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一貫集·雜證謨 (9)
卷之三十一貫集·雜證謨 (9)
1. 述古(共五條)
《金匱要略》曰:趺陽脈緊而數,數則為熱,熱則消穀;緊則為寒,食即為滿。尺脈浮為傷腎,趺陽脈緊為傷脾,風寒相搏,食谷即眩,穀氣不消,胃中苦濁,濁氣下流,小便不通,陰被其寒,熱流膀胱,身體盡黃,名曰谷疸。額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熱,薄暮即發,膀胱急,小便自利,名曰女勞疸。
腹如水狀不治,心中懊憹而熱,不能食,時欲吐,名曰酒疸。陽明病,脈遲者,食難用飽,飽則發煩,頭眩,小便必難,此欲作谷疸。雖下之,腹滿如故,所以然者,脈遲故也。夫病酒黃疸,必小便不利,其候心中熱,足下熱,是其證也。酒黃疸者,腹滿欲吐,鼻燥,其脈浮者,先吐之。
白話文:
《金匱要略》說:腳背上的陽脈緊而且數,數就是熱,熱就消化不了食物;緊就是寒,吃了就覺得飽。手腕上的尺脈浮就是傷了腎,腳背上的陽脈緊就是傷了脾,風寒相互交搏,吃了食物就頭昏眼花,食物氣機不消,胃裡苦濁,濁氣向下流,小便不通,陰氣受寒,熱氣流到膀胱,全身都發黃,叫做谷疸。額頭上發黑,微微出汗,手腳發熱,傍晚就發作,膀胱急迫,小便自利,叫做女勞疸。
肚子像水一樣脹,治不好,心裡煩躁發熱,吃不下東西,經常想吐,叫做酒疸。陽明病,脈象遲緩的,吃飯難以吃飽,吃飽了就發熱煩躁,頭昏眼花,小便必定困難,這是要變成谷疸。即使瀉下,肚子還是脹滿如故,這是因為脈象遲緩的緣故。患了酒黃疸,一定小便不利,其症狀是心裡發熱,腳底發熱。酒黃疸的病人,肚子脹滿想吐,鼻子乾燥,脈象浮的,要先吐出來。
脈沉者,先下之。酒疸,心中熱,欲吐者,吐之愈。
師曰:病黃疸,發熱煩喘,胸滿口燥者,以病發時火劫其汗,兩熱所得。然黃家所得,從濕得之,一身盡發熱,面黃,肚熱,熱在裡,當下之。脈沉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,皆發黃。黃疸之病,當以十八日為期,治之十日以上瘥,反劇為難治。疸而渴者,其疸難治;疸而不渴者,其疸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;陽部,其人振寒而發熱也。
谷疸之為病,寒熱不食,食即頭眩,心胸不安,久久發黃為谷疸,茵陳蒿湯主之。酒黃疸,心中懊憹,或熱痛,梔子大黃湯主之。諸病黃家,但利其小便,假令脈浮,當以汗解之,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。黃疸病,茵陳五苓散主之。黃疸腹滿,小便不利而赤,自汗出,此為表和裡實,當下之,宜大黃硝石湯。
白話文:
脈搏沉的病人,要先用泻下藥。酒疸患者,心中發熱,想要嘔吐的,就讓他們吐出來,這樣病就會好。
老師說:患黃疸病,發熱、呼吸急促、胸悶口乾的,是因為病發時體內火氣太盛,把汗液都逼出來,導致內外都熱。然而黃疸病是由濕氣引起的,全身都發熱,臉色發黃,肚子發熱,熱氣在內,應該要瀉下。脈搏沉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利的,都是黃疸病的症狀。黃疸病一般應該在十八天內治好,如果治療十天以上還沒好,反而病情加重,就難治了。黃疸患者如果口渴,病情就難治;如果不渴,就比較容易治好。黃疸病發在陰部,患者一定會嘔吐;發在陽部,患者則會發冷發熱。
谷疸的病症是寒熱交替,不愛吃東西,吃了就頭暈,心胸不安,時間久了就會發黃,這就是谷疸,用茵陳蒿湯治療。酒黃疸的患者,心裡煩躁,或者發熱疼痛,用梔子大黃湯治療。各種黃疸病,只要利尿,如果脈搏浮,就應該用汗法治療,用桂枝加黃耆湯治療。黃疸病,用茵陳五苓散治療。黃疸病患者肚子脹,小便不利還帶血,自己會流汗,這是表面虛寒,裡邊實熱,應該瀉下,用大黃硝石湯治療。
黃疸病,小便色不變,欲自利,腹滿而喘,不可除熱,熱除必噦。噦者,小半夏湯主之。男子黃,小便自利,當與虛勞小建中湯。
韓祇和云:病人三五日,服下藥太過,虛其脾胃,亡其津液,渴飲水漿,脾土為陰濕所加,與邪熱相會發黃,此陰黃也。當以溫藥治之。如兩手脈沉細遲,肢體逆冷,皮膚有粟起,或嘔吐,舌上有苔,遍身發黃,煩躁,欲於泥水中臥,小便赤少,皆陰候也。故陰黃多以熱湯溫之,或陽漬布搭其胸腹,或以湯盛瓢中,坐於臍下熨之。
其病愈者,曾治趙顯宗病傷寒至六七日,因服下藥太過致發黃,其脈沉細遲無力,皮膚涼,發躁,欲於泥中臥,喘嘔,小便赤澀。先投茵陳橘皮湯,喘嘔止。次服小茵陳湯半劑。脈微出,不欲於泥中臥。次日,又吸茵陳附子湯半劑,四肢發熱,小便二三升,當日中大汗而愈。
白話文:
黃疸病患者,如果小便顏色沒有變化,想拉肚子,肚子脹滿還喘不過氣,不能用寒涼藥降熱,因為一旦降熱就會嘔吐。嘔吐的患者,可以用小半夏湯治療。如果男性患者出現黃疸,且小便順暢,應該用小建中湯來治療虛勞。
韓祇和說:患者服藥過度,持續三五天,會損傷脾胃,耗損津液,導致口渴想喝水。脾土受到陰濕的影響,與邪熱相遇,就會發黃,這就是陰黃。應該用溫和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患者兩手脈沉細遲,肢體冰冷,皮膚有雞皮疙瘩,或者嘔吐,舌苔厚膩,全身發黃,煩躁不安,想躺在泥水中,小便量少且顏色偏紅,這些都是陰虛的表現。所以陰黃患者大多要用熱湯溫暖身體,或用熱敷布包住胸腹,或用熱水盛在瓢中,坐在腹部附近熨敷。
曾經治癒一位叫做趙顯宗的患者,他患了傷寒,持續六七天,因為服藥過度導致發黃,脈象沉細遲緩无力,皮膚冰冷,煩躁不安,想躺在泥水中,喘不過氣,還嘔吐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。我首先用茵陳橘皮湯治療,喘嘔症状消失。接著服用小茵陳湯半劑,脈象稍微有力,不再想躺在泥水中。第二天,又服用茵陳附子湯半劑,四肢發熱,小便量增多,當天中午出汗很多,病症全部消失。
似此治愈者,不一一錄。凡傷寒病黃,每遇太陽或太陰司天之歲,若下之太過,往往變成陰黃。蓋辰戌太陽寒水司天,水來犯土;丑未太陰濕土司天,土氣不足,即脾胃虛弱,亦水來侵犯,多變此證也。
《略例》云:內傷勞役,飲食失節,中州變寒之病生黃者。非傷寒壞之而得,只用建中、理中、大建中足矣,不必用茵陳也。
劉宗厚曰:按一身盡痛而黃者,濕勝在表也;不痛者,病在裡也;乾燥者,熱勝也。故後證皆有表裡之分。東垣云:傷寒當汗不汗,即生黃,邪在表者,宜急汗之。在表之裡,宜滲利之。在半表裡,宜和解之。在裡者,宜急下之。若以上諸證,及《略例》云男黃小便自利,當與虛勞小建中湯;若黃色不變,欲自利腹滿而喘,不可除熱,除熱必噦,宜小半夏湯,皆不必拘於茵陳也。
白話文:
像這種治癒的案例,就不一一記錄了。凡是傷寒病出現黃疸,經常遇上太陽或太陰主氣的年份,如果過度瀉下,往往會變成陰黃。這是因為辰戌為太陽,主寒水,水氣侵犯土氣;丑未為太陰,主濕土,土氣不足,導致脾胃虛弱,也會被水氣侵犯,多半會出現這種症狀。
《略例》中說:內傷勞役,飲食不節,導致中焦變寒而出現黃疸的,並不是傷寒引起的,只需要服用建中湯、理中湯、大建中湯即可,不必使用茵陳。
劉宗厚說:根據全身疼痛伴隨黃疸的情況來看,濕邪盛於表;不疼痛的,則病在裡;乾燥的,則熱邪盛。所以後期的症狀都有表裡之分。東垣說:傷寒應該發汗而沒有發汗,就會出現黃疸,如果邪氣在表,應該趕快發汗;如果邪氣在表裡,應該用滲利的方法;如果邪氣在半表半裡,應該用和解的方法;如果邪氣在裡,應該趕快瀉下。如果出現上述這些症狀,以及《略例》中提到的男性黃疸,小便自利,應該服用建中湯;如果黃色不變,想小便,腹滿喘息,不能除熱,除熱就會嘔吐,應該服用半夏湯,這些情況都不必拘泥於茵陳。
徐東皋曰:疸證服解利之藥,久而不愈,及口淡,怔忡,耳鳴,腳軟,憎寒發熱,小便濁,皆為虛甚,宜四君子湯吞八味丸,不可強服涼藥通利,以致脾氣虛弱,腎水枯涸,必至危篤。
白話文:
徐東皋說:黃疸病症服用解毒利水的藥物,長期服用卻不見好轉,並且出現口淡無味、心悸不安、耳鳴、腿軟、怕冷發熱、小便混濁等症狀,都是因為身體虛弱所致,應該服用四君子湯和八味丸來調養,不可強行服用寒涼的藥物來通利,這樣會導致脾胃虛弱,腎水枯竭,最終危及生命。
2. 黃疸論列方
四苓散(和一八七),五苓散(和一八二),小建中湯(補二二),五福飲(新補六),茵陳飲(新寒八),大建中湯(補二四),左歸飲(新補二),右歸飲(新補三),茵陳五苓散(和一八五),理中湯(熱一),理陰煎(新熱三),茵陳橘皮湯(熱一三二),溫胃飲(新熱五),壽脾煎(新熱十六),茵陳附子湯(熱百三十),六味丸(補百二十),八味丸(補一二一),六味回陽飲(新熱二),柴苓湯(和一九二),柴芩散(新散十),梔子柏皮湯(寒二三),大分清飲(新寒五),茵陳蒿湯(攻三一),梔子大黃湯(攻十五),小半夏湯(和八),四君子湯(補一),大黃硝石湯(攻十四),小茵陳湯(熱一三一),五君子煎(新熱六),桂枝加黃耆湯(散十)
白話文:
四苓散、五苓散、小建中湯、五福飲、茵陳飲、大建中湯、左歸飲、右歸飲、茵陳五苓散、理中湯、理陰煎、茵陳橘皮湯、溫胃飲、壽脾煎、茵陳附子湯、六味丸、八味丸、六味回陽飲、柴苓湯、柴芩散、梔子柏皮湯、大分清飲、茵陳蒿湯、梔子大黃湯、小半夏湯、四君子湯、大黃硝石湯、小茵陳湯、五君子煎、桂枝加黃耆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