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八人集·婦人規(上) (4)
卷之三十八人集·婦人規(上) (4)
1. 血崩簡易方
一方:治風熱血崩,用荊芥穗燈火燒焦為末,每服一二錢,童便調服。
一方:治血崩,用陳槐花一兩,百草霜半兩,為末,每服一二錢,燒紅秤錘淬酒服。
白話文:
治療風熱引起的出血,可以用荊芥穗在燈火上燒焦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童子尿調服。
治療出血,可以用陳槐花一兩、百草霜半兩,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燒紅的秤錘淬酒後服用。
2. 崩漏論外方
增損四物湯(婦百十,虛不固攝),一味防風散(婦百十五,肝經風熱血崩),防風黃芩湯(婦一二三,風熱血崩),柏葉散(婦一二一,虛弱久崩),棕灰散(和二一五,固澀崩漏),龍腦雞蘇丸(和三七二,虛火崩淋下血)
白話文:
增損四物湯適用於婦女虛弱導致血崩不止;防風散則針對肝經風熱引起的血崩;防風黃芩湯用於風熱引起的出血;柏葉散則治療婦女體虛久崩;棕灰散則能固澀止崩;龍腦雞蘇丸則可治療因虛火導致的崩漏下血。
3. 殺血心痛(十三)
陳臨川《良方》云:婦人血崩而心痛甚,名曰殺血心痛,由心脾血虛也。若小產去血過多,而心痛甚者亦然,用烏賊魚骨炒為末,醋湯調下;失血散亦效。
立齋曰:前證若陰血耗散,用烏賊丸收斂之;若瘀血不散,用失笑散行散之;若心血虛弱,用芎歸湯補養之;若鬱結傷血,用歸脾湯調補之。
附按:一婦人血崩兼心痛三年矣,諸藥不應,每痛甚,虛證悉具,面色痿黃。余曰:心主血,蓋由去血過多,心無所養,以致作痛,宜用十全大補湯,參朮倍之。三十餘劑稍愈,百餘劑全愈。
白話文:
陳臨川在《良方》中說:婦女血崩,並且心痛劇烈,稱為殺血心痛,這是因為心脾血虛所致。若小產流血過多,心痛劇烈者也是一樣,可用烏賊魚骨炒成粉末,用醋湯調服;失血散也有效。
立齋說:上述症狀若陰血耗散,可以用烏賊丸收斂;若瘀血不散,可以用失笑散行散;若心血虛弱,可以用芎歸湯補養;若鬱結傷血,可以用歸脾湯調補。
另外,曾有位婦女血崩伴隨心痛三年,服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,每次疼痛都很劇烈,虛證也都很明顯,面色萎黃。我說:心主血,這是由於流血過多,心沒有得到滋養,導致疼痛,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,參、術加倍。服用三十多劑後稍有好轉,服用一百多劑後完全痊癒。
愚謂殺血心痛,既由血去過多而心痛甚,明屬心無所養,但當專用甘溫以養營氣,如十全大補湯、大營煎、小營煎、五福飲之類為宜。若失笑散者,惟氣滯血逆而用以行之、散之則可,必不可以治血虛也。再如烏賊丸,乃《內經·腹中論》用治血枯者,亦恐於血虛心痛未必即效,用者審之。
白話文:
我認為,所謂殺血心痛,是由於血液流失過多而導致的心痛劇烈,明顯是心臟缺乏營養滋養的表現。因此,應該專注使用甘溫藥物來滋養營氣,例如十全大補湯、大營煎、小營煎、五福飲等等,才是適宜的治療方法。
至於失笑散,它只適用於氣滯血逆,以行氣散結為目的,並非治療血虛的藥物,不可用於血虛心痛的治療。
再者,烏賊丸出自《內經·腹中論》,用於治療血枯,但在血虛心痛的情況下,其療效也未必有效,使用時需要謹慎考慮。
4. 熱入血室(十四)
婦人傷寒,或勞役,或怒氣,發熱適遇經行,以致熱入血室,或血不止,或血不行,令人晝則明瞭安靜,夜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是也。若熱因外邪,由表而入者,宜一柴胡飲,或三柴胡飲,或四柴胡飲,或《良方》黃龍湯加生地,酌而用之。若或怒或勞,火由內生,其人多汗而無表證者,宜保陰煎、清化飲、當歸六黃湯之類加減主之。若病雖漸愈,但元氣素弱,而熱有未退,血未止者,宜補陰益氣煎,或補中益氣湯。
白話文:
婦人若患傷寒,或因勞役過度,或因怒氣郁結,導致發熱,恰逢經期,熱邪便會侵入血室,造成血崩不止或血行不暢,患者白天精神清醒安靜,夜晚則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彷彿看到鬼魅一般,這就是此症狀的表現。
若熱證是由外邪入侵,由表而入者,宜服用一柴胡飲、三柴胡飲、四柴胡飲,或《良方》中的黃龍湯,並加入生地黃,根據實際情況加減服用。
若因怒氣或勞累導致內火上升,患者多汗,且無表證,宜服用保陰煎、清化飲、當歸六黃湯等方劑,加減使用。
若病情雖漸漸好轉,但元氣虛弱,餘熱未退,且血止不住,宜服用補陰益氣煎或補中益氣湯。
若脾氣素弱,宜歸脾湯;血氣俱弱者,宜十全大補湯,庶無誤矣。若血熱多滯者,宜小柴胡湯加丹皮、紅花、當歸。
白話文:
如果脾氣原本就虛弱,應該服用歸脾湯;如果氣血都虛弱,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,這樣才不會弄錯。如果血熱且血瘀較多,應該服用小柴胡湯,並加入丹皮、紅花、當歸。
5. 辨血色(十五)
凡血色有辨,固可以察虛實,亦可以察寒熱。若血濃而多者,血之盛也;色淡而少者,血之衰也。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。至於紫黑之辨,其證有如冰炭,而人多不解,誤亦甚矣。蓋紫與黑相近,今人但見紫色之血,不分虛實,便謂內熱之甚。不知紫赤鮮紅,濃而成片成條者,是皆新血妄行,多由內熱;紫而兼黑,或散或薄,沉黑色敗者,多以真氣內損,必屬虛寒。由此而甚,則或如屋漏水,或如腐敗之宿血,是皆紫黑之變象也。
此肝脾大損,陽氣大陷之證,當速用甘溫,如理陰煎、理中湯、歸脾湯、四味回陽飲、補中益氣湯之類,單救脾土,則陷者舉,脫者固,元氣漸復,病無不愈。若盡以紫色作熱證,則無不隨藥而斃矣。凡腸澼、便血之屬,無不皆然,學者於此,最有不可忽者。
白話文:
血色的辨別,可以觀察虛實寒熱
一般而言,觀察血色,可以了解身體的虛實和寒熱狀況。血色濃稠而量多,代表血氣旺盛;血色淡薄而量少,則代表血氣衰弱。這些都是比較容易辨識的現象。
但紫黑色血色的辨別,就如同冰炭一般,差異極大,卻常被人誤解,導致錯誤的判斷。
紫和黑顏色相近,很多人看到紫色血就認為是內熱過盛,其實不然。紫紅色鮮豔,濃稠成片成條狀,大多是新血妄行,由內熱引起。而紫黑色,或散或薄,呈現沉黑色,大多是真氣內損,屬於虛寒。
病情嚴重時,血色可能會出現屋漏水般或腐敗宿血般的變化,這些都是紫黑色血的變化現象。
這種情況代表肝脾嚴重受損,陽氣嚴重下降,必須快速使用甘溫藥物,例如理陰煎、理中湯、歸脾湯、四味回陽飲、補中益氣湯等,單獨滋補脾土,就能夠提升下降的陽氣,固攝流失的元氣,逐漸恢復元氣,病自然會痊癒。
若一味將紫色血視為熱證,則會隨藥而亡。腸澼、便血等症狀,也應遵循此原則。學習者務必重視這一點,不可輕忽。
6. 血枯經閉(十六)
《評熱病論》曰:月事不來者,胞脈閉也。胞脈者,屬心而絡於胞中,今氣上迫肺,心氣不得下通,故月事不來也。
《陰陽別論》曰: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。其傳為風消,其傳為息賁者,死不治。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曰:腎脈微澀,為不月。
血枯之與血隔,本自不同。蓋隔者,阻隔也;枯者,枯竭也。阻隔者,因邪氣之隔滯,血有所逆也;枯竭者,因衝任之虧敗,源斷其流也。凡婦女病損,至旬月半載之後,則未有不閉經者。正因陰竭,所以血枯,枯之為義,無血而然。故或以羸弱,或以困倦,或以咳嗽,或以夜熱,或以食飲減少,或以亡血失血,及一切無脹無痛,無阻無隔,而經有久不至者,即無非血枯經閉之候。欲其不枯,無如養營;欲以通之,無如充之。
白話文:
《評熱病論》說:月經不來,是因為胞脈閉塞。胞脈屬於心臟,並與子宮相連。現在氣往上衝擊肺部,心氣無法往下通達,所以月經不來。
《陰陽別論》說:二陽病症發作於心脾,有無法隱藏的病徵,女子會月經不調。如果傳變為風消,或是傳變為息賁,則無法治癒而死亡。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說:腎脈微澀,就會導致月經不調。
血枯和血隔,本質上不同。血隔是指血液阻塞,血枯是指血液枯竭。血液阻塞是因為邪氣阻隔,導致血液逆流;血液枯竭是因為衝任二脈虧損,導致血源斷絕。一般來說,婦女生病損傷身體,經過十天、一個月或半年之後,都會出現閉經的症狀。這是因為陰氣耗竭,導致血液枯竭,血枯的意思就是沒有血液。所以,有些人會出現虛弱、困倦、咳嗽、夜間發熱、食慾不振、失血等症狀,或是沒有腹脹、疼痛、阻塞、阻隔,但月經卻很久沒有來,這些都是血枯閉經的表現。想要避免血液枯竭,就需要滋養營氣;想要疏通經絡,就需要充盈血液。
但使雪消則春水自來,血盈則經脈自至,源泉混混,又孰有能阻之者?奈何今之為治者,不論有滯無滯,多兼開導之藥,其有甚者,則專以桃仁、紅花之類,通利為事,豈知血滯者可通,血枯者不可通也。血既枯矣,而復通之,則枯者愈枯,其與榨乾汁者何異?為不知枯字之義耳,為害不小,無或蹈此弊也。此之治法,當與前血虛腎虛二條,參而用之。
寇宗奭曰:夫人之生,以血氣為本。人之病,未有不先傷其血氣者。若室女童男,積想在心,思慮過度,多致勞損,男子則神色消散,女子則月水先閉。蓋憂愁思慮則傷心,而血逆氣竭,神色先散,月水先閉。且心病則不能養脾,故不嗜食;脾虛則金虧,故發嗽;腎水絕則木氣不榮,而四肢干痿,故多怒,鬢髮焦,筋骨痿。若五臟傳遍,則必至於死。
白話文:
只要能讓積雪消融,春天就會自然而然地到來;只要血氣充盈,經脈自然就會暢通。就像源頭的泉水不斷湧出,又有誰能阻擋呢?然而現在的醫生,不論有沒有血瘀,都喜歡用一些開導血脈的藥物,更甚者,只用桃仁、紅花之類的藥物,一味地追求通利,難道他們不知道血瘀可以通,但血枯卻不能通嗎?如果血氣已經枯竭,再用藥物去通利,只會讓它更加枯竭,這跟把水榨乾有什麼區別?他們不明白「枯」字的真正含義,這種做法實在是危害極大,千萬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!這種治療方法,應該與之前提到的血虛、腎虛兩條原則相結合使用。
寇宗奭說:人體的生機,以血氣為根本。人患病,幾乎沒有不先傷及血氣的。比如少女、男孩,如果積壓心事,思慮過度,很容易造成損傷,男子就會面色蒼白,女子就會月經閉止。因為憂愁思慮會傷心,導致血氣逆亂,精氣耗竭,所以面色先衰,月經先閉。而且心病會影響脾胃,所以不思飲食;脾虛則肺金受損,所以會咳嗽;腎水枯竭,則肝木不榮,四肢就會乾枯萎縮,所以容易發怒,頭髮焦枯,筋骨萎縮。如果五臟都受到影響,最終必將導致死亡。
此一種,於勞中最難治。蓋病起於五臟之中,無有已期,藥力不可及也。若或自能改易心志,然後用藥扶接,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。舉此為例,其餘諸方,可按脈與證而治之。
張氏云:室女月水久不行,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。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,故以涼藥解之,殊不知血得熱則行,冷則凝,《養生必用方》言之甚詳,此說大有理,不可不知。若經候微少,漸漸不通,手足骨肉煩疼,日漸羸瘦,漸生潮熱,其脈微數,此由陰虛血弱,陽往乘之,少水不能減盛火,火逼水涸,耗亡津液治當養血益陰,慎毋以毒藥通之,宜用柏子仁丸、澤蘭湯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在勞損疾病中是最難治癒的,因為病根源於五臟,無固定發病時間,藥物難以觸及病灶。如果病人能夠自行改變心志,再配合藥物治療,才有九死一生的機會。以此為例,其他病症也能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治療。
張氏說:未婚女子月經長期不來,切忌使用青蒿等寒涼藥物。許多醫生認為未婚女子血熱,所以用寒涼藥物來降火,卻不知血液遇熱則流通,遇冷則凝固,《養生必用方》對此說得非常詳細,這個觀點十分有道理,不可不知。如果月經量少,逐漸不通,手腳骨肉痠痛,日漸消瘦,漸漸出現潮熱,脈象微弱而數,這是由於陰虛血弱,陽氣旺盛,陰液不足無法降伏陽火,導致火氣逼迫津液蒸發,耗損身體津液,治療應當養血滋陰,切忌使用毒藥通經,宜用柏子仁丸、澤蘭湯。
立齋曰:夫經水,陰血也,屬衝任二脈,主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。其為患,有因脾胃虛,不能生血而不行者,調而補之;有因脾郁傷血,耗損而不行者,解而補之;有因胃火,血消爍而不行者,清而補之;有因勞傷心,血少而不行者,靜而補之;有因怒傷肝,血少而不行者,和而補之;有因腎水虧,不能生肝血而閉者,補脾肺;有因肺氣虛,不能行血而閉者,補脾胃。
經曰:損其肺者益其氣,損其心者調其榮衛,損其脾者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,損其肝者緩其中,損其腎者益其精。審而治之,庶無誤矣。五穀入胃,化以為血,以榮四末,內養五臟六腑。若服苦寒之劑,復傷胃氣,必致不起。
白話文:
女子月經是陰血,與衝任二脈相連,向上可化為乳汁,向下則為月經。月經不調的原因很多,像是脾胃虛弱、不能生血而導致月經不來,就要調補脾胃;脾氣鬱結、傷血耗損而導致月經不來,就要解鬱補血;胃火旺盛、血氣消爍而導致月經不來,就要清熱補血;勞傷心臟、血氣不足而導致月經不來,就要靜養補血;怒傷肝臟、血氣不足而導致月經不來,就要調和肝氣補血;腎水不足、不能生血而導致閉經,就要補脾肺;肺氣虛弱、不能運行血氣而導致閉經,就要補脾胃。
古籍記載,肺虛則需益氣,心虛則需調和營衛,脾虛則需調整飲食,注意寒溫,肝虛則需緩和情緒,腎虛則需滋補腎精。要仔細診斷,才能對症下藥,避免誤治。五穀入胃,化為精血,滋養四肢百骸,內養五臟六腑。若服用寒涼藥物,傷及胃氣,必定會導致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