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八必集·雜證謨 (6)
卷之二十八必集·雜證謨 (6)
1. 述古(共二條)
《聖惠方》云:熱者怕冷水,宜用牙硝、薑黃、雄黃、荊芥等治之。冷者怕熱湯,宜用乾薑、蓽茇等治之。不怕冷熱乃風牙,以豬牙皂角、殭蠶、蜂房、草烏治之。有孔者為蟲牙,宜雄黃、石灰、砂糖等治之。用藥了,皆以溫水漱之。
薛立齋曰:齒痛,若因手足陽明經濕熱,用東垣清胃散。若因風寒入腦,腦痛齒亦痛,用羌活附子湯。若因思慮傷脾,用歸脾湯。若因鬱火所致,用越鞠丸。若因酒面炙爆而發,用清胃散。若因飲食傷脾,用六君子湯。若因勞傷元氣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因脾胃素弱,用六君子、當歸、升麻。
白話文:
《聖惠方》云:
熱痛怕冷水,宜用牙硝、薑黃、雄黃、荊芥等治之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,而且怕喝冷水,這可能是牙齒發熱引起的,可以用牙硝、薑黃、雄黃、荊芥等藥物治療。
冷痛怕熱湯,宜用乾薑、蓽茇等治之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,而且怕喝熱湯,這可能是牙齒發冷引起的,可以用乾薑、蓽茇等藥物治療。
不怕冷熱乃風牙,以豬牙皂角、殭蠶、蜂房、草烏治之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,不論冷熱都不怕,這可能是風邪引起的牙痛,可以用豬牙皂角、殭蠶、蜂房、草烏等藥物治療。
有孔者為蟲牙,宜雄黃、石灰、砂糖等治之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有洞,這可能是蟲牙,可以用雄黃、石灰、砂糖等藥物治療。
用藥了,皆以溫水漱之。
意思是:無論用哪種藥物,都用溫水漱口。
薛立齋曰:
齒痛,若因手足陽明經濕熱,用東垣清胃散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是因手足陽明經濕熱引起的,可以用東垣清胃散治療。
若因風寒入腦,腦痛齒亦痛,用羌活附子湯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是因風寒入侵腦部,導致頭痛牙痛,可以用羌活附子湯治療。
若因思慮傷脾,用歸脾湯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是因思慮過度傷脾引起的,可以用歸脾湯治療。
若因鬱火所致,用越鞠丸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是因鬱火引起的,可以用越鞠丸治療。
若因酒面炙爆而發,用清胃散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是因喝酒、吃烤肉而引起的,可以用清胃散治療。
若因飲食傷脾,用六君子湯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是因飲食不當傷脾引起的,可以用六君子湯治療。
若因勞傷元氣,用補中益氣湯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是因勞累傷元氣引起的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。
若因脾胃素弱,用六君子、當歸、升麻。
意思是:如果牙齒疼痛是因脾胃虛弱引起的,可以用六君子湯、當歸、升麻等藥物治療。
若因腎經陰虛,用六味丸。若因腎經陽虛,用八味丸。若陰陽俱虛,用十補丸。若脾腎虛寒,用安腎丸。徐用誠先生云:凡齒痛惡寒熱等證,屬足、手陽明經。齒搖斷脫,屬足少陰經。齒蝕腫痛出血,皆胃火所致也,亦有諸經錯雜之邪與外因為患者。
白話文:
如果腎經陰虛,就服用六味丸。如果腎經陽虛,就服用八味丸。如果陰陽都虛,就服用十補丸。如果脾腎虛寒,就服用安腎丸。徐用誠先生說:凡是牙痛怕冷熱的症狀,都屬於足、手陽明經。牙齒搖晃脫落,屬於足少陰經。牙齒腐蝕腫痛流血,都是胃火引起的,也有其他經脈的邪氣和外在因素導致的。
2. 附按
《醫統》云:宋·汪丞相之寵,好食厚味。一日,熱大作,齒間壅出有肉,漸大脹滿,口不能閉,水漿不入。一醫用生地黃汁一碗,牙皂角數挺,火上炙熱,蘸汁令盡,為末,敷壅肉上,隨即消縮,不日而愈。
白話文:
《醫統》記載:宋朝汪丞相深受寵愛,喜愛吃肥美的食物。有一天,他突然發熱,牙齒之間長出肉塊,肉塊逐漸腫大,嘴巴無法閉合,水和湯都喝不進去。一位醫生用生生地黃汁一碗,牙皂角幾根,放在火上烤熱,用牙皂角蘸取地黃汁,直到汁液用完,再將牙皂角磨成粉末,敷在腫脹的肉塊上,肉塊馬上就縮小,不久就痊癒了。
3. 針灸法
足內踝二尖(治上牙痛,灸之)、足三里(治上齒痛,灸四十九壯)、手三間(治下齒痛,灸七壯)、列缺(灸七壯,永不發)、合谷(齒齲灸之)、內庭(下牙痛,針灸皆可)、陽谷(治上牙痛,在手外踝骨尖,左灸右,右灸左,十一壯,屢驗神效)、太淵(治風牙)、肩髃(七壯,隨左右灸之)、耳垂下盡骨上穴(灸三壯,痛即止,如神)。
一法治一切牙痛:以草量手中指,至掌後橫紋止,將草折作四分,去三留一,於橫紋後量臂中,隨痛左右灸三壯,即愈。
一、經驗法:於耳前鬢髮尖內有動脈處,隨痛左右用小艾炷灸五七壯,神效。亦不必貼膏藥。如再發,再灸,即可斷根。
白話文:
古代醫書記載,針對牙痛,可分別灸足內踝二尖、足三里、手三間、列缺、合谷、內庭、陽谷、太淵、肩髃等穴位,以及耳垂下盡骨上穴。其中,足內踝二尖、足三里、手三間、陽谷、太淵、肩髃等穴位主要針對上牙痛,列缺可有效預防牙痛再次發生,合谷則用於治療蛀牙,內庭則用於治療下牙痛。
此外,還有一種治療所有牙痛的方法:用草量取手中指長度,至掌後橫紋處,將草折成四分,保留其中一份,再用這份草量取手臂中段長度,隨痛在左右手臂灸三壯,即可痊癒。
另一個經驗方法是,在耳前鬢髮尖內動脈處,隨痛在左右用小艾炷灸五至七壯,效果顯著,而且不必貼膏藥。如果牙痛再次發生,再次灸治即可根治。
4. 齒牙論列方
清胃飲(寒五六),清胃散(寒五四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,抽薪飲(新寒三),冰玉散(新因四六、四七),羌活附子湯(散五九),太清飲(新寒十三),三仙散(因一五四),六君子湯(補五),綠豆飲(新寒十四),藜蘆散(因一五一),瑞竹堂方(因一四九),歸脾湯(補三二),三香散(新因四九),韭子湯(因一四八),麝礬散(因一五五),六味丸(補百二十),玉女煎(新寒十二),丁香散(因一四二),八味丸(補一二一),鎮陰煎(新熱十三),薑黃散(因一六四),左歸丸(新補四),細辛煎(因百四十),赴筵散(因一四五),右歸丸(新補五),二辛煎(新因四五),越鞠丸(和一五四),十補丸(熱一七三),北棗丹(因一五二),巴豆丸(因百五十),安腎丸(因一三八)
白話文:
清胃飲、清胃散、補中益氣湯、抽薪飲、冰玉散、羌活附子湯、太清飲、三仙散、六君子湯、綠豆飲、藜蘆散、瑞竹堂方、歸脾湯、三香散、韭子湯、麝礬散、六味丸、玉女煎、丁香散、八味丸、鎮陰煎、薑黃散、左歸丸、細辛煎、赴筵散、右歸丸、二辛煎、越鞠丸、十補丸、北棗丹、巴豆丸、安腎丸等中藥方劑,分别具有清熱、補益、散寒、解毒等不同功效。
5. 論外備用方
《良方》蘆薈丸(寒一六八,疳蟲),齒牙諸方(詳因陣,一三五至一七四止)
白話文:
《良方》中的蘆薈丸,專治寒涼病症與蟲積疳疾,以及各種與齒牙相關的問題。具體的治療方法和原理請參考書籍中從第168頁開始的「疳蟲」部分,以及從第135頁到第174頁詳細闡述的各種齒牙疾病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