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貫集·雜證謨 (3)
卷之三十貫集·雜證謨 (3)
1. 吐血論治
(共十三條,以下凡諸見血者,皆當於此類求其義)
一、吐血之病當知輕重。凡偶有所傷,而根本未搖者,輕而易治。但隨其所傷而宜清則清,宜養則養,隨藥可愈,無足慮也。惟積勞積損,以致元氣大虛,真陰不守者,乃為危證。此惟不慎其初,所以致病於前,倘病已及身而猶不知慎,則未有能善其終者。凡患此者,非加意慎重,而徒恃藥力以求免者,難矣。
一、吐血咯血,凡因勞損而氣虛脈靜,或微弦無力,既非火證,又非氣逆,而血有妄行者,此真陰內損,絡脈受傷而然,惟用甘醇補陰培養脈絡,使營氣漸固,而血自安矣。宜一陰煎、左歸飲、六味地黃湯、小營煎之類,酌宜用之。若虛在氣分者,宜五福飲或大補元煎為最佳。此等證候,最忌寒涼,亦忌行散,皆非虛損所宜也。
白話文:
(總共有十三條,以下所有涉及出血的病症,都在此類別中尋求其意義)
一、對於吐血的病症,應瞭解其輕重程度。如果只是偶爾受到傷害,根基並未動搖的,這是一種較輕的病症,容易治療。應根據傷害的狀況來進行清熱或滋養,隨便藥物即可痊癒,不必過度擔心。然而,若是長期勞累和損傷導致本元氣虛弱,真陰無法保持的情況下,這就是一種危險的症狀。這種情況下,是因為在初期沒有妥善處理,導致疾病發生。如果疾病已經影響到身體,還不夠謹慎,那麼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結局。對於這種病症,除非特別注重謹慎,單靠藥力來避免病情加重是非常困難的。
一、對於吐血和咯血,如果是由於勞累損傷導致氣虛脈靜,或者脈象微弱無力,既非火證,又非氣逆,但是血液卻出現無故流動的情況,這是因為真陰內損,脈絡受傷所致。應該使用甘醇補陰的方法,培養脈絡,讓營養氣漸漸穩定,血液自然就會安定。可以使用一陰煎、左歸飲、六味地黃湯、小營煎等類型的方子,適當地使用。如果氣虛的情況在體質上,可以使用五福飲或大補元煎作為最佳選擇。這些症狀最忌諱的是寒涼和行散,都不適合虛損的情況。
一、吐血咯血,凡兼口渴咽痛,躁煩喜冷,脈滑便實,小水赤熱等證,此水不濟火,陰虛陽勝而然。治當滋陰壯水,微佐清涼,宜二陰煎、四陰煎,或加減一陰煎、生地黃飲子、天門冬丸之類,察其臟氣隨宜用之。若熱不甚者,惟一陰煎、左歸飲,或六味地黃湯之類為宜。凡此證候,大忌辛溫。
如芎、歸、耆、朮、杜仲、破故紙、香附、砂仁、薑、桂之屬,皆所當避。
白話文:
吐血或咳血,如果同時出現口渴、咽喉疼痛、心煩躁、怕冷、脈搏滑而有力、小便量少且顏色赤紅等症狀,這是因為體內陰液不足,導致陽氣過盛所致。治療應該滋陰補水,並稍微配合清熱解毒,可以用二陰煎、四陰煎、加減一陰煎、生地黃飲子、天門冬丸等方劑,根據患者的具体情況選擇。如果熱症不嚴重,只用一陰煎、左歸飲或六味地黃湯之類的藥物即可。對於這些症狀,忌用辛溫燥熱的藥物,如芎、歸、耆、朮、杜仲、破故紙、香附、砂仁、薑、桂等。
一、吐血全由火盛而逼血上行者,宜察火之微甚。火微者,宜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或清化飲主之。火暴盛而根本無傷者,宜抽薪飲、徙薪飲,或黃連解毒湯、三黃丸之類主之。若胃火熱甚而煩熱作渴,頭痛,脈滑,氣壅,而吐血不止者,宜白虎湯或抽薪飲。若胃火熾盛而兼陰虛水虧者,宜玉女煎。
白話文:
吐血都是因為體內火氣旺盛逼迫血液上涌,需要仔细判断火气的轻重。如果火气轻微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或清化飲治疗。如果火气非常旺盛,但根本没有损伤,可以用抽薪飲、徙薪飲、黄连解毒汤或三黄丸来治疗。如果胃火很旺,伴随烦躁、口渴、头痛、脉搏滑数、呼吸不畅,而且吐血不止,可以用白虎汤或抽薪饮。如果胃火旺盛,同时伴随阴虚水亏,可以用玉女煎治疗。
若陽明實熱之甚,而兼便結,腹脹,氣壅不降者,宜《拔萃》犀角地黃湯,或涼膈散,或桃仁承氣湯之類主之。然此證不多見,必審知的確,乃可用之,毋孟浪也。凡屬火證,皆宜童便。
一、飲酒過多而吐血者,宜徙薪飲、清化飲,或葛花解酲湯加黃連、丹皮主之。
一、怒氣傷肝,動肝火則火載血上,動肝氣則氣逆血奔,所以皆能嘔血。凡肝火盛者,必有煩熱脈證。宜芍藥、生地黃、丹皮、梔子、澤瀉、芩、連之屬,降其火而血自清。若肝氣逆者,必有胸脅痛滿等證。宜芍藥、生地黃、青、陳、枳殼、貝母、澤瀉之屬,行其氣而血自清。
白話文:
如果陽明經實熱嚴重,並且伴隨便秘、腹脹、氣機壅滯不降的情況,可以使用《拔萃》的犀角地黃湯,或是涼膈散、桃仁承氣湯等藥方治療。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常見,一定要仔細辨證確定無誤後,才能用藥,不可輕率。凡是屬於火證,都適合用童便治療。
如果因為過量飲酒而吐血,可以使用徙薪飲、清化飲,或是在葛花解酲湯中加入黃連、丹皮等藥物來治療。
如果因為生氣傷肝,導致肝火旺盛,火氣上炎帶動血向上衝,或者肝氣逆上,氣機逆亂導致血脈奔涌,都會造成嘔血。凡是肝火旺盛的人,一定會有煩躁發熱、脈象異常等症狀。可以服用芍藥、生地黃、丹皮、梔子、澤瀉、黃芩、黃連等藥物,降火清血。如果肝氣逆上,則一定會有胸脅疼痛、胸悶等症狀。可以使用芍藥、生地黃、青皮、陳皮、枳殼、貝母、澤瀉等藥物,疏通氣機,使血脈恢復正常。
若火因氣逆者,惟化肝煎為宜。其有病雖因怒,而或逆氣已散者,不得再加行散以傷真氣。或肝火已平,勿得過用苦寒再損元陽。且凡肝氣為邪,每多侮土,故常致脾胃受傷及營血失守等證。若察其無脹無火,脈虛神困而血妄行者,此其病傷在脾,治當專理中氣。宜五陰煎、五福飲之類主之。
或兼火不生土,則理中湯、理陰煎之屬,皆不可少。勿謂始因怒氣而專意伐肝也。
一、憂思過度,損傷心脾以致吐血咯血者,其病多非火證。或常見氣短氣怯,形色憔悴,或胸懷郁然,食飲無味,或腹雖覺飢而不欲食,或神魂驚困而臥不安,是皆中氣虧損不能收攝所致,速宜救本,不得治標。惟五福飲、五陰煎之類為宜。其或氣陷而稍滯者,宜歸脾湯。若陽分不足者,宜理中湯或理陰煎之類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火氣是因氣逆引起的,就應該服用化肝煎。如果病情雖然是因怒氣而起,但逆氣已經散掉了,就不要再加用行散藥物,以免損傷真氣。如果肝火已經平息,也不要過度使用苦寒藥物,以免損傷元陽。而且,肝氣為邪,常常會侵犯脾土,所以經常會導致脾胃受損、營血失守等症狀。如果觀察到病人沒有腹脹、火氣,脈象虛弱、精神困倦、血行不暢,那麼他的病情是脾氣受傷,治療應該專注於調理中氣。應該服用五陰煎、五福飲之類的藥物。
如果同時出現火不生土的情況,理中湯、理陰煎之類的藥物也必不可少。不要以為病情最初是因怒氣而起就專心治療肝臟。
如果因憂思過度,損傷心脾而導致吐血咯血,這類病情大多不是火證。病人經常會出現氣短氣怯、形色憔悴、胸悶郁結、食慾不振,或者雖然感覺肚子餓但不想吃東西,或者神魂驚恐不安、睡覺不踏實,這些都是中氣虧損、不能收攝所致,應該迅速治療根本,不要只治標。服用五福飲、五陰煎之類的藥物最為合適。如果氣陷而略有阻滯,應該服用歸脾湯。如果陽氣不足,應該服用理中湯或理陰煎之類的藥物。
若素多勞倦思慮,或善嘔吐,或善泄瀉,而忽致吐血下血者,此脾虛不能攝血,非火證也,宜六味回陽飲大加白朮主之,切不可用清寒等藥。
暑毒傷人,多令人吐衄失血,蓋暑氣通心,火毒刑肺也。然暑既傷心,熱又傷氣,其人必脈虛氣怯,體倦息微,若但知為熱而過用寒涼,則氣必愈傷,害斯甚矣。此惟生脈散、人參湯之屬為宜。若氣虛之甚者,當以人參、黃耆並加用之。若火甚而熱渴煩悶者,宜人參白虎湯,或竹葉石膏湯。若氣不甚虛者,宜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,或枇杷葉散。
白話文:
如果平常就勞累思慮過度,或者容易嘔吐、腹瀉,突然出現吐血或便血,這是脾虛不能收攝血液,不是火症,應該服用六味回陽飲,並大量添加白朮來治療,絕對不能使用清寒的藥物。
暑氣傷人,往往會讓人吐血鼻血,這是因為暑氣通達心臟,火毒傷害肺部。然而,暑氣不僅傷害心臟,還會損傷元氣,導致病人脈搏虛弱,氣息微弱,身體疲倦。如果只知道是熱症就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反而會加重元氣損傷,後果嚴重。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生脈散、人參湯等。如果氣虛很嚴重,應該加入人參、黃芪。如果火氣旺盛,出現口渴、煩躁等症狀,應該服用人參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。如果氣虛不嚴重,可以服用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,或者枇杷葉散。
一、格陽失血之證,多因色欲勞傷過度,以致真陽失守於陰分,則無根虛火浮泛於上,多見上熱下寒,或頭紅面赤,或喘促躁煩,而大吐大衄,失血不止,但其六脈細微,四肢厥逆,或小水清利,大便不實者,此格陽虛火證也。速宜引火歸原,用鎮陰煎,或八味地黃湯之類,則火自降而血自安矣。若用寒涼,陽絕則死。
一、所吐之血,色黑而黯,必停積失位之血,非由火逼而動也。或面白息微,脈見緩弱,身體清涼者,此必脾腎氣虛,不能攝血而然,皆非火證。若用涼血之劑,必致殆矣。《三因方》云: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,以其溫中,大能分理陰陽,安和胃氣,故當用也。若察其虛在陰分,則又惟理陰煎為最宜。
白話文:
格陽失血的症狀,大多是因為縱慾過度,導致真陽失去在陰分的力量,虛火便浮泛在上,因此常出現上熱下寒,或頭紅面赤,或呼吸急促煩躁,並且大吐鼻血,失血不止。但其脈搏細微,四肢冰冷,或小便清澈,大便不成形,這就是格陽虛火症。必須迅速引火歸原,使用鎮陰煎或八味地黃湯等藥物,火氣自然下降,出血也會停止。如果使用寒涼藥物,陽氣就會耗竭而致死。
所吐的血如果是黑色黯淡,必定是停積在錯誤位置的血液,不是因為火氣逼迫而流出來的。如果面色蒼白,呼吸微弱,脈搏緩弱,身體冰冷,這是因為脾腎氣虛,無法收攝血液,並非火症。如果使用涼血藥物,必定會造成危險。《三因方》說:理中湯能止住胃出血,因為它能溫暖脾胃,調和陰陽,安和胃氣,因此應該使用理中湯。如果觀察到虛弱在陰分,則理陰煎是最適合的藥物。
一、暴吐暴衄,失血如湧,多致血脫氣亦脫,危在頃刻者,此其內傷敗劇而然。當此之際,速宜以氣為主。蓋有形之血不能即生,無形之氣所當急固,但使氣不盡脫,則命猶可保,血漸可生。宜急用人參一二兩為細末,加飛羅面一錢許,或溫水,或井花冷水,隨其所好,調如稀糊,徐徐服之,或濃煎獨參湯徐服亦可。此正血脫益氣,陽生陰長之大法也。
一、凡血逆上焦,紫黑成塊,或痛或悶,結聚不散者。惟宜行散,或吐出方好。大都治血之法,多忌辛散,恐其能動血也。惟此留滯之血,則不妨用之。如四物湯加香附、肉桂、蘇木、紅花之屬,無不可也。或服韭汁,亦善行瘀血。若火鬱不散,致血有留滯者。惟於四物湯加炒山梔,大能清胃脘之血。
白話文:
病人突然嘔吐、流鼻血,大量失血,導致氣血兩虛,情況危急,這是因為內傷嚴重,病情急轉直下。此時要以補氣為重,因為血液需要時間才能再生,而無形的氣需要立刻補充。只要氣不完全耗盡,性命就能保住,血也會慢慢恢復。建議迅速服用人參粉末二錢,加入飛羅面少許,用溫水或井花冷水調成稀糊,慢慢服下,也可以濃煎獨參湯慢慢服用。這是針對血虛氣脫,以補氣生血的有效方法。
如果血液逆流到上焦,呈紫黑色塊狀,伴隨疼痛或悶脹,難以消散,則需要使用行散藥物,或吐出才能改善。一般治療血症,忌諱辛散藥物,擔心會刺激血液循環。但對於這種瘀滯的血液,則可以使用辛散藥物,例如四物湯加入香附、肉桂、蘇木、紅花等,都是可行的。也可以服用韭菜汁,也能有效化解瘀血。若因火氣鬱結,導致血液瘀滯,可在四物湯中加入炒山梔,能有效清熱解毒,化解胃脘的血瘀。
一、吐血不能止者,惟飲童便最效。或搗側柏葉。以童便二分,酒一分,和而溫飲之,大能止血。
白話文:
一、如果出現吐血且無法控制的情況,只喝童子尿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。或者可以採用壓榨側柏葉的方法。使用童子尿兩份,酒一份,混合後加熱飲用,能有效止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