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從集·雜證謨 (1)
卷之十從集·雜證謨 (1)
1. 論外備用方
人參養營湯(補二一),加味歸脾湯(補三三),調中益氣湯(補三一,虛邪),朮附湯(補四一,中寒),參附湯(補三七,厥冷),《金匱》大建中湯(補二三,中寒),逍遙散(補九二,血虛發熱),聖愈湯(補九十,虛熱),八味大建中湯(補二五,陰寒),人參固本丸(補百六,陰虛熱),益陰腎氣丸(補一二五),七味白朮散(補五五,虛熱渴),柴苓湯(和一九二,寒熱瀉),藿香正氣散(和二十,風寒),龍腦雞蘇丸(和三七二,陰虛煩熱),四逆散(散二八,熱厥),小柴胡湯(散十九),加減小柴胡湯(散二二,寒熱腹痛),九味羌活湯(散四四,外邪寒熱),退熱湯(寒九三,急勞大熱),秦艽扶羸湯(寒九二,虛勞),黃耆鱉甲煎(寒九十,虛勞),地骨皮散(寒七四,熱渴),《局方》大已寒丸(熱百七十,中寒),十補丸(熱一七三,腎虛寒),已寒丸(熱一七二,阻陽於下),《元戎》大己寒丸(熱一七一,冷秘),四逆湯(熱十四,寒厥),附子湯(熱二二,背惡寒),附子理中湯(熱二,寒厥),溫胃湯(熱十二,溫中),三建湯(熱四二,陰寒厥逆),扶陽助胃湯(熱百十五,中寒),《保命》柴胡四物湯(補十二,虛勞)
白話文:
以下是一些中醫常用的方劑,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用:
補益類:
- 人參養營湯:可以用於補養氣血。
- 加味歸脾湯:可以用於補益心脾,改善氣血不足。
- 調中益氣湯:可以用於補中益氣,改善體虛邪弱的狀況。
- 朮附湯:可以用於溫補中焦,改善中焦虛寒。
- 參附湯:可以用於回陽救逆,改善手腳冰冷。
- 《金匱》大建中湯:可以用於溫補中焦,改善中寒。
- 逍遙散:可以用於疏肝解鬱,改善血虛發熱。
- 聖愈湯:可以用於滋陰清熱,改善虛熱。
- 八味大建中湯:可以用於溫補下焦,改善陰寒。
- 人參固本丸:可以用於滋陰清熱,改善陰虛發熱。
- 益陰腎氣丸:可以用於滋補肝腎。
- 七味白朮散:可以用於健脾益氣,改善虛熱口渴。
- 《保命》柴胡四物湯:可以用於補益氣血,改善虛勞。
和解類:
- 柴苓湯:可以用於調和寒熱,改善腹瀉。
- 藿香正氣散:可以用於解表化濕,改善風寒感冒。
- 龍腦雞蘇丸:可以用於清熱除煩,改善陰虛煩熱。
疏散類:
- 四逆散:可以用於疏肝理氣,改善熱厥。
- 小柴胡湯:可以用於和解少陽。
- 加減小柴胡湯:可以用於和解少陽,改善寒熱腹痛。
- 九味羌活湯:可以用於解表散寒,改善外感風寒。
清熱類:
- 退熱湯:可以用於清熱退燒,改善急勞發熱。
- 秦艽扶羸湯:可以用於清熱養陰,改善虛勞。
- 黃耆鱉甲煎:可以用於滋陰清熱,改善虛勞。
- 地骨皮散:可以用於清熱生津,改善熱渴。
溫裡類:
- 《局方》大已寒丸:可以用於溫中散寒,改善中寒。
- 十補丸:可以用於溫補腎陽,改善腎虛寒。
- 已寒丸:可以用於溫陽散寒,改善陽氣鬱結於下。
- 《元戎》大己寒丸:可以用於溫通陽氣,改善冷秘。
- 四逆湯:可以用於回陽救逆,改善寒厥。
- 附子湯:可以用於溫陽散寒,改善背部怕冷。
- 附子理中湯:可以用於溫中散寒,改善寒厥。
- 溫胃湯:可以用於溫中散寒。
- 三建湯:可以用於溫補下焦,改善陰寒厥逆。
- 扶陽助胃湯:可以用於溫中散寒,改善中寒。
2. 暑證
3. 經義
《熱論》曰:凡病傷寒而成溫者,先夏至日者為病溫,後夏至日者為病暑。暑當與汗皆出,勿止。
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因於暑,汗,煩則喘滿,靜則多言,體若燔炭,汗出而散。
《刺志論》曰:氣盛身寒,得之傷寒。氣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
《金匱真言論》曰:夏暑汗不出者,秋成風瘧。
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夏傷於暑,秋必咳瘧。
白話文:
《熱論》說:凡是生病因為感受寒邪而變成溫病的,在夏至日之前發病的,稱為溫病;在夏至日之後發病的,稱為暑病。暑病的時候,應該讓汗水自然排出,不要阻止。
《生氣通天論》說:因為感受暑邪,導致汗出、煩躁,就會氣喘胸悶;如果安靜下來,就會多話;身體像被火烤一樣發熱,汗出後熱就會散去。
《刺志論》說:體內氣盛而身體發冷,是因為感受了寒邪;體內氣虛而身體發熱,是因為感受了暑邪。
《金匱真言論》說:夏天因為暑熱而導致汗出不來,秋天容易得風瘧。
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夏天感受了暑邪,秋天一定會咳嗽和發瘧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