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九必集·雜證謨 (2)
卷之二十九必集·雜證謨 (2)
1. 遺精論列方
小菟絲丸(固三五),家韭子丸(固三四),五君子煎(新熱六),人參丸(補百五),歸脾湯(補三二),大分清飲(新寒五),菟絲煎(新固三),壽脾煎(新熱十六),小分清飲(新和十),遠志丸(補百十三),固精丸(固三十),苓朮菟絲丸(新固五),秘元煎(新固一),秘真丹(固二五),金鎖思仙丹(固十九),固陰煎(新固二),二陰煎(新補十),金鎖正元丹(固十八),左歸丸(新補四),右歸丸(新補五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,五福飲(新補六),八物湯(補十九),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,六味丸(補百二十),八味丸(補一二一),天王補心丹(補百八),益志湯(熱一六五),《經驗》豬肚丸(固四十),逍遙散(補九二),四物湯(補八),辰砂妙香散(固十五),安神丸(寒一四二),溫膽湯(和一五三),柏子養心丸(補百十一),威喜丸(固四五),導赤散(寒一二二),清心蓮子飲(寒三二),豬苓丸(因四八),四苓散(和一八七),萆薢分清飲(熱一六四),神芎丸(攻七二)
白話文:
小菟絲丸:(用於固澀精氣,效果不錯)
家韭子丸:(也是用於固澀精氣,效果良好)
五君子煎:(新方,偏溫熱,適合虛寒體質)
人參丸:(用於大補元氣)
歸脾湯:(用於補益心脾)
大分清飲:(新方,偏寒涼,適合濕熱體質)
菟絲煎:(新方,用於固澀精氣)
壽脾煎:(新方,偏溫熱,用於溫養脾胃)
小分清飲:(新方,藥性平和,主要處理小便問題)
遠志丸:(用於補益心腎)
固精丸:(用於固澀精氣)
苓朮菟絲丸:(新方,用於固澀精氣,並兼顧健脾)
秘元煎:(新方,用於固澀精氣)
秘真丹:(用於固澀精氣)
金鎖思仙丹:(用於固澀精氣)
固陰煎:(新方,用於固攝陰精)
二陰煎:(新方,用於補益陰精)
金鎖正元丹:(用於固澀精氣)
左歸丸:(新方,用於補腎陰)
右歸丸:(新方,用於補腎陽)
補中益氣湯:(用於補益中氣)
五福飲:(新方,用於補益氣血)
八物湯:(用於補益氣血)
十全大補湯:(用於大補氣血)
六味丸:(用於滋補腎陰)
八味丸:(用於溫補腎陽)
天王補心丹:(用於滋養心陰,安神定驚)
益志湯:(偏溫熱,用於益智健腦)
《經驗》豬肚丸:(經驗方,用於固澀精氣)
逍遙散:(用於疏肝解鬱,健脾和胃)
四物湯:(用於補血)
辰砂妙香散:(用於固澀精氣)
安神丸:(偏寒涼,用於安神定驚)
溫膽湯:(用於溫化痰濕,和胃理氣)
柏子養心丸:(用於滋養心血,安神定驚)
威喜丸:(用於固澀精氣)
導赤散:(偏寒涼,用於清瀉心火)
清心蓮子飲:(偏寒涼,用於清心火,利濕)
豬苓丸:(用於利水滲濕)
四苓散:(用於利水滲濕)
萆薢分清飲:(偏溫熱,用於分清泌濁)
神芎丸:(用於活血化瘀)
2. 論外備用方
還少丹(補一三五),心腎丸(補百十二),枸杞子丸(補一四二),金櫻膏(補百),安腎丸(熱一六六,精寒不禁),小安腎丸(熱一六七,陰虛夢遺),玉鎖丹(固二一,不禁),金鎖丹(固十七),金鎖匙丹(固二十,鬼交夢遺),固真散(固二八,暖下元),三仙丸(固四一,遺滑),金櫻丸(固二四),固真丸(固二七,久滑),九龍丸(固四二),水陸二仙丹(固二三),韭子丸(固三三,虛寒漏精),茯菟丸(固三八,思慮傷精),王荊公妙香散(固十六,安神固精)
白話文:
論外備用方
還少丹(屬於補益類,編號135),心腎丸(屬於補益類,編號112),枸杞子丸(屬於補益類,編號142),金櫻膏(屬於補益類,編號100),安腎丸(屬於溫熱類,編號166,用於精液寒冷導致遺精不止),小安腎丸(屬於溫熱類,編號167,用於陰虛導致夢遺),玉鎖丹(屬於固澀類,編號21,用於遺精不止),金鎖丹(屬於固澀類,編號17),金鎖匙丹(屬於固澀類,編號20,用於鬼交導致的夢遺),固真散(屬於固澀類,編號28,用於溫暖下焦元氣),三仙丸(屬於固澀類,編號41,用於遺精滑脫),金櫻丸(屬於固澀類,編號24),固真丸(屬於固澀類,編號27,用於久病滑精),九龍丸(屬於固澀類,編號42),水陸二仙丹(屬於固澀類,編號23),韭子丸(屬於固澀類,編號33,用於虛寒導致的漏精),茯菟丸(屬於固澀類,編號38,用於思慮過度導致的傷精),王荊公妙香散(屬於固澀類,編號16,用於安神固精)。
3. 淋濁
4. 經義
《至真要大論》曰:諸轉反戾,水液渾濁,皆屬於熱。太陽之勝,陰中乃瘍,隱曲不利,互引陰股。
《痿論》曰: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,入房太甚,宗筋弛縱,發為筋痿,及為白淫。
《口問篇》曰: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。
《五癃津液別篇》曰:陰陽不和,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,髓液皆減而下,下過度則虛,虛故腰背痛而脛酸。
《氣厥論》曰:胞移熱於膀胱,則癃溺血。
《評熱病論》曰:小便黃者,少腹中有熱也。
《玉機真藏論》曰:冬脈不及,則令人少腹滿,小便變。
《經脈別論》曰: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,合於四時五臟陰陽,揆度以為常也。
白話文:
身體的各種轉動不順、肢體僵硬、關節屈伸不利,以及體內水液混濁不清,這些都屬於熱證的表現。太陽經的陽氣過盛,會導致陰經部位產生潰瘍或瘡瘍,這些病變隱藏在深處不易察覺,而且會互相牽引到大腿內側。
思慮太多、慾望無法滿足,過度沉迷於性幻想,縱慾過度,會導致男性生殖器官功能失調、鬆弛無力,進而引發筋脈萎軟無力的疾病,以及出現遺精等症狀。
中氣不足,會導致小便的顏色和排泄情況異常。
體內陰陽失調,會使體液向下溢流到陰部,而骨髓內的精髓也會因此減少並向下流失。當這種情況過度發生時,身體就會虛弱,導致腰背疼痛和腿脛痠軟。
當子宮的熱邪轉移到膀胱時,會導致小便不暢或小便帶血。
小便顏色發黃,代表下腹部有熱邪。
冬天脈象微弱不足,會使人感到下腹部脹滿,小便也會出現異常。
飲食進入胃部後,胃會將食物中的精微物質向上輸送到脾臟,脾臟再將精微物質散布到全身,其中一部分會輸送到肺部。肺臟負責調節體內的水液代謝,將水液向下輸送到膀胱。這些水液和精微物質會均勻地分布到全身各處,通過五條經脈運行,與四季的氣候、五臟的陰陽相互配合,從而保持身體的正常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