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五天集·雜證謨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五天集·雜證謨 (4)

1. 驗蠱毒法

《遁齋閒覽》云:海南魚有石首,蓋魚枕也。取其石為器,可盛飲食,如遇蠱毒,器必爆裂,其效甚著。閩人制作最精,人但玩其色而鮮有識其用者。

一、驗蠱之法,唾津在淨水中,沉則是,浮則非。

又法:口含大豆,中蠱者,豆即脹而皮脫。無蠱者,豆不脹脫。

又法:煮雞蛋一枚,去殼,以銀簪一雙插入其中,並含入口內,一飲之頃,取視簪卵俱黑,即為中蠱。

孫真人曰:凡中蠱者,嚼生黑豆不腥,噙白礬而味反甘者,皆中蠱也。

2. 蠱證

《直指》云:中蠱之候,面目青黃,力乏身痛,唇口焦乾,眉須脫落,煩躁悶瞀,胸腹痞滿,肚脹皮堅,腹中切痛如蟲齧,又如蟲行,唾吐鮮血,小便淋瀝,大便膿血,病人所食之物,皆變而為蟲,侵蝕臟腑,傷甚則死。死則毒氣流注,復染他人,所謂蠱疰。

3. 蠱脈

脈緊數如釵股,弦直而吐甚者,此中蠱毒也。急治之。中蠱脈洪大者,生。微細者,死。

4. 防蠱

凡入有蠱之鄉,所用飲食,但以犀角攪試。有毒則白沫竦起,無沫即無毒也。若自幼時食貓肉者,則毒不能為害。

5. 知禁忌

凡中蠱者,但能記何物之中中毒,須終身再不食此物,犯之則毒作。若用藥而愈,自後飲食永不可吃冷,吃冷則蠱毒復生,竟不能救。

6. 反蠱及主法

《衛生》云:凡入蠱鄉,見人家門限屋梁絕無灰塵,潔淨者,其家必蓄蠱,當用心防之。如不得已吃其飲食,即潛於初下箸時,收藏一片在手,盡吃不妨。少頃,卻將手藏之物潛埋於人行十字路下,則蠱神反於本家作鬧,蠱主必反來懇求。或食時讓主人先動箸,或明問主人云:莫有蠱麼?以箸築桌而後食,如是則蠱皆不能為害。此皆驗於蠱鄉云。

7. 治蠱大法有二

胸膈痛脹,則毒在上焦,宜吐之。法以熱水半盞,投入膽礬末五分,通口服,少頃,以鵝翎探吐,毒物出盡自愈。或服升麻湯探而吐之,亦妙。

腹痛脹,為毒在下焦,宜瀉之。法以鬱金末二錢,米湯調下,空腹取瀉,惡毒盡為妙。瀉後,以四君子湯,服二三劑調理,慎忌口。

8. 咒語破蠱法

《大藏經》云:治蠱毒、挑生毒有咒法。凡人在外飲食,先默誦咒七遍,其毒自不為害。咒曰:姑蘇琢,磨耶琢,吾知蠱毒生四角,父是穹窿穹,母是舍耶女,眷屬百千萬,吾今悉知汝,摩訶薩,摩訶薩。凡見飲食上有蛛絲便莫吃。又法,每遇所到處,念藥王萬福七遍,亦可避。

9. 灸蠱毒法

凡灸一切蠱毒,於兩足小指盡處,各灸三壯,即有物出。酒中者,隨酒出,飲食中者,隨飲食出,屢驗。

10. 解一切中惡邪鬼崇毒

凡卒時中惡垂死者,宜硃砂丸急服之。方在攻陣百三。

凡遭一切鬼崇、鬼疰等毒者,急與八毒赤丸攻之。方在攻陣百四。

凡中惡心腹脹痛,大便不通,及飛屍鬼擊等急證,惟《外臺》走馬湯最捷最妙。方在攻陣百十三。

11. 治蠱毒方

丹砂丸(因二百六十),雄麝散(因二五九),萬病解毒丹(因二百二),七寶丸(因二六一),蜜髓煎(因二六二),挑生蠱毒簡易方(因二六五),解毒散(因二四四),歸魂散(因二六三),三因解毒丸(因二百三),麥面散(因二六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