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八必集·雜證謨 (5)
卷之二十八必集·雜證謨 (5)
1. 論外備用方
甘露飲(寒十),加減八味丸(補一二二),《直指》黃芩湯(寒百七,心肺熱),咽喉諸方(詳因陣一七五至二百一止)
白話文:
甘露飲、加減八味丸和黃芩湯都是常用的中藥方劑,甘露飲偏寒性,加減八味丸則偏補益,黃芩湯則清熱解毒,主要針對心肺熱證。書中還詳細記載了治療咽喉疾病的各種方劑,從一七五至二百一頁都有詳細說明。
2. 經義
《上古天真論》曰:女子七歲,腎氣盛,齒更髮長。三七,腎氣平均,故真牙生而長極。丈夫八歲,腎氣實,髮長齒更。三八,腎氣平均,筋骨勁強,故真牙生而長極。五八,腎氣衰,發墮齒槁。八八,則齒髮去。
《邪客篇》曰:天有列星,人有牙齒。
《五味論》帝曰:苦走骨,多食之,令人變嘔,何也?少俞曰:苦入於胃,五穀之氣,皆不能勝苦,苦入下脘,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,故變嘔。齒者,骨之所終也,故苦入而走骨,故入而復出,知其走骨也。
《經脈篇》曰:手陽明之脈,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,入下齒中。足陽明之脈,下循鼻外,入上齒中,還出挾口環唇,下交承漿。
白話文:
《上古天真論》
女子七歲,腎氣盛,齒更髮長。三七,腎氣平均,故真牙生而長極。
意思是:女子七歲,腎氣旺盛,牙齒開始更換,頭髮生長。到了二十一歲(三七),腎氣達到平衡,所以真牙長出,並且長到最長。
丈夫八歲,腎氣實,髮長齒更。三八,腎氣平均,筋骨勁強,故真牙生而長極。
意思是:男子八歲,腎氣充實,頭髮生長,牙齒開始更換。到了二十四歲(三八),腎氣達到平衡,筋骨強壯有力,所以真牙長出,並且長到最長。
五八,腎氣衰,發墮齒槁。八八,則齒髮去。
意思是:四十八歲(五八),腎氣衰退,頭髮開始脫落,牙齒變得枯槁。六十四歲(八八),牙齒和頭髮就會完全脫落。
《邪客篇》
天有列星,人有牙齒。
意思是:天上有許多星星,人有許多牙齒。這句話比喻牙齒如同星星一樣,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《五味論》
帝曰:苦走骨,多食之,令人變嘔,何也?少俞曰:苦入於胃,五穀之氣,皆不能勝苦,苦入下脘,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,故變嘔。齒者,骨之所終也,故苦入而走骨,故入而復出,知其走骨也。
意思是:皇帝問:苦味入於骨,多吃苦味會令人嘔吐,這是為什麼呢?少俞回答:苦味進入胃中,五穀的氣味都無法與苦味相抗衡,苦味進入下脘,三焦的通道全部堵塞不通,所以會嘔吐。牙齒是骨頭的終點,所以苦味入而走骨,才會從口中吐出,可以知道苦味是入骨的。
《經脈篇》
手陽明之脈,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,入下齒中。足陽明之脈,下循鼻外,入上齒中,還出挾口環唇,下交承漿。
意思是:手陽明經的支脈,從缺盆(鎖骨上窩)上行至頸部,穿過面頰,進入下牙齒中。足陽明經的經脈,從鼻外下行,進入上牙齒中,然後再從口邊繞過嘴唇,向下與承漿穴(下唇中央凹陷處)交匯。
簡單來說,就是手陽明經負責支配下牙齒,足陽明經負責支配上牙齒。
《寒熱病篇》曰:臂陽明有入頄遍齒者,名曰大迎,下齒齲取之。臂惡寒補之,不惡寒瀉之。足太陽有入頄遍齒者,名曰角孫,上齒齲取之,在鼻與頄前。方病之時,其脈盛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。骨寒熱者,病無所安,汗注不休。齒未槁,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。齒已槁,死不治。骨厥亦然。
《雜病篇》曰:齒痛,不惡清飲,取足陽明。惡清飲,取手陽明。
白話文:
《寒熱病篇》說:手臂陽明經脈進入眼眶,分布到所有牙齿,稱為大迎,下排牙齿蛀牙就取此穴。手臂发寒就补这个穴位,不发寒就泻这个穴位。足太阳經脈也進入眼眶,分布到所有牙齿,稱為角孫,上排牙齿蛀牙就取此穴,位于鼻和眼眶前缘。疾病发作时,脉象盛,盛则泻之,虚则补之。骨头寒热交替,病人不安,汗流不止。牙齿还没枯萎,就取少阴经在阴股处的络脉。牙齿已经枯萎,就治不好了。骨厥也是如此。
《雜病篇》說:牙痛,不喜歡喝冷水,就取足陽明經。喜歡喝冷水,就取手陽明經。
3. 論證(共四條)
齒牙之病有三證:一曰火,二曰蟲,三曰腎虛。凡此三者,病治各有不同,辨得其真,自無難治之齒病矣。凡火病者,必病在牙床肌肉間,或為腫痛,或為糜爛,或為臭穢脫落,或牙縫出血不止,是皆病在經絡。而上牙所屬,足陽明也,止而不動。下牙所屬,手陽明也,嚼物則動而不休。
此之為病,必美酒厚味,膏粱甘膩過多,以致濕熱蓄於腸胃,而上壅於經,乃有此證。治宜戒厚味,清火邪為主。蟲痛者,其病不在經而在牙,亦由肥甘濕熱,化生牙蟲以致蝕損蛀空,牙敗而痛。治宜殺蟲為主。濕熱勝者,亦宜兼清胃火。腎虛而牙病者,其病不在經而在臟。
白話文:
牙齒的病症有三種:一種是火症,一種是蟲症,一種是腎虛。這三種病症的治療方法各不相同,只要能準確判斷病因,治療牙病就不會困難。
火症的病患,病症一定在牙床的肌肉之間,可能是腫痛、糜爛、臭穢脫落,或者牙縫出血不止,這些都是經絡病變。上牙屬於足陽明經,不活動;下牙屬於手陽明經,咀嚼時會不停地運動。
這種病症的形成原因是過度食用美酒厚味、膏粱甘膩,導致濕熱積聚在腸胃,向上阻塞經絡,才出現這些症狀。治療方法應該是戒掉厚味,以清熱解毒為主。
蟲痛的病患,病症不在經絡而在牙齒本身,也是因為過度食用肥甘濕熱的食物,轉化成牙蟲,導致牙齒被蛀蝕,出現疼痛。治療方法應該是殺蟲為主。如果濕熱過盛,也應該同時清胃火。
腎虛導致的牙病,病症不在經絡而在臟腑。
蓋齒為骨之所終,而骨則主於腎也。故曰:腎衰則齒豁,精固則齒堅。至其為病,則凡齒脆不堅,或易於搖動,或疏豁,或突而不實。凡不由蟲、不由火而齒為病者,必腎氣之不足。此則或由先天之稟虧,或由後天之斫喪,皆能致之,是當以專補腎氣為主。
一、齒有傷於外因者,或以擊損,或以跌撲,或勉強咬嚼堅硬等物,久之無不損齒,此豈藥之可療,知者自當慎也。
一、種齒法:古有晨昏叩齒之說。雖亦可行,然而谷谷震動,終非盡善之道。余每因勞因酒,亦嘗覺齒有浮突之意,則但輕輕咬實,務令漸咬漸齊,或一二次,或日行二三次,而根自固矣。又凡於小解時,必先咬定牙根而後解,則腎氣亦賴以攝,非但固精,亦能堅齒。故餘年逾古稀,而齒無一損,亦大得此二方之力。
白話文:
牙齒是骨骼的末端,而骨骼則受腎臟支配。因此說:「腎臟衰弱就會牙齒鬆動,腎精充盈則牙齒堅固。」牙齒的疾病,像是牙齒脆弱、容易搖晃、牙縫變大、牙齒突出等,如果排除蟲蛀或火氣導致的因素,大多是因為腎氣不足。這可能是先天稟賦不足,也可能是後天損耗所致,治療重點在於補腎氣。
對於外力造成的牙齒損傷,例如撞擊、跌倒、長時間咀嚼堅硬食物等,藥物無法完全治療,明智的人應該注意保護牙齒。
古代有早晚叩齒的說法,雖然也能起到一定作用,但頻繁的震動並非最佳方法。我因為勞累或飲酒,也會感覺牙齒有些浮動,就輕輕地咬合牙齒,務必讓牙齒逐漸咬合齊整,一天一次或兩次,就能讓牙根穩固。另外,每次小便前,都要先咬緊牙根再解手,這樣就能幫助腎氣收斂,不僅能固精,還能堅固牙齒。所以,我雖然年過古稀,但牙齒卻沒有損壞,這都要歸功於這兩種方法。
一、《金丹全書》云:今人漱齒,每以早晨,是倒置也。凡一日飲食之毒,積於齒縫,當於夜晚刷洗,則垢穢盡去,齒自不壞。故云:晨漱不如夜漱,此善於養齒者。今觀智者,每於飯後必漱,則齒至老堅白不壞,斯存養之功可見矣。
白話文:
古人說,現在的人早上才刷牙,那是本末倒置。一天下來,食物殘渣的毒素會累積在牙縫裡,應該在晚上刷牙才能去除髒東西,讓牙齒健康。因此,晚上刷牙比早上刷牙更能保養牙齒。那些聰明的人,每次吃完飯後都會刷牙,所以他們的牙齒到了老了還是堅固潔白,這就是保養牙齒的功效啊。
4. 論治(共六條)
一、陽明熱壅牙痛,宜清胃散、清胃飲之類主之。若火之甚者,宜抽薪飲、太清飲之類主之,皆所以清其源也。若腎陰本虛,胃火復盛,上實下虛,而為熱渴腫痛者,玉女煎為最妙。
一、牙痛外敷之藥,惟辛溫可以散熱,宜細辛煎、丁香散、薑黃散、赴筵散之類主之,然惟二辛煎、三香散為尤妙。
白話文:
陽明經熱氣鬱結導致牙痛,可以使用清胃散、清胃飲等藥物治療,若火氣很旺,則可用抽薪飲、太清飲等藥物治療,這些藥物都是從根本上清熱解毒。若腎陰虛弱,胃火旺盛,上實下虛,導致口渴、腫痛等症狀,則以玉女煎最為有效。
牙痛可以用辛溫藥物外敷來散熱,可以使用細辛煎、丁香散、薑黃散、赴筵散等藥物,其中二辛煎和三香散效果更佳。
一、蟲牙蛀空疼痛,宜《瑞竹堂方》韭子湯、巴豆丸、藜蘆散,皆可擇而用之。
一、牙縫出血不止,無非胃火所致,宜以前清胃等藥主之。亦有陰虛於下,格陽於上,則六脈微細,全非實熱火證。牙縫之血,大出不能止,而手足厥冷者,速宜以鎮陰煎主之。若誤用寒涼,必致不救。
一、腎虛牙齒不固,或搖動,或脆弱浮突者,雖宜以補腎為主,然亦當辨其寒熱。凡左歸丸、六味丸,可壯腎中之陰;右歸丸、八味丸,可補腎中之陽,須通加骨碎補丸服尤妙。若齒牙浮動脫落,或牙縫出血,而口不臭,亦無痛者。總屬陰中之陽虛,宜安腎丸之類主之。
白話文:
牙齿蛀空疼痛,可以用《瑞竹堂方》中的韭子汤、巴豆丸、藜蘆散来治疗,选择其中一种即可。
牙缝出血不止,通常是胃火旺盛导致的,可以用清胃的药物来治疗。但也可能是阴虚导致的,表现为脉象细弱,并非实热火证。如果牙缝出血不止,同时手脚冰冷,就要用镇阴煎来治疗。误用寒凉药物,会导致病情恶化。
肾虚导致牙齿松动、脆弱或脱落,需要以补肾为主,但也要区分寒热。左归丸、六味丸可以补肾阴;右归丸、八味丸可以补肾阳。可以同时服用骨碎补丸,效果更好。如果牙齿松动脱落、牙缝出血,但没有口臭和疼痛,说明是肾阴虚,可以用安肾丸来治疗。
一、走馬牙疳,牙床腐爛,齒牙脫落。謂之走馬者,言其急也。此蓋熱毒蘊蓄而然。凡病此者,大為凶候。初見此證,速宜內瀉陽明之火,兼以綠豆飲常服之;外用冰白散、三仙散、麝礬散、北棗丹之類敷之。丹溪法曰:用干北棗燒存性,同枯白礬為末敷之,神效。
白話文:
牙床腐爛,牙齿脱落,这种病症发展迅速,称为“走马牙疳”。这是由于体内热毒积累所致,预后很不乐观。一旦发现,应尽快清泻阳明经火,并常服绿豆饮;外用冰白散、三仙散、麝礬散、北枣丹等药敷患处。丹溪先生的方法是:将干北枣烧成灰,与枯白矾研末外敷,效果显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