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九人集·婦人規(下)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婦人規(下) (7)

1. 產後喘促(五二)

產後喘急有二,乃一以陰虛之極,一以寒邪在肺。蓋產後既以大虛,焉得氣實而喘?若肺無寒邪而見喘促者,此以血去陰虛,孤陽無主,故氣窮短促而浮脫於上,此實肝腎不接,無根將脫之兆,最為危候。經曰: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,正此類也。惟貞元飲為治此之神劑。若氣虛兼寒者,宜大補丸煎,或理陰煎。

若風寒外感,邪氣入肺而喘急者,此必氣粗胸脹,或多咳嗽,自與氣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,治當以疏散兼補為主,宜金水六君煎,或六君子湯。若單以寒邪入肺,氣實氣壅而本無虛者,宜六安煎,或二陳湯加蘇葉之類主之。

2. 喘嗽論外方

二母散(婦八六,血熱喘嗽),二物參蘇飲(婦八四,瘀血入肺喘嗽)

3. 產後惡露不止(五三)

產後惡露不止,若因血熱者,宜保陰煎、清化飲。有傷衝任之絡而不止者,宜固陰煎加減用之。若肝脾氣虛,不能收攝而血不止者,宜壽脾煎,或補中益氣湯。若氣血俱虛而淡血津津不已者,宜大補丸煎,或十全大補湯。若怒火傷肝而血不藏者,宜加味四物湯。若風熱在肝而血下泄者,宜一味防風散。

一、止血方:用蒲黃二兩,水煎,頓服。

4. 血不止論外方

人參當歸湯(婦百十四),佛手散(婦四一,血多煩暈)

5. 產後發痙(五四)

產後發痙,乃陰血大虧證也。其證則腰背反張,戴眼直視,或四肢強勁,身體抽搐。在傷寒家雖有剛痙、柔痙之辨,然總之則無非血燥血枯之病,而實惟足太陽與少陰主之。蓋膀胱與腎為表裡,腎主精血,而太陽之脈絡於頭目項背,所以為病若此。若其所致之由,則凡如傷寒誤為大汗以亡液,大下以亡陰,或潰瘍、膿血、大泄之後,乃有此證。故在產後,亦惟去血過多,或大汗大瀉而然,其為元氣虧極、血液枯敗也可知。

凡遇此證,速當察其陰陽,大補氣血,用大補丸煎,或理陰煎,及十全大補湯之類,庶保其生。若認為風痰,而用發散消導等劑,則死無丸矣。

6. 產後大便秘澀(五五)

產後大便秘澀,以其失血亡陰,津液不足而然,宜濟川煎加減主之,及後立齋法俱妙。

立齋曰:前證若計其日期,飲食已多,即用藥通之,禍在反掌之間矣。必待其腹滿覺脹,欲去不能者,此乃結在大腸,宜用豬膽汁潤之。若服苦寒疏通,反傷中氣,通而不止,或成他證。若去血過多,用十全大補湯。血虛火燥,用加味四物湯。氣血俱虛,用八珍湯。雖數日不通,飲食如常,腹中如故,仍用八珍加桃仁、杏仁治之。

若泥其日期飲食之多而通之,則誤矣。

7. 產後雜證方(五六)

《良方》黃龍湯(婦八五,產後外感),《良方》交加散(婦百,產後中風),海藏愈風湯(和二一七,失血筋急搐搦),交加散(和二五二,產後類風不省人事),七珍湯(婦七九,產後不語),補脬飲(婦八一,產後脬破淋瀝),《良方》人參湯(婦七七,產後諸虛),麻黃根湯(婦八三,產後虛汗),趁痛散(婦八十,產後發熱,骨節疼痛),加味小柴胡湯(散二十,乳母肝火發熱)

8. 產後類論列總方(五七)

四君子湯(補一),五君子煎(新熱六),金水六君煎(新和一),六君子湯(補五),大補丸煎(新補一),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,四物湯(補八),五物煎(新因三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大營煎(新補十四),小營煎(新補十五),補陰益氣煎(新補十六),五福飲(新補六),八珍湯(補十九),當歸六黃湯(寒六五),溫胃飲(新熱五),胃關煎(新熱九),加味四物湯(補九)壽脾煎(新熱十六),理陰煎(新熱三),增損四物湯(婦百十),三陰煎(新補十一),一陰煎(新補八),加減一陰煎(新補九),五陰煎(新補十三),貞元飲(新補十九),人參當歸湯(婦百十四),保陰煎(新寒一),固陰煎(新因二),一味防風散(婦百十五),右歸飲(新補三),蟠蔥散(熱百十),當歸補血湯(補四四),羊肉湯(婦七十、七一),豬腰湯(婦七四),黃雌雞湯(婦七二),母雞湯(婦七三),決津煎(新因二),殿胞煎(新因十),通瘀煎(新因五),濟川煎(新補二一),清化飲(新因十三),失笑散(婦百四),奪命丹(婦六五),四神散(婦七五),二陳湯(和一),六安煎(新和二),五積散(散三九),抽新飲(新寒三),徙薪飲(新寒四),延胡索散(婦九八),白茯苓散(婦七八),正柴胡飲(新散六),一柴胡飲(新散一),三柴胡飲(新散三),四柴胡飲(新散四),五柴胡飲(新散五),九蜜煎(新因十二),大岩蜜湯(婦七六)回生丹(婦六六),排氣飲(新和六),大和中飲(新和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