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四天集·雜證謨 (10)
卷之三十四天集·雜證謨 (10)
1. 述古論(共三條)
立齋曰:大抵此證,多由勞傷氣血,腠理不密,或醉後房勞沐浴,或登山涉水,外邪所乘,衛氣相搏,濕熱相火,血隨火化而致。故淮揚閩廣間多患之。近代先哲云:感天地肅殺惡氣所致。其上體先見或多者,毒在上也;下體先見或多者,毒在下也。蓋氣分受邪則上多,血分受邪則下多,氣血俱受則上下齋見。
凡眉毛先落者,毒在肺;面發紫泡者,毒在肝;腳底先痛或穿者,毒在腎;遍身如癬者,毒在脾;目先損者,毒在心,此五臟受病之重者也。又一曰皮死,麻木不仁;二曰肉死,針刺不痛;三曰血死,潰爛;四曰筋死,指脫;五曰骨死,鼻柱壞。此五臟受傷之不可治者也。若聲啞目盲,尤為難治。
白話文:
立齋曰:
大抵這種病症,大多是由於勞累損傷氣血,導致肌膚腠理不密,或者是在酒醉後房事勞累或沐浴,或者是在登山涉水過程中,受到外邪侵襲,衛氣與邪氣相互搏鬥,濕熱之氣與相火交織,血液隨着火氣而發生變化,最終導致此病。因此,淮揚、閩廣等地的人們較常患此病。
近代先賢說:此病是由於感染天地間肅殺的惡氣所導致。如果病症先從上半身出現,或者症狀較多,則說明毒氣在上;如果病症先從下半身出現,或者症狀較多,則說明毒氣在下。這是因為氣分受到邪氣侵襲則上半身症狀較多,血分受到邪氣侵襲則下半身症狀較多,氣血同時受到侵襲則上下半身都會出現症狀。
凡是眉毛先脫落的人,說明毒氣在肺部;面部出現紫色水泡的人,說明毒氣在肝部;腳底先感到疼痛或者出現穿孔的人,說明毒氣在腎部;全身出現癬狀的人,說明毒氣在脾部;眼睛先受到損傷的人,說明毒氣在心臟,這五種都是臟腑受到嚴重病變的表現。
另外,還有五種情況表明五臟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:一是皮膚失去活性,麻木不仁;二是肌肉失去活性,針刺無感;三是血液失去活性,潰爛;四是筋絡失去活性,手指脫落;五是骨骼失去活性,鼻樑塌陷。如果患者出現聲音嘶啞、雙目失明等情況,更是難以治癒。
又治法當辨本證、兼證、變證、類證、陰陽虛實而斟酌焉。若妄投燥熱之劑,膿水淋漓則肝血愈燥,腎水愈枯,相火愈旺,反成敗證矣。
一、癘瘍所患,非止一臟。然其氣血無有弗傷,兼證無有弗見,況積歲而發見於外。須分經絡之上下,病勢之虛實,不可概施攻毒之藥,當先助胃壯氣,使根本堅固,而後治其瘡可也。經云:真氣奪則虛,邪氣勝則實。凡云病屬有餘者,當察其元氣不足。
《耆婆惡病論》曰:疾風有四百四種,總而言之不出五種,即是五風:一曰黃風,二曰青風,三曰白風,四曰赤風,五曰黑風,其風合五臟,故曰五風。五風生五蟲:黃風生黃蟲,青風生青蟲,白風生白蟲,赤風生赤蟲,黑風生黑蟲,食人五臟。若食人脾,語變聲散。食人肝,眉睫墮落。
白話文:
治療疾病要根據本來的病症、同時存在的其他病症、病症的變化、類似病症、以及陰陽虛實來進行判斷和調整。如果胡亂使用燥熱的藥物,膿水就會不停地流,導致肝血更加乾燥,腎水更加枯竭,相火更加旺盛,反而會造成不好的結果。
瘡瘍的病症,不只影響單一的臟器,而是會傷害到所有臟器的气血,同時也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。特別是多年累積的病症,最終才表現在外,更需要谨慎对待。必須區分經絡的上下,病情的虛實,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攻毒的藥物,應該先幫助脾胃增強元氣,使身體的根本更加堅固,然後再治疗疮瘍。经书上說:“真氣不足就會虚弱,邪气旺盛就會强盛。”凡是屬於有餘的病症,都要考慮其元氣不足的原因。
《耆婆惡病論》說:疾風有四百四種,總的來說不外乎五種,就是五風:黃風、青風、白風、赤風、黑風,這五風與五臟相对应,所以叫五風。五風會產生五種蟲:黃風生黃蟲,青風生青蟲,白風生白蟲,赤風生赤蟲,黑風生黑蟲,這些蟲會吃人的五臟。如果吃掉人的脾臟,就會語無倫次,聲音散亂。如果吃掉人的肝臟,就會眉毛和睫毛脱落。
食人心,遍身生瘡。食人肺,鼻柱崩倒,鼻中生瘜肉。食人腎,耳鳴啾啾,或如車行雷鼓之聲。若食人皮,皮膚頑痹。食人筋,肢節墮落。五風合五臟,蟲生致多,入於骨髓,往來無礙,壞於人身,名曰疾風。疾風者,是癘風之根本也。病之初起,或如針錐所刺,名曰刺風。
或如蟲走,名曰遊風。遍身掣動,名曰瞤風。不覺痛癢,名曰頑風。肉起如桃李小棗核,從頭面起者,名曰順風。從兩腳起者,名曰逆風。如連錢團圓,赤白青烏斑駁,名曰𤻪風。或遍體生瘡,或如疥癬,或如魚鱗,或如榆莢,或癢或痛,黃汁流出,肢節壞爛,為膿為血,或不癢不痛,或起或滅,青黃赤白黑,變易不定。
白話文:
吃人肉會全身長瘡,吃人肺會鼻樑塌陷,鼻子裡長息肉。吃人腎會耳鳴,聲音像車子行駛或雷鼓聲。如果吃人皮,皮膚會麻木僵硬。吃人筋,四肢關節會脫落。五種邪風侵入五臟,就會引發各種蟲症,這些蟲子會深入骨髓,自由進出,破壞人體,稱為疾風。疾風是癘風的根本,疾病剛開始時,可能像針刺一樣,稱為刺風。
也可能像蟲子爬行一樣,稱為遊風。全身抽搐,稱為瞤風。沒有痛癢感,稱為頑風。皮膚上長出像桃李核一樣的小疙瘩,從頭面開始的,稱為順風。從兩腳開始的,稱為逆風。像連錢一樣圓圓的,有赤白青黑斑點的,稱為𤻪風。有時全身長瘡,有時像疥癬,有時像魚鱗,有時像榆莢,有的癢有的痛,流出黃色的汁液,四肢關節壞掉,變成膿血,有的不癢不痛,有的時起時消,顏色變幻不定,青黃赤白黑都有。
病起之由,皆因冷熱不調,流於五臟,通徹骨髓,用力過度,飲食雜穢,房室不節,虛勞動極,汗流遍體。因茲積熱於五臟,致生多蟲,食人五臟、骨髓、皮肉、筋節,久久敗壞,名曰癘風。惟見黑蟲者,最為難治,人得此疾,速宜棄家室財物,離妻妾,入山靜養療治,無有不瘥。
白話文:
疾病之所以產生,皆是因為寒熱失調,導致在五臟內流通,深入骨髓,用力過度,飲食不純潔,房事不節制,勞累過度,大量流汗。因此在五臟積聚熱氣,引發蟲病,進而侵蝕人的五臟、骨髓、皮膚、筋節,長時間後破壞身體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癘風」。出現黑色蟲子的情況,是最難治療的,患者一旦罹患此病,應當迅速離開家庭財產,遠離配偶,進入山林中靜心休養和治療,無一例外都能康復。
2. 述古治法(共八條)
薛立齋曰:凡癘瘍,當知有變有類之不同,而治法有汗有下,有砭刺攻補之不一。蓋兼證當審輕重,變證當察先後,類證當詳真偽,而汗、下、砭刺、攻補之法,又當量其人之虛實,究其病之原委而施治之。蓋虛者,形氣虛也;實者,病氣實而形氣未必實也。
一、癘瘍砭刺之法,子和張先生謂:一汗抵千針。蓋以砭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。然發汗即出血,出血即發汗,二者一律。若惡血凝滯在肌表經絡者,宜刺宜汗,取委中出血則效。若惡毒蘊結於臟腑,非盪滌其內則不能痊。若毒在外者,非砭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腿腕,兩手足指縫各出血,其毒必不能散。
白話文:
薛立齋說,所有癘瘍,都要明白有變證、類證的不同,而治療方法有發汗、瀉下,有砭刺、攻補等不同的方式。因為兼證要判斷輕重,變證要觀察先後,類證要詳盡辨別真偽,而發汗、瀉下、砭刺、攻補的方法,又必須根據患者的虛實,探究病根,再施以治療。所謂虛者,是指形氣虛弱;實者,是指病邪實而形氣不一定實。
一、關於癘瘍的砭刺方法,子和張先生認為,一汗抵千針。因為砭血不如發汗的功效遍及全身。然而,發汗就是出血,出血就是發汗,兩者效果相同。如果惡血凝滯於肌表經絡,就應該刺血和發汗,取委中穴出血就能見效。如果惡毒蘊結在臟腑,必須要內服藥物清熱解毒才能痊癒。如果毒邪在體表,就必須要砭刺全身患處以及兩臂腿腕、兩手足指縫,讓毒邪隨著出血排出,才能散去毒氣。
若表裡俱受毒者,非外砭內泄,其毒決不能退。若上體多,宜用醉仙散,取其內蓄惡血從齒縫中出,乃刺手指縫並臂腕,以去肌表毒血。若下體多,宜用再造散,令惡血陳蟲從穀道中出,仍針指足縫並腿腕,隔一二日更刺之,以血赤為度。如有寒熱頭痛等證,當大補氣血為主。
一、癘瘍服輕粉之劑,若腹痛去後,兼有膿穢之物,不可用藥止之。若口舌腫痛,穢水時流,作渴、發熱喜冷。此為上焦熱毒,宜用瀉黃散。若寒熱往來,宜用小柴胡湯加知母。若口齒縫出血,發熱而大便秘結,此為熱毒內淫,宜用黃連解毒湯。若大便調和,用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。若穢水雖盡,口舌不愈,或發熱作渴而不飲冷,此虛熱也,宜七味白朮散。
白話文:
如果表里都受到毒素侵害,不透過外治和內服藥物來排出毒素,毒素就絕對無法消除。如果毒素主要在上半身,應該使用醉仙散,讓積聚的惡血從齒縫中排出,並刺手指縫和手腕,以去除肌表毒血。如果毒素主要在下半身,應該使用再造散,讓惡血和陳蟲從肛門排出,並針刺手指縫和足縫,以及腿腕,每隔一兩天再刺一次,直到排出紅色血液為止。如果有寒熱頭痛等症狀,就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。
如果患有癘瘍,服用輕粉後腹痛消失,但還有膿穢之物排出,就不要用藥物止痛。如果口舌腫痛,經常流出穢水,口渴、發熱喜冷,這是上焦熱毒,應該使用瀉黃散。如果寒熱交替出現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加上知母。如果口齒縫出血,發熱且大便秘結,這是熱毒內侵,應該使用黃連解毒湯。如果大便通暢,可以使用《局方》中的犀角地黃湯。如果穢水已經排盡,但口舌仍然不愈,或者發熱口渴卻不喝冷水,這是虛熱,應該使用七味白朮散。
一、癘瘍手足腿臂或各指拳攣者,由陰火熾盛,虧損氣血,當用加味逍遙散加生地黃,及換肌散兼服。
一、癘瘍生蟲者,以五方風邪翕合,相火制金,金衰不能平木,所以化蟲。內食五臟,而證則見於外也。宜用升麻湯送瀉清丸,或樺皮散以清肺肝之邪。外灸承漿,以疏陽明、任脈,則風熱息而蟲不生矣。若肝經虛熱者,佐以加味逍遙散、六味地黃丸。
白話文:
患有癘瘍,手腳腿臂或手指拳頭攣縮,這是由於陰虛火旺,損傷氣血所致,應該服用加味逍遙散加生地黃,以及換肌散同時服用。
癘瘍生蟲,是因五種外邪匯集,相火克制金氣,金氣衰弱無法制衡木氣,所以化生蟲子。蟲子在內部侵蝕五臟,而症狀則表現於外。宜用升麻湯送服瀉清丸,或服用樺皮散來清除肺肝之邪。外灸承漿穴,疏通陽明、任脈,則風熱消退,蟲子便不會產生了。若肝經虛熱,可佐以加味逍遙散、六味地黃丸。
徐東皋曰:經云:汗之則瘡已。況癩之為風,尤瘡之最惡者。故曰:癘風諸瘡熱久,熱則生風,且癘風尤染肅殺之氣而成者,若非汗法,何以去其毒風?所以汗之一法,乃治癘之最要者。其餘諸方,次第用之可也。凡患人身上癢甚,蓋以風邪氣鬱,血不榮敷而然,宜四物湯加黃芩、白芷調浮萍末服,發汗而愈。
一、癘風灸法,先服樺皮散,自少至多,服五七日,灸承漿穴七壯。灸瘡愈後,再灸之。凡三灸之後,服二聖散泄熱,祛血中之風邪,時更以升麻湯送下瀉清丸為佳。倘年深日久,即以愈風丹、換骨丹等方,詳而用之。
白話文:
徐東皋說:經書上說:「出汗了,瘡病就會好。」何況癩病是由風引起的,更是瘡病中最惡劣的一種。所以說:「癘風諸瘡熱久,熱則生風」,而且癘風特別容易感染肅殺之氣而形成,如果不是用汗法,怎麼去除它的毒風呢?所以汗法是治療癘風最重要的方法。其他的藥方,可以依序使用。凡是患者身上奇癢無比,都是因為風邪之氣鬱結,血液不能滋養到皮膚表面而引起的,應該服用四物湯加入黃芩、白芷,調和浮萍末服用,發汗就會痊癒。
一、癘風的灸法,先服用樺皮散,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,服用五到七天,灸承漿穴七壯。瘡病痊癒後,再灸一次。總共灸三次之後,服用二聖散來泄熱,祛除血液中的風邪,時常再用升麻湯送下瀉清丸為佳。如果病症年深日久,就用愈風丹、換骨丹等藥方,詳細地服用。
一、凡大風初起,頭面搔癢,更有紅紫疹塊起者,即可服防風通聖散加苦參、天麻、蟬蛻數十帖,外用七珍湯浴洗,發汗則易愈。大忌五辛葷腥厚味半年,必不再發。
白話文:
如果剛開始吹大風時,頭面部就開始發癢,並且出現紅紫色疹子,可以服用防風通聖散,再加些苦參、天麻、蟬蛻,連續服用幾十帖。同時,用七珍湯洗澡,讓身體微微出汗,就能更快痊癒。半年內要忌口,不要吃辛辣、肥膩的食物,這樣就能有效預防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