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謨集 (4)
卷之四十謨集 (4)
1. 急驚風(十四)
急驚之候,壯熱痰壅,竄視反張,搐搦顫動,於關緊急,口中氣熱,頰赤唇紅,飲冷便結,脈浮洪數。此肝邪風熱,陽盛陰虛證也。治此之法,當察緩急,凡邪盛者,不得不先治其標。若痰甚喘急者,宜抱龍丸、琥珀散、清膈煎、梅花飲之類主之。火盛而煩熱者,宜涼驚丸、抑青丸,或黃連安神丸、牛黃散,及山梔、黃連、龍膽草之屬。
白話文:
患者出現急驚之症,伴隨發高燒、痰多阻塞氣道,眼睛亂看、四肢反伸,抽搐顫動,狀況危急。口中氣息灼熱,臉頰發紅、嘴唇鮮紅,喝冷飲則大便祕結,脈象浮而有力,跳動快速。
這是肝經邪氣風熱,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所導致的病症。治療此病症,應當根據病情的緩急程度來制定治療方案。
如果邪氣盛,必須先治療表症。如果痰多喘不過氣,應當服用抱龍丸、琥珀散、清膈煎、梅花飲等藥物。
如果火氣旺盛,導致煩躁發熱,應當服用涼驚丸、抑青丸,或者黃連安神丸、牛黃散,以及山梔、黃連、龍膽草等藥物。
火盛燥熱而大便秘結者,宜瀉表丸,或以為湯煎服之,或利驚丸亦可。若外感風寒,身熱為驚者,當解其表,宜抑肝散倍加柴胡,或參蘇飲、五積散、星蘇散之類,擇而用之。若表邪未解而內亦熱者,宜錢氏黃龍湯。若驚氣漸退而以未清者,宜安神鎮驚丸。凡以上者,皆急則治標之法,但得痰火稍退,即當調補血氣,如後附薛氏之法,或參用慢驚諸治以防虛敗,此幼科最要之法。前哲有云:小兒易為虛實,攻伐之藥,中病即止,不可過劑,誠至言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孩子因為體內火氣旺盛導致燥熱便秘,可以使用瀉表丸,可以做成丸藥服用,也可以用藥材煎湯喝,利驚丸也是一個選擇。如果孩子是外感風寒導致發燒,伴隨驚嚇,需要先解表,可以用抑肝散,並且加倍柴胡,或者使用參蘇飲、五積散、星蘇散等藥方,根據孩子的狀況選擇。如果表邪尚未解除,但內裡也熱,可以用錢氏黃龍湯。如果驚嚇的症狀逐漸消退,但還未完全清除,可以用安神鎮驚丸。以上都是急救的辦法,只要孩子體內痰火稍退,就要開始調補血氣,可以使用薛氏的方法,或者參考慢驚的治療方法,防止身體虛弱。這是小兒科最重要的治療原則。古人說過,小兒容易虛實難辨,治療時要針對病症用藥,病症消失後就停止用藥,不要過度用藥,這句話說得非常正確。
大抵此證多屬肝膽脾腎陰虛血燥,風火相搏而然,苦不顧真陰,過用祛風化痰之藥,則脾益虛,血益燥,邪氣綿延,必成慢驚矣。此中陰虛之義,皆人所不知,當閱小兒補腎論,始見其詳。論載第二卷二五。
東垣曰:急驚者,風木旺也。風木屬肝,肝邪盛必傳克於脾。欲治其肝,當先實脾後瀉風木。
樓全善曰:急驚屬木火土實。木實則搐而有力,及目上視,動札頻睫;土實則身熱面赤,而不吐瀉,偃睡合睛。治法宜涼宜瀉,而用涼驚利驚等丸。亦有因驚而發者,以致於關緊急,壯熱等證,此內有實熱,外挾風邪,當截風定搐。若痰熱尚盛,宜微下之。痰熱既泄,急宜調養胃氣。搐定而痰熱少退,即宜調補脾氣。
白話文:
總體來說,這種病症大多是因為肝膽脾腎陰虛血燥,風火相互搏鬥引起的。單純依靠苦寒之藥來攻伐真陰,過度使用祛風化痰藥物,就會導致脾氣更虛,血液更加乾燥,邪氣就會不斷蔓延,最終演變成慢性的驚癇。其中陰虛的道理,大多數人都不了解,應該閱讀《小兒補腎論》,才能明白其中詳細內容,該書第二卷第二十五頁有記載。
李東垣說:急性的驚癇,是風木之氣旺盛所致。風木屬肝,肝邪盛行必然傳導克制脾臟。想要治療肝臟,應先補益脾臟,再瀉去風木之氣。
樓全善說:急性的驚癇,屬於木火土實證。木氣實則抽搐有力,眼睛向上看,眼皮不停地眨動;土氣實則身體發熱,臉色發紅,沒有嘔吐或腹瀉,昏睡著眼睛緊閉。治療方法應該清熱瀉火,可以服用涼驚利驚等丸藥。也有一些人因為受到驚嚇而發病,導致關節緊縮、發燒等症狀,這是內有實熱,外夾風邪,應當截斷風邪,止住抽搐。如果痰熱仍然很盛,應該稍微使用瀉下之藥。痰熱泄去後,應當立即調養胃氣。抽搐停止,痰熱稍退,就要調補脾氣。
薛氏曰:此肝經血虛,火動生風。蓋風生則陰血愈散,陰火愈熾;火動則肺金愈虧,肝邪愈盛。宜滋肝血,養脾氣。若屢服祛風化痰,瀉火辛散之劑,便宜認作脾虛血損,急補脾土。若風火相搏,發熱抽搐,目瞤筋攣,痰盛者,用四物、鉤藤鉤以生肝血,清肝火,用四君子加當歸以補脾土、生肺金。若肝經血燥,發熱驚搐,目瞤筋攣,痰盛者,用六味丸以滋腎水,四君子加芍藥以補脾土。
若肺金克肝木,用地黃丸以益肝血,加芍藥、木香以平肺金。若屢用驚藥而脾胃虛寒者,須用六君子湯以補脾士,丁香、木香以培陽氣。若脾土虛寒,腎水反來侮土,而致中寒腹痛,吐瀉少食等證者,用益黃散以補脾土而瀉水,庶幾不致慢驚矣。但治小兒,當審察虛實,凡證屬有餘者,病氣也,不足者,元氣也,故有餘當認為不足,思患預防,斯少失矣。
白話文:
薛氏說:這是肝經血虛,火氣上浮引起風邪。因為風邪生起,會讓陰血更加散失,陰火更加旺盛;火氣上浮,則會使肺金更加虛弱,肝邪更加盛行。因此,應該滋養肝血,培補脾氣。
如果一味服用祛風化痰、瀉火辛散的藥物,很容易誤認為是脾虛血損,而急於補脾土。但如果風火相互搏擊,出現發熱抽搐、目眩筋攣、痰盛等症狀,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上鉤藤,來滋生肝血、清熱解毒,再用四君子湯加當歸,來補脾土、生肺金。
如果肝經血燥,出現發熱驚搐、目眩筋攣、痰盛等症狀,應該使用六味丸滋補腎水,再用四君子湯加芍藥,來補脾土。
如果肺金克制肝木,應該使用地黃丸益補肝血,再加芍藥、木香,來平息肺金。如果多次使用驚嚇藥物導致脾胃虛寒,就必須用六君子湯補脾土,用丁香、木香培補陽氣。
如果脾土虛寒,腎水反過來侵犯脾土,導致中寒腹痛、吐瀉少食等症狀,應該使用益黃散來補脾土、瀉腎水,這樣才不至於延誤驚風的治療。
治療小兒疾病,必須仔細觀察虛實,凡是屬於實證的,是病氣;屬於虛證的,是元氣。因此,即使是實證,也要考慮到不足,預防疾病,才能減少失誤。
2. 慢驚風(十五)
慢驚之候,多由吐瀉,因致氣微神緩,昏睡露睛,痰鳴氣促,驚跳搐搦,或乍發乍靜,或身涼身熱,或肢體逆冷,或眉唇青赤,面色淡白,但其脈遲緩,或見細數,此脾虛生風,無陽證也。小兒慢驚之病,多因病後,或以吐瀉,或因誤用藥餌,損傷脾胃所致。然亦有小兒脾胃素弱,或受風寒,則不必病後,及娛藥者亦有之,總屬脾腎虛寒之證。
治慢驚之法,但當速培元氣,即有風痰之類,皆作實邪,不得妄行消散,再傷陽氣,則必致不救。凡脾土微虛,微瀉而內不寒者,可平補之,宜六神散、四君子湯,或五味異功散。脾腎俱虛而臟平無寒者,宜五福飲,且陰血生於脾土,又宜四君子加當歸、棗仁。脾氣陽虛微寒者,宜溫胃飲、理中湯、五君子煎。
白話文:
慢驚症狀通常是由於嘔吐腹瀉引起,導致氣虛神疲,昏睡眼露,痰鳴氣喘,驚跳抽搐,有時發作有時靜止,有時身體發涼有時發熱,有時四肢冰冷,有時眉唇青赤,面色蒼白,但脈搏遲緩,有時細數,這是脾虛生風,陽氣不足的表現。小兒慢驚多半是因為病後,或嘔吐腹瀉,或誤服藥物,損傷脾胃所致。但也有些小兒脾胃本來就虛弱,或受風寒,不必病後或服用藥物,也會出現慢驚,總之都是脾腎虛寒的表現。
治療慢驚的方法,必須快速補充元氣,即使有風痰等邪氣,也要把它當作實邪,不能隨意消散,再傷陽氣,否則就無法救治了。如果脾胃略微虛弱,只是稍微腹瀉,內部沒有寒症,可以用平和補益的方法,可以使用六神散、四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。如果脾腎都虛弱,但臟腑平和沒有寒症,可以使用五福飲,因為陰血來源於脾土,所以可以加當歸和棗仁。如果脾氣陽虛微寒,可以使用溫胃飲、理中湯或五君子煎。
脾氣虛寒多痰者,宜六君子湯,或金水六君煎。脾腎陰陽俱虛而寒者,惟理陰煎為最妙。脾腎虛寒之甚,或吐瀉不止者,宜附子理陰煎,再甚者宜六味回陽飲,或四味回陽飲,量兒大小與之。脾腎虛寒泄瀉不止者,宜胃關煎。
薛氏曰:《保嬰集》云:急驚屢發屢用攻瀉,則脾損陰消而變為慢驚者多矣。當補脾養血,佐以安心、清肺、制木之藥,最為切當。竊謂前證多因脾胃虧損,肝木所勝,外虛熱而內真寒也。但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,佐以鉤藤飲,以補脾土,平肝木,亦多得效。如不應,用六君加炮薑、木香,溫補脾土。
白話文:
如果脾胃虚寒,容易生痰,可以服用六君子汤或金水六君煎。若是脾肾阴阳都虚寒,则理阴煎最为有效。如果脾肾虚寒严重,甚至出现呕吐腹泻不止的情况,可服用附子理阴煎,情况更严重者可服用六味回阳饮或四味回阳饮,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调整剂量。脾肾虚寒导致的腹泻不止,则可以服用胃关煎。
薛氏说,《保婴集》中提到,遇到急惊反复发作,就用攻泻的方法,会导致脾胃受损,阴气消耗,最终变成慢性惊风的情况很多。此时应该补脾养血,并配合安神、清肺、制约肝木的药物,最为恰当。我认为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脾胃亏损,肝木过盛,外有虚热,内有真寒造成的。只需要服用五味异功散加入当归,再配合钩藤饮,就能补脾土、平肝木,也常常能取得效果。如果无效,就服用六君汤加入炮姜、木香,温补脾土。
更不應,急加附子以回陽。若用逐風、驅痰之藥,反促其危也。愚按附子溫中回陽,為慢驚之聖藥也,如元氣未脫,用之無有不效,氣脫甚者,急宜炮用之。
《保嬰撮要》曰:凡元氣虧損而至昏憒者,急灸百會穴,若待下痰不愈而後灸之,則元氣脫散而不救矣。此乃臟腑傳變已極,總歸虛處,惟脾受之,無風可逐,無驚可療,因脾虛不能攝涎,故津液妄泛而似痰者,但當以溫補脾胃為主。若不審其因,泛用祛風化痰之劑,則脾氣益傷,陰血益損,病邪益甚而危矣。
樓全善曰:木虛則搐而無力,火虛則身寒,口中氣冷,土虛則吐瀉,睡而露睛,治宜溫補脾胃,用六君子湯、五味異功散之類。
白話文:
千萬不要急着使用附子來回陽,如果用驅風化痰的藥物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附子溫中回陽,是治療慢驚的良藥,如果元氣未脫,用附子必能有效,但如果元氣已經很虛弱,就要用炮製過的附子。
《保嬰撮要》中說,凡是元氣虧損而昏迷不醒的,要立即灸百會穴,如果等到痰消不下去才灸,元氣就會散失,就無力回天了。這時臟腑的變化已經到了極點,歸根結底都是虛症,脾臟最容易受到影響,沒有風可以驅散,也沒有驚嚇可以治療,因為脾虛不能收攝津液,所以津液泛濫,看起來像痰一樣,只能以溫補脾胃为主。如果不懂得病因,亂用驅風化痰的藥物,就會損傷脾氣、耗損陰血,病邪加重,病情就更加危急了。
樓全善說:木氣虚弱就會抽搐无力,火气虚弱就會身體寒冷,口中氣息冰冷,土氣虚弱就會嘔吐腹瀉,睡覺時眼睛露出來,治療應該以溫補脾胃为主,可以用六君子湯、五味異功散等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