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六天集·雜證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六天集·雜證謨 (7)

1. 述古(十八,共二條)

張子和云:九氣之氣,如天地之氣,常則安,變則病。而況人稟天地之氣,五運迭侵於外,七情交戰於中。是以聖人嗇氣,如持至寶。庸人役物,反傷太和。此軒岐之所以謂諸痛皆因於氣,百病皆生於氣,遂有九氣不同之說。氣本一也,因所觸而為九。怒、喜、悲、恐、寒、炅、驚、思、勞也。

怒氣所致,為嘔血,為飧泄,為煎厥,為薄厥,為陽厥,為胸滿脅痛。食則氣逆而不下,為喘喝煩心,為消癉,為肥氣,為目盲,為耳閉筋緩;發於外,為癰疽。喜氣所致,為笑不休,為毛革焦,為肉病;為陽氣不收,甚則為狂。悲氣所致,為陰縮,為筋攣,為肌痹,為肺痿;男為溲血,女為血崩;為酸鼻辛頞,為目昏,為少氣不能接息,為泣則臀麻。恐氣所致,為破䐃脫肉,為骨酸痿厥,為暴下清水,為面熱膚急,為陰痿,為懼而脫頤。

白話文:

張子和云:九氣之氣,如天地之氣,常則安,變則病。而況人稟天地之氣,五運迭侵於外,七情交戰於中。是以聖人嗇氣,如持至寶。庸人役物,反傷太和。此軒岐之所以謂諸痛皆因於氣,百病皆生於氣,遂有九氣不同之說。氣本一也,因所觸而為九。怒、喜、悲、恐、寒、炅、驚、思、勞也。

張子和說:九種氣如同天地之氣,保持常態則安寧,一旦改變就會生病。況且人體本身就受天地之氣的影響,再加上五運的變化侵襲於外,七情又在內心交戰。因此,聖人懂得珍惜氣,就像珍藏至寶一樣。而普通人卻耗費氣力去役使外物,反而損傷了身體的平衡。這就是軒岐(指扁鵲和岐伯)為何說所有疼痛都源於氣,百病皆生於氣,並因此提出九種不同氣的理論。氣本質上是一樣的,只是由於受到不同的刺激而表現出九種不同的狀態。這九種氣分別是:怒、喜、悲、恐、寒、炅(熱)、驚、思、勞。

怒氣所致,為嘔血,為飧泄,為煎厥,為薄厥,為陽厥,為胸滿脅痛。食則氣逆而不下,為喘喝煩心,為消癉,為肥氣,為目盲,為耳閉筋緩;發於外,為癰疽。

怒氣導致的病症有:嘔血、腹瀉、熱厥、寒厥、陽厥、胸悶脅痛。吃飯時氣逆上而不往下,出現喘息、心煩意亂,身體消瘦,肥胖,眼睛失明,耳聾筋骨鬆弛。外發則形成癰疽。

喜氣所致,為笑不休,為毛革焦,為肉病;為陽氣不收,甚則為狂。

喜氣導致的病症有:不停地笑、毛髮枯焦、肉體疾病;陽氣不能收斂,嚴重則會發狂。

悲氣所致,為陰縮,為筋攣,為肌痹,為肺痿;男為溲血,女為血崩;為酸鼻辛頞,為目昏,為少氣不能接息,為泣則臀麻。

悲氣導致的病症有:陰部收縮、筋攣、肌肉麻痺、肺癆;男性則會尿血,女性則會血崩;鼻子酸痛,眼睛昏花,呼吸短促不能接續,哭泣時臀部麻木。

恐氣所致,為破䐃脫肉,為骨酸痿厥,為暴下清水,為面熱膚急,為陰痿,為懼而脫頤。

恐氣導致的病症有:皮肉潰爛、骨頭酸痛無力、腹瀉清澈的液體、面部發熱皮膚緊繃、陽痿、害怕時下巴脫臼。

驚氣所致,為潮涎,為目睘,為口噤,為癡癇,為不省人事,為僵仆,久則為𤸷痹。思氣所致,為不眠,為嗜臥,為昏瞀,為中痞,三焦閉塞,為咽嗌不利,為膽癉嘔苦,為筋痿,為白淫,為得後與氣則快然而衰,為不嗜食。寒氣所致,為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,下利青白。

炅氣所致,為喘嘔吐酸,暴注下迫。

丹溪曰:氣無補法,世俗之誤也。氣實而壅盛者不必補。內傷勞役,正氣虛者,不補而何?若正氣虛而不補,是虛而益虛,則脾胃運化納受皆失其職,陰不升而陽不降,所謂天地不交之否也。經曰:虛者補之,人參、黃耆之屬是也。若不審虛實,悉以破氣行氣之藥與之,以天真元氣耗絕而死者,醫殺之耳。

白話文:

驚嚇導致的病症,會有流口水、眼花、嘴巴閉合不住、癲癇、昏迷、全身僵硬,時間久了會發展成麻痺。思慮過度導致的病症,會有失眠、嗜睡、神志不清、胃脘痞悶、三焦不通暢、咽喉不適、膽囊疾患嘔吐苦味、肌肉萎縮、白帶異常、性交後迅速衰竭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寒氣入侵導致的病症,會有身體上下排出清澈冰冷的液體,以及腹瀉,排出物呈青白色。

熱氣入侵導致的病症,會有喘息、嘔吐、胃酸、突然下瀉等症狀。

丹溪先生說:氣是沒有補救方法的,這是世俗的錯誤觀念。氣實而壅盛者不需要補。內傷勞役,正氣虛弱者,如果不補怎麼行呢?如果正氣虛弱而不補,就會更加虛弱,脾胃的運化功能和吸收功能都會喪失,陰氣不能上升,陽氣不能下降,這就是所謂的天地不交的狀態。經書上說:虛者補之,人參、黃芪等藥物可以補氣。如果不審慎辨別虛實,一味地使用破氣行氣的藥物,就會導致天真元氣耗盡而死亡,這都是醫生的過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