色可以治療,青黑色則難治。
蛔疳:皺眉頭,經常哭泣,嘔吐白色泡沫,腹部疼痛,肚子脹鼓鼓並有青筋,嘴唇和嘴巴發黑,頭部搖晃,牙齒發癢。
脊疳:身體發熱、消瘦發黃,口渴而且拉肚子,拍打背部有聲音,脊椎骨像鋸齒一樣,十個手指都長瘡,經常咬指甲。
腦疳:頭皮光亮緊繃,頭上長滿瘡,腦部發熱像火燒一樣,頭髮打結像穗子一樣,全身多汗,腮幫子腫脹,囟門高突。
疳渴:白天口渴,喝水不吃東西,晚上口渴就停止。
疳瀉:頭髮枯黃,嘴唇發白,額頭上有青色紋路,肚子脹鼓鼓腸子發響,拉肚子排出糟粕。
疳利:食物停滯積累,水穀無法消化,拉肚子排出惡物。
疳腫:虛弱中夾雜積食,肚子緊脹,脾胃受到濕邪影響,就會導致頭面、手腳浮腫。
疳勞者,潮熱往來,五心煩熱,盜汗骨蒸,嗽喘枯悴,渴瀉飲水,肚硬如石,面色如銀。大抵其證雖多,要不出於五臟,總宜以五臟之法治之。
景岳曰:按楊氏云:疳者,干也,在小兒為五疳,在大人為五勞。然既云為干,又云為勞,豈非精血敗竭之證乎?察前諸法,俱從熱治,多用清涼,雖此證真熱者固多,而元氣既敗,則假熱者尤多也。即前所用,亦有地黃丸、異功散、益黃散、益氣湯之類,恐此數方有不足以盡之。
其或血氣俱損,有非大補不可者;陰虛假熱,脾敗腎虧,又有非溫補不可者。貴在臨證酌宜,仍當以虛損治勞之法參用,庶得盡善。
白話文:
患有疳勞的人,常常出現潮熱反覆、五心煩熱、盜汗骨蒸、咳嗽喘息、形體枯瘦、口渴腹瀉、肚子硬如石頭、面色蒼白等症狀。這些症狀雖然多樣,但歸根結底都源於五臟的病變,所以治療時必須針對五臟的病症進行治療。
景岳說:根據楊氏醫學的說法,疳就是乾燥,小兒的疳病稱為五疳,成人的疳病稱為五勞。既然說疳是乾燥,又說五勞,豈不是精血枯竭的病症嗎?觀察以往的治療方法,大多從熱證治療,多用清涼藥物。雖然這種病症的確有許多是真熱,但元氣衰敗導致的假熱症狀也很多。即使以往使用的治療方法,例如地黃丸、異功散、益黃散、益氣湯等,恐怕也無法完全治癒所有病症。
有些患者血氣雙虧,需要大補;有些患者陰虛假熱,脾胃虛弱腎氣虧損,則需要溫補。重要的是根據病症情況,靈活運用治療方法,並參考虛損治勞的治療方法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薛氏曰:按疳證或以哺食太早,或嗜食甘肥,或服峻厲之藥,重亡津液,虛火熾盛,或因稟賦,或乳母厚味七情致之,各當調治其內。若口舌蝕爛,身體壯熱,腮唇赤色,或作腫痛,腹膈煩悶,或掌熱咽乾,作渴飲,水,便赤盜汗,齧齒虛驚,此心經內外疳也,宜安神丸之類主之。
若鼻外生瘡,眼目赤爛,肢體似癬,兩耳前後、項側、缺盆、兩腋結核,或小腹、內股、玉莖、陰囊、睪丸腫潰,小便不調,或出白津,或咬指甲,搖頭側目,白膜遮睛,羞明畏日,肚大青筋,口乾下血,此肝經內外疳也,用地黃、蘆薈二丸主之。若頭不生髮,或生瘡痂,或發成穗,或人中口吻赤爛,腹痛吐逆,乳食不化,口乾嗜土、瀉下酸臭,小便白濁,或合目昏睡,惡聞木音,此脾經內外疳也,用肥兒丸主之。
白話文:
薛氏曰:
按疳證,可能是由於 哺食過早,或 嗜食甘肥之物,或 服用過於猛烈的藥物,導致 津液過度流失,虛火旺盛;也可能是由於 先天稟賦,或 乳母飲食過於滋補,情緒不佳,所致。對於不同原因造成的疳證,都應當針對其內在原因進行調治。
若出現以下症狀,則屬於心經內外疳:
- 口舌潰爛
- 身體發熱
- 腮唇紅腫
- 腹膈煩悶
- 手掌發熱,咽喉乾燥,口渴多飲
- 尿液赤色,盜汗
- 咬牙,驚恐不安
此類疳證,宜服用安神丸等藥物治療。
若出現以下症狀,則屬於肝經內外疳:
- 鼻外生瘡
- 眼目赤爛
- 四肢出現癬狀皮疹
- 兩耳前後、項側、鎖骨上窩、兩腋下出現結核
- 小腹、大腿內側、陰莖、陰囊、睪丸腫痛潰爛
- 尿頻或尿失禁
- 流口水
- 咬指甲
- 搖頭晃腦,眼珠亂轉
- 白膜遮蓋瞳孔,畏光怕日
- 肚子疼痛,筋骨發硬
- 口乾,便血
此類疳證,宜服用地黃、蘆薈二丸等藥物治療。
若出現以下症狀,則屬於脾經內外疳:
- 頭髮不生長,或頭皮長瘡痂,或頭髮成束
- 人中、口唇潰爛
- 腹痛,嘔吐
- 乳食不消化
- 口乾,嗜食泥土
- 瀉下酸臭,尿液混濁
- 昏昏欲睡,厭惡木頭聲音
此類疳證,宜服用肥兒丸等藥物治療。
若鼻外生瘡,咽喉不利,頸腫齒痛,咳嗽寒熱,皮膚皺錯,欠伸少氣,鼻癢出涕,衄血目黃,小便頻數,此肺經內外疳也,用地黃清肺飲主之。若腦熱吐痰,手足逆冷,寒熱往來,滑泄肚痛,口臭作渴,齒齦潰爛,爪黑麵黧,身耳生瘡,或耳出水,或食自發,此腎經內外疳也,用地黃丸主之。
凡疳熱上攻,或痘毒上升,為患甚速,名為走馬疳,急敷雄黃散、搽牙散、馬鳴散、擇而用之,服蟾蜍丸。輕則於齦腐爛,唇吻腫痛,可治;甚則牙齦蝕落,腮頰透爛,不治。
白話文:
如果鼻子外長瘡,喉嚨不舒服,脖子腫痛牙齒疼痛,咳嗽伴隨寒熱,皮膚皺巴巴,伸懶腰時氣喘,鼻子癢流鼻涕,鼻出血眼睛發黃,小便次數頻繁,這是肺經內外疳積,可以用地黃清肺飲治療。
如果腦袋發熱吐痰,手腳冰冷,寒熱交替,腹瀉肚子痛,口臭口渴,牙齦潰爛,指甲發黑臉色暗沉,身體和耳朵長瘡,或者耳朵流出水,或者自己吃東西,這是腎經內外疳積,可以用地黃丸治療。
凡是疳熱往上攻,或是痘毒往上冒,病症發展很快,叫做走馬疳,要馬上用雄黃散、搽牙散、馬鳴散等藥物外敷,並服用蟾蜍丸。輕微的症狀,例如牙齦腐爛、嘴唇腫痛,可以治好;嚴重的症狀,例如牙齦潰爛脫落,腮幫子腐爛,就沒辦法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