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九人集·婦人規(下) (6)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婦人規(下) (6)
1. 產後發熱(四九)
產後發熱,有風寒外感而熱者,有邪火內盛而熱者,有水虧陰虛而熱者,有因產勞倦虛煩而熱者,有去血過多頭暈悶亂煩熱者。諸證不同,治當辨察。
一、產後有外感發熱者,蓋臨盆之際,多有露體用力,無暇他顧,此時或遇寒邪,則乘虛而入,感之最易。若見頭疼身痛,憎寒發熱,或腰背拘急,脈見緊數,即產後外感證也。然此等外感,不過隨感隨病,自與正傷寒宿感者不同,故略加解散即自痊。可勿謂新產之後不宜表散,但當酌其虛實而用得其宜耳。
凡產後感邪,氣不甚虛者,宜三柴胡飲。若氣虛脾弱而感者,宜四柴胡、五柴胡飲。若肝脾腎三陰不足而感者,宜補陰益氣煎。若虛寒之甚者,宜理陰煎。若產婦強壯氣實而感者,宜正柴胡飲。若兼內火盛而外邪不解者,宜一柴胡飲。若風寒俱感,表裡俱滯者,宜五積散。
白話文:
生產後發燒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導致的,也可能是因為內火旺盛引起的,甚至可能是因為體虛陰虛、勞累虛煩或失血過多造成的。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,必須仔細辨別。
如果產婦是因為外感風寒而發燒,通常是因為生產時暴露在寒冷環境中,身體虛弱容易受寒。表現為頭痛、全身疼痛、怕冷發燒,或者腰背僵硬,脈搏緊而快。這種外感通常比較輕微,跟一般的傷寒不同,只要服用一些簡單的散寒藥就能痊癒。不要擔心新產婦不能服用散寒藥,只要根據身體虛實情況合理用藥即可。
對於產後外感風寒的患者,如果體質比較好,可以使用三柴胡飲。如果體虛脾胃虛弱,可以使用四柴胡、五柴胡飲。如果肝脾腎三陰不足,可以使用補陰益氣煎。如果體虛寒重,可以使用理陰煎。如果產婦體質強壯,可以使用正柴胡飲。如果同時有內火旺盛但外邪未解的情況,可以使用一柴胡飲。如果風寒外感且表裡都阻塞,可以使用五積散。
一、產後有火證發熱者,但外感之熱多在表,火證之熱多在裡。此必以調攝太過,或時令熱甚,或強以酒,或誤用參、朮、薑、桂大補之藥,或過用炭火,或窗牖太密,人氣太盛,或氣體本實而過於動作。凡屬太過,皆能生火。火盛於內,多見潮熱內熱,煩渴喜冷,或頭痛多汗,便實尿赤,及血熱妄行,但無表證,脈見緩滑不緊而發熱者,便是火證,宜清化飲、保陰煎之類主之。若本元不虛,或火之甚而勢之急者,即徙薪飲、抽薪飲亦所常用,不必疑也。
白話文:
產後發熱,辨清火證,對症下藥
產後出現發熱的症狀,需要區分是外感引起的熱症,還是體內火氣過旺導致的火證。
外感之熱多表現在身體表面,而火證之熱則多在內部。
火證產生的原因很多,例如:
- 調攝過度: 產後過於滋補,營養過剩。
- 時令炎熱: 天氣炎熱,導致體內積熱。
- 過量飲酒: 酒性溫熱,容易導致內火上炎。
- 誤用補藥: 參、朮、薑、桂等補益藥物過量,容易助長內火。
- 過度使用炭火: 炭火過熱,容易熏蒸,使體內熱氣難以散發。
- 門窗緊閉: 房間密不透風,人氣聚集,容易導致內熱。
- 體質偏實: 本身體質偏於實熱,又過度活動,更容易產生內熱。
總之,凡是過度,都能產生內火。
火證的常見症狀包括:
- 潮熱內熱: 經常感覺身體發熱,尤其是晚上更明顯。
- 煩渴喜冷: 口乾舌燥,喜歡喝涼水。
- 頭痛多汗: 頭部疼痛,容易出汗。
- 便祕尿赤: 大便乾燥,小便顏色深紅。
- 血熱妄行: 容易出現一些出血症状,例如鼻出血、牙齦出血等。
同時,火證患者一般不會出現外感症狀,脈象呈現緩滑不緊,但仍然發熱。
治療火證需要使用清熱瀉火、滋陰降火的藥物,例如清化飲、保陰煎等。
如果患者本身元氣不虛,或者火勢較重,情況緊急,也可以使用徙薪飲、抽薪飲等藥物,不必過於猶豫。
一、產後有陰虛發熱者,必素稟脾腎不足,及產後氣血俱虛,故多有之。其證則倏忽往來,時作時止,或晝或夜,進退不常,或精神困倦,怔忡恍惚,但察其外無表證,而脈見弦數,或浮弦豁大,或微細無力。其來也漸,非若他證之暴至者,是即陰虛之候,治當專補真陰,宜小營煎、三陰煎、五陰煎之類,隨宜主之。若陰虛兼火而微熱者,宜一陰煎。
若陰虛兼火之甚而大熱者,宜加減一陰煎。若陰虛火盛,熱而多汗者,宜當歸六黃湯。若陰中之陽虛,火不歸源而熱者,宜大營煎、理陰煎、右歸飲之類主之。若血虛陽不附陰,煩熱作渴者,宜人參當歸湯。若氣血俱虛,發熱煩躁,面赤作渴,宜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。若熱甚而脈微者,宜急加桂、附,或認為火,則禍在反掌。
白話文:
產後出現陰虛發熱的婦女,通常是因為天生脾腎虛弱,再加上產後氣血雙虛,所以比較常見。這種發熱症狀會突然出現又消失,時有時無,可能白天或晚上發作,熱度忽高忽低,變化無常。患者可能感到精神疲倦,心慌意亂,但觀察外表並沒有外感症狀,脈象卻是弦數,或者浮弦而脈搏很大,或者脈搏細弱無力。發熱的過程比較緩慢,不像其他疾病那麼突然發作,這就是陰虛的表現。治療應該專注於補益真陰,可以服用小營煎、三陰煎、五陰煎等藥方,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藥。
如果陰虛兼有內熱,並且出現低燒,可以用一陰煎治療。如果陰虛兼有內熱,而且發熱很嚴重,可以用加減一陰煎治療。如果陰虛火旺,發熱並且出汗很多,可以用當歸六黃湯治療。如果陰中陽虛,內熱不能歸於本位,可以用大營煎、理陰煎、右歸飲等藥方治療。如果血虛導致陽氣不能依附陰氣,出現煩躁發熱口渴,可以用人參當歸湯治療。如果氣血雙虛,發熱煩躁,臉色發紅口渴,可以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治療。如果發熱很嚴重,但是脈象微弱,應該立即加入桂枝、附子,否則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。
一、產後有去血過多發熱者,其證必煩渴短氣,頭痛頭暈,悶亂內熱,是亦陰虛之屬,宜人參當歸湯主之。
立齋曰:大凡元氣虛弱而發熱者,皆內真寒而外假熱也。但用六君或補中益氣加炮姜溫補脾氣,諸證自退。若四肢畏冷,急加附子。凡新產陰血暴傷,陽無所附而外熱,宜用四物、炮姜,補陰以配陽。若因誤服寒涼克伐之劑而外熱,此為寒氣格陽於外,宜用四君子加薑、桂;如不應,急加附子。若或肌膚髮熱,面目赤色,煩渴引飲,此血脫髮躁,宜用當歸補血湯。
白話文:
產婦生產後如果失血過多導致發燒,就會出現口渴、呼吸短促、頭疼頭暈、胸悶心煩、體內燥熱等症狀,這屬於陰虛體質,適合服用人參當歸湯來治療。
李立齋說:一般來說,元氣虛弱而發燒的人,都是內部寒氣不足,而表面假裝發熱。只需使用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,加上炮薑溫補脾氣,各種症狀就會自然消失。如果四肢畏寒,就應該緊急加附子。產婦剛剛生產完,陰血大量損傷,陽氣無處依附而出現外熱,適合服用四物湯和炮薑,滋補陰血以配合陽氣。如果因為誤服寒涼藥物而導致外熱,這是寒氣阻隔陽氣在外,適合服用四君子湯加薑桂;如果效果不佳,就應該緊急加附子。如果皮膚髮熱、面部發紅、口渴想喝水,這是血液流失導致虛熱,適合服用當歸補血湯。
2. 產後乍寒乍熱(五十)
產後乍寒乍熱,總由血氣虛損,陰陽不和而然。若陽勝則乍熱,陰勝則乍寒。凡陰勝而寒多者,宜增損四物湯、理陰煎。若陽勝而熱多者,宜四物湯、三陰煎。若陽氣陷入陰中而乍寒乍熱者,宜補中益氣湯、補陰益氣煎。若陰陽俱虛而寒熱者,宜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。若敗血不散,流入陰中而作寒熱者,宜決津煎、殿胞煎。
白話文:
產婦在生產完後,常常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這主要都是因為血氣虛損,導致陰陽失調而引起的。
如果陽氣旺盛就會容易發熱,陰氣旺盛就會容易發冷。
如果陰氣過盛,以致發冷的狀況較多,那麼適合服用「增損四物湯」和「理陰煎」。
如果陽氣過盛,以致發熱的狀況較多,那麼適合服用「四物湯」和「三陰煎」。
如果陽氣陷入陰中,導致忽冷忽熱,那麼適合服用「補中益氣湯」和「補陰益氣煎」。
如果陰陽都虛弱,導致寒熱交替,那麼適合服用「八珍湯」和「十全大補湯」。
如果瘀血沒有排除,流入陰中而導致寒熱交替,那麼適合服用「決津煎」和「殿胞煎」。
若血實氣壅者,宜奪命丹。陳無擇曰:敗血流閉諸陰則寒,流閉諸陽則熱,宜五積散。若有外感者,宜從前產後發熱調治。
白話文:
對於血量過多,氣機阻塞的情況,可以使用「奪命丹」來治療。陳無擇指出,敗血在陰經循行時會導致寒症,而在陽經循行時則會引發熱症,應使用「五積散」進行調理。如果存在外感(例如風寒或風熱)引起的發熱,則應該依照產前和產後的發熱特點進行治療。
3. 蓐勞(五一)
蓐,草荐也。產婦坐草艱難,以致過勞心力,故曰蓐勞,此即產後勞倦也。其證則或為寒熱如瘧,或頭疼自汗,或眩暈昏沉,或百節疼痛,或倦怠喘促,飲食不甘,形體虛羸之類,皆其候也,悉當以培補元氣為主。若初產後蓐勞困倦,惟豬腰湯為妙,或用黃雌雞湯、白茯苓散。
若蓐勞虛汗不止,宜母雞湯。若兼臟寒者,宜羊肉湯。若氣血俱虛者,宜五福飲、十全大補湯。若兼外邪發熱者,宜補陰益氣煎、補中益氣湯。若兼外邪發熱而中寒背惡寒者,宜理陰煎,詳加減法治之。若兼陽虛內寒者,宜五君子煎,或理陰煎。若陽盛陰虛兼內熱者,宜五福飲加芍藥、黃芩、地骨皮之類,隨宜用之。
白話文:
「蓐」指的是草蓆,產婦坐在草蓆上生孩子很辛苦,容易過度勞累心力,因此稱為「蓐勞」,也就是產後疲勞。這種情況的症狀,可能是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,或是頭疼冒汗、頭昏眼花、全身疼痛、疲倦喘不過氣、食慾不振、身體虛弱等等,這些都是產後勞累的徵兆,治療的重點應以補益元氣為主。
如果產後剛開始就感到疲倦勞累,豬腰湯是最有效的,也可以服用黃雌雞湯或白茯苓散。如果產後虛汗不止,適合服用母雞湯。如果兼有臟寒的症状,適合服用羊肉湯。如果氣血都虛弱,適合服用五福飲或十全大補湯。如果同時伴有外邪發熱的症状,適合服用補陰益氣煎或補中益氣湯。如果同時伴有外邪發熱,但體內寒冷,背部畏寒,適合服用理陰煎,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。如果同時伴有陽虛內寒的症状,適合服用五君子煎,或理陰煎。如果陽盛陰虛,同時有內熱的症状,適合服用五福飲,再加一些芍藥、黃芩、地骨皮等藥物,根據具体情況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