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九必集·雜證謨 (5)
卷之二十九必集·雜證謨 (5)
1. 述古(共六條)
河間曰:小便渾濁,皆屬於熱。如夏月天氣熱則水液渾濁,冬月天氣寒則水清潔,水體清而火體濁故也,如清水火煎自濁。
東垣曰:淋證當分在氣在血而治之,以渴與不渴為辨。如渴而小便不利,熱在上焦氣分,肺金主之。宜用淡滲之藥,以茯苓、澤瀉、琥珀、燈心、通草、車前、瞿麥、萹蓄之類,而清肺金之氣,瀉其火,以滋水之上源也。不渴而小便不利者,熱在下焦血分,腎與膀胱主之。宜用氣味俱陰之藥,如知母、黃柏、滋腎丸是也。
白話文:
河間認為,小便渾濁都是因為體內有熱。就像夏天天氣熱,水就會變得混濁,冬天天氣冷,水就變得清澈一樣。這是因為水性清涼,火性濁熱,就像清水用火燒就會變得渾濁一樣。
東垣則認為,治療淋證要根據是氣分還是血分受熱而分別治療,以是否有口渴來辨別。如果有口渴,小便不利,說明熱在上焦氣分,肺金主之。應該用清淡滲利之藥,例如茯苓、澤瀉、琥珀、燈心、通草、車前、瞿麥、萹蓄等,來清肺金之氣,瀉其火,滋養水源。如果沒有口渴,小便不利,說明熱在下焦血分,腎與膀胱主之。應該用氣味都偏陰的藥,例如知母、黃柏等,或者使用滋腎丸。
除其熱,泄其閉塞,以滋膀胱腎水之下元也。
丹溪曰:淋雖有五,皆屬於熱,治宜解熱利水,以山梔子之類。不可發汗,汗之必便血。
又曰:濁主濕熱。有痰,有虛,赤屬血,白屬氣。大率皆是濕痰流注,宜燥中宮之濕,用二陳加蒼朮、白朮,燥去其濕。去熱宜黃柏、青黛、滑石、山梔。痰盛者,以二陳加南星、蛤粉、神麯糊丸,青黛為衣。虛勞者,不宜峻用寒涼,當用補陰滋腎氣。胃弱者,兼用人參,以柴胡、升麻升其胃中之氣。
白話文:
要消除體內的熱氣,疏通阻塞,滋養膀胱腎臟的水分,也就是滋養下焦。
丹溪說:淋症雖然有五種,但都屬於熱症,治療方法應該以解熱利水為主,可以使用山梔子等藥物。不可發汗,發汗會導致便血。
他又說:濁氣主要由濕熱引起。有痰,有虛,紅色屬於血,白色屬於氣。總的來說,都是濕痰流注所致,應該要燥濕中焦,可以用二陳湯加蒼朮、白朮,燥去濕氣。去熱宜用黃柏、青黛、滑石、山梔。痰盛者,可以用二陳湯加南星、蛤粉、神曲糊丸,外用青黛。虛勞者,不宜使用寒涼藥物,應該補陰滋腎氣。胃弱者,可以用人參,配合柴胡、升麻升提胃氣。
附錄云:人之五臟六腑俱各有精,然腎為藏精之府,而聽命乎心。貴乎水火升降,精氣內持。若調攝失宜,思慮不節,嗜欲過度,水火不交,精元失守,由是而為赤白濁之患。赤濁是心虛有熱,因思慮得之。白濁腎虛有寒,過於淫欲而得之。其狀漩白如油,光彩不定,漩腳澄下,凝如膏糊。
治法:赤者,當清心調氣。白者,溫補下元。又須清上,使水火既濟,陰陽葉和,精氣自固矣。
薛立齋曰:按前證脾肺虛熱者,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。肺腎虛熱者,用黃芩清肺飲送六味丸。肝腎虛熱者,用加味逍遙散送六味丸。勞傷心腎者,清心蓮子飲。鬱結傷脾者,歸脾湯。若鬱怒傷肝脾者,加味逍遙散。若心腎虛弱者,小溫金散。若思慮傷心腎者,茯菟丸。夢遺、精滑、赤白二濁,治法當互參用之。
白話文:
附錄記載:人的五臟六腑都有精氣,但腎臟是儲存精氣的部位,並受心臟的支配。精氣的維持需要水火的調和與升降,精氣內在保持穩定。如果調理失當,思慮過度,慾望過分,水火不能相交,精氣就會失守,從而導致赤白濁症。赤濁是心虛有熱,由於思慮過度引起;白濁是腎虛有寒,過度淫慾所引起。這些病症表現為白色液體如油脂,光澤不穩定,流動後凝固如膏糊。
治療方法:對於赤濁,應清心調氣;對於白濁,則需溫補下元。同時,還需清上,使水火相濟,陰陽調和,精氣自然固守。
薛立齋指出:根據前面的診斷,脾肺虛熱的患者使用「補中益氣湯」配合六味丸;肺腎虛熱的患者使用「黃芩清肺飲」配合六味丸;肝腎虛熱的患者使用「加味逍遙散」配合六味丸;勞累損傷心腎的患者使用「清心蓮子飲」;鬱結傷害脾臟的患者使用「歸脾湯」。若鬱怒傷害肝脾的患者,則使用加味「逍遙散」。心腎虛弱的患者使用「小溫金散」;思慮傷害心腎的患者使用「茯菟丸」。夢遺、精滑、赤白二濁的病症,治療時應相互參考使用上述藥方。
徐東皋曰:淋證初作者,主於實熱,當利之,八正散之屬是也。既利之而不愈,久久而氣下陷者,虛也,宜升其氣,氣升而水自下。升而不愈,必用吐法,吐之而氣自升也。痰多者,用二陳湯,先服後吐。痰氣閉塞者,用二陳湯加木通、香附探吐。
趙氏曰:肝主小便,若肝經血虛,用四物、山梔。若小便澀滯,或莖中作痛,屬肝經濕熱,用龍膽瀉肝湯。若小便頻數,或勞而益甚,屬脾氣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、五味。若小便無度,或淋瀝不禁,乃陰挺痿痹也,用六味地黃丸。若小便澀滯,或補而益甚,乃膀胱結熱也,用五淋散。
白話文:
徐東皋說:淋症剛開始的,主要是因為實熱,應該要利水,像八正散這種藥就是這樣。如果利水後還是沒有好,時間久了氣往下掉,就是虛了,應該要升氣,氣升起來水自然會往下。升氣後還是沒有好,就一定要用吐法,吐掉後氣就會上升。痰多的人,用二陳湯,先喝再吐。痰氣阻塞的人,用二陳湯加上木通、香附來探吐。
趙氏說:肝主小便,如果肝經血虛,就用四物湯、山梔子。如果小便澀滯,或者莖中疼痛,屬於肝經濕熱,就用龍膽瀉肝湯。如果小便頻數,或者勞累後更嚴重,屬於脾氣虛弱,就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藥、五味子。如果小便失禁,或者淋漓不盡,就是陰虛痿痹,就用六味地黃丸。如果小便澀滯,或者補後更嚴重,就是膀胱結熱,就用五淋散。
若脾肺燥熱,不能化生者,黃芩清肺湯。膀胱陰虛,陽無所生者,滋腎丸。膀胱陽虛,陰無所化者,六味丸。若陰痿思色,精不出,莖道澀痛如淋,用加減八味丸料加車前、牛膝。若老人精竭復耗,大小便牽痛如淋,亦用前法溫之。如不應,急加附子,多有生者。
白話文:
若脾肺燥熱,無法正常運化,則需服用黃芩清肺湯。膀胱陰虛,陽氣無法生發者,則需服用滋腎丸。膀胱陽虛,陰氣無法化解者,則需服用六味丸。
若出現陽痿、性慾亢進、精液難以排出、陰莖疼痛如尿道感染等症狀,則需服用加減八味丸,並加入車前子、牛膝。若老年人精氣枯竭且再次耗損,大小便疼痛如尿道感染,也可用上述方法溫補。
若上述方法無效,可緊急添加附子,往往能起死回生。
2. 淋濁論列方
大分清飲(新寒五),小分清飲(新和十),小溫金散(固四三),抽薪飲(新寒三),徙薪飲(新寒四),加減一陰煎(新補九),七正散(寒百十六),八正散(寒百十五),清心蓮子飲(寒三二),導赤散(寒一二二),火府丹(寒百二十),苓朮二陳煎(新和四),綠豆飲(新寒十四),五淋散(寒百十七),水陸二仙丹(固二三),四物湯(補八),清肺飲子(和一五三),萆薢分清飲(熱一六四),二陳湯(和一),滋腎丸(寒一六三),心虛白濁歌(補百一),六味丸(補百二十),八味丸(補一二一),黃芩清肺飲(寒三八),右歸丸(新補五),半夏丸(和三五二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,歸脾湯(補三二),益智湯(熱一六五),加減八味丸(補一二二),人參丸(補百五),菟絲煎(新固三),加味逍遙散(補九三),定志丸(補百十六),茯菟丸(固三八),石刻安腎丸(熱一六八),秘元煎(新固一),固元丹(固三一),龍膽瀉肝湯(寒六三)
白話文:
大分清飲、小分清飲、小溫金散、抽薪飲、徙薪飲、加減一陰煎、七正散、八正散、清心蓮子飲、導赤散、火府丹、苓朮二陳煎、綠豆飲、五淋散、水陸二仙丹、四物湯、清肺飲子、萆薢分清飲、二陳湯、滋腎丸、心虛白濁歌、六味丸、八味丸、黃芩清肺飲、右歸丸、半夏丸、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、益智湯、加減八味丸、人參丸、菟絲煎、加味逍遙散、定志丸、茯菟丸、石刻安腎丸、秘元煎、固元丹、龍膽瀉肝湯,這些都是中醫常用的方劑,每個方劑都有其特定的功效,適用於不同的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