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入集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入集 (5)

1. 臟象別論(十八)

臟象之義,余所類於經文者不啻詳矣,然經有所未及,而同中有不同,及有先同後異者,俱不可以不辨也。夫人身之用,止此血氣。雖五臟皆有氣血,而其綱領,則肺出氣也,腎納氣也,故肺為氣之主,腎為氣之本也。血者水穀之精也,源源而來,而實生化於脾,總統於心,臟受於肝,宣布於肺,施泄於腎,而灌溉一身。所謂氣主噓之,血主濡之,而血氣為人之橐籥,是皆人之所同也。

若其同中之不同者,則臟氣各有強弱,稟賦各有陰陽。臟有強弱,則神志有辨也,顏色有辨也,聲音有辨也,性情有辨也,筋骨有辨也,飲食有辨也,勞役有辨也,精血有辨也,勇怯有辨也,剛柔有辨也。強中強者,病其太過,弱中弱者,病其不及。因其外而察其內,無弗可知也。

稟有陰陽,則或以陰臟喜溫暖,而宜薑、桂之辛熱;或以陽臟喜生冷,而宜芩、連之苦寒。或以平臟,熱之則可陽,寒之則可陰也。有宜肥膩者,非潤滑不可也;有宜清素者,惟膻腥是畏也。有氣實不宜滯,有氣虛不宜破者。有血實不宜澀,有血虛不宜泄者。有飲食之偏忌,有藥餌之獨礙者。

有一臟之偏強,常致欺凌他臟者。有一臟之偏弱,每因受制多虞者。有素挾風邪者,必因多燥,多燥由於血也。有善病濕邪者,必因多寒,多寒由於氣也。此固人人之有不同也。其有以一人之稟而先後之不同者,如以素稟陽剛而恃強無畏,縱嗜寒涼,及其久也,而陽氣受傷,則陽變為陰矣。或以陰柔而素耽辛熱,久之則陰日以涸,而陰變為陽矣。

不惟飲食,情欲皆然。病有出入,朝暮變遷,滿而更滿,無不覆矣。損而又損,無不破矣。故曰:久而增氣,物化之常也;氣增而久,夭之由也。此在經文固已明言之矣。

夫不變者,常也;不常者,變也。人之氣質有常變,醫之病治有常變,欲知常變,非明四診之全者不可也。設欲以一隙之偏見,而應無窮之變機,吾知其遺害於人者,多矣。故於此篇之義,尤不可以不深察。

白話文:

關於臟腑徵象的意義,我所引經據典闡述的已經非常詳盡了,但經典中仍有未盡之處,而且相同之中也有不同,以及有先同後異的情況,這些都必須加以辨別。人體的作用,不外乎血和氣。雖然五臟都有氣血,但它們的綱領是:肺負責呼出氣,腎負責吸入氣,所以肺是氣的主導,腎是氣的根本。血是水穀精微所化生的,源源不斷而來,實際上是脾產生和轉化的,由心臟統領,肝臟儲藏,肺臟布散,腎臟排泄,從而灌溉全身。所謂氣主導的是噓氣,血主導的是濡養,而血和氣是人體的風箱,這都是人體共同的特性。

至於相同之中的不同,則在於各臟腑的氣有強弱之分,稟賦各有陰陽屬性。臟腑有強弱,那麼人的神志、氣色、聲音、性情、筋骨、飲食、勞役、精血、勇怯、剛柔等方面也會有所區別。強者過強,容易生病,弱者過弱,也容易生病。從外在表現觀察內在情況,沒有什麼是不可知的。

稟賦有陰陽之別,因此有的陰臟喜歡溫暖,適合用薑、桂等辛熱的藥物;有的陽臟喜歡生冷,適合用黃芩、黃連等苦寒的藥物;有的屬於平性,熱性的藥物可以幫助它走向陽,寒性的藥物可以幫助它走向陰。有的適合肥膩的食物,非潤滑的食物不可;有的適合清淡的食物,對腥膻味道的食物非常忌諱。有的氣實,不宜使用滯澀的藥物;有的氣虛,不宜使用破氣的藥物。有的血實,不宜使用收澀的藥物;有的血虛,不宜使用耗泄的藥物。有的在飲食上有偏愛和忌諱,有的對某些藥物有特殊的反應。

有的臟腑偏強,常常會欺負其他臟腑。有的臟腑偏弱,常常會受到其他臟腑的制約。有的體質本來就夾帶風邪,多是因為身體乾燥,而乾燥是由於血虛引起的。有的容易患濕邪,多是因為身體寒冷,而寒冷是由於氣虛引起的。這本來就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地方。至於同一個人的稟賦,也會有先後不同的變化,例如:本來體質陽剛,仗著自己強壯而不怕寒冷,縱情吃寒涼的食物,時間久了,陽氣會受損,陽就會轉變為陰。或者本來體質陰柔,喜歡吃辛辣燥熱的食物,時間久了,陰液會日益枯竭,陰就會轉變為陽。

不僅飲食如此,情慾也是如此。疾病有進有出,早晚都在變化,滿了會更滿,沒有不覆滅的;損傷了會更損傷,沒有不破敗的。所以說:久而增氣,是事物變化的規律;氣增加過久,就會導致夭折。這些在經典中已經明確說明了。

不變的是常理,不符合常理的就是變異。人的氣質有常有變,醫生的治療方法也有常有變,想要了解常與變,必須通曉四診的方法。如果只以片面的見解,去應對無窮變化的情況,我知道這樣對人的損害會很大。所以對於這篇文章的意義,尤其不可以不深入了解。

2. 天年論(十九)

夫人之所受於天而得生者,本有全局,是即所謂天年也。余嘗聞之岐伯曰: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又嘗聞之老子曰: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民之生,動之死地,亦十有三。

余因此言,乃知失天之畀而不得盡其全者有如是。然則後天之養,其為在人,可以養生家而不以此為首務乎!故常深慨於斯,而直窮其境,則若老氏所云十中之三者,蓋亦言其約耳。而三之倍倍,則尤有不忍言者,茲請得而悉之。

夫人生於地,懸命於天,可由此而生,亦可由此而死。故凡天亦殺人,有如寒暑不時,災荒薦至,或妖祥之橫加,或百六之難避,是皆天刑之謂也。地亦殺人,則如旱潦無方,水火突至,或陰毒最以賊人,或危險多能困斃,是皆地殺之謂也。人亦殺人,如爭鬥傷殘,刀兵屠戮,或嫁禍陰謀,或明欺強劫,是皆人禍之謂也。

凡此三者,十中約去其幾。再若三者之外,則凡孽由自作而致不可活者,猶有六焉。何以見之?則如酒色財氣,及功名之累,庸醫之害皆是也。故有困於酒者,但知米汁之味甘,安思曲糵之性烈?能潛移禍福而人難避也,能大損壽元而人不知也。及其病也,或血敗為水,而肌肉為其浸漬,則鼓脹是也。

或濕邪侵土,而清濁苦於不分,則瀉痢是也。或血不養筋,而弛縱拘攣,甚至眩暈卒倒,則中風是也。或水泛為涎,而滿悶不食,甚至脾敗嘔喘,則痰飲是也。耽而不節,則精髓胡堪久醉,陰血日以散亡,未及中年,多見病變百出,而危於此者不知其幾何人矣。

有困於色者,但圖嬌豔可愛,而不知傾國之說為何,伐命之說為何。故有因色而病者,則或成勞損,或染穢惡,或相思之失心,或鬱結之盡命。有因色而死者,則或以竊窺,或以爭奪,或以蕩敗無蹤,或以驚嚇喪膽。總之,好色之人必多淫溺,樂而忘返,安顧身家?孰知實少花多,豈成瑞物,德為色勝,非薄則邪,未有貪之戀之而不招殃致敗。凡受色中之害者,吾又不知其幾何人矣。

有困於財者,止知財能養命,豈識財能殺人。故鄙吝者,每以招尤。慢藏者,因多誨盜。奔波不已者,多竭其力。貪得無厭者,常忘其身。顧利不顧義,骨肉為之相殘,聚斂盡膏血,賈怨所以致敗。蓋財本通神,不容脧剝,積則金精崇作,爭則罄囊禍生。凡受利中之害者,又不知其幾何人矣。

有困於氣者,每恃血氣之強,只喜人不負我,非驕矜則好勝,人心不平,爭端遂起,事無大小,怨恨醉心,豈虞忿怒最損肝脾,而隔食氣蠱,疼痛泄瀉,厥逆暴脫等疾,犯者即危。又或爭競相傾,公庭遘訟,寧趨勢利以卑汙,甘受醜凌於奴隸,及被他人之苛辱。既不敢相抗於後,何若親識之小忿。

白話文:

人從上天那裡獲得生命,本來就具備完整的壽命,這就是所謂的「天年」。我曾經聽岐伯說過,上古時代懂得養生的人,效法陰陽運行的規律,調和養生的方法,飲食有節制,作息有規律,不胡亂勞動,所以能夠形體和精神都健康,活到天賦的壽命終結,超過百歲才離世。我也曾聽老子說過,屬於生的途徑有十三種,屬於死的途徑也有十三種,但人們在生存的過程中,自己走向死亡途徑的也佔了十三種。

我從這些話中,才知道沒有順應上天賦予的壽命而不能活到天年的人,竟然有這麼多。那麼後天的養生,關鍵還是在於人,難道可以不把養生保健當作最重要的事情來做嗎?所以我常常對此感到深深的感慨,並深入探究箇中原因,就像老子所說的「十中去三」的情況,大概也只是說了一個大概的情況。而實際上,那三的倍數,更有很多不忍心說出來的,現在就讓我詳細地說說吧。

人生活在地上,生命懸於天,可以因此而生,也可以因此而死。所以天也會奪走人的性命,例如寒暑變化不合時宜、接連不斷的災荒、或是怪異現象的出現、或是難以避免的天災,這些都可說是上天給予的刑罰。大地也會奪走人的性命,像是旱災、水災無法預測,突然發生的火災、或是陰冷的毒害侵襲人體、或是危險的環境容易讓人死亡,這些都可說是大地帶來的殺害。人也會奪走人的性命,像是爭鬥傷殘、戰爭屠殺、或是嫁禍陰謀、或是明目張膽的欺負搶劫,這些都可說是人為的災禍。

以上這三種情況,大約佔去了十分之幾。再說,除了這三種情況之外,那些因自己作孽而導致活不下去的情況,還有六種。怎麼知道呢?就像是沉迷於酒色財氣,以及被功名利祿所累,還有庸醫的危害等等。所以有的人被酒所困,只知道米酒的味道甘甜,卻不想想酒麴的性質是多麼強烈。它能不知不覺地改變人的禍福,讓人難以逃避,能大大地損耗人的壽命,而人卻不知道。等到生病時,有的人血液敗壞成水,肌肉被水浸泡,就成了腹部腫脹的鼓脹病。

有的人濕氣侵入脾胃,導致清濁不分,就成了腹瀉痢疾。有的人血液無法滋養筋脈,導致筋脈鬆弛或拘攣,甚至出現眩暈昏倒,就成了中風。有的人體內水液過多,產生痰涎,胸悶不食,甚至脾胃衰敗嘔吐喘息,就成了痰飲病。沉溺於飲酒而不節制,精氣神怎能承受長久的醉酒?陰血也會一天天消散,還沒到中年,就會出現各種疾病,因飲酒而瀕臨危險的人,也不知道有多少了。

有的人被女色所困,只圖她們嬌豔可愛,卻不知道「傾國」的說法是什麼意思,也不知道「伐命」的說法是什麼意思。所以有的人因為女色而生病,可能會變成勞損,可能會感染穢惡的疾病,可能會因為相思而失心,可能會因為鬱結而喪命。有的人因為女色而死亡,可能是因為偷看,可能是因為爭奪,可能是因為放蕩而身敗名裂,可能是因為驚嚇而喪膽。總之,好色的人必定會沉迷於淫亂,樂而忘返,哪裡還會顧及自身和家庭?要知道,真實的情況是虛花多而實際很少,又怎能成為吉祥之物?如果德行比不上女色,那就不是輕薄就是邪惡,沒有貪戀女色而不招致災禍失敗的。因為女色而受害的人,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了。

有的人被錢財所困,只知道錢財能養命,卻不知道錢財也能殺人。所以吝嗇的人,常常招來怨恨。藏匿財物卻不小心的人,常常會引來盜賊。奔波勞碌不停的人,大多會耗盡精力。貪得無厭的人,常常會忘記自己的身體。只顧利益而不顧道義,兄弟骨肉之間也會互相殘殺。搜刮民脂民膏,招來百姓的怨恨,最終導致失敗。要知道錢財本是通神的,不容許貪污剝削,如果大量積累,就會產生精怪作祟;如果爭奪錢財,就會招致傾家蕩產的災禍。因為利益而受害的人,也不知道有多少了。

有的人被脾氣所困,常常仗恃自己血氣方剛,只希望別人不要虧待自己,不是驕傲自大就是好勝逞強。人一旦心裡不平,就會引起爭端,事情無論大小,都把怨恨放在心上。要知道憤怒最傷肝脾,會導致飲食停滯、氣機壅塞、腹痛腹瀉、厥逆暴脫等疾病,一旦發生就很危險。又或者相互傾軋、對簿公堂,寧願卑躬屈膝地去攀附權勢,甘願受奴隸般的屈辱,被別人苛刻欺辱。既然不敢反抗這些,那又何必因為小小的憤怒而耿耿於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