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39)

1. 簡易方

一方,治狂,邪觸發無時,披頭大叫,但欲殺人,不避水火者。用苦參為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白滾湯或清茶送下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簡單的藥方,可以治療癲狂症,這種病症是因為邪氣侵擾而發作,發作時間不固定,病人會披頭散髮大聲叫喊,只想殺人,甚至不顧水火的危險。使用苦參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用白開水或清淡的茶送服。

2. 灸法

間使(五壯)、人中(用小炷灸之)、骨骶(二十壯)。

兩手足大拇指,以二指並縛一處,灸爪甲角七壯。須於甲肉之半,令其四處著火。

白話文:

艾灸方法:

  • 間使穴:灸五個艾炷。
  • 人中穴:用小艾炷灸。
  • 骨骶穴:灸二十個艾炷。

將兩手和兩腳的大拇指,以兩指併攏捆在一起,灸指甲邊緣的四個角,各灸七個艾炷。灸的時候,要讓艾火燒在指甲與肉交界處的一半位置,四個角都要燒到。

3. 癲狂論列方

抽薪飲(新寒三),白虎湯(寒二),四君子湯(補一),清心湯(寒三四),清膈煎(新寒九),大補元煎(新補一),排氣飲(新和六),六安煎(新和二),大和中飲(新和七),抱龍丸(小八五),滾痰丸(攻七七),紫河車丸(小百七),二陳湯(和一),三黃丸(攻六八),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,蘇合丸(和三七一),牛黃丸(和三六五),當歸龍薈丸(寒一六七),八珍湯(補十九),四物湯(補八),硃砂安神丸(寒一四二),七福飲(新補七),玉泉散(新寒十五),硃砂滾涎丸(攻七八),二陰煎(新補十),涼膈散(攻十九),橘皮半夏湯(和十三),三補丸(寒一六二),四磨飲(和五二),丹溪潤下丸(和百十六),服蠻煎(新寒十九),吐法(新攻一),《集成》潤下丸(和百十七),生鐵落飲(寒七七),大承氣湯(攻一),黃連解毒湯(寒一),《集驗》龍腦安神丸(和一四七)

白話文:

癲狂論列方

抽薪飲(新寒三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偏寒,主要用來治療寒症引起的疾病,等級為三。

白虎湯(寒二):這個方劑屬性偏寒,主要用來治療寒症引起的疾病,等級為二。

四君子湯(補一):這個方劑屬性偏補,主要用來補益身體,等級為一。

清心湯(寒三四):這個方劑屬性偏寒,主要用來清心火,等級介於三和四之間。

清膈煎(新寒九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偏寒,主要用來清膈,等級為九。

大補元煎(新補一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偏補,主要用來大補元氣,等級為一。

排氣飲(新和六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平和,主要用來排除體內氣滯,等級為六。

六安煎(新和二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平和,等級為二。

大和中飲(新和七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平和,主要用來調和脾胃,等級為七。

抱龍丸(小八五):這個方劑的等級屬於小類別中的八十五號。

滾痰丸(攻七七):這個方劑屬性偏攻,主要用來排除體內痰濁,等級為七十七。

紫河車丸(小百七):這個方劑的等級屬於小類別中的一百零七號。

二陳湯(和一):這個方劑屬性平和,主要用來化痰理氣,等級為一。

三黃丸(攻六八):這個方劑屬性偏攻,主要用來清熱解毒,等級為六十八。

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:這個方劑屬性偏補,主要用來大補氣血,等級為二十。

蘇合丸(和三七一):這個方劑屬性平和,等級為三百七十一。

牛黃丸(和三六五):這個方劑屬性平和,等級為三百六十五。

當歸龍薈丸(寒一六七):這個方劑屬性偏寒,等級為一百六十七。

八珍湯(補十九):這個方劑屬性偏補,主要用來補益氣血,等級為十九。

四物湯(補八):這個方劑屬性偏補,主要用來補血,等級為八。

硃砂安神丸(寒一四二):這個方劑屬性偏寒,主要用來安神,等級為一百四十二。

七福飲(新補七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偏補,等級為七。

玉泉散(新寒十五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偏寒,等級為十五。

硃砂滾涎丸(攻七八):這個方劑屬性偏攻,主要用來排除涎液,等級為七十八。

二陰煎(新補十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偏補,等級為十。

涼膈散(攻十九):這個方劑屬性偏攻,主要用來清瀉膈熱,等級為十九。

橘皮半夏湯(和十三):這個方劑屬性平和,等級為十三。

三補丸(寒一六二):這個方劑屬性偏寒,等級為一百六十二。

四磨飲(和五二):這個方劑屬性平和,等級為五十二。

丹溪潤下丸(和百十六):這個方劑屬性平和,等級為一百一十六。

服蠻煎(新寒十九):這個方劑是新的,屬性偏寒,等級為十九。

吐法(新攻一):這個方法是新的,屬性偏攻,主要是催吐,等級為一。

《集成》潤下丸(和百十七):這個方劑出自《集成》,屬性平和,等級為一百一十七。

生鐵落飲(寒七七):這個方劑屬性偏寒,等級為七十七。

大承氣湯(攻一):這個方劑屬性偏攻,主要用來攻下,等級為一。

黃連解毒湯(寒一):這個方劑屬性偏寒,主要用來清熱解毒,等級為一。

《集驗》龍腦安神丸(和一四七):這個方劑出自《集驗》,屬性平和,等級為一百四十七。

4. 論外備用方

正心湯(補八一,心虛主熱),寧心丸(補百十四,養心神),辰砂妙香散(固十五),抱膽丸(和三五七,驚氣結),寧志丸(和三百六十,心風養神),人參琥珀丸(和三六一,養心安神),歸神丸(和三五九,神不守舍),神應丹(和三六三,鎮驚痰),五癇神應丸(和三六四),《秘方》半夏丸(和三六二,風痰),辰砂丸(和三五八,痰氣結),琥珀壽星丸(和百十三,痰癇),五生丸(熱九六,寒痰),犀角丸(攻九一,風痰),牛黃清心丸(攻三五,實熱)

白話文:

論外備用方

正心湯(主要用於心虛引起發熱的症狀,可補益心氣),寧心丸(用於滋養心神),辰砂妙香散(主要用於固澀),抱膽丸(主要用於平息驚嚇引起的氣結),寧志丸(主要用於平息心風、滋養心神),人參琥珀丸(主要用於滋養心氣、安定心神),歸神丸(主要用於治療神不守舍的症狀),神應丹(主要用於鎮靜驚嚇、化解痰液),五癇神應丸(專門治療五種癲癇症狀),《秘方》半夏丸(主要用於治療風痰),辰砂丸(主要用於治療痰氣鬱結),琥珀壽星丸(主要用於治療痰引起的癲癇),五生丸(主要用於治療熱性或寒性痰液),犀角丸(主要用於治療風痰),牛黃清心丸(主要用於實熱症狀)

5. 癃閉

6. 經義

《靈蘭秘典論》曰:小腸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三焦者,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。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

《宣明五氣篇》曰: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。

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陽不勝其陰,則五臟氣爭,九竅不通。

《口問篇》曰: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。

《本輸篇》曰:三焦者,足少陽太陰之所將,太陽之別也,並太陽之正,入絡膀胱,約下焦。實則閉癃,虛則遺溺。

《奇病論》曰:有癃者,一日數十溲,此不足也。(詳死生門八)

《玉機真藏論》帝曰:夫子言脾為孤臟,中央土以灌四傍,其太過與不及,其病皆何如?岐伯曰: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,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,名曰重強。

《氣厥論》曰: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,膀胱移熱於小腸,鬲腸不便,上為口糜。

《經脈篇》曰:肝所生病者,遺溺閉癃。足少陰之別,實則閉癃。

《骨空論》曰:督脈為病,癃痔遺溺。

《厥論》曰:厥陰之厥,則少腹腫痛,腹脹涇溲不利,好臥屈膝,陰縮腫,胻內熱。
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曰:腎脈微急為沉厥奔豚,足不收,不得前後。

《痹論》曰:腸痹者,數飲而出不得,中氣喘爭,時發飧泄。胞痹者,少腹膀胱按之內痛,若沃以湯,澀於小便,上為清涕。

《經脈篇》曰:足少陰之別,名曰大鐘。實則閉癃,虛則腰痛。

《陰陽類論》曰:二陰一陽,病出於腎,陰氣客遊於心,脘下空竅,堤閉塞不通,四肢別離。

《至真要大論》曰:太陽之勝,隱曲不利,互引陰股。歲太陰在泉,少腹痛腫,不得小便。

《五常政大論》曰:涸流之紀,其病癃閉,邪傷腎也。

《六元正紀大論》曰:陽明司天之政,民病癃閉。

《標本病傳》曰:大小不利者,治其標。

《熱病篇》曰:癃,取之陰蹺及三毛上及血絡出血。

《癲狂篇》曰:內閉不得溲,刺足少陰、太陽與骶上以長針。

白話文:

經義

小腸是負責容納和消化食物的器官,將食物轉化成營養並排出廢物。三焦是負責疏通水道的器官,體內的水液由此排出。膀胱是儲藏津液的器官,透過氣化作用,才能將尿液排出。

膀胱功能失常,會導致小便不暢(癃),或是無法控制小便(遺溺)。

體內陽氣無法勝過陰氣時,會造成五臟之氣相互爭鬥,導致九竅不通。

中氣不足,會導致小便和大便異常。

三焦經脈,是足少陽經和足太陰經所連屬,也是太陽經的分支,它連繫著太陽經的主幹,進入膀胱,調節下焦的功能。三焦經脈的實證會導致小便不通(閉癃),虛證則會導致小便失禁(遺溺)。

小便不通(癃)的病症,若一日小便數十次,是身體機能不足的表現。(詳細情況見《死生門》第八篇)

黃帝問:脾是孤臟,位於中央,如同土壤滋養四方,請問脾功能太過與不足,會導致什麼疾病?岐伯回答:脾功能太過,會讓人四肢無力,不能活動;脾功能不足,會導致九竅不通,稱之為「重強」。

如果胞宮的熱邪轉移到膀胱,會導致小便不通,小便帶血;如果膀胱的熱邪轉移到小腸,會導致腸胃功能失調,可能出現口腔糜爛。

肝臟發生病變,可能導致小便失禁或小便不通。足少陰經脈的實證會導致小便不通。

督脈發生病變,可能導致小便不通、痔瘡、小便失禁。

厥陰經脈的病變,會導致小腹腫痛,腹脹,小便不暢,喜歡臥床屈膝,陰部萎縮腫大,小腿內側發熱。

腎脈呈現微弱急促的狀態,會導致下肢冰冷、奔豚氣逆,腳無法收起,大小便失禁。

腸道痹證,會讓人頻繁飲水卻無法排出,中氣受阻而喘息,時而發生腹瀉。胞痹證,會感到小腹膀胱按壓時疼痛,如同被熱水燙過,小便不順暢,鼻涕清稀。

足少陰經脈的分支,叫做大鐘。實證會導致小便不通,虛證則會導致腰痛。

當體內陰氣過盛,陽氣不足時,病症會表現在腎臟,陰氣會干擾心臟功能,導致胃脘部空虛,堵塞不通,四肢功能失調。

太陽經脈功能過盛,會導致小便不暢,陰股部位互相牽引作痛。當年太陰濕氣當令,會導致小腹疼痛腫脹,小便困難。

在水流枯竭的年份,會發生小便不通的病症,這是邪氣傷害到腎臟所致。

在陽明燥氣當令的年份,百姓容易發生小便不通的疾病。

大小便不通的病症,應當先治療其表面症狀。

治療小便不通的病症,可以針刺陰蹺穴、三毛穴,並在血絡處放血。

若出現內閉導致小便無法排出,可以針刺足少陰經、太陽經,以及骶骨上方,使用長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