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一從集·雜證謨 (1)
卷之十一從集·雜證謨 (1)
1. 述古
劉宗厚云:眩運一證,人皆稱為上盛下虛所致,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。蓋所謂虛者,血與氣也;所謂實者,痰涎風火也。原病之由,有氣虛者,乃清氣不能上升,或汗多亡陽而致,當升陽補氣;有血虛者,乃因亡血過多,陽無所附而然,當益陰補血,此皆不足之證也。有因痰涎郁遏者,宜開痰導郁,重則吐下,有因風火所動者,宜清上降火;若因外感而得者,此皆有餘之證也。
世有所謂氣不歸元,而用丹藥鎮墜,沉香降氣之法,蓋香竄散氣,丹藥助火,其不歸之氣豈能因此而復耶?《內經》所謂治病必求其本,氣之不歸,求其本而用藥則善矣。
白話文:
劉宗厚說:眩暈這個病症,人們都說是「上盛下虛」造成的,卻沒有說明為什麼會這樣。所謂的「虛」,指的是血和氣的不足;所謂的「實」,指的是痰、涎、風、火這些邪氣。造成眩暈的原因,有的是因為氣虛,那是因為清氣不能上升,或是因為流汗過多、陽氣耗損造成的,這時應該升提陽氣、補益氣;有的是因為血虛,那是因為失血過多,陽氣沒有依附而導致的,這時應該滋養陰液、補養血。這些都是屬於不足的症狀。有的是因為痰涎阻滯、鬱結,應該開散痰結、疏導鬱滯,嚴重的話可以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;有的是因為風火妄動,應該清瀉上焦的火氣;如果是因為外感風邪導致的,這些都屬於有餘的症狀。
現在有人說氣不歸元,就用丹藥來鎮壓、下沉,或是用沉香來降氣,其實沉香的氣味會散氣,丹藥會助長火氣,這樣那些不能歸元之氣,怎麼可能因此而恢復呢?《內經》說治病一定要找出根本原因,氣不能歸元,要找到它的根本原因來用藥,這樣才是正確的方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