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一謨集 (2)
卷之四十一謨集 (2)
1. 吐瀉新按
余季子於丁巳正月生於燕邸,及白露時甫及半周,余見新涼日至,虞裀褥之薄,恐為寒氣所侵,每切囑眷屬保護之,而眷屬不以為意,及數日後,果至吐瀉大作,余即用溫胃和脾之藥,不效。隨用理中等劑,亦不效。三日後,加人參三錢,及薑、桂、吳茱、內豆蔻之類,亦不效。
至四五日,則隨乳隨吐,吐其半而瀉其半,腹中毫無所留矣。余不得已,乃用人參五、六錢,製附子、薑、桂等各一、二錢,下咽即吐,一滴不存,而所下之乳則白潔無氣,仍猶乳也。斯時也,其形氣之危,已萬無生理矣。余含淚靜坐書室,默測其故,且度其寒氣犯胃而吐瀉不止,若舍參、薑、桂、附、之屬,尚何術焉?伎已止此,窘莫甚矣。
思之思之,忽於夜半而生意起,謂其胃虛已極,但藥之氣味略有不投,則胃不能受,隨拒而出,矧附子味鹹,亦能致嘔,必其故也。因自度氣味,酌其所宜,似必得甘辣可口之藥,庶乎胃氣可安,尚有生意。乃用胡椒三錢,搗碎,加煨姜一兩,用水二鍾,煎至八分,另盛聽用。
又用人參二兩,亦用水二鍾,煎至一鍾,另盛聽用。用此二者,取其氣味之甘辛純正也。乃用茶匙挑合二者,以配其味,凡用參湯之十,加椒姜揚之一,其味微甘而辣,正得可口之宜。遂溫置熱湯中,徐徐挑而與之,陸續漸進,經一時許,皆咽而不吐,竟得獲效,自後乳藥皆安,但瀉仍未止也。此自四鼓服起,至午未間,已盡二兩之參矣。
參盡後,忽爾躁擾呻吟,煩劇之甚,家人皆怨,謂以嬰兒嬌嫩,臟腑何堪此等熱藥。是必燒斷肚腸也,相與抱泣。余雖疑之而不為亂,仍寧神熟思之,意此藥自四鼓至此,若果藥有難堪,何於午前相安,而此時遽變若此?其必數日不食,胃氣新復,而倉廩空虛,飢甚則然也。
傍有預備之粥,取以示之,則張皇欲得,其狀甚急,乃與一小盞,輒鯨吞虎嗜,又望其餘,遂復與半碗,猶然不足,又與半惋,遂寂然安臥矣。至次日,復加制附,始得為止全愈。嗚呼!此兒之重生,固有天命,然原其所致之因,則人之臟氣皆繫於背,褥薄夜寒,則寒從背俞而入,內干於臟,中必深矣,原其所治之法,則用藥雖當,而氣味不投無以相入,求效難矣。及其內飢發躁,使非神悟其機,倘妄用清涼,一解則全功盡棄,害可言哉。
故余筆此,以見病原之輕重,氣味之相關,及診治之活變有如此關係者。雖然,此特以己之兒,故可信心救療如是,設以他人之子,有同是病者,於用參數錢之時,見其未效,不知藥未及病,必且煩言吠起,謗其誤治,改用苦寒,無不即死,而仍歸罪於用參者,此時黑白將焉辨之?故再贅其詳,用以廣人之聞見云。
都蕳,錢旭陽長郎,年及兩周,季夏間以生果傷脾,因致先瀉後痢。旭陽善醫,知其不過傷於生冷,乃與參、朮、薑、桂、溫脾等藥,瀉痢不愈,而漸至唇口生瘡。乃謀之餘,曰:此兒明為生冷所傷,今不利溫藥,將奈之何?余曰:此因瀉傷陰,兼之幸辣遽入,而虛火上炎耳,非易以附子,不能使火歸原也。因用二劑,而唇口瘡痛,咽腫倍甚,外見於頭面之間,而病更劇矣。
又謀之餘曰:用藥不投如此,豈真因濕生熱耶?余診之曰:上之脈息,下之所出,皆作真熱,本屬陽虛。今熱之不效,雖屬可疑,然究其所歸,寒之則死,必無疑也。意者,藥猶未及耳。旭陽曰:尚有一證似屬真寒,今其所用湯飲,必欲極滾極熱者,余等不能入口,而彼則安然吞之,即其喉口腫痛如此,所不顧也,豈其證乎?余曰:是矣,是矣。
遂復增附子一錢五分,及薑、桂、肉果、人參、熟地之屬,其瀉漸止,瀉止而喉口等證,不一日而全收矣。疑似之間,難辨如此,使非有確持之見,萬無一生矣。余自經此以來,漸至不惑,後有數兒,證治大同者,俱得保全。億,此不惑之道,其要何居?在知本之所在耳,臨證者可無慎哉!
白話文:
吐瀉新按
我的兒子丁巳年正月生於燕京,到白露時才滿半歲。我見天氣轉涼,擔心他蓋的被褥太薄,會受寒氣侵襲,多次叮囑家人注意保暖,但家人沒放在心上。幾天後,孩子果然吐瀉不止,我便用溫胃和脾的藥物治療,但無效。接著又用調理中等的藥方,還是無效。三天後,我又加了人參三錢,以及生薑、桂枝、吳茱萸、豆蔻等藥,仍然無效。
四五天後,孩子喝奶就吐,吐一半瀉一半,肚子裡什麼也沒剩了。我沒辦法,只好加大劑量,用人參五、六錢,附子、生薑、桂枝各一、二錢,藥下咽就吐出來,一滴不剩,而吐出來的奶卻潔白無味,跟普通的奶一樣。當時,孩子的病情危急到了極點,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了。我含淚坐在書房裡,默默思考原因,判斷是寒氣侵犯胃部導致吐瀉不止。如果不用人參、生薑、桂枝、附子這些藥,還能有什麼辦法呢?我的醫術已到極限,非常窘迫。
反复思考後,半夜時突然有了新的想法,認為孩子的胃已經虛弱到了極點,藥物只要氣味稍有不對,胃就無法承受,立刻就會排斥出來。附子味道鹹,也可能導致嘔吐,這一定是原因所在。於是自己估量藥物的氣味,考慮孩子的喜好,認為應該用甘辣可口的中藥,這樣或許能安撫胃氣,讓孩子還有活下去的希望。便用胡椒三錢搗碎,加入煨薑一兩,加水二鍾,煎至八分,另盛放備用。
又用人參二兩,也加水二鍾,煎至一鍾,另盛放備用。用這兩種藥,取其甘辛純正的氣味。然後用茶匙取參湯十份,加椒薑湯一份,調和其味,這樣味道微甘而辣,剛好合孩子的口味。將調好的藥溫熱後,慢慢地一點一點喂給孩子。大約一個小時後,孩子都能咽下而不吐了,終於有了效果,此後喝奶和吃藥都不再嘔吐,但腹瀉仍然沒有停止。從四更天開始服用藥物,到午未時分,已經服用了二兩的人參。
人參用完後,孩子突然躁動不安,哭鬧不止,非常煩躁。家人都很擔心,認為嬰兒嬌嫩,腸胃怎麼承受得住這些熱藥,說這會把孩子的腸子燒壞,大家都抱頭痛哭。我雖然也有些懷疑,但沒有慌亂,仍然冷靜地思考。我想,如果藥物真的難以承受,怎麼會上午相安無事,而現在卻突然這樣變化呢?這一定是因為孩子幾天沒吃東西,胃氣剛剛恢復,而胃中空虛,非常飢餓才會這樣。
旁邊剛好有準備好的粥,拿給孩子看,孩子立刻想要吃,樣子很急切。我就給他一小碗,孩子立刻狼吞虎咽,吃完還想吃,我又給他半碗,吃完後,他又要,我又給他半碗,孩子就安靜地睡著了。第二天,我又加了制附子,腹瀉才終於停止,孩子也完全康復了。唉!這個孩子能活下來,固然有天命,但追究原因,是因為人的臟腑之氣都與背部相連,被褥薄,夜裡寒冷,寒氣就從背部的俞穴侵入,損傷內臟,病情才會如此嚴重。至於治療方法,雖然用藥對症,但藥物氣味不合適,就無法吸收,難以見效。當孩子內臟空虛飢餓而煩躁時,如果不是我靈機一動,如果妄用寒涼藥物,治療效果就會全功盡棄,危害難以言說。
所以,我寫下這些,是想說明疾病的輕重,藥物氣味的相關性,以及診治時的靈活變化,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。雖然,這是我的親生兒子,所以才能充滿信心這樣治療,如果換成別人的孩子,得了同樣的病,在用人參三錢時,如果沒效,不知道藥物還沒發揮作用,就會開始抱怨,說我誤診,改用苦寒藥物,那肯定馬上就會死,而仍然會把責任歸咎於用人參的人。這種情況下,黑白又該如何分辨呢?因此,我再次詳細地記錄下來,以便讓更多人了解。
都蕳,錢旭陽的兒子,兩歲,夏季因吃生果傷了脾胃,先腹瀉後痢疾。旭陽精通醫術,知道孩子只是因生冷食物所傷,於是給孩子用了人參、蒼朮、生薑、桂枝等溫補脾胃的藥,但瀉痢未愈,反而唇口生瘡。他來問我,說:這個孩子明顯是生冷所傷,現在用溫熱的藥物無效,該怎麼辦?我說:這是因為腹瀉傷了陰液,又加上辛辣藥物突然進入,虛火上炎,不用附子,就不能使虛火歸位。於是用了兩劑藥,但唇口瘡痛,咽喉腫脹更嚴重,症狀也表現在頭面部,病情加重了。
他又來問我:用藥效果如此不好,難道真是濕熱嗎?我診脈後說:脈象和排洩物都顯示是真熱,本是陽虛。現在溫熱藥無效,雖然值得懷疑,但最終歸結來說,用寒涼藥就會死,這毫無疑問。可能是藥物還沒起效。旭陽說:還有一個症狀像是真寒,孩子現在喝湯水,一定要滾燙才行,我們喝不了那麼燙的,但他卻能安然吞下,就算喉嚨腫痛,他也不在乎,這是不是一個徵兆呢?我說:是的,是的。
於是又增加了附子一錢五分,以及生薑、桂枝、肉桂、人參、熟地黃等藥,腹瀉逐漸停止,腹瀉停止後,喉嚨等症狀,不到一天就完全好了。這種疑似之間,很難辨別,如果不是有確定的見解,孩子肯定活不下來。從此以後,我逐漸經驗豐富,後來幾個孩子,症狀相似的,都保全了性命。我想,這種經驗的累積,關鍵在於什麼呢?在於明白疾病本質的所在啊!臨證者必須謹慎啊!
2. 附按
薛氏治一小兒,每飲食失節,或外驚所忤,即吐瀉發搐,服鎮驚化痰等藥而愈。後發搐益甚,飲食不進,雖參朮之劑,到口即嘔。余用白朮和土炒黃,用米泔煎數沸,不時灌半匙,仍嘔。次日灌之,微嘔。再日灌之,欲嘔。此後每服二三匙,漸加至半杯,不嘔,乃濃煎服而愈
一、小兒瀉而大便熱赤,小便澀少,此熱蘊於內也。先以四苓散加炒黃連一劑,其熱頓退。又用七味白朮散去木香二劑,熱渴頓止。後以四君、升麻調理而痊。
一、小兒九歲,會炙爆之物,作瀉飲冷,諸藥不應,肌體消瘦,飲食少思。余用黃連一兩,酒拌炒焦為末,入人參末四兩,粥丸小豆大,每服四五十丸,不拘時,白湯下,服訖漸愈。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,服月餘而瘥。後不戒厚味,患疳積,消瘦少食,發熱作渴,用大蘆蒼丸為主,以四味肥兒丸為佐,疳證漸退。卻以四味肥兒丸為主,以五味異功散為佐而痊。
後又不禁厚味,作瀉飲冷,仍服肥兒丸、異功散而瘥。
白話文:
薛某治療一個小孩,每次飲食不節制,或受驚嚇,就會嘔吐、腹瀉、抽搐,服用鎮驚化痰的藥物後痊癒。後來抽搐加重,不吃東西,即使服用人參、白術等藥物,入口就嘔吐。我用白術炒到焦黃,用米湯煎煮幾沸,不時灌服半匙,還是嘔吐。第二天灌服,稍微嘔吐。第三天灌服,想嘔吐但沒吐出來。此後每次服用二三匙,逐漸增加到半杯,不再嘔吐,於是濃煎服用而痊癒。
有一個小孩腹瀉,大便乾燥發紅,小便少而澀,這是內熱的症狀。先用四逆散加炒黃連一劑,內熱立刻減退。又用七味白術散去除木香兩劑,口渴也立刻止住了。之後用理中湯、升麻湯調理,病就好了。
有一個九歲小孩,吃了油炸辛辣的食物,又喝冷飲,導致腹瀉,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效,身體消瘦,食慾不振。我用黃連一兩,用酒拌炒焦,研成粉末,加入人參末四兩,做成像小豆一樣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四五十粒,不限時間,用白開水送服,服用後逐漸痊癒。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,服用一個多月而痊癒。後來又不忌口吃油膩食物,得了疳積,消瘦少食,發熱口渴,於是主要服用大蘆蒼丸,輔以四味肥兒丸,疳積症狀逐漸減輕。後來改以四味肥兒丸為主,輔以五味異功散而痊癒。
後來還是不忌口吃油膩食物,又腹瀉喝冷飲,再次服用肥兒丸、異功散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