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一從集·雜證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從集·雜證謨 (2)

1. 論治(共七條)

一、虛損咳嗽,雖五臟皆有所病,然專主則在肺腎。蓋肺為金臟,金之所畏者,火也,金之化邪者,燥也,燥則必癢,癢則必嗽,正以腎水不能制火,所以剋金,陰精不能化氣,所以病燥,故為咳嗽、喘促、咽痛、喉瘡、聲啞等證。凡治此者,只宜甘涼至靜之劑,滋養金水,使肺腎相生,不受火制,則真陰漸復,而嗽可漸愈。火盛者,宜四陰煎加減主之。

火微者,宜一陰煎,六味地黃湯,或左歸飲。兼受風寒而嗽者,宜金水六君煎。貝母丸治嗽最佳。

一、虛損吐血者,傷其陰也,故或吐或衄,所不能免,但當察其有火無火,及火之微甚而治之。凡火之盛者,以火載血上,而脈證之間自有熱證可辨。急則治標,此不得不暫用芩、連、梔、柏、竹葉、童便之屬,或單以抽薪飲、徙薪飲之類主之。若陰虛而兼微火者,宜保陰煎,或清化飲,或加減一陰煎主之。

血止即當養血,不宜過用寒涼也。若無實火而全屬傷陰,則陰虛水虧,血由傷動而為吐為衄者,此宜甘純養陰之品,以靜制動,以和治傷,使陰氣安靜得養,則血自歸經。宜一陰煎,六味地黃湯,或小營煎之類主之。若陰虛連肺而兼嗽兼血者,宜四陰煎加減主之。若因勞役,別無火證,心脾腎三陰受傷而動血者,宜五陰煎、五福飲、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。

若陰虛於下,格陽於上,六脈無根而大吐大衄者,此火不歸源,真陽失守而然,宜右歸飲加減主之,或八味地黃湯亦可。此惟思慮勞倦過傷者,多有此證。若因勞倦而素易嘔瀉,多有脾不攝血,而為吐血下血者,宜六味回陽飲大加白朮主之,萬不可用涼藥。若大吐大衄,而六脈細脫,手足厥冷,危在傾刻,而血猶不止者,速宜用鎮陰煎,其血自止。

若血脫至甚,氣亦隨之,因至厥逆昏憒者,速當益氣以固生機,宜六味回陽飲,或四味四陽飲主之,若再用寒涼即死。總之,失血吐血,必其陰分大傷,使非加意元氣,培養真陰,而或專用寒涼,則其陰氣愈損,血雖得止,而病必日敗矣。

一、虛損傷陰,本由五臟,雖五臟各有所主,然五臟證治,有可分者,有不可分者。如諸氣之損,其治在肺;神明之損,其治在心;飲食肌肉之損,其治在脾;諸血筋膜之損,其治在肝;精髓之損,其治在腎,此其可分者也。然氣主於肺,而化於精;神主於心,而化於氣;肌肉主於脾,而土生於火;諸血藏於肝,而血化於脾胃;精髓主於腎,而受之於五臟,此其不可分者也。及乎既甚,則標本相傳,連及臟腑,此又方之不可執言也。

故凡補虛之法,但當明其陰陽升降,寒熱溫涼之性,精中有氣,氣中有精之因。且凡上焦陽氣不足者,必下陷於腎也,當取之至陰之下。下焦真陰不足者,多飛越於上也,可不引之歸源乎?所以治必求本,方為盡善。然余用補之法,則悉在新方八略、八陣中,惟細察之可得其概。

白話文:

論治(共七條)

一、虛弱導致的咳嗽,雖然五臟都可能出現問題,但主要病因在肺和腎。肺屬金,金最怕火,而金的邪氣來源是乾燥。乾燥就會發癢,發癢就會咳嗽。這是因為腎水無法控制火,所以火會剋金;陰精無法化生氣,所以導致乾燥。因此會出現咳嗽、氣喘急促、咽喉疼痛、喉嚨潰瘍、聲音嘶啞等症狀。治療這種情況,只能用甘甜清涼且平和的藥方,滋養金和水,使肺腎互相滋生,不受火的克制,這樣真陰就會逐漸恢復,咳嗽也會慢慢好轉。如果火氣旺盛,適合用四陰煎加減藥方來治療。如果火氣微弱,則適合用一陰煎、六味地黃湯或左歸飲。如果同時感受風寒而咳嗽,適合用金水六君煎。貝母丸治療咳嗽效果最好。

二、虛弱導致的吐血,是損傷了陰液,所以可能會吐血或流鼻血,這是無法避免的。但要觀察是有火還是沒火,以及火的大小來治療。如果火氣旺盛,是因為火把血往上推,脈象和症狀之間會有明顯的熱象。這種緊急情況要先處理表症,不得不暫時使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黃柏、竹葉、童便等藥物,或者單獨使用抽薪飲、徙薪飲之類的藥方。如果陰虛同時伴隨微弱的火,適合用保陰煎、清化飲或加減一陰煎來治療。血止住後就應該補血,不宜過多使用寒涼藥。如果沒有實火,完全是傷了陰液,因為陰虛導致水液不足,血因受損而流出,導致吐血或流鼻血,這適合用甘甜純正的滋養陰液的藥物,以靜制動,以平和的藥性來治療損傷,讓陰氣安靜得到滋養,血自然會回到正常的經脈。適合用一陰煎、六味地黃湯或小營煎之類的藥方。如果陰虛連累到肺,同時有咳嗽和出血的症狀,適合用四陰煎加減藥方。如果因為勞累,沒有其他火熱症狀,是心、脾、腎三陰受損導致出血,適合用五陰煎、五福飲、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方。

如果陰虛在下,陽氣上浮,六脈虛弱無力,出現大量吐血或流鼻血,這是因為火沒有回到本源,真陽失去固守而導致的。適合用右歸飲加減藥方來治療,或者用八味地黃湯也可以。這種情況通常是思慮過度、過度勞累的人容易出現。如果因為勞累而且平時容易嘔吐、腹瀉,常常是脾臟無法攝血,導致吐血或便血,適合用六味回陽飲加大量白朮來治療,千萬不能使用涼性藥物。如果大量吐血或流鼻血,導致六脈細微虛弱,手腳冰冷,病情危急,但血仍然不止,應該趕快用鎮陰煎,血自然會止住。

如果失血過多,導致氣也跟著洩漏,出現昏厥,應該趕快補氣來穩固生命機能,適合用六味回陽飲或四味四陽飲來治療,如果再使用寒涼藥,就會死亡。總之,失血吐血,一定是陰液嚴重損傷,如果不用心去培養元氣,滋養真陰,而只用寒涼藥,陰氣會更加受損,即使血止住了,病情也會一天天惡化。

三、虛損傷陰,根本原因是五臟失調引起的,雖然五臟各有其主要功能,但五臟的證狀和治療,有些可以區分,有些不能區分。例如,氣的虧損,治療重點在肺;精神的虧損,治療重點在心;飲食和肌肉的虧損,治療重點在脾;血和筋膜的虧損,治療重點在肝;精髓的虧損,治療重點在腎,這些是可以區分的。然而,氣主導於肺,但氣也由精化生;精神主導於心,但也由氣化生;肌肉主導於脾,但脾土也由火所生;血儲藏於肝,但血也由脾胃化生;精髓主導於腎,但也受五臟的滋養,這些是不可分割的。當病情嚴重時,就會出現標本傳遞,累及多個臟腑,這時就不能固執地用單一方劑來治療了。

所以,所有補虛的方法,都應該明白陰陽的升降,寒熱溫涼的性質,以及精中含有氣,氣中含有精的道理。而且,凡是上焦陽氣不足的,陽氣一定會下陷到腎,這時就要從至陰之處來取得。下焦真陰不足的,多半會上浮於上,這時能不引導它回到根源嗎?所以治療一定要從根本入手,這樣才算盡善盡美。我所使用的補益方法,都詳細記錄在新方八略、八陣中,仔細研究就可以了解大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