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2)
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2)
1. 論證(共四條)
夫眩運之證,或為頭重,或為眼黑,或為腦髓旋轉不可以動,求其言實之由,不過為頭重者為上實,而不知頭本不重於往日,而惟不勝其重者,乃甚於往日耳,上力不勝,陽之虛也,豈上實乎?又何氣不歸元,及諸氣逆奔之有?蓋上實者,宜降宜抑,上虛者,最不宜再伐生氣,此上實下虛之旨,有不可不辨,而誤則害矣。
一、頭眩有大小之異,總頭眩也,於此察之,可得虛實之情矣。何以言之?如今人之氣稟薄弱者,無論少壯,或於勞倦,或於酒色之後,或忽有耳鳴如磬,或頭眩眼黑,倏頃而止者,乃人所常有之事。至於中年之外,多見眩僕卒倒等證,亦人所常有之事,但忽運而忽止者,人皆謂之頭運眼花,卒倒而不醒者,人必謂之中風中痰。
不知忽止者,以氣血未敗,故旋見而旋止,即小中風也;卒倒而甚者,以根本既虧,故遽病而難復,即大頭眩也,且必見於中年之外,而較之少壯,益又可知。於此察之,則其是風非風,是痰非痰,而虛實從可悟矣。何今人不識病機,但見眩僕不語等證,無不謂之風痰,而非消即散,吾恐幾微之氣,有不堪再加鏟削矣,深可悲也。
白話文:
眩暈的症狀,有時會感覺頭部沉重,有時會眼前發黑,有時感覺腦髓旋轉無法動彈。要追究這些症狀的真實原因,頭部沉重的情況,通常會被認為是頭部有實證,卻不知道頭部本來就沒有比以前重,只是感覺承受不了頭部的重量,才比以前更覺得沉重,這是因為上面的力量無法承受,是陽氣虛弱的表現,怎麼會是頭部有實證呢?又怎麼會有氣不歸於丹田,以及各種氣向上逆行的情況呢?所謂的上實證,應該要用下降或抑制的方式來治療,而上虛證,最不適合再耗損身體的生氣。這是上實下虛的道理,不可不辨明,誤解就會造成傷害。
一、頭暈有輕微和嚴重之分,都屬於頭暈的範疇,從這裡仔細觀察,就可以了解虛實的情況了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現在的人體質比較虛弱,不論年輕或年長,在勞累、飲酒或性慾過度之後,有時會突然出現耳鳴如敲磬的聲音,或是頭暈眼黑,短暫時間就停止,這是常有的事。至於中年之後,常見到眩暈昏倒等症狀,也是常有的事,但忽發忽止的,人們都說這是頭暈眼花;昏倒不醒的,人們一定說這是中風或中痰。
卻不知道,忽發忽止的,是因為氣血沒有衰敗,所以很快出現又很快停止,這就是輕微的中風;昏倒嚴重的,是因為身體根本已經虧虛,所以突然發病而且難以恢復,這就是嚴重的頭暈,而且一定會發生在中年之後,和年輕人相比,更加明顯。從這裡仔細觀察,就可以了解是不是風邪或痰邪所致,以及虛實的情況了。為什麼現在的人不了解病理機轉,只看到眩暈昏倒不說話等症狀,就都說是風痰所致,用消除或疏散的方法來治療,我擔心身體僅存的微弱之氣,無法承受再次的耗損,實在令人感到悲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