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九必集·雜證謨 (4)
卷之二十九必集·雜證謨 (4)
1. 論證(共四條)
便濁證有赤白之分,有精溺之辨。凡赤者多由於火,白者寒熱俱有之。由精而為濁者,其動在心腎。由溺而為濁者,其病在膀胱、肝、脾。
一、赤濁之證,有溺之赤色者,有帶血而赤者。若見鮮血,則當從血證門溺血條下治之。若溺之黃赤者,此固多有火證,然必赤而痛澀,及別有火脈火證,方可以火證赤濁論治。若或以勞倦過傷,或以久病,或以酒色耗傷真陰,或以素服清涼等藥,愈服愈赤,愈見短少,而且無痛澀等證者,此係水虧液涸,全非赤濁之比。經曰: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,即此類也。
但當溫補下元,使之氣化,水必自清,切不可因小便黃赤,一概皆從火治。
白話文:
便濁症狀分為赤濁和白濁,又可根據來源區分為精溺之濁。一般來說,赤濁多因火熱引起,白濁則可能由寒熱因素造成。由精液導致的濁濁,主要影響心腎;而由尿液導致的濁濁,則與膀胱、肝、脾有關。
赤濁的症狀,包括尿液呈紅色,以及尿液帶有血絲。若出現鮮血,應從血證門溺血條下治療。如果尿液呈黃赤色,雖然多半是火證,但必須同時伴隨赤色且排尿疼痛澀滯,以及其他火脈火證,才能確診為火證赤濁。然而,如果因為勞累過度,久病纏身,或因酒色過度耗傷精氣,或長期服用寒涼藥物導致尿液越發鮮紅、排尿量減少,且無疼痛澀滯等症狀,這屬於水虧液涸,而非赤濁。經書記載:「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」,即指這種情況。
因此,應以溫補下元的方式,使氣化順暢,尿液自然會清澈。不可單憑小便黃赤,就一概而論地採取火證治療方法。
一、白濁證,有濁在溺者,其色白如泔漿。凡肥甘酒醴,辛熱炙爆之物,用之過當,皆能致濁。此濕熱之由內生者也。又有炎熱濕蒸,主客時令之氣,侵及臟腑者,亦能致濁,此濕熱之由外入者也。然自外而入者,少。自內而生者,多。總之,必有熱證熱脈,方是火證。清去其火,則濁無不愈矣。
有濁在精者,必由相火妄動,淫欲逆精,以致精離其位,不能閉藏,則源流相繼,淫溢而下,移熱膀胱,則溺孔澀痛,清濁並至,此皆白濁之因熱證也。及其久也,則有脾氣下陷,土不制濕,而水道不清者,有相火已殺,心腎不交,精滑不固,而遺濁不止者,此皆白濁之無熱證也。有熱者,當辨心腎而清之;無熱者,當求脾腎而固之、舉之。
白話文:
一、白濁症狀,指的是尿液混濁,色澤類似米湯。大部份都是由於過量食用肥厚、甜膩、酒類和辛辣炙烤的食物所導致的。這是因為體內產生了濕熱。另外,外界炎熱與潮濕的氣候侵襲到臟腑也可能導致此症狀,但這種情況相對較少見。大部分情況是由於體內產生了熱度。只要出現熱症和熱脈,就可以確定是火症。清除體內的熱毒,則可以治癒白濁症狀。
對於精液混濁的情況,必定是由於相火不正,性慾失控,使精液失去應有的位置,無法封存,從而導致精液不斷流出,流向膀胱,引起排尿困難和疼痛,並混雜著尿液。這些都是由於熱症引起的白濁症狀。如果長期這樣,可能會出現脾氣下降,脾臟無法控制濕氣,導致尿路不清。或者相火已經被抑制,心腎功能不協調,精液滑落,導致白濁症狀持續存在。對於有熱症的情況,應該分別治療心腎並清除熱毒;對於沒有熱症的情況,則應該尋求脾腎的調整和強化,使之升舉。
治濁之法無出此矣。
淋之為病,小便痛澀滴瀝,欲去不去,欲止不止者是也。是亦便濁之類,而實濁之甚者。但濁出於暫,而久而不已,則為淋證。其證則或有流如膏液者,或出如砂石而痛不可當者,或有如筋條者,或時為溺血、血條者,此淋之與濁誠有不同。故嚴氏有五淋之辨,曰氣、石、血、膏、勞也。
氣淋為病,小便澀,常有餘瀝。石淋,莖中痛,溺如砂石,不得卒出。膏淋,溺如膏出。勞淋,勞倦即發,痛引氣衝。血淋,遇熱即發,甚則溺血,候其鼻頭色黃者,小便難也。大抵此證,多由心腎不交,積蘊熱毒,或酒後房勞,服食燥熱,七情鬱結所致。此嚴氏之說,固已盡之,然淋之初病,則無不由乎熱劇,無容辨矣。
白話文:
治療混濁的方法,沒有比這更有效的了。
淋病的症狀,是小便時疼痛,尿流緩慢,想要排尿卻排不出來,想要停止卻又不能停止。這也是混濁的一種類型,而且是混濁中最嚴重的。但是混濁在短暫的時間內出現,如果長期持續下去,就會變成淋病。其症狀可能包括流如膏脂的尿液,或者排出像砂石一樣的物質且疼痛難忍,也可能像筋條一樣的尿液,或者偶爾會尿血、血線,這淋病和混濁確有不同。所以嚴氏有五種淋病的區分,分別是氣淋、石淋、血淋、膏淋、勞淋。
氣淋的症狀,是小便困難,常常有剩餘的尿液。石淋的症狀,在尿道中疼痛,尿液如砂石,無法迅速排出。膏淋的症狀,尿液像油脂一樣流出。勞淋的症狀,在勞累後發作,疼痛引發上腹部的脹滿感。血淋的症狀,在熱氣影響下發作,嚴重時會尿血,等到鼻頭顏色變黃時,就表示排尿困難。總的來說,這種症狀大多是由於心腎不協調,積聚熱毒,或者是酒後房事過度,服用了燥熱的食物,以及情緒的鬱結所導致。嚴氏的說法已經全面地概括了這些症狀,然而淋病初期的症狀,都無法避免由熱度劇烈所引起,不容辨認。
但有久服寒涼而不愈者,又有淋久不止,及痛澀皆去,而膏液不已,淋如白濁者,此惟中氣下陷,及命門不固之證也。故必以脈以證,而察其為寒、為熱、為虛,庶乎治不致誤。
白話文:
對於長期服用寒涼藥物卻未能痊癒的情況,或者長期尿瀉無法停止,以及尿道疼痛和排尿困難的情況,然而尿液仍然持續流出,呈現白色混濁狀,這通常是中氣下陷或命門不固所導致的症狀。因此,在治療時,必須通過脈象和病情來判斷是寒性、熱性還是虛性,這樣才能避免治療上的錯誤。
2. 論治(共六條)
一、熱蓄膀胱,溺赤熱甚,而或痛或澀者,必當專去其火,宜先用抽薪飲、大分清飲、七正散之類主之。若小水不利,而煩熱難解者,惟綠豆飲為最妙。若兼大便燥結者,宜八正散主之。若微熱不甚,或熱勢稍退者,宜加減一陰煎,或導赤散、火府丹、清心蓮子飲之類主之。若小水不利者,宜清肺飲子主之。
白話文:
膀胱積熱,小便赤熱,甚至疼痛或澀,必須優先清熱。可以先用抽薪飲、大分清飲、七正散等藥物治療。如果小便不暢,煩熱難解,以綠豆飲最為有效。如果同時大便乾燥,則可用八正散治療。如果微熱不嚴重,或熱度稍退,可以使用加減一陰煎,或導赤散、火府丹、清心蓮子飲等藥物治療。如果小便不暢,可以用清肺飲子治療。
一、溺白證。凡如泔如漿者,亦多屬膀胱水道之熱,宜導赤散、徙薪飲之類以清之。若無內熱而溺白者,多由飲食濕滯,宜小分清飲,或苓朮二陳湯減去乾薑以燥之利之。大都濕在腸胃,或在膀胱者,宜二陳湯,或半夏丸,或固元丹之類,皆可擇用。若胞氣不固,而液濁不清者,此亦敗精之屬也,宜秘元煎或水陸二仙丹以固之。
白話文:
溺白證
一、溺白證
凡是尿液像米泔水、漿糊一樣的,大多屬於膀胱水道有熱,應該用導赤散、徙薪飲等藥物來清熱。
二、無內熱而溺白
若患者沒有內熱,但仍然出現溺白現象,多半是由於飲食濕滯引起,可以服用小分清飲,或者將苓朮二陳湯中去除乾薑,以燥濕利水。
三、濕邪位置
總而言之,濕邪如果停留在腸胃,或者在膀胱,可以使用二陳湯、半夏丸、固元丹等藥物,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
四、胞氣不固
如果患者胞氣不固,尿液混濁不清,這屬於敗精之症,應該服用秘元煎或水陸二仙丹來固精。
一、濁在精分者,必因相火妄動,或逆精而然,以致精溺並至。若兼澀痛之甚者,亦宜抽薪飲、大分清飲之類,先去其火,然後再安精氣。及其稍久,痛澀俱去,而惟精濁不止者,當用寧心固腎等劑,宜秘元煎、菟絲煎,或人參丸、定志丸、心虛白濁歌之類主之。
一、命門虛寒,陽氣不固,則精濁時見,而久不能愈者,但當培補命門,宜右歸丸、益志湯、石刻安腎丸、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。若虛本不甚,而胞氣微寒不攝者,宜萆薢分清飲主之。
白話文:
一、當精液混雜時,必定是因為相火過度活動,或者逆向影響了精液,導致精液和混雜物一起排出。如果疼痛和阻塞的症狀非常嚴重,應當使用如「抽薪飲」、「分清飲」這類藥方,先去除熱力,再讓精氣安定。等到症狀稍微緩解,疼痛和阻塞都消失,只有精液混雜持續不減時,應該使用能穩定心神和強固腎臟的藥方,例如「祕元煎」、「菟絲煎」,或者「人參丸」、「定志丸」、「心虛白濁歌」這類藥方來治療。
一、如果命門(位於腰部脊柱兩側,與生命能量相關的部位)虛弱,陽氣不穩定,則會出現精液混雜的情況,並且長期不易痊癒,應當補強命門,可以使用「右歸丸」、「益志湯」、「石刻安腎丸」、「八味地黃丸」這類藥方來治療。如果虛弱的程度不嚴重,只是腹部的氣息微寒,未能有效收納,則可以使用「萆薢分清飲」來治療。
一、治淋之法,大都與治濁相同,凡熱者宜清,澀者宜利,下陷者宜升提,虛者宜補,陽氣不固者宜溫補命門,但當以前法通用,無他技也。
一、血淋證,若在男子,則凡便血不痛者,即為溺血;血來而痛者,即曰血淋,然無非逆血證耳。治法具詳血證門。惟婦人之血淋,則多由衝任經脈之病,大與男子者不同,婦人門另有正條。
白話文:
治疗淋症的方法,大多与治疗浊症相似,凡是热症就应该清热,涩症就应该利水,下陷就应该升提,虚弱就应该补益,阳气不固就应该温补命门,但应该按照以往的通法来运用,没有其他的技巧。
血淋症,如果出现在男性身上,凡是便血不痛的,就叫做溺血;血来伴随疼痛的,就叫做血淋,其实都是逆血症。治疗方法详细记载在血证章节。不过女性的血淋,多半是因为冲任经脉的病变,跟男性很不相同,女性方面另有专门的章节说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