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六理集·雜證謨 (3)
卷之十六理集·雜證謨 (3)
1. 論虛損病源(共十一條)
故或勞於名利,而不知寒暑之傷形;或勞於色欲,而不知旦暮之疲睏;或勞於遊蕩,而忍飢竭力於呼盧馳驟之場;或勞於疾病,而剝削傷殘於無術庸醫之手,或為詩書困厄,每緣螢雪成災;或以好勇逞強,遂致絕筋乏力。總之,不知自量,而務從勉強,則一應妄作妄為,皆能致損。
凡勞倦之傷,雖曰在脾,而若此諸勞不同,則凡傷筋傷骨,傷氣傷血,傷精傷神,傷皮毛肌肉,則實兼之五臟矣。嗚呼!嗜欲迷人,其害至此。此其故,則在但知有彼,而忘其有我耳。廣成子曰:無勞女形,無搖女精,乃可以長生。若此二言者,人因其簡,故多易之,而不知養生之道,於此八字而盡之矣,顧可以忽之也耶!
一、少年縱酒者多成勞損。夫酒本狂藥,大損真陰,惟少飲之未必無益,多飲之難免無傷,而耽飲之,則受其害者十之八九矣。且凡人之稟賦,臟有陰陽,而酒之性質,亦有陰陽。蓋酒成於釀,其性則熱,汁化於水,其質則寒。若以陰虛者縱飲之,則質不足以滋陰,而性偏動火,故熱者愈熱,而病為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、喘嗽、躁煩、狂悖等證,此酒性傷陰而然也。
若陽虛者縱飲之,則性不足以扶陽,而質留為水,故寒者愈寒,而病為臌脹、泄瀉、腹痛、吞酸、少食、亡陽、暴脫等證,此酒質傷陽而然也。故縱酒者,既能傷陰,尤能傷陽,害有如此,人果知否?矧酒能亂性,每致因酒妄為,則凡傷精竭力,動氣失機,及遇病不勝等事,無所不至,而陰受其損,多罔覺也。夫縱酒之時,固不慮其害之若此,及病至沉危,猶不知為酒困之若此。
故余詳明於此,以為縱酒者之先覺云。(泄瀉、腫脹二門俱有酒論。)
一、疾病誤治及失於調理者,病後多成虛損。蓋病有虛實,治有補瀉,必補瀉得宜,斯為上工。余見世俗之醫,固不知神理為何物,而且並邪正緩急,俱不知之,故每致伐人元氣,敗人生機。而隨藥隨斃者,已無從訴,其有幸而得免,而受其殘剝,以致病後多成虛損而不能復振者,此何以故也?故凡醫有未明,萬毋輕率,是誠仁人積德之一端也。
至若失於調治,致不能起,則俗云:小孔不補,大孔叫冤,苦亦自作之而自受之耳,又何尤焉。
白話文:
論虛損病源(共十一條)
有些人為了名利奔波勞碌,卻不知道寒冷或炎熱會傷害身體;有些人沉迷於性慾,卻不顧早晚的疲憊;有些人熱衷於遊玩,在賭博的場所裡忍受飢餓,耗盡精力;有些人因為生病,在庸醫的手中被錯誤治療,導致身體殘破;有些人被詩書所困擾,就像螢火蟲和雪光帶來的傷害;有些人喜歡逞強好勝,導致筋骨斷裂,力量衰竭。總而言之,不自量力,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,那麼所有不合理的行為,都會導致身體的虧損。
一般來說,過度勞累的傷害,雖然說主要影響脾臟,但如果像前面說的各種不同勞累方式,那麼凡是傷到筋骨、傷到氣血、傷到精氣神、傷到皮膚肌肉,實際上都兼顧影響到五臟了。唉!慾望迷惑人心,其害處竟然如此嚴重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,在於人們只知道追求慾望,卻忘了要愛惜自己。廣成子說:「不要勞損你的身體,不要耗損你的精氣」,這樣才可以長壽。這兩句話,人們因為它簡單,所以常常忽略,卻不知道養生的道理,已經完全在這八個字裡了,怎麼可以輕忽呢!
一、年輕時縱情飲酒的人,大多會變成虛損的體質。酒本來就是會使人狂亂的藥物,非常損耗身體的陰氣。少量飲用或許沒有壞處,但過量飲用難免會造成傷害,如果沉溺於飲酒,那麼受到傷害的人就會有十分之八九。而且,每個人的體質,臟腑都有陰陽之分,酒的性質,也有陰陽之分。酒是釀造而成的,其性屬熱,酒汁是由水所化,其性屬寒。如果陰虛的人縱情飲酒,那麼酒的物質不足以滋養陰氣,而酒的性質又偏於助長火氣,所以熱的會更熱,因而產生吐血、流鼻血、便血、尿血、喘嗽、煩躁、狂亂等病症,這是因為酒的熱性傷害陰氣所導致的。
如果陽虛的人縱情飲酒,那麼酒的性質不足以扶助陽氣,而酒的物質反而會停滯體內變成水濕,所以寒的會更寒,因而產生腹部脹滿、腹瀉、腹痛、吞酸、食慾不振、陽氣虛脫等病症,這是因為酒的寒性物質傷害陽氣所導致的。因此,縱情飲酒的人,既會傷害陰氣,也會傷害陽氣,其害處就是如此,人們真的知道嗎?何況酒還會擾亂人的心性,常常會因為酒而做出荒唐的事情,所以凡是傷精耗力、動怒失控,以及生病後無法承受等情況,都會發生,而且陰氣受到損傷,大多不會察覺。在縱情飲酒的時候,當然不會考慮到傷害會如此嚴重,等到病情嚴重的時候,仍然不知道是被酒所害。
所以我在這裡詳細說明,作為縱情飲酒的人的一個警惕。(關於腹瀉、腫脹這兩種病症,在相關的篇章中也有關於飲酒的論述。)
一、疾病被誤治以及沒有好好調理的人,病後大多會變成虛損的體質。疾病有虛實之分,治療有補瀉之法,必須補瀉得當,才是好的醫生。我看現在的醫生,不但不懂得醫學的真諦,甚至連疾病的邪正緩急都不知道,所以常常會損耗病人的元氣,敗壞病人的生機。那些因為用藥而死的人,已經沒有辦法申訴,那些僥倖活下來的人,卻因為受到傷害,導致病後身體虛弱,無法恢復,這又是為什麼呢?所以,如果醫生沒有弄明白病情,千萬不要輕率治療,這實在是仁者積德的一種表現。
至於沒有好好調理,導致身體無法康復,俗話說:「小洞不補,大洞叫苦」,這也是自己造成的,自己承受罷了,又能埋怨誰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