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七理集·雜證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七理集·雜證謨 (1)

1. 吐法新按

先君壽峰公少壯時頗好酒,因致酒病,自四旬之外,遂絕戒不飲。後至七旬,因除夜之樂,飲一小杯,而次早眩暈不能起,先君素善吐法,有記在痰飲門,因吐去清痰而眩暈頓愈。原其所由,則一杯之酒何遽為痰,不過以惡酒之臟,而忽被酒氣,則真陰清氣為之淆亂而然。吐去痰飲,酒氣可除,吐能升氣,清陽可復,此非治痰而實以治亂耳,故志此以見其義。

白話文:

我父親壽峰公年輕時非常喜歡喝酒,因此得了酒病。從四十歲以後,他就完全戒酒不喝了。後來到了七十歲,因為過年除夕高興,喝了一小杯酒,結果隔天早上就頭暈到起不來。我父親本來就擅長使用吐法,相關紀錄在痰飲門裡。他用吐法吐出清痰後,頭暈就立刻好了。探究其原因,只不過一杯酒怎麼會立刻變成痰呢?應該是因為長期受到酒精損害的內臟,突然被酒氣侵襲,導致體內真陰清氣混亂造成的。吐出痰飲,酒氣就可以去除,吐法又可以提升清氣,讓清陽恢復正常。這並不是治療痰,而是治療體內氣機的紊亂,因此記錄下來,以說明這個道理。

2. 眩運論列方

五福飲(新補六),七福飲(新補七),四君子湯(補一),四物湯(補八),左歸飲(新補二),五君子煎(新熱六),腎著湯(熱一二九),右歸飲(新補三),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,二陳湯(和一),歸脾湯(補三二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,正元散(熱五一),聖朮煎(新熱二五),大補元煎(新補一),青州白丸子(和百十二),黑錫丹(熱三八九),半夏白朮天麻湯(和十五)

白話文:

眩暈論中常用的方劑:

五福飲(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六種),七福飲(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七種),四君子湯(補養藥方第一種),四物湯(補養藥方第八種),左歸飲(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二種),五君子煎(新增加的溫熱藥方第六種),腎著湯(溫熱藥方第一百二十九種),右歸飲(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三種),十全大補湯(補養藥方第二十種),二陳湯(調和藥方第一種),歸脾湯(補養藥方第三十二種),補中益氣湯(補養藥方第三十種),正元散(溫熱藥方第五十一種),聖朮煎(新增加的溫熱藥方第二十五種),大補元煎(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一種),青州白丸子(調和藥方第一百十二種),黑錫丹(溫熱藥方第三百八十九種),半夏白朮天麻湯(調和藥方第十五種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