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四天集·雜證謨 (6)
卷之三十四天集·雜證謨 (6)
1. 經義
《金匱真言論》曰: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。
《氣厥論》曰:膀胱移熱於小腸,膈腸不便
《脈解篇》曰:太陰所謂病脹者,得後與氣,則快然如衰也。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曰:腎脈微急,為不得前後。小腸病者,小腹痛,腰脊控睪而痛,時窘之後。
《五常政大論》曰:涸流之紀,其病痿厥堅下。其病癃閉,邪傷腎也。
《六元政紀大論》曰:不遠熱則熱至,淋閟之病生矣。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。燥勝則乾。
《至真要大論》曰:太陰司天,病陰痹,大便難,陰氣不用,病本於腎。太陽之勝,隱曲不利,互引陰股。少陰之復,隔腸不便。
白話文:
《金匱真言論》提到:北方屬黑,這色澤進入人體會影響到腎臟,腎經的循行路線會經過兩處陰部。
《氣厥論》指出:如果膀胱的熱邪轉移到小腸,會導致胃腸功能失調,消化不良。
《脈解篇》解釋:脾經(太陰)如果出現脹滿的情況,加上吸入了寒氣,就會感到舒適,徬彿身體疲憊減緩。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提到:腎經脈若出現微弱緊繃的情況,表示排尿困難或性行為問題。小腸有病時,腹部會疼痛,腰脊會感到牽扯痛,且在排尿後有不適感。
《五常政大論》說明:在「涸流」時期,可能會出現筋骨萎縮、下肢麻痺和大便困難的情況。如果出現小便不通暢的情況,可能是腎臟受損。
《六元政紀大論》指出:若不遠離熱源,就容易引發小便困難和尿道阻塞的病症。太陽經路線的影響會導致拉肚子和消化不良。若過度乾燥,則可能導致身體乾燥。
《至真要大論》分析:當太陰主導天氣時,可能會出現腎虛導致的大便困難,以及腎氣運作不順的情形。若太陽經路線佔優勢,則可能出現生殖器不舒適和兩腿間部的不適。若少陰經回復,可能會出現腸道功能不暢的情形。
《宣明五氣篇》曰:腎惡燥。
《臟氣法時論》曰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,開腠理,致津液通氣也。
《雜病篇》曰:厥氣走喉而不能言,手足清,大便不利,取足少陰。
白話文:
《宣明五氣篇》提到:腎不喜歡乾燥。
《臟氣法時論》指出:腎感到乾燥,應急時食用辛味的食物來滋潤它,打開皮膚毛孔,讓體內的津液和氣流通暢。
《雜病篇》說明:若出現氣流至喉部,導致無法發聲的情況,同時伴有四肢冷靜、大便不通暢的症狀,這可能與足少陰經有關。
2. 論證(共二條)
秘結一證,在古方書有虛秘、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等說,而東垣又有熱燥、風燥、陽結、陰結之說,此其立名太煩,又無確據,不得其要,而徒滋疑惑,不無為臨證之害也。不知此證之當辨者惟二,則曰陰結、陽結而盡之矣。蓋陽結者,邪有餘,宜攻宜瀉者也;陰結者,正不足,宜補宜滋者也。
知斯二者,即知秘結之綱領矣。若或疑余之說,而欲必究其詳。則凡云風秘者,蓋風未必秘,但風勝則燥,而燥必由火,熱則生風,即陽結也。豈謂因風而宜散乎?有云氣秘者,蓋氣有虛實,氣實者陽有餘,陽結也。氣虛者陽不足,陰結也,豈謂氣結而盡宜破散乎?至若熱秘、寒秘,亦不過陰陽之別名耳。
白話文:
秘結一症,在古代醫書中,有虛秘、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等說法,而東垣又提出熱燥、風燥、陽結、陰結的說法。這些名稱過於繁雜,而且缺乏確切依據,難以掌握重點,反而徒增疑惑,對臨床診治有害無益。其實,秘結的辨證關鍵只有兩個,即陰結和陽結。
陽結是指邪氣有餘,應該攻伐瀉下的情況;陰結是指正氣不足,應該補益滋養的情況。
只要掌握了這兩個關鍵,就掌握了秘結的綱領。如果有人質疑我的說法,想要更深入探討,那麼:
凡是說風秘的,其實風不一定導致秘結,只是風勝則容易乾燥,乾燥必由火氣引起,熱則生風,這實際上就是陽結。難道因為有風就應該散風嗎?
有說氣秘的,其實氣有虛實之分,氣實者陽氣有餘,屬於陽結;氣虛者陽氣不足,屬於陰結。難道氣結就都應該破散嗎?
至於熱秘、寒秘,不過是陰陽的不同表現而已。
再若濕秘之說,則濕豈能秘,但濕之不化,由氣之不行耳,氣之不行,即虛秘也,亦陰結也。總之,有火者便是陽結,無火者便是陰結。以此辨之,豈不了然?余故曰:凡斯二者,即秘結之綱領也。
一、秘結之由,除陽明熱結之外,則悉由乎腎。蓋腎主二陰而司開闔,故大小便不禁者,其責在腎,然則不通者,獨非腎乎。故腎熱者,宜涼而滋之。腎寒者,宜溫而滋之。腎虛者,宜補而滋之。腎乾燥者,宜潤而滋之。經曰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,開腠理,致津液通氣也,正此之謂。
白話文:
如果說有濕秘,濕氣怎麼會秘結呢?其實是濕氣無法化解,是因為氣機不通導致的。氣機不通,就是虛秘,也是陰結。總而言之,有熱氣的就是陽結,沒有熱氣的就是陰結。用這個方法來辨別,不是很清楚明白嗎?所以我說,這兩種情況,就是秘結的根本原因。
秘結的起因,除了陽明熱結之外,都跟腎臟有關。因為腎臟主宰著陰氣,並且負責開闔,所以大小便失禁,問題就出在腎臟。既然如此,大小便不通,難道不是腎臟的問題嗎?所以腎臟有熱,就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滋養它;腎臟寒涼,就要用溫暖的藥物來滋養它;腎臟虛弱,就要用補益的藥物來滋養它;腎臟乾燥,就要用滋潤的藥物來滋養它。經書上說:「腎臟怕乾燥,要趕快吃辛辣的食物來滋潤它,打開毛孔,使津液通暢,氣機流通。」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3. 論治(共七條)
一、陽結證,必因邪火有餘,以致津液乾燥。此或以飲食之火起於脾,或以酒色之火熾於腎,或以時令之火蓄於臟,凡因暴病,或以年壯氣實之人,方有此證。然必有火證火脈,內外相符者,方是陽結。治此者,又當察其微甚。邪結甚者,非攻不可,宜諸承氣湯、神佑丸、百順丸之類主之。
邪結微者,宜清涼飲子、《元戎》四物湯,或黃龍湯、玉燭散之類主之。火盛不解者,宜涼膈散,大黃硝石湯、八正散、大分清飲、大金花丸之類主之。火盛水虧,陰虛而燥者,宜丹溪補陰丸、人參固本丸,或六味地黃加黃柏、知母、麻仁之類主之。
白話文:
陽結證的辨證論治
陽結證,必定是由於邪火過盛,導致津液乾燥所致。此火可能源於飲食積熱,在脾胃中產生;也可能是縱慾過度,腎火熾盛;或是因季節變化,導致臟腑積熱。凡是因暴病發作,或是年紀輕壯、氣血充盛的人,都可能出現此證。然而,必須同時出現火證和火脈,內外症狀相符,才能確診為陽結證。
治療陽結證時,還要仔細觀察病情的輕重程度。邪氣結聚嚴重的,必須採取攻邪之法,宜用承氣湯、神佑丸、百順丸等藥物治療。
邪氣結聚輕微的,宜用清涼飲子、四物湯、黃龍湯、玉燭散等藥物治療。
火勢旺盛,久久不退的,宜用涼膈散、大黃硝石湯、八正散、大分清飲、大金花丸等藥物治療。
火盛傷陰,陰虛而燥的,宜用丹溪補陰丸、人參固本丸,或六味地黃丸加黃柏、知母、麻仁等藥物治療。
一、陰結證,但察其既無火證,又無火脈,或其人喜熱惡冷,則非陽證可知。然既無邪,何以便結不通?蓋此證有二,則一以陽虛,一以陰虛也。凡下焦陽虛,則陽氣不行,陽氣不行,則不能傳送而陰凝於下,此陽虛而陰結也。下焦陰虛,則精血枯燥,精血枯燥,則津液不到而腸臟乾槁,此陰虛而陰結也。
故治陽虛而陰結者,但益其火,則陰凝自化。宜右歸飲、大補元煎、大營煎之類主之。或以人參、當歸數錢煎湯,送右歸、八味等丸俱妙。治陰虛而陰結者,但壯其水,則涇渭自通。宜左歸飲、左歸丸、當歸地黃飲、五福飲、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。二者欲其速行,宜於前法中各加肉蓯蓉二三錢,以酒洗去咸,同煎服之,其效尤速。
白話文:
陰結症,如果患者沒有火症,也沒有火脈,而且還喜歡熱怕冷,就可以確定不是陽證。既然沒有邪氣,為什麼會結不通呢?原因有兩個:陽虛和陰虛。下焦陽虛,陽氣無法運行,導致陰氣凝結在下焦,這就是陽虛而陰結。下焦陰虛,精血枯燥,津液無法到達腸臟,導致腸臟乾枯,這就是陰虛而陰結。
治療陽虛而陰結的患者,只需滋補陽氣,陰結就會自然化解。可以使用右歸飲、大補元煎、大營煎等方劑治療。也可以用人參、當歸煎湯,用來送服右歸丸、八味丸等,效果很好。治療陰虛而陰結的患者,只需滋補陰液,經脈就會自然暢通。可以使用左歸飲、左歸丸、當歸地黃飲、五福飲、六味地黃丸等方劑治療。
如果希望治療效果更快,可以在上述方劑中加入肉蓯蓉,用酒洗去鹹味,同煎服用,效果更加顯著。
然此等證候,其來有漸,但初覺時,便當加意調理,自無不愈。若待氣血俱敗,則最難為力,而徒歸罪於藥之不效,亦何其不智也。以上陰結一證,雖氣血之分自當如此。然血虛者,亦必氣有不行;氣虛者,豈曰血本無恙?大都虛而兼熱者,當責其血分;虛而兼寒者,當責其氣分,此要法也。
第今之世人,但知有熱秘,而不知有冷秘,所以《局方》有半硫丸,海藏有已寒丸之類,皆治此之良劑,所當察也。若欲兼溫兼補,似不若八味地黃丸及理陰煎之屬為更妙。
白話文:
這些症狀的出現通常是逐漸加重的,但一開始感覺到時就應該積極調理,這樣就能痊癒。如果等到氣血都已經衰敗了,再想治療就非常困難了,然後還怪罪藥物無效,實在是不明智。以上陰結的症狀,雖然氣血分屬不同,但血虛必然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氣虛也絕非血氣無恙。總而言之,虛寒體質伴隨發熱的,應該要治療血分;虛寒體質伴隨怕冷的,就應該要治療氣分,這就是關鍵所在。
現今的人只知道有熱秘,卻不知道有冷秘。所以《局方》裡有「半硫丸」,《海藏》裡有「已寒丸」這類藥物,都是治療冷秘的良藥,應該要仔細觀察。如果想要兼顧溫補,像「八味地黃丸」和「理陰煎」之類的藥物就更好了。
一、大便本無結燥,但連日或旬日欲解不解,或解止些須而不能通暢,及其既解,則仍無干硬。凡此數者,皆非火證,總由七情、勞倦、色欲,以致陽氣內虧不能化行,亦陰結之屬也。此當詳察脾腎,辨而治之。病在脾者,宜治中焦,以理中湯、溫胃飲、五君子煎、歸脾湯、補中益氣湯之類主之。
病在腎者,宜治下焦,以右歸飲、大補元煎、八味地黃湯之類主之。
白話文:
一、大便原本不會有凝結乾燥的情況,但如果連續多日或十幾日有想要解便卻無法順利排出,或者只排出少量而不能流暢,等到排出了後,卻仍然沒有硬結。這些現象都不是火熱症狀,總是由於情緒波動、勞累疲倦、性慾過盛,導致體內陽氣不足,不能正常運轉,這也是陰寒聚集的表現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該詳細考察脾和腎的功能,並根據病情對症下藥。如果病在脾部,應治療中焦,可使用如理中湯、溫胃飲、五君子煎、歸脾湯、補中益氣湯等方劑來調理。
如果病在腎部,則應治療下焦,可使用如右歸飲、大補元煎、八味地黃湯等方劑來調理。
一、老人便結,大都皆屬血燥。蓋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,則陰虛之漸也。此外則愈老愈衰,精血日耗,故多有乾結之證。治此之法無他,惟虛者補之,燥者潤之而盡之矣。然亦當辨其虛實微甚,及有火無火,因其人而調理之可也。凡潤燥等劑,如導滯通幽湯、蓯蓉潤腸丸、搜風順氣丸、東垣潤腸丸、《衛生》潤腸丸、《元戎》四物湯、三仁丸、百順丸之類,皆可選用。又豕膏為潤燥之神劑,最當隨宜用之。
白話文:
老年人便秘,大多是因為血燥。因為人到四十歲,陰氣就減少一半,開始陰虛。隨著年齡增長,身體日益衰老,精血逐漸消耗,所以容易出現便秘。治療便秘的方法,就是虛者補之,燥者潤之。但是也要辨別虛實的程度,以及是否有火,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理。潤燥的藥方有很多,例如導滯通幽湯、蓯蓉潤腸丸、搜風順氣丸、東垣潤腸丸、衛生潤腸丸、元戎四物湯、三仁丸、百順丸等等,都可以選擇使用。此外,豬油是潤燥的神奇藥物,也應該根據情況使用。
其有大虛大熱者,宜用前陰陽結治法。許學士治年老虛人便秘,只用火麻仁、蘇子仁各半,研取汁服之,更煮粥食之,不必服藥而秘愈。
一、便閉有不得不通者,凡傷寒雜證等病,但屬陽明實熱可攻之類,皆宜以熱結治法,通而去之。若察其元氣已虛,既不可瀉,而下焦脹閉又通不宜緩者,但用濟川煎主之,則無有不達。
一、元氣薄弱之人,凡患傷寒雜證病氣不足等病,而有大便不行者,但察其胸腹下焦。若絕無脹實痞塞,急墜欲解等患,此其中本無實邪,即雖十日二十日不解,亦自無妨。切不可因其不便,強為疏導。蓋其胃口未開,食飲未進,則全賴中氣以為捍禦之本。但俟邪氣漸退,胃氣漸和,則自然通達,無足慮也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非常虛弱又體溫很高,就應該使用前陰陽結治法。許學士曾治一位年老虛弱的病人,他便秘很嚴重,就只用火麻仁和蘇子仁各一半,研磨成汁服用,並用它們煮粥吃,不需服用其他藥物,便秘就痊癒了。
如果便秘嚴重必須要通便,比如傷寒等各種雜病,只要屬於陽明實熱可以攻治的類型,都應該用熱結治法,通便治療。但是如果觀察到病人元氣已經虛弱,不能瀉藥,而下焦脹閉又必須通便不能延誤,就應該用濟川煎治療,效果一定很好。
如果病人元氣虛弱,患有傷寒等各種雜病,氣虛不足,導致大便不通,就要觀察胸腹下焦。如果沒有脹滿、痞塞、急墜想解便等情況,說明病症中沒有實邪,即使十天二十天不排便,也沒有關係。千萬不要因為不排便,就強行疏導。因為病人胃口還沒開,飲食沒有進食,全靠中氣來抵抗疾病。只要邪氣逐漸消退,胃氣逐漸恢復,大便就會自然通暢,不用擔心。
若腸臟本無滯礙,而強為通利以泄胃氣,遂至主不勝客者有之,邪因而陷者亦有之。此其害受於冥冥之中,而人多不知也。識之!慎之!
一、秘結證,凡屬老人、虛人、陰臟人,及產後、病後、多汗後,或小水過多,或亡血、失血、大吐、大瀉之後,多有病為燥結者。蓋此非氣血之虧,即津液之耗。凡此之類,皆須詳察虛實,不可輕用芒硝、大黃、巴豆、牽牛、芫花、大戟等藥,及承氣、神芎等劑。雖今日暫得通快,而重虛其虛,以致根本日竭,則明日之結必將更甚,愈無可用之藥矣。
白話文:
如果腸胃原本沒有阻塞,卻強行通便洩掉胃氣,反而會造成身體虛弱,甚至讓邪氣趁虛而入。這些危害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,很多人都不了解。要記住這一點,並且小心謹慎。
便秘的症狀,如果是老人、虛弱的人、陰虛體質的人,或是產後、病後、大量出汗後,或是小便過多,或是失血、大量嘔吐、腹瀉之後,大多屬於燥結。因為這些情況不是氣血虧虛,就是津液消耗過度。對於這些情況,都需要仔細觀察虛實,不能輕易使用芒硝、大黃、巴豆、牽牛、芫花、大戟等藥物,以及承氣湯、神芎湯等方劑。雖然今天可能暫時通便了,但會加重虛弱,導致身體越來越虛,明天便秘可能會更加嚴重,到時候就沒有藥物可以用了。
況虛弱之輩,幸得後門堅固,最是壽徵。雖有澀滯,亦須緩治。但以養陰等劑,漸加調理,則無有不潤。故病家醫家凡遇此類,切不可性急欲速,以自取其敗,而致悔無及也。
白話文:
對於身體虛弱的人來說,如果他們的排泄系統(後門)堅固,這就是一種好兆頭。即使有些消化不順暢(澀滯),也應該慢慢治療。我們可以用滋補陰液的藥物,逐步調整身體,這樣通常都能使身體得到滋潤。所以當醫生或患者遇到這種情況時,千萬不要急躁,想要速效,這樣反而會自己招來失敗,後悔莫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