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八理集·雜證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八理集·雜證謨 (1)

1. 論治(共二條)

一、無邪而不寐者,必營氣之不足也。營主血,血虛則無以養心,心虛則神不守舍,故或為驚惕,或為恐畏,或若有所繫戀,或無因而偏多妄思,以致終夜不寐,及忽寐忽醒,而為神魂不安等證。皆宜以養營養氣為主治。若思慮勞倦傷心脾,以致氣虛精陷,而為怔忡、驚悸、不寐者,宜壽脾煎或歸脾湯。

若七情內傷,血氣耗損,或恐畏傷腎,或驚懼傷膽,神以精虧而無依無寐者,宜五福飲、七福飲,或三陰煎、五君子煎擇而用之。若營衛俱傷,血氣大壞,神魂無主而晝夜不寐者,必用大補元煎加減治之。若勞倦傷心脾,中氣不足,清陽不升,外感不解而寒熱不寐者,補中益氣湯。

若思慮過度,心虛不寐而微兼煩熱者,養心湯或酸棗仁湯。若焦思過度,耗心血,動心火,而煩熱乾渴不寐者,天王補心丹。若心虛火盛,煩亂內熱而怔忡不寐者,安神丸。若精血虛耗,兼痰氣內蓄,而怔忡夜臥不安者,秘傳酸棗仁湯;痰盛者,十味溫膽湯。凡人以勞倦思慮太過者,必致血液耗亡,神魂無主,所以不寐,即有微痰微火,皆不必顧,只宜培養氣血,血氣復則諸證自退。若兼顧而雜治之,則十暴一寒,病必難愈,漸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。

予治周公不寐醫按,附後三消門。

一、有邪而不寐者,去其邪而神自安也。故凡治風寒之邪必宜散,如諸柴胡飲及麻黃、桂枝、紫蘇、乾葛之類是也。火熱之邪必宜涼,如竹葉石膏湯及芩、連、梔、柏之屬是也。痰飲之邪宜化痰,如溫膽湯、六安煎、導痰湯、滾痰丸之屬是也。飲食之邪宜消滯,如大和中飲、平胃散之屬是也。

水濕之邪宜分利,如五苓散、五皮散,或加減金匱腎氣丸之屬是也。氣逆之邪宜行氣,如排氣飲、四磨飲之屬是也。陰寒之邪宜溫中,如理陰煎、理中湯之屬是也。諸如此類,亦略舉大概,未悉其詳,仍當於各門求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論治(共二條)

一、如果沒有外邪侵擾卻失眠,一定是體內營氣不足所導致。營氣主要負責生成血液,如果血液不足就無法滋養心臟,心臟虛弱則神志無法安定,所以可能會出現驚恐、害怕、心緒不定、或無故胡思亂想等情況,導致整夜失眠、或睡睡醒醒、神魂不安等症狀。這些情況都應該以滋養營氣為主來治療。

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多、勞累過度而傷到心脾,導致氣虛精氣下陷,而出現心悸、驚嚇、失眠等症狀,應該服用壽脾煎或歸脾湯。

如果是因為情緒波動太大,導致血氣耗損,或是因為恐懼傷到腎臟、或是因為驚嚇傷到膽,導致精神因為精氣虧損而無法安定而失眠,應該選用五福飲、七福飲,或是三陰煎、五君子煎等方劑。如果是營氣和衛氣都受損,血氣嚴重衰敗,導致神魂沒有依靠而晝夜失眠,就必須使用大補元煎加減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傷到心脾,導致中氣不足,清陽之氣無法上升,又加上外感沒有痊癒而導致寒熱失眠,就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。

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度,導致心虛失眠且稍微有煩熱感,可以服用養心湯或酸棗仁湯。如果是因為過度焦慮,耗損心血、引動心火,而出現煩熱口渴失眠,可以服用天王補心丹。如果是因為心虛火旺,出現心煩內熱且心悸失眠,可以服用安神丸。如果是因為精血虧虛,又兼有痰氣積聚在體內,導致心悸、夜臥不安,可以服用秘傳酸棗仁湯;如果是痰比較多,可以服用十味溫膽湯。一般人因為過度勞累思慮,必然會導致血液耗損、神魂沒有依靠,所以才會失眠,即使有輕微的痰或火,也不必特別去管,只要專心培養氣血,血氣恢復,各種症狀自然會消失。如果同時處理多種問題,就會導致病況忽好忽壞,難以痊癒,甚至會導致元氣耗盡而無法救治。

我(作者)治療周公失眠的醫案,附在後面三消門中。

二、如果有外邪侵擾而導致失眠,只要去除外邪,神志自然就會安定。所以,凡是治療風寒之邪,必須用發散的方式,像是各種柴胡飲,以及麻黃、桂枝、紫蘇、葛根等藥物。火熱之邪則必須用清涼的方式,像是竹葉石膏湯,以及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黃柏等藥物。痰飲之邪應該用化痰的方式,像是溫膽湯、六安煎、導痰湯、滾痰丸等藥物。飲食積滯之邪應該用消積的方式,像是大和中飲、平胃散等藥物。

水濕之邪應該用利尿的方式,像是五苓散、五皮散,或是加減金匱腎氣丸等藥物。氣逆之邪應該用行氣的方式,像是排氣飲、四磨飲等藥物。陰寒之邪應該用溫中的方式,像是理陰煎、理中湯等藥物。以上這些只是簡單的說明,沒有詳細列出,還是應該從各個病症的門類中尋求適合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