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七天集·雜證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天集·雜證謨 (2)

1. 脈色死證(四)

《平人氣象論》曰:人一呼,脈四動以上曰死,脈絕不至曰死,乍疏乍數曰死。春胃微弦曰平,弦多胃少曰肝病,但弦無胃曰死。人以水穀為本,故人絕水穀則死,脈無胃氣亦死(上二條詳四卷脈神章)。死心脈來,前曲後居,如操帶鉤,曰心死。死肺脈來,如物之浮,如風吹毛,曰肺死。

死肝脈來,急益勁,如新張弓弦,曰肝死。死脾脈來,銳堅如鳥之喙,如鳥之距,如屋之漏,如水之流,曰脾死。死腎脈來,發如奪索,辟辟如彈石,曰腎死。

《三部九候論》曰:五臟已敗,其色必夭,夭必死矣。形盛脈細,少氣不足以息者危。形瘦脈大,胸中多氣者死。參伍不調者病。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。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。中部之候雖獨調,與眾臟相失者死。中部之候相減者死。目內陷者死。脫肉身不去者死。中部乍疏乍數者死。

真臟脈見者勝死。足太陽氣絕者,其足不可屈伸,死必戴眼。九候之脈,皆沉細懸絕者為陰,主冬,故以夜半死。躁盛喘數者為陽,主夏,故以日中死。其脈乍數乍疏乍遲乍疾者,日乘四季死。形肉已脫,九候雖調,猶死。若有七診之病,其脈候亦敗者死矣,必發噦噫。脈不往來者死。

皮膚著者死。瞳子高者太陽不足,戴眼者太陽已絕,此決死生之要,不可不察也。

《方盛衰論》曰:形弱氣虛死。形氣有餘,脈氣不足死;脈氣有餘,形氣不足生。

《玉機真藏論》曰:形氣相失,謂之難治;色夭不澤,謂之難已;脈實以堅,謂之益甚;脈逆四時,為不可治。所謂逆四時者,春得肺脈,夏得腎脈,秋得心脈,冬得脾脈,其至皆懸絕沉澀者,命曰逆四時。

《大奇論》曰:胃脈沉鼓澀,胃外鼓大,心脈小堅急,皆鬲偏枯,男子發左,女子發右,不喑舌轉,可治。三十日起,其從者喑;三歲起,年不滿二十者,三歲死。脈至而搏,血衄身熱者死。脈至浮合,浮合如數,一息十至以上,是經氣予不足也。微見九十日死。脈至如火薪然,是心精之予奪也,草乾而死。

脈至如散葉,是肝氣予虛也,木葉落而死。脈至如省客,省客者脈塞而鼓,是腎氣予不足也,懸去棗華而死。脈至如丸泥,是胃精予不足也,榆莢落而死。脈至如橫格,是膽氣予不足也,禾熟而死。脈至如弦縷,是胞精予不足也,病善言,下霜而死;不言,可治。脈至如交漆,交漆者左右傍至也,微見三十日死。

脈至如湧泉,浮鼓肌中,太陽氣予不足也,少氣味,韭英而死。脈至如頹土之狀,按之不得,是肌氣予不足也,五色先見黑白,壘發死。脈至如懸雍,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,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,水凝而死。脈至如偃刀,偃刀者浮之小急,按之堅大急,五臟菀熱,寒熱獨並於腎也,如此其人不得坐,立春而死。脈至如丸滑不直手,不直手者,按之不可得也,是大腸氣予不足也,棗葉生而死。

脈至如華者,令人善恐,不欲坐臥,行立常聽,是小腸氣予不足也,季秋而死。

《宣明五氣篇》曰:五邪所見,春得秋脈,夏得冬脈,長夏得春脈,秋得夏脈,冬得長夏脈,名曰陰出之陽,病善怒不治,是謂五邪,皆同命,死不治。

《玉版論要篇》曰:色夭面脫,不治,百日盡已。脈短氣絕死。病溫虛甚死。女子右為逆,左為從;男子左為逆,右為從。易,重陽死,重陰死。

《通評虛實論》曰:氣虛者,肺虛也;氣逆者,足寒也。非其時則生,當其時則死。帝曰:何謂重虛?岐伯曰:脈氣上虛尺虛,是謂重虛。帝曰:何以治之?曰:所謂氣虛者,言無常也。尺虛者,行步恇然。脈虛者,不象陰也。如此者,滑則生,澀則死也。帝曰:寒氣暴上,脈滿而實何如?曰:實而滑則生,實而逆則死。

帝曰:脈實滿,手足寒,頭熱,何如?曰:春秋則生,冬夏則死。脈浮而澀,澀而身有熱者死。帝曰:其形盡滿何如?曰:其形盡滿者,脈急大堅,尺澀而不應也。如是者,從則生,逆則死。所謂從者,手足溫也;所謂逆者,手足寒也。

《陰陽別論》曰:所謂陰者,真臟也,見則為敗,敗必死也;所謂陽者,胃脘之陽也。別於陽者,知病處也;別於陰者,知死生之期。三陰俱搏,二十日夜半死;二陰俱搏,十三日夕時死;一陰俱搏,十日平旦死。三陽俱搏且鼓,三日死;三陰三陽俱搏,心腹滿,發盡不得隱曲,五日死;二陽俱搏,其病溫,死不治,不過十日死。

凡持真脈之臟脈者,肝至懸絕急,十八日死;心至懸絕,九日死;肺至懸絕,十二日死;腎至懸絕,七日死;脾至懸絕,四日死。

《玉機真藏論》曰:真肝脈至,中外急,如循刀刃責責然,如按琴瑟弦,色青白不澤,毛折乃死。(五臟脈詳脈神章真藏條)

《終始篇》曰:脈口四盛,且大且數者,名曰溢陰。溢陰為內關,內關不通,死不治。(諸脈俱詳關格門)

《五臟生成篇》曰:凡相五色之奇脈,面黃目青,面黃目赤,面黃目白,面黃目黑者,皆不死也。面青目赤,面赤目白,面青目黑,面黑目白,面赤目青,皆死也。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,黃如枳實者死,黑如炲者死,赤如⿰草力血者死,白如枯骨者死,此五色之見死也。青如翠羽者生,赤如雞冠者生,黃如蟹腹者生,白如豕膏者生,黑如烏羽者生,此五色之見生也。

《論疾診尺篇》曰:診寒熱,赤脈上下至瞳子,見一脈一歲死,見一脈半一歲半死,見二脈二歲死,見二脈半二歲半死,見三脈三歲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