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三貫集·雜證謨 (4)
卷之三十三貫集·雜證謨 (4)
1. 諸經治疝灸法
足陽明經:氣衝、歸來、水道、陰市、大巨、陷谷。
足太陰經:衝門、府舍、陰陵泉、三陰交。
足太陽經:肝俞、次髎、合陽、承山、金門。
足少陰經:肓俞、四滿、陰谷、築賓(治小兒胎病)、交信、太谿、照海、然谷。
足厥陰經:急脈、曲泉、中都、蠡溝、中封、太衝、行間、大敦。
足少陽經:五樞、肩井、丘墟。
督脈:命門、長強。
任脈:曲骨、中極、關元、石門、氣海、陰交。
一法:於關元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,灸七壯即愈。左灸左,右灸右,用驗。
一法:令病者合口,以草橫量兩口角為一摺,照此再加二摺,共為三摺,屈成三角如△樣,將上角安臍中心,兩角安臍下兩旁,當下兩角處是穴,左患灸右,右患灸左,左右俱患,即兩灸之。艾柱如麥粒,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安。
白話文:
足陽明經包含氣衝、歸來、水道、陰市、大巨、陷谷等穴位。足太陰經則有衝門、府舍、陰陵泉、三陰交。足太陽經包含肝俞、次髎、合陽、承山、金門。足少陰經有肓俞、四滿、陰谷、築賓、交信、太谿、照海、然谷。足厥陰經包含急脈、曲泉、中都、蠡溝、中封、太衝、行間、大敦。足少陽經包含五樞、肩井、丘墟。督脈則有命門、長強。任脈則有曲骨、中極、關元、石門、氣海、陰交。
治療方法一:在關元穴兩側各三寸處的青脈上,灸七壯即可痊癒。左邊病症灸左邊,右邊病症灸右邊,可驗證其效。
治療方法二:讓患者閉口,用草橫量兩嘴角的距離,作為一摺,以此為標準再加兩摺,共計三摺,摺成三角形,將三角形的上角放在肚臍中心,兩角放在肚臍下方兩側,下兩角處即為穴位。左邊病症灸右邊,右邊病症灸左邊,左右兩邊都有病症,則兩邊都灸。艾柱大小如麥粒,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可痊癒。
一、闌門穴,在陰莖根兩旁各開三寸是穴,針一寸半,灸七壯,治木腎偏墜。按:此即奇俞中泉陰穴。《千金翼》云:在橫骨旁三寸,治㿗卵偏大,灸百壯,三報之。
一、外陵穴,在臍左右各開一寸半,灸疝立效,永不再發,屢用屢驗。
一、風市穴,在膝上七寸外側兩筋間。又取法:令正身平立,直垂兩手著腿,當中指盡處陷中是也。針五分,灸七壯。《千金》云:灸百壯,重者,五六百壯。治疝氣,外腎腫,小腸氣痛,腹內虛鳴,此風痹疼痛之要穴。
白話文:
闌門穴位於陰莖根部兩側各開三寸處,針灸一寸半,灸七壯,能治療腎虛下垂。此穴也稱奇俞中泉陰穴。《千金翼》記載:此穴在橫骨旁三寸,能治療睪丸偏大,灸一百壯,分三次進行。
外陵穴位於肚臍左右各開一寸半處,灸治疝氣,效果顯著,且能永久不再復發,經多次驗證。
風市穴位於膝蓋上方七寸外側兩條筋之間。另一種取穴方法是:讓患者直立,雙手垂下自然放於腿上,中指盡頭處的凹陷處即為風市穴。針灸五分,灸七壯。《千金》記載:灸一百壯,病情嚴重者,可灸五百至六百壯。此穴主治疝氣、外腎腫、小腸氣痛、腹部虛鳴等症,是治療風濕痺痛的重要穴位。
2. 熨治法
嚴氏云:用食鹽半斤,炒極熱,以故帛包熨痛處。
一法、用泥蔥白一握,置臍中,上用熨斗熨之。或上置艾灼之,妙。或以蔥白為一束,去須、葉,切為寸厚蔥餅,烘熱置臍上,仍以熨斗熨之,尤便而妙。
白話文:
嚴氏說:用半斤食鹽,炒到極熱,用舊布包好,熨燙患處。
另一種方法,用一把泥土和蔥白,放在肚臍中,上面用熨斗熨燙。或者在上面放艾草灼燒,也很有效。或者用一根蔥白,去除鬚根和葉子,切成一寸厚的蔥餅,烘熱後放在肚臍上,再用熨斗熨燙,更加方便有效。
3. 疝氣論列方
荔香散(新因二八),川楝散(和三二六),加味通心飲(寒三三),暖肝煎(新熱十五),理陰煎(新熱三),龍膽瀉肝湯(寒六三),六味丸(補百二十),八味丸(補一二一),葛花解酲湯(和一二四),溫胃飲(新熱五),腎氣丸(熱一七七),歸脾湯(補三二),加味五苓散(和一八四),玉燭散(攻二四),五積散(散三九),丁香楝實丸(熱一七九),蒼朮散(和三二八),葵子湯(寒一二四),天台烏藥散(和三二九),桃仁煎(攻三九),桃仁膏(和三百三十),茵陳飲(新寒八),《百選》十補丸(熱一七四),神應散(熱一七五),守效丸(和三三一),《醫林》四神丸(熱一五三),神佑丸(攻四八),禹功散(攻四一),三層茴香丸(熱一八一),導水丸(攻七一),胡蘆巴丸(熱一七八),六味回陽飲(新熱二),大分清飲(新寒五),沉香桂附丸(熱百十一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,補陰益氣煎(新補十六)
白話文:
荔香散、川楝散、加味通心飲、暖肝煎、理陰煎、龍膽瀉肝湯、六味丸、八味丸、葛花解酲湯、溫胃飲、腎氣丸、歸脾湯、加味五苓散、玉燭散、五積散、丁香楝實丸、蒼朮散、葵子湯、天台烏藥散、桃仁煎、桃仁膏、茵陳飲、十補丸、神應散、守效丸、四神丸、神佑丸、禹功散、茴香丸、導水丸、胡蘆巴丸、六味回陽飲、大分清飲、沉香桂附丸、補中益氣湯、補陰益氣煎,這些都是古代中醫的常用方劑,各自針對不同的病症,具有不同的功效。
4. 論外備用方
荔核散(和三二七,氣疝),祛痛散(和七一,氣逆),木香導氣丸(因二七六),降椒酒(和二三八,風濕),苦楝丸(熱百八十,奔豚),加減柴苓湯(和一九三,濕疝寒熱),蟠蔥散(熱百十,寒滯),羊肉湯(熱一七六,寒疝),疝氣神方(因二七二,二七四),去鈴丸(因二七七),奪命丹(熱一八二,陰寒),當歸羊肉湯(熱一七六,寒疝),川楝丸(因二七五,寒滯),固元丹(固三一,虛寒),濕疝陰丸作痛(因二七九)
白話文:
荔核散、祛痛散、木香導氣丸、降椒酒、苦楝丸、加減柴苓湯、蟠蔥散、羊肉湯、疝氣神方、去鈴丸、奪命丹、當歸羊肉湯、川楝丸、固元丹這些藥方,以及濕疝陰丸作痛,都可以用於治療不同的病症,像是氣疝、氣逆、風濕、奔豚、寒熱、寒滯、陰寒、虛寒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