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八必集·雜證謨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八必集·雜證謨 (4)

1. 述古(共二條)

張子和曰:喉痹病,大概痰火所致。急者,宜吐痰,後復下之。上下分消而愈。又甚者,以針刺去血,然後用藥吐下,此為治之上策。若人畏懼而委曲旁求,瞬息喪命。治喉痹之火,與救火同,不容少待。《內經》曰:火鬱發之。發,散也,吐中有發散之義,出血者,亦發散之端也。

治斯疾者,毋執緩方、小方而藥之,曰:吾藥乃王道,不動臟腑。若幸遇疾之輕者而獲愈,疾之重者循死矣,豈非誤殺也耶。

龐氏曰:伏氣之病,古方謂之腎傷寒,謂非時有暴寒中人,毒氣伏於少陰經,始初不病,旬月乃發,脈微弱,法當以傷寒治之。非喉痹之病也。次必下痢。愚按:此證亦所嘗有,是必以少陰、少陽之火令,太陽之寒令,太陰之濕令,而復兼風寒之邪者,皆有此證。故治此者,不必治喉痹,但治外邪,其喉自愈。即如新方諸柴胡飲,及散陣諸方,皆可隨宜酌用。

白話文:

張子和說,喉痹病大多是痰火引起的。病情急迫的,應該先吐出痰,然後再瀉下,上下一起消散便可痊癒。病情更嚴重的,用針刺出血,再用藥物吐瀉,這是最佳的治療方法。如果病人害怕而拖延,到處求醫,就會很快喪命。治療喉痹的火熱,就像救火一樣,不容得半點耽擱。《內經》說:「火鬱發之。」發,就是散的意思,吐痰中就包含著發散的意義,出血也是發散的一種方式。

治療這種病,不要固執地使用緩和的藥方或小方,自以為是的說:「我的藥方是王道,不會傷及臟腑。」如果碰巧遇到病情輕微的病人而治癒了,病情嚴重的病人卻因此而喪命,那豈不是誤殺嗎?

龐氏說,伏氣的病,古方稱之為腎傷寒,是指在非時節突然遭受寒邪侵襲,毒氣潛伏在少陰經,初期沒有病症,經過十幾天甚至幾個月才發作,脈象微弱,應該按照傷寒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這並不是喉痹的病。這種病之後必然會出現腹瀉。我仔細研究,這種症狀確實有,應該是少陰、少陽的火熱之氣,與太陽的寒邪之氣,太陰的濕邪之氣,以及風寒之邪共同作用引起的。所以治療這種病,不必特意針對喉痹,只要治療外邪,喉嚨自然就會好。例如新方中的柴胡飲,以及散陣的各種藥方,都可以根據情況適量使用。

2. 格陽喉痹新按

余友王蓬雀,年出三旬,初未識面。因患喉痹十餘日,延余診視。見其頭面浮大,喉頸粗極,氣急聲啞,咽腫口瘡,痛楚之甚,一婢倚背,坐而不臥者,累日矣。及察其脈,則細數微弱之甚。問其言,則聲微似不能振者。詢其所服之藥,則無非芩、連、梔、柏之屬。此蓋以傷陰而起,而復為寒涼所逼,以致寒盛於下,而格陽於上。

即水飲之類俱已難入,而尤畏煩熱。余曰:危哉,再遲半日,必不救矣。遂與鎮陰煎,以冷水頓冷,徐徐使咽之。用畢一煎,過宿而頭項腫痛盡消如失。餘次早見之,則癯然一瘦質耳,何昨日之巍然也。遂繼用五福飲之類,數劑而起。疑者,始皆駭服。自後,感余再生,遂成莫逆。

白話文:

我的朋友王蓬雀,年紀三十出頭,我以前沒見過他。他患喉嚨阻塞十多天,請我診治。看見他頭面浮腫,喉頸異常粗大,呼吸急促,聲音嘶啞,咽喉腫痛,口生瘡口,痛苦難忍,一個婢女扶著他,坐著不能躺下,已經好幾天了。診脈時,發現脈搏細弱微小。問他說話,聲音微弱,好像發不出聲音。詢問他服用的藥物,都是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側柏之類。這顯然是因傷陰而導致,又因寒涼之物逼迫,導致寒氣在下而陽氣在上。

就連水飲之類都難以下嚥,而且特別害怕煩熱。我說:情況危急,再晚半日,就救不回來了。於是,我給他開了鎮陰煎,用冷水迅速冷卻,讓他慢慢吞服。服完一劑之後,過了一夜,頭項腫痛完全消失,就像沒發生過一樣。第二天早上我去看他,發現他瘦弱不堪,哪裡還有昨天那副臃腫的樣子?於是,我接著開了五福飲等類似的藥方,服藥幾劑之後就痊癒了。開始大家都驚訝地服藥,後來,他們感激我救活了他,於是我們成為了莫逆之交。

3. 虛損喉癬新按

一、來宅女人,年近三旬,因患虛損,更兼喉癬疼痛,多醫罔效。余診其脈,則數而無力。察其證,則大便溏泄。問其治,則皆退熱清火之劑。然愈清火而喉愈痛。察之既確,知其本非實火,而且多用寒涼,以致肚腹不實,總亦格陽之類也。遂專用理陰煎及大補元煎之類出入間用,不半月而喉痛減,不半年而病全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住在這裡的婦女,年紀將近三十歲,因為患了虛損,又兼有喉嚨癬痛的毛病,看過許多醫生卻都沒有效果。我診斷她的脈象,發現脈搏雖然跳得快,但卻沒有力氣。觀察她的症狀,發現她的大便稀溏。詢問她以往的治療方法,都是一些清熱瀉火的藥方。然而,越清火,她的喉嚨反而越痛。仔細觀察後,我確定她的病症不是實火造成的,而是因為長期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脾胃虛弱,腹中空虛,屬於陽氣虛衰的類型。於是,我專門使用理陰煎和大補元煎之類的方劑,交替服用。不到半個月,她的喉嚨疼痛就減輕了;半年後,她的病就完全治癒了。

4. 小兒吞釘新按

一、王氏子,甫周歲,其母以一鐵釘與之玩弄,不覺納之口中,吞入喉間,其父號呼求救。余往視之,但見其母倒提兒足,以冀其出,口鼻皆血,危劇之甚。余曉之曰:豈有倒懸可以出釘而能無傷命者哉?因速令抱正,遂聞啼聲。余曰:釘已下咽,不在喉矣。其父曰:嬌嫩之臟,安能堪此?但因其哀求之切,不得不允,姑以慰之,然計無從出,而逼索方藥,頃刻數四。餘隻得靜坐齋頭,潛思熟計,亦無所得,乃取本草一玩,覬啟其幾。

見所載曰:鐵畏朴硝。遂得一計,乃用活磁石一錢,朴硝二錢,並研為末,付其父。令以熬熟豬肉加蜜和調藥末與之,於申末之頃盡吞之。至次早,其父匍匐階前曰:昨於三鼓時,忽解下一物,大如芋子,瑩如蓴菜,潤滑無稜,藥護其外,撥而視之,則釘在其中矣。持以視余,乃京中釘鞋所用蘑菇釘也。

白話文:

王家的小孩刚满周岁,他母亲拿着一枚铁钉给他玩耍,孩子不小心把铁钉吞进了喉咙。孩子的父亲慌张地呼喊求救。我赶到现场,看到孩子母亲倒提着孩子的双脚,试图让铁钉掉出来,孩子口鼻流血,情况十分危急。我告诉她,倒提孩子不可能让铁钉掉出来,反而会危及孩子的性命。我立即让她把孩子抱正,孩子立刻哭了起来。我告诉她,铁钉已经下咽,不在喉咙里了。孩子的父亲担忧地说,这么小的孩子,怎么可能承受得了铁钉?虽然他知道孩子不可能承受得了铁钉,但还是哀求我一定要救救他的孩子。我虽然没有把握,但还是答应了他,为了安慰他,他不断地催促我开方子。我只能静坐在房间里仔细思考,却毫无头绪,便拿起本草书翻阅,希望能找到方法。

书上记载,铁怕朴硝。我顿时有了主意,就用活磁石一钱,朴硝二钱,研磨成粉,交给孩子的父亲,让他用熬熟的猪肉加蜜调和药粉给孩子吃,在申末时全部吞下。第二天早上,孩子的父亲跪在我面前,说昨晚三更时,孩子突然吐出一样东西,大小像芋头,光滑如莼菜,润滑无棱,外面包裹着药,剥开一看,铁钉就在里面。他拿着铁钉给我看,正是京城钉鞋用的蘑菇钉。

其父索其方,並問其故。余曰:所用者,芒硝、磁石耳。蓋硝非磁石不能使藥附釘,磁石非硝不能逐釘速出,非油則無以潤,非蜜則未必吞。合是四者,則著者著,逐者逐,潤者潤,同功合力,裹護而出矣。公亦以為然否?其父手額稱謝曰:神哉!不可泯也,宜筆記之,以資後人之識焉。

白話文:

他父親問我要方子,並且詢問原因。我說:「我用的藥材是芒硝和磁石耳。因為硝石必須依賴磁石才能附著在釘子上,磁石也必須依賴硝石才能快速地將釘子驅逐出來,沒有油就不能潤滑,沒有蜜也無法讓釘子順利吞服。將這四種藥材合在一起,就如同著者附著,逐者驅逐,潤者潤滑,同心協力,將釘子包裹保護著排出體外。您認為如此是否合理?」他父親連忙用手撫摸著額頭,感謝說道:「神乎其技!不可磨滅,應該記錄下來,以便後人學習借鑒。」

5. 附按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咽間作痛,兩月後始潰而不斂,遍身筋骨亦痛,諸藥不應。先以土萆薢湯數劑而斂,更以四物湯倍加土茯苓、黃耆,二十餘劑,諸證悉愈。又一彌月小兒,先於口內患之,後延於身,年餘不愈。以土茯苓為末,乳汁調服,母以白湯調服,月餘而愈。又一男子以生廣瘡,服輕粉稍愈,後復發,又服輕粉稍愈;繼後大發,喉齶潰蝕,與鼻相通,臂腿數枚如桃大,潰年餘不斂。虛證悉具,投以萆薢湯為主,佐以健脾諸藥,月餘而安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曾治療一位婦女,她的咽喉疼痛,兩個月後才潰爛,但傷口卻一直無法癒合,全身筋骨也都疼痛,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。薛立齋先用土萆薢湯治療數劑,使傷口癒合,之後再以四物湯,並加倍使用土茯苓和黃耆,連續服用二十多劑,各種症狀都痊癒了。

此外,還有一位剛滿月的嬰兒,最初患病於口腔,後來蔓延至全身,持續一年多都未痊癒。薛立齋將土茯苓研磨成粉末,用母乳調和給嬰兒服用,母親則用白湯調和服用,一個多月後嬰兒痊癒。

還有一位男子患有生廣瘡,服用輕粉後稍有好轉,但後來又復發,再次服用輕粉後又稍微恢復,隨後卻嚴重發作,喉嚨和上顎潰爛,與鼻腔相通,手臂和腿部出現數個如桃子般大小的潰爛,持續一年多都未癒合。患者呈現虛弱的症狀,薛立齋以萆薢湯為主要藥物,輔以健脾的藥物治療,一個多月後病症痊癒。

又一婦人,臉鼻俱蝕,半載不斂,治以前藥而愈。按此方本治淫瘡,味甘而利,善去濕熱,和血脈。所以凡諸瘡毒,皆宜用之,其效未可盡述。

白話文:

又有一位婦女,臉與鼻子都受到損傷,持續了半年仍未痊癒。經過使用先前的藥物治療後,她終於康復了。根據這份方子原本是用來治療性病,味道甘甜且有清利效果,能很好地去除濕熱,調和血液循環。因此,對於各種傷口和毒癥,都適合使用這種方法,其療效無法完全描述。

6. 咽喉論列方

抽薪飲(新寒三),徙薪飲(新寒四),土萆薢湯(外一九九),一陰煎(新補八),二陰煎(新補十),仙遺糧湯(外一九八),五福飲(新補六),獨參湯(補三五),六味地黃湯(補百二十),四物湯(補八),二陳湯(和一),滋陰八味煎(新寒十七),綠豆飲(新寒十四),理陰煎(新熱三),加減一陰煎(新補九),雪梨漿(新寒十六),鎮陰煎(新熱十三),普濟消毒飲(寒十三),五寶丹(外二百五),四陰煎(新補十二),牛黃益金散(因一八五),蜜附子(因一八四),代匙散(新因四八),大補元煎(新補一),八味地黃丸(補一二一)

白話文:

抽薪飲、徙薪飲、土萆薢湯、一陰煎、二陰煎、仙遺糧湯、五福飲、獨參湯、六味地黃湯、四物湯、二陳湯、滋陰八味煎、綠豆飲、理陰煎、加減一陰煎、雪梨漿、鎮陰煎、普濟消毒飲、五寶丹、四陰煎、牛黃益金散、蜜附子、代匙散、大補元煎、八味地黃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