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二貫集·雜證謨 (5)
卷之三十二貫集·雜證謨 (5)
1. 痿證論列方
二妙散(寒一三四),四物湯(補八),東垣健步丸(和三百十),二陳湯(和一),金剛丸(補一六二),加味四物湯(補十),還少丹(補一三五),四君子湯(補一),加味四斤丸(補百六十),鹿角膠丸(補百三十),虎脛骨丸(寒一三七),八味地黃丸(補一二一),丹溪補陰丸(寒百六十),滋陰八味丸(新寒十七),六味地黃丸(補百二十)
2. 論外備用方
煨腎丸(補一四六,骨痿),敗毒散(散三六,風濕),地黃飲子(補九九),鹿茸丸(補一三一,陰虛弱),清燥湯(寒一三二,濕熱),加減四斤丸(補一六一),勝駿丸(和三一二,養陰祛邪),虎骨酒(和三一五,強筋骨),滋陰大補丸(補一二五,陰虛),續斷丸(和三百六,涼血強筋),牛膝丸(和三百七,肝腎虛),虎骨四斤丸(補一五九,強陰),小續命湯(散五二,風濕),追毒湯(散百四,風濕),酒浸牛膝丸(和三百八,壯筋骨),小安腎丸(熱一六七,痿弱),大防風湯(補九八,風濕),加味二妙丸(寒一三五,濕熱),石刻安腎丸(熱一六八,痿弱),加味四君湯(補二),調元健步丸(和三一一)
3. 經義
《陰陽別論》曰: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。
《厥論》曰:厥陰之厥,則少腹腫痛,腹脹,涇溲不利,好臥屈膝,陰縮腫。
《痿論》曰: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,入房太甚,宗筋弛縱,發為筋痿,及為白淫。陽明虛則宗筋縱。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曰:腎脈大甚為陰痿,微澀為不月,沉痔。
《經筋篇》曰:足太陰之筋病,陰器紐痛,下引臍。足厥陰之筋病,陰器不用,傷於內,則不起;傷於寒,則陰縮入;傷於熱,則縱挺不收。
《經脈篇》曰:足厥陰結於莖,氣逆則睪腫卒疝,實則挺長,虛則暴癢。
《至真要大論》曰:太陽之勝,隱曲不利,互引陰股。
《本神篇》曰:肝悲哀動中則傷魂,魂傷則狂忘不精,當人陰縮而攣筋,兩脅骨不舉。恐懼而不解則傷精,精傷則骨酸痿厥,精時自下。
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濕熱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弛長,緛短為拘,弛長為痿。
《疏五過論》帝曰:凡未診病者,必問嘗貴後賤。雖不中邪,病從內生,名曰脫營。嘗富後貧,名曰失精。身體日減,氣虛無精,病深無氣,洒洒然時驚。病深者,以其外耗於衛,內奪於營,良工所失,不知病情,此治之一過也。
凡欲診病者,必問飲食居處,暴樂暴苦,始樂後苦,皆傷精氣,精氣竭絕,形體毀沮,暴怒傷陰,暴喜傷陽,厥氣上行,滿脈去形,愚醫治之,不知補瀉,不知病情,精華日脫,邪氣乃並,此治之二過也。
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北方生寒,在志為恐,恐傷腎,思勝恐。
《宣明五氣篇》曰:精氣並於腎則恐。
《調經論》曰:血有餘則怒,不足則恐。
4. 論證(共三條)
凡男子陽痿不起,多由命門火衰,精氣虛冷。或以七情勞倦,損傷生陽之氣,多致此證;亦有濕熱熾盛,以致宗筋弛緩,而為痿弱者。譬以暑熱之極,則諸物綿萎。經云:壯火食氣,亦此謂也。然有火無火,脈證可別。但火衰者十居七八,而火盛者僅有之耳。
一、凡思慮、焦勞、憂鬱太過者,多致陽痿。蓋陰陽總宗筋之會,會於氣街,而陽明為之長,此宗筋為精血之孔道,而精血實宗筋之化源。若以憂思太過,抑損心脾,則病及陽明衝脈,而水穀氣血之海,必有所虧,氣血虧而陽道斯不振矣。經曰: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及女子不月者,即此之謂。
一、凡驚恐不釋者,亦致陽痿。經曰:恐傷腎,即此謂也。故凡遇大驚卒恐,能令人遺失小便,即傷腎之驗。又或於陽旺之時,忽有驚恐,則陽道立痿,亦其驗也。余嘗治一強壯少年,遭酷吏之恐,病似脹非脹,似熱非熱,絕食而困。眾謂痰火,宜清中焦。余診之曰:此恐懼內傷,少陽氣索,而病及心腎,大虧證也。
遂峻加溫補,兼治心脾,一月而起,愈後形氣雖健如初,而陽寂不舉。余告之曰:根蒂若斯,腎傷已甚,非少壯所宜之兆。速宜培養心腎,庶免他虞。彼反以恐嚇為疑,全不知信,未及半載,竟復病而歿。可見恐懼之害,其不小者如此。(新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