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九必集·雜證謨 (6)
卷之二十九必集·雜證謨 (6)
1. 論外備用方
還少丹(補一三五),金櫻膏(補百,虛帶濁),人參固本丸(補百六),琥珀散(和三四七,氣虛淋濁),地髓湯(和三四五,淋痛),海金砂散(寒一七二,膏淋),五淋散(寒百十七,熱淋),牛膝湯(寒一二五,砂淋),《直指》黃芩湯(寒百七,心肺熱),秘真丹(固二五),五子丸(固四六,濁),蓮子六一散(固四四,赤濁),鎖精丸(固二六,帶濁),威喜丸(固四五),家韭子丸(固三四,陽虛久濁),固精丸(固二九,虛滑帶濁)
白話文:
還少丹、金櫻膏、人參固本丸、琥珀散、地髓湯、海金砂散、五淋散、牛膝湯、黃芩湯、秘真丹、五子丸、蓮子六一散、鎖精丸、威喜丸、家韭子丸、固精丸,這些藥方分別針對不同的病症,像是補益、滋陰、清熱、固精等,用以治療各種虛實寒熱、淋濁帶下等病症。
2. 經義
《宣明五氣篇》曰: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。
《五癃津液別篇》曰:天寒則腠理閉,氣濕不行,水下留於膀胱,則為溺與氣。陰陽不和,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,髓液皆減而下,下過度則虛,虛故腰背痛而脛酸。
《骨空論》曰:督脈為病,癃、痔、遺溺。
《經脈篇》曰:肝所生病者,遺溺,閉癃。
《痹論》曰:淫氣遺溺,痹聚在腎。
《氣厥論》曰:心移寒於肺,肺消。肺消者,飲一溲二,死不治。
《脈要精微論》曰:倉廩不藏者,是門戶不要也。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得守者生,失守者死。
《本輸篇》曰:三焦者,足少陰太陽之所將,實則閉癃,虛則遺溺。
白話文:
膀胱功能失常會導致小便不暢或失禁。天氣寒冷時,毛孔會閉塞,濕氣無法排出,水分積聚在膀胱,導致小便異常。陰陽失調會導致體液外溢,精髓流失,過度流失會導致虛弱,進而腰背疼痛、小腿酸軟。督脈病變會導致小便不暢、痔瘡、失禁。肝臟病變會導致失禁或小便不暢。濕熱邪氣導致的失禁會積聚在腎臟。心寒移至肺部,會導致肺氣虛損,表現為喝水多、排尿多,最終不治而亡。人體就像倉庫,需要儲藏精氣,膀胱就像水池,需要留住水分,只有儲藏有度才能存活,否則就會死亡。三焦經與足少陰經、足太陽經相連,三焦經實則會導致小便不暢,虛則會導致失禁。
3. 論證(共二條)
遺溺一證,有自遺者,以睡中而遺失也。有不禁者,以氣門不固,而頻數不能禁也。又有氣脫於上,則下焦不約,而遺失不覺者,此虛極之候也。總之,三者皆屬虛證,但有輕重之辨耳。若夢中自遺者,惟幼稚多有之,俟其氣壯而固,或少加調理可愈,無足疑也。惟是水泉不止,膀胱不藏者,必以氣虛而然。
蓋氣為水母,水不能蓄,以氣不能固也。此失守之兆,大非所宜,甚至氣脫而遺,無所知覺,則尤其甚者也。此惟非風證及年衰氣弱之人,或大病之後多有之。仲景曰:下焦竭則遺溺失禁,此之謂也。
一、古方書論小便不禁者,有屬熱屬虛之辨。不知不禁之謂,乃以小水太利者為言,皆屬虛寒,何有熱證。若因熱而小水頻數,其證則淋瀝點滴,不能禁止,而小水必不利,且或多痛澀,方是熱證。若然,則自有淋濁門正治之法。蓋此非遺失之謂也。倘以虛寒誤認為熱,而妄投瀉火之藥,無不殆矣。
白話文:
遺尿症,分為睡夢中無意識遺尿、白天頻尿控制不住,以及氣虛導致不知不覺遺尿。這三種情況都是虛證,只是程度不同。睡夢中遺尿多見於孩童,隨著長大氣血充盈,或簡單調理即可痊癒,不必擔心。但若白天頻繁漏尿,則是氣虛導致膀胱無法正常儲存尿液。
氣是水之根本,氣虛則水無法儲存,這是身體失守的徵兆,不可輕忽。更嚴重的情況是氣虛到完全無感,任由尿液流失,這多見於體虛、年老或大病初癒者。張仲景說,下焦虛弱就會導致遺尿失禁,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古書中將遺尿分為熱證和虛證,但其實遺尿多因虛寒導致尿液過多而控制不住,並非熱證。熱證導致的頻尿表現為尿液量少、滴滴答答,伴有疼痛和澀感,這是淋濁證,有專門的治療方法。遺尿和淋濁是不同的病症,不可混淆。如果誤把虛寒當成熱證,亂用瀉火藥物,就會造成嚴重後果。
4. 論治(共六條)
凡治小便不禁者,古方多用固澀,此固宜然;然固澀之劑,不過固其門戶,此亦治標之意,而非塞源之道也。蓋小水雖利於腎,而腎上連肺。若肺氣無權,則腎水終不能攝,故治水者必須治氣,治腎者必須治肺,宜以參、耆、歸、朮、桂、附、乾薑之屬為之主,然後相機加以固澀之劑為之佐,庶得治本之道,而源流如度。否則,徒障狂瀾,終無益也。
余制有鞏堤丸方,治無論心脾肺腎之屬,皆宜以此為主治。
一、脾肺氣虛,不能約束水道,而病為不禁者,此其咎在中上二焦,宜補中益氣湯、理中湯、溫胃飲、歸脾湯,或四味回陽飲之類,加固澀等劑主之,如不見效,當責之腎。
白話文:
治療小便失禁,古方多用收斂固澀之法,固然有理;但收斂固澀的藥物,僅能固守門戶,治標不治本。因為小便雖然由腎臟所主,但腎臟向上連接著肺臟。若肺氣虛弱,則腎水無法收攝,所以治水必須先治氣,治腎必須先治肺。因此,治療時宜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桂枝、附子、乾薑等藥物為主,再根據情況適當加入收斂固澀的藥物佐之,如此才能治本,令源流如度。否則,僅僅阻擋狂瀾,終無益處。
我曾創製鞏堤丸方劑,治療無論心、脾、肺、腎等臟腑失禁,皆宜以之為主治。
例如脾肺氣虛,無法約束水道,導致失禁者,病根在中焦和上焦,宜用補中益氣湯、理中湯、溫胃飲、歸脾湯或四味回陽飲等方劑,再加入收斂固澀藥物為主治,如果仍然無效,則要考慮腎臟問題。
一、肝腎陽氣虧敗,則膀胱不藏,而水泉不止,此其咎在命門,宜右歸飲、大補元煎、六味回陽飲,甚者,以四維散之類主之。或加固澀為佐亦可,或用《集要》四神丸,或八味地黃丸去澤瀉亦可用。
一、凡睡中遺溺者,此必下元虛寒,所以不固,宜大菟絲子丸、家韭子丸、五子丸、縮泉丸之類主之。其有小兒從幼不加檢束,而縱肆常遺者,此慣而無憚,志意之病也。當責其神,非藥所及。或因縱以致不固者,亦當治之如前,宜用豬羊溲脬炙脆煎湯,送下前藥更妙。
白話文:
如果肝腎陽氣不足,膀胱就會失去儲存尿液的功能,導致尿液不斷流出。這主要是命門火衰所致,可以用右歸飲、大補元煎、六味回陽飲等藥方治療,嚴重者可用四維散等藥物。也可以輔以固澀的藥物,或者服用《集要》中的四神丸,或者去掉澤瀉的八味地黃丸。
在睡夢中尿床的人,多半是下元虛寒,導致膀胱無法固攝尿液,可以使用大菟絲子丸、家韭子丸、五子丸、縮泉丸等藥物治療。如果孩子從小沒有約束,經常尿床,這是習慣成自然,屬於意志力薄弱導致的,需要教育和約束,藥物無法解决。如果是因为放縱導致的尿床,也应该按照上述方法治療,可以用猪羊膀胱烤脆煮汤,服用之前所述藥物效果更佳。
一、凡因恐懼輒遺者,此心氣不足,下連肝腎而然,宜大補元煎、歸脾湯、五君子煎之類主之。
一、古方壯陽固澀等劑,如茴香益智丸、二氣丹、固脬丸、秘元丹、牡蠣丸、濟生菟絲子丸、固真散,皆可隨宜擇用。
白話文:
凡因恐懼就失禁的人,是因為心氣不足,往下牽連肝腎導致的,可以用大補元煎、歸脾湯、五君子煎等方劑治療。古代壯陽固澀的方劑,例如茴香益智丸、二氣丹、固脬丸、秘元丹、牡蠣丸、濟生菟絲子丸、固真散,都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