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六理集·雜證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六理集·雜證謨 (1)

1. 論脈(共三條)

虛損之脈,凡甚急、甚數、甚細、甚弱、甚澀、甚滑、甚短、甚長、甚浮、甚沉、甚弦、甚緊、甚洪、甚實者,皆勞傷之脈。然無論浮沉大小,但漸緩則漸有生意。若弦甚者病必甚,數甚者病必危,若以弦細而再加緊數,則百無一生矣。

《要略》曰:脈芤者為血虛,沉遲而小者為脫氣。大而無力為陽虛,數而無力為陰虛。脈大而芤者為脫血。平人脈大為勞。虛極亦為勞。脈微細者盜汗。寸弱而軟為上虛。尺弱軟澀為下虛。尺軟滑疾為血虛。兩關沉細為胃虛。

《脈經》曰:脈來軟者為虛,緩者為虛。微弱者為虛。弦者為中虛。細而弱小者,氣血俱虛。

白話文:

虛損的脈象,凡是脈搏跳動非常急促、非常快速、非常細小、非常虛弱、非常不流暢、非常滑溜、非常短促、非常長、非常浮於表面、非常沉於深處、非常像琴弦、非常緊繃、非常洪大、非常強實的,這些都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所造成的脈象。然而,不論脈象是浮是沉、是大是小,只要脈搏逐漸趨於和緩,就表示身體狀況逐漸好轉。如果脈象像琴弦一樣非常明顯,病情必定很嚴重;如果脈象跳動非常快速,病情必定很危急。如果脈象又像琴弦一樣細小,而且又緊又快,那麼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了。

《簡要醫論》說:脈象摸起來中間空虛的,是血虛的表現;脈象沉在深處又慢又小的,是氣脫的表現;脈象大而無力的,是陽虛的表現;脈象快而無力的,是陰虛的表現。脈象大而且中間空虛的,是大量失血的表現。平常人的脈象大是過於勞累所致,身體虛弱到了極點也會出現這種脈象。脈象微細的人容易盜汗。寸脈虛弱而柔軟的,是上焦虛弱;尺脈虛弱、柔軟且不流暢的,是下焦虛弱;尺脈柔軟、滑溜且跳動快的,是血虛的表現;兩關脈沉在深處且細小的,是胃虛的表現。

《脈經》說:脈象摸起來柔軟的,是虛弱的表現;脈象緩慢的,是虛弱的表現;脈象微弱的,是虛弱的表現;脈象像琴弦的,是中焦虛弱的表現;脈象細小而微弱的,是氣血都虛的表現。

2. 辨爪

凡勞損之病,本屬陰虛,陰虛必血少。而指爪為精血之餘,故凡於診候之際,但見其指爪干黃,覺有枯槁之色,則其髮膚營氣,具在吾目中矣。此於脈色之外,便可知其有虛損之候,而損之微甚,亦可因之以辨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勞累過度造成的疾病,根本上都屬於陰虛,陰虛必定導致血少。而指甲是精血剩餘的部分,因此在診斷的時候,只要看到指甲乾燥發黃,呈現枯槁的顏色,那麼頭髮皮膚的營養狀況,就都呈現在眼前了。這是在把脈和觀察氣色之外,就可以知道有虛損的徵兆,而虛損的輕重程度,也可以藉此來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