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七天集·雜證謨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天集·雜證謨 (5)

1. 傷寒死證(九,俱詳列傷寒瘟疫二門)

《熱論篇》曰:三陰三陽,五臟六腑皆受病,營衛不行,五臟不通,則死矣。

白話文:

《熱論篇》說:無論是三陰經或是三陽經,身體的五臟六腑全都受到病邪侵擾,導致體內的營氣和衛氣無法正常運行,五臟的功能也無法順暢運作,這樣就會導致死亡。

2. 誤治死證(十)

《六元正紀大論》曰:大積大聚,其可犯也,衰其大半而止,過者死。

《診要經終論》曰:凡刺胸腹者,必避五臟。中心者環死,中脾者五日死,中腎者七日死,中肺者五日死,中膈者皆為傷中,其病雖愈,不過一歲死。

《刺禁論》曰:臟有要害,不可不察,肝生於左,肺藏於右,心部於表,腎治於裡,脾為之使,胃為之市。膈盲之上,中有父母,七節之傍,中有小心,從之有福,逆之有咎。刺中心,一日死,其動為噫。刺中肝,五日死,其動為語。刺中腎,六日死,其動為嚏。刺中肺,三日死,其動為咳。

刺中脾,十日死,其動為吞。刺中膽,一日半死,其動為嘔。刺跗上中大脈,血出不止死。刺面中溜脈,不幸為盲。刺頭中腦戶,入腦立死。刺陰股中大脈,血出不止死。刺臂太陰脈,出血多立死。

《小針解》曰:取五脈者死,言病在中,氣不足,但用針盡大瀉其諸陰之脈也。取三陽之脈者,唯言盡瀉三陽之氣,令病人恇然不復也。奪陰者死,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。奪陽者狂,正言也。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者,脈口氣內絕不至,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,有留針以致陽氣,陽氣至則內重竭,重竭則死矣。其死也無氣以動,故靜。

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者,脈口氣外絕不至,反取其四末之輸,有留針以致其陰氣,陰氣至則陽氣反入,入則逆,逆則死矣。其死也陰氣有餘,故躁。

《玉版篇》曰:夫針之與五兵,其孰小乎?能殺生人,不能起死者也。帝曰:願卒聞之。岐伯曰:經隧者,五臟六腑之大絡也,迎而奪之而已矣。帝曰:上下有數乎?曰:迎之五里,中道而止,五至而已,五往而藏之氣盡矣,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矣。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。帝曰:願卒聞之。曰:窺門而刺之者,死於家中;入門而刺之者,死於堂上。

白話文:

《六元正紀大論》說:大的積聚和腫塊,可以觸碰治療,但要等到它衰退過半時就停止,如果過度治療就會導致死亡。

《診要經終論》說:凡是針刺胸腹部的人,必須避開五臟。刺中心臟會立刻死亡;刺中脾臟會在五天內死亡;刺中腎臟會在七天內死亡;刺中肺臟會在五天內死亡;刺中橫膈膜,都會造成內傷,即使病能治好,也活不過一年。

《刺禁論》說:臟腑有重要的部位,不可不仔細觀察。肝臟生長在左邊,肺臟藏在右邊,心臟表現在外,腎臟主理在內,脾臟負責運化,胃臟是吸收食物的地方。橫膈膜上方,有父母的部位;第七節脊椎骨旁邊,有小心的部位;順應這些部位就吉利,違背就會有災禍。刺中心臟,一天內死亡,臨死前會打嗝;刺中肝臟,五天內死亡,臨死前會說話;刺中腎臟,六天內死亡,臨死前會打噴嚏;刺中肺臟,三天內死亡,臨死前會咳嗽。

刺中脾臟,十天內死亡,臨死前會吞嚥;刺中膽囊,一天半內死亡,臨死前會嘔吐。刺中腳背上的大動脈,血流不止就會死亡;刺中臉上的靜脈,不幸就會失明;刺中頭部後腦的腦戶穴,針刺入腦就會立刻死亡;刺中大腿內側的大動脈,血流不止就會死亡;刺中手臂的太陰脈,出血過多就會立刻死亡。

《小針解》說:針刺五脈就會導致死亡,意思是說病在體內,氣不足,卻用針過度瀉掉陰脈之氣。針刺三陽脈也會導致死亡,意思是說過度瀉掉三陽之氣,讓病人虛弱而不能恢復。奪陰就會導致死亡,意思是說取用尺部脈搏的五個穴位,並且來回針刺。奪陽會導致狂躁,這是正確的說法。所謂五臟之氣已經在內耗盡的,是指脈搏在口部內側已經斷絕不至,反而去針刺外面的病痛處,以及陽經的交會處,還留針想要讓陽氣到來,陽氣到來反而會使內部的陽氣更加耗竭,耗竭就會死亡。這種死亡的情況是沒有力氣可以動彈,所以會很安靜。

所謂五臟之氣已經在外耗盡的,是指脈搏在口部外側已經斷絕不至,反而去針刺四肢末端的穴位,還留針想要讓陰氣到來,陰氣到來反而會使陽氣逆行,逆行就會導致死亡。這種死亡的情況是陰氣有餘,所以會躁動不安。

《玉版篇》說:針刺與兵器相比,哪個比較小呢?針刺能殺死活人,但不能起死回生。黃帝說:希望聽您詳細說明。岐伯說:經隧,是五臟六腑的大絡脈,迎著它的氣血而奪取它,就足以導致死亡了。黃帝問:上下取穴有數量限制嗎?岐伯說:迎著它的氣血針刺五里,刺到中道就停止,五次來回針刺而已,這樣五往就將臟腑的精氣耗盡了,所以五五二十五就會使這些輸穴的氣血竭盡,這就是所謂的奪取天氣。黃帝問:希望聽您詳細說明。岐伯說:從門外偷看而刺,會死在家中;進入門內而刺,會死在廳堂之上。

3. 癰疽死證(十一)

《癰疽篇》《玉版篇》等義,俱詳列外科。

白話文:

《癰疽篇》和《玉版篇》等書籍所闡述的道理,都已經詳細地列在外科學的相關內容中了。

4. 絕谷死證(十二)

《平人絕谷篇》帝曰:願聞人之不食,七日而死何也?伯高曰:神者,水穀之精氣也。故腸胃之中,常留谷二斗,水一斗五升。故平人日再後,後二升半,一日中五升,七日五七三斗五升,而留水穀盡矣。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,水穀精氣津液皆盡故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:我想知道人不吃飯,七天就會死的原因是什麼?伯高回答說:所謂的「神」,就是水穀(食物)的精華之氣。所以人的腸胃之中,通常會留存兩斗的食物和一斗五升的水。一般人每天排便兩次,每次排出二升半,一天總共排出五升。七天下來,就會排出五七共三十五升,也就是三斗五升的食物和水,這樣體內原本留存的水穀就完全耗盡了。所以一般人不吃不喝,七天就會死亡,是因為水穀的精華之氣和津液都已經完全耗盡了。

5. 乳子死證(十三)

《通評虛實論》帝曰:乳子而病熱,脈懸小者何如?岐伯曰:手足溫則生,寒則死。帝曰:乳子中風熱,喘鳴肩息者,脈何如?岐伯曰:喘鳴肩息者,脈實大也,緩則生,急則死。

《論疾診尺篇》曰:嬰兒病,其頭毛皆逆上者,必死。

《熱病篇》曰:老人嬰兒,熱而腹滿者死。

白話文:

乳兒死亡的徵兆(十三)

《通評虛實論》黃帝問:哺乳中的嬰兒發熱,脈象細小而像懸絲一樣,情況如何?岐伯回答:如果手腳溫暖就表示還有希望,如果手腳冰冷就表示情況危急。黃帝又問:哺乳中的嬰兒感染風熱,出現喘氣、呼吸急促,需要聳肩才能呼吸的情況,脈象如何?岐伯回答:出現喘氣、呼吸急促,需要聳肩才能呼吸的情況,脈象是洪大有力的,如果脈象緩和就表示還有希望,如果脈象急促就表示情況危急。

《論疾診尺篇》說:嬰兒生病,如果頭上的毛髮都豎起來往上翹,就表示必死無疑。

《熱病篇》說:老人和嬰兒,發熱而且腹部脹滿,就表示情況危急。

6. 述古(十四)

華元化曰:不病而五行絕者死。不病而性變者死。不病而暴語妄者死。不病而暴不語者死。不病而喘息者死。不病而強中者死。不病而暴目盲者死。不病而暴腫滿者死。不病而大便結者死。不病而暴無脈者死。不病而暴昏冒如醉者死。此內外先盡故也。逆者即死,順者二年無有生者也。

白話文:

華元化說:沒有生病,但五行之氣盡絕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性情突然改變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胡言亂語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不說話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呼吸急促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身體強壯卻反而死去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眼睛失明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身體腫脹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大便不通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脈象消失的人會死;沒有生病,但突然昏迷不醒像喝醉酒一樣的人會死。這些都是因為人體內外精氣先衰竭殆盡的緣故。如果病情逆轉,就會立刻死亡;即使病情順利,兩年內也不會活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