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謨集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謨集 (3)

1. 藥餌之誤(九)

小兒氣血未充,而一生盛衰之基,全在幼時,此飲食之宜調,而藥餌尤當慎也。今舉世幼科既不知此大本,又無的確明見,而惟苟完目前。故凡遇一病,則無論虛實寒熱,但用海底兜法,而悉以散風、消食、清痰、降火、行滯、利水之劑,總不出二十餘味,一套混用,謬稱穩當,何其誕也。

夫有是病而用是藥,則病受之矣,無是病而用是藥,則元氣受之矣,小兒元氣幾何,能無陰受其損而變生不測耶?此當今幼科之大病,而醫之不可輕任者,正以此也。又見有愛子者,因其清黃瘦弱,每以為慮,而詢之庸流,則不云痰火,必六食積,動以肥兒丸、保和丸之類,使之常服。

白話文:

孩子氣血尚未充盈,而一生盛衰的基礎,全在幼年時期,因此飲食宜調,藥物更應謹慎。現今世俗的小兒科医师,既不知道這個根本道理,又沒有明確的見解,只求眼前苟且。所以遇到病症,不論虛實寒熱,一律用老套的治療方法,只知道用散風、消食、清痰、降火、行滯、利水等藥物,總共不過二十來種,一味混用,還自稱穩妥,真是荒謬至極。

如果孩子有病而用這些藥,那病症就會受影響;如果孩子沒有病而用這些藥,那元氣就會受損。孩子元氣本就微弱,怎能不受到傷害而發生意外呢?這正是當今小兒科醫术的重大弊病,也是醫治孩子不可輕易托付的原因。又見有些愛子心切的父母,因孩子面色蒼白、瘦弱,就心生憂慮,去詢問庸医,這些庸医就說不是痰火就是積食,隨便就開些肥兒丸、保和丸之類的藥,讓孩子長期服用。

不知肥兒丸以苦寒之品,最敗元陽,保和丸以消耗之物,極損胃氣,謂其肥兒也,而適足以瘦兒,謂其保和也,而適足以違和耳。即如抱龍丸之類,亦不宜輕易屢用。余嘗見一富翁之子,每多痰氣,或時驚叫,凡遇疾作,輒用此丸,一投即愈,彼時以為神丹,如此者不啻十餘次。及其長也,則一無所知,凝然一癡物而已,豈非暗損元神所致那。

凡此克伐之劑,所以最當慎用,故必有真正火證、疳熱,乃宜肥兒丸及寒涼等劑;真正貪積、脹滿,乃宜保和丸及消導等劑;真正痰火喘急,乃宜抱龍丸及化痰等劑,即用此者,亦不過中病即止,非可過也。若無此實邪可據,而諸見出入之病,則多由虧損元氣,悉當加意培補,方是保赤之主。

白話文:

不知道「肥兒丸」用苦寒的藥材,最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,而「保和丸」則用消耗身體的藥材,非常損害胃氣。說它能讓孩子變胖,其實反而會讓孩子變瘦;說它能保和,其實反而會導致身體不適。就連像「抱龍丸」這樣的藥,也不應該輕易頻繁使用。我曾經見過一位富翁的兒子,經常有痰,有時還會驚叫,每次生病,都用「抱龍丸」,一服用就馬上好了,當時大家都以為它是神藥,這樣反覆用了十多次。等到孩子長大後,卻變得一無所知,呆呆傻傻,這不就是因為長期損傷元神造成的嗎?

這些攻伐性的藥物,一定要謹慎使用,只有真正出現火證、疳熱,才適合使用「肥兒丸」以及寒涼類的藥物;只有真正出現食積、脹滿,才適合使用「保和丸」以及消導類的藥物;只有真正出現痰火喘急,才適合使用「抱龍丸」以及化痰類的藥物。即使使用這些藥物,也不應該過度,只要病症消失就應該停止。如果沒有真實的邪氣可以依據,而出現各種進進出出的病症,大多是由於元氣虧損造成的,應該要加強補益,才能真正保護孩子的健康。

倘不知此而徒以肥兒、保和等名,乃欲藉為保障,不知小兒之元氣無多,病已傷之,而醫復伐之,其有不萎敗者鮮矣。此外,如大黃、芒硝、黑醜、芫花、大戟、三稜、篷術之類,若作必不得已,皆不可輕易投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,就只用「肥兒」、「保和」等名稱的藥物,想要藉此保護孩子,卻不明白小孩子元氣本來就少,疾病已經傷了他們,而醫藥又去進一步傷害,這樣的孩子能不衰敗嗎?很少有能倖免的。

除此之外,像大黃、芒硝、黑醜、芫花、大戟、三稜、蓬術等等這些藥物,即使是不得已才用,也都不能輕易使用。

2. 小兒診治大法(十)

凡小兒之病,本不易察,但其為病之源,多有所因,故凡臨證者,必須察父母先天之氣,而母氣為尤切。如母多火者,子必有火病;母多寒者,子必有寒病;母之脾腎不足者,子亦如之。凡骨軟行遲,齒遲語遲,囟門開大,疳熱脾泄之類,多有由於母氣者。雖父母之氣俱有所稟,但母氣之應在近,父氣之應在遠。

或以一強一弱而偏得一人之氣者,是皆不可不察。至若稍長而㯆縱欲,或調攝失宜而自為病者,此又當察其所由,辨而治之。如果先天不足,而培以後天,亦可致壽、雖曰先天俱盛,而或父母多欲,或撫養失宜,則病變百端,雖強亦夭。

此中幾圓理微,貴在知常知變也。

白話文:

小孩子的病症通常不容易察覺,但疾病的根源大多有其原因,因此在診治時,必須觀察父母的先天體質,而母親的體質尤為重要。例如,母親體內火氣旺盛,孩子就容易有火熱病症;母親體寒,孩子就容易有寒症;母親脾腎虛弱,孩子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。像骨骼軟弱、行動遲緩、出牙晚、說話晚、囟門開得很大、疳積、脾胃虛弱等問題,大多源於母親的體質。

雖然父母的體質都對孩子有影響,但母親的影響更直接,而父親的影響則較為間接。有些孩子可能是父母體質強弱懸殊,而偏向於其中一方的體質。這些情況都需要仔細觀察。等到孩子稍微長大,開始縱慾,或者生活作息不規律而自己生病,就需要觀察病症的原因,並對症下藥。

即使先天不足,但只要後天好好調養,也可以延年益壽。反之,即使先天體質強健,如果父母縱慾過度,或者撫養方式不當,也會導致各種疾病,即使體質強壯,也容易夭折。

這些道理非常微妙,關鍵在於了解正常狀態和異常變化。

3. 撮口臍風(十一)

初生小兒撮口臍風者,因胎中受熱,或初生不慎,為風寒所侵,遂致聚唇撮口,眼閉口噤,啼聲如雅,或聲不能出,成舌上如粟,或口吐白沫,或喉痰潮響,或氣息喘急,甚者舌強面青,腹脹青筋,吊腸牽痛。百日內病甚者多不治。臍風者,以斷臍之後,為水濕風邪所侵,因致腹脹臍腫,四肢柔直,啼不吮乳,甚則發搐。

若臍邊青黑,手拳口噤者,是為內搐,不可治。凡治此之法,痰盛者當先治痰,火盛者當先清火,若無火無痰者,專當溫補脾胃。凡斷臍不盈尺,多患此者。齒齦有泡如粟,以綿裹指,蘸溫水擦破,口即開,不用藥。七日內患此有,百無一生。臍風果因浴拭外傷皮膚者,用綿灰或枯礬末摻之即愈。

白話文:

剛出生的小嬰兒如果出現撮口臍風,可能是因為在母體內受到熱氣影響,或者出生後照顧不慎,受到風寒侵襲,導致嘴唇緊閉撮起,眼睛閉合,嘴巴緊閉,哭聲微弱,甚至無法發出聲音,舌頭上出現像小米粒一樣的白色顆粒,或者口吐白沫,或者喉嚨有痰音,呼吸急促,嚴重者還會出現舌頭僵硬、臉色青紫、肚子脹、青筋暴露、腸子疼痛。百日之內病症嚴重的孩子,大多無法治癒。

臍風是指斷臍後,受到水濕風邪侵襲,導致肚子脹、臍部腫脹、四肢軟弱無力、哭泣時不吸吮乳汁,嚴重者還會出現抽搐。

如果臍周圍出現青黑色,手握成拳、嘴巴緊閉,這是內部抽搐,無法治療。治療這種病症,痰多者應先治痰,火盛者應先清熱,如果沒有火也沒有痰,則應專門溫補脾胃。臍帶斷裂後不到一尺長的嬰兒,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。

如果牙齦上出現像小米粒一樣的泡,可以用棉花裹住手指,蘸溫水將泡擦破,嘴巴就會張開,不用藥物。七天之內患上這種疾病的孩子,十個裡面沒有一個能活下來。如果臍風是因為洗澡擦拭過程中損傷皮膚而引起的,可以用棉灰或枯礬末撒在患處,就能治癒。

若因剪臍短少,或因束縛不緊或因牽動,風入臍中,或因鐵器斷臍,冷氣傳於脾絡,以致前證者,口內有小泡,急掐破去其毒水,以艾灸臍中,亦有得生者。治法多端,無如灸法。苦因乳母肝脾鬱怒,或飲食生冷辛熱,致兒為患者,當治其母。

錢氏云:撮口因浴後拭臍,風邪所入而作,用益黃散補之。

陳無擇云:視其牙齦有泡,擦破之。口既開,用真白殭蠶略烘為末,蜜調塗口內。

《保嬰集》云:小兒百日臍風馬於,當作胎毒,瀉足陽明之火,用針挑破,以桑樹白汁塗之。

田氏治噤風,用天南星為末,加片腦少許,以指蘸薑汁擦於齦,立開。或用牛黃,以竹瀝調服一字,隨以豬乳滴於口中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為剪臍帶過短、綁得太鬆或拉扯到肚臍,讓風寒入侵肚臍,或是因為使用鐵器剪斷臍帶,冷氣侵入脾臟經絡,導致孩子出現上述症狀,可以在孩子嘴巴裡長出小水泡時,立刻用手指將水泡擠破,排出毒水,並用艾灸溫灸肚臍,也有可能救活。治療方法很多,但灸法是最有效的。如果孩子是因為母親肝脾鬱悶或飲食不當導致生病,就需要治療母親。

錢氏說:孩子嘴巴閉合不開是因為洗澡後擦拭肚臍時,風寒入侵而導致的,可以用益黃散來補充。

陳無擇說:觀察孩子的牙齦是否有水泡,如果有就用東西把它弄破。嘴巴張開後,將白僵蠶稍微烘烤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塗抹在孩子嘴巴裡。

《保嬰集》說:百日內的嬰兒出現臍風,是胎毒造成的,應該瀉掉足陽明經的熱氣,用針挑破水泡,並用桑樹的白色汁液塗抹。

田氏治療噤風的方法是,將天南星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冰片,用手指沾取薑汁塗抹在牙齦上,就能馬上讓孩子嘴巴張開。也可以用牛黃,用竹瀝調和服用,然後再滴一些豬乳到孩子的嘴巴裡。

4. 驚風(十二)

驚風之要領有二,一曰實證,一曰虛證而盡之矣。蓋急驚者,陽證也,實證也。乃肝邪有餘而風生熱,熱生痰,痰熱客於心膈間,則風火相搏,故其形證急暴而痰火壯熱者,是為急驚。此當先治其標,後治其本。慢驚者,陰證也,虛證也。此脾肺俱虛,肝邪無制,因而海脾生風,無陽之證也。

故其形氣病氣俱不足者,是為慢驚,此當專顧脾腎以救元氣。雖二者俱名驚風,而虛實之有不同,所以急慢之名亦異。凡治此者,不可不顧其名以思其義。

白話文:

驚風的要領,分為兩類:實證和虛證。

實證是指急驚,屬於陽證,表現為肝邪過盛,導致風生熱,熱生痰,痰熱積聚在心膈之間,風火交搏。因此,急驚的症狀表現為急躁暴躁,痰火旺盛,發熱。

治療急驚應當先治標,後治本。

虛證是指慢驚,屬於陰證,表現為脾肺虛弱,肝邪失控,脾氣不足而生風,屬於陽氣不足。

因此,慢驚的症狀表現為形氣不足,病氣衰弱。

治療慢驚應當專注於補益脾腎,以救助元氣。

雖然急驚慢驚都稱為驚風,但虛實不同,所以病名也有差異。

治療驚風的人,必須要仔細分析病名,思考其內涵。

5. 論驚風證治(十三)

小兒驚風,肝病也,亦脾腎心肺病也。蓋小兒之真陰未足,柔不濟剛,故肝邪易動,肝邪動則木能生火,火能生風,風熱相搏則血虛,血虛則筋急,筋急則為掉眩反張、搐搦強直之類,皆肝木之本病也。

至其相移,木邪侮土則脾病,而為痰,為吐瀉;木盛金衰則肺病,而為喘促,為短氣;木火上炎則心病,而為驚叫,為煩熱;木火傷陰則腎病,而為水涸,為血燥、為乾渴,為汗不出,為搐,為痓,此五臟驚風之大概也。

治此之法有要存焉,蓋一日風,二日火,三日痰,四日陽虛,五日陰虛,但能察此緩急則盡之矣。所謂風者,以其強直掉眩皆屬肝木,風木同氣,故云驚風,而實作外感之證。今人不明此義,但為治風必須用散,不知外來之風可散,而血燥之風不可散也。故凡如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獨活、細辛、乾葛、柴胡、紫蘇、薄荷之類,使果有外邪發熱無汗等證,乃可暫用,如無外邪,則最所當忌,此用散之不可不慎也。

白話文:

小兒驚風主要是肝臟病變,也可能與脾、腎、心、肺有關。因為小孩的真陰不足,陰氣虛弱,無法制約陽氣,所以肝氣容易失控。肝氣失控就會影響其他臟腑,導致一系列症狀。比如肝氣過盛,會生火,火又生風,風熱交織就會造成血虛,血虛就會筋脈緊張,進而出現抽搐、痙攣等現象,這些都是肝氣失調引起的。

此外,肝氣失調还会影响其他臟腑,比如肝气犯脾,就会导致脾虚,出现痰多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;肝气胜肺,就会导致肺虚,出现喘息、呼吸急促等症状;肝火上炎,就会导致心火旺盛,出现惊叫、烦躁不安等症状;肝火傷腎,就会导致肾阴不足,出现口渴、尿少、汗出不暢、抽搐等症状。这些都是五臟受肝气影響而出現的惊風表現。

治疗惊风,要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。一般来说,惊风第一天是风邪为主,第二天是火邪为主,第三天是痰邪为主,第四天是阳虚为主,第五天是阴虚为主。只要能仔细观察病情变化,就能找到最佳治疗方法。

要注意的是,很多医生误认为惊风就是风邪入侵,所以一味用散风药来治疗。其实,有些惊风是血虚所致,用散风药不仅无效,还会加重病情。所以,像防风、荆芥、羌活、独活、细辛、葛根、柴胡、紫苏、薄荷等散风药,只有在患者出现外感发热、无汗等症状时才能使用,如果沒有外感,就应该慎用,避免加重病情。

所謂痰火者,痰凝則氣閉,火盛則陰虧,此實邪之病本也。若痰因火動,則治火為先,火以痰留,則去痰為主。火之甚者,宜龍膽草、山梔子、黃連、黃柏、石膏、大黃之屬;火之微者,宜黃芩、知舟、玄參、石斛、地骨皮、木通、天麻之屬。痰之甚者,宜牛黃、膽星、天竺黃、南星、半夏、白芥子之屬;痰之微者,宜陳皮、前胡、海石、貝母、天花粉之屬。此外,如硃砂之色赤體重,故能入心鎮驚,內孕水銀,故善透經絡,墜痰降火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痰火」,指的是痰液凝結導致氣息不通,而火氣旺盛則導致陰氣虧損,這是實邪(實質性的病邪)的根本病因。如果痰液因火氣而動,就應以治療火氣為先;如果火氣因痰液停滯而加重,就應以化痰為主要治療方向。

火氣較重的,適合使用龍膽草、山梔子、黃連、黃柏、石膏、大黃等藥物;火氣較輕的,適合使用黃芩、知母、玄參、石斛、地骨皮、木通、天麻等藥物。

痰液較重的,適合使用牛黃、膽星、天竺黃、南星、半夏、白芥子等藥物;痰液較輕的,適合使用陳皮、前胡、海石、貝母、天花粉等藥物。

此外,硃砂因其顏色赤紅、質地沉重,故能入心安神鎮驚;它內含水銀,故善於穿透經絡,能化痰降火。

雄黃之氣味雄悍,故能破結開滯,直達橫行。冰片、麝香,乃開竅之要藥;琥珀、青黛,亦清利之佐助而已。又如殭蠶、全蠍、蟬蛻之屬,皆云治風,在殭蠶味鹹而辛,大能開痰涎、破結氣,用佐痰藥,善去肝脾之邪,邪去則肝平,是即治風之謂也。全蠍生於東北,色青屬木,故善走厥陰,加以鹽味鹹而降痰,是亦同氣之屬,故云治風,較之殭蠶,此其次矣。蟬蛻性味俱薄,不過取其清虛輕蛻之義,非有實濟不足恃也。

白話文:

雄黃的味道辛辣強勁,因此能破除積聚、疏通阻塞,直達病灶。冰片、麝香,是開竅的重要藥物;琥珀、青黛,則只是輔助清利的作用。

另外像是殭蠶、全蠍、蟬蛻等藥物,都說能治療風症。其中殭蠶味鹹而辛,能有效開通痰涎、化解氣結,用於佐助治療痰症,擅長去除肝脾的邪氣,邪氣去除,肝氣就會平穩,這就是治療風症的道理。全蠍產於東北,呈青色,屬木,因此善於走厥陰經,加上鹽味鹹能降痰,也是同氣相求,因此也能治療風症,但效果比殭蠶稍差。蟬蛻性味都較為平和,只取其清虛輕蛻的功效,並無實際功效,不可過於依賴。

凡驚風之實邪,惟痰火為最,而風則次之,治實之法,止於是矣。然邪實者易制,主敗者必危。蓋陽虛則陰邪不散而元氣不復;陰虛則營氣不行,而精血何來?所以驚風之重,重在虛證,不虛不重,不竭不危,此元精元氣相為並立,有不容偏置者也。故治虛之法,當辨陰陽,陽虛者宜燥宜剛,陰虛者宜溫宜潤。

然善用陽者,氣中自有水;善用陰者,水中自有氣,造化相須之妙,既有不可混,又有不可離者如此。設有謂此非小兒之藥,此非驚風之藥者,豈驚風之病不屬陰陽,而小兒之體不由血氣乎?若夫人者,開口便可見心,又烏足與論乾坤合一之道。諸補之法具詳如下。

白話文:

驚風的實證,主要是痰火,其次才是風邪,治療實證的方法就是止住這些邪氣。但實證好控制,而虛證就危險了。因為陽虛導致陰邪無法散去,元氣無法恢復;陰虛則氣血無法流通,精血從哪裡來呢?所以驚風的嚴重性,在於虛證,沒有虛證就沒有嚴重後果,沒有耗竭就沒有危險。這說明元精元氣互相依存,缺一不可。因此治療虛證,需要分清陰陽,陽虛者要用燥烈之法,陰虛者要用溫潤之法。

然而,善用陽氣,其中自有陰氣;善用陰氣,其中自有陽氣,造化相生的奧妙,既不可混淆,又不可分離。如果有人說這些藥方不適合小兒,或不適合治療驚風,難道驚風不屬於陰陽範疇嗎?難道小兒的體質不依靠血氣嗎?就像人的心臟,只要開口就能看見,又怎麼能不談論乾坤合一之道呢?各種補益方法,詳見如下。

一、驚風反張,強直轉筋等病,在經筋篇曰:足少陰之筋病,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。病在此者,主癇瘛及痙。在外者不能俯,在內者不能仰,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,陰病者不能仰。又曰經筋之病,寒則反折筋急,熱則筋弛縱不收,陰痿不用。陽急則反折,陰急則俯不伸。

白話文:

驚風、反張、強直轉筋等疾病,根據《經筋篇》的記載,屬於足少陰經的筋病。患者會出現腳底轉筋,以及筋脈經過的地方結痛。這種病症主要導致癲癇、瘛疭和痙攣。若病症在外,則患者無法低頭;若病症在內,則患者無法仰頭。因此,陽病患者腰部反折,無法低頭,而陰病患者則無法仰頭。另外,經筋病症如果寒則筋脈反折、筋急,如果熱則筋脈弛緩、鬆弛不收,導致陰痿無力。陽氣急則反折,陰氣急則低頭伸展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