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2)
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2)
1. 論治(共十二條)
凡瘧疾初作,必多寒熱,大抵皆屬少陽經病。其於初起,當專以散邪為主。若果形氣無傷,而脈證別無他故者,但宜正柴胡飲,或三柴胡飲主之。少者一、二劑,多者三、四劑,無有不愈。若氣體本弱而感邪為瘧,即宜四柴胡飲為妙,勿以初起而畏之弗用也。
一、治瘧當辨寒熱,寒勝者即為陰證,熱勝者即為陽證。蓋有素稟之寒熱,有染觸之寒熱,然必其表裡俱有熱邪,方是火證。若瘧至則熱,瘧止則退,而內無煩熱閉結等證,則不得以火證論治。若內外俱有火證,而邪有不散者,一柴胡飲主之。若邪入陽明,內熱之甚,而邪有未散者,宜柴胡白虎煎。若邪入肝腎,而熱極動血者,宜柴芩煎。
一、瘧有寒證,如無虛邪,而但以寒邪不能散,或多中寒者,宜二柴胡飲。若以寒勝而兼氣虛,邪有不解者,宜四柴胡飲,或補中益氣湯加乾薑、官桂。若寒甚熱少,脈遲而兼背惡寒,或多嘔惡泄瀉者,必用麻桂飲,或大溫中飲。
一、中氣虛弱不能勝邪,而邪不能解者,病在脾肺氣分,宜補中益氣湯、五柴胡飲。若陰虛血液不充而邪不能解者,病在肝腎精分,宜補陰益氣煎、歸柴飲。此證極多,其效尤捷。若發時其寒如冰,其熱如烙,而面赤如脂,渴欲飲水,而熱退即不渴者,以六味地黃湯加柴胡、芍藥、肉桂,大劑一服,即可愈。若元氣虛寒之甚,陽不勝陰而邪不能解者,大溫中飲。
若元氣虛甚,或衰老積弱者,則不必兼用攻邪,只當以正氣為主,但使元氣不敗,則邪氣無有不服,宜大補元煎,或十全大補湯之類主之。而又惟休瘧飲為最妙。
一、瘧疾屢散之後,取汗既多,而病不能止者。必以過傷正氣,而正不勝邪,則雖止微邪猶然不息,但使元氣之虛者一振,散者一收,則無不頓然愈矣,宜三陰煎、五福飲,或小營煎、休瘧飲主之。若有微寒者,宜大營煎,或理中湯。若微有火者,宜一陰煎。若多汗不收者,宜五陰煎之類主之。
一、瘧疾久不能愈者,必其脾腎俱虛,元氣不復而然。但察其脈證,尚有微邪不解者,當專以補中益氣湯為主。若邪氣已盡而瘧有不止者,則當專補元氣,以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,或大補元煎之類主之。若腎陰不足,而精不化氣者,宜理陰煎最效。若陰邪凝滯而久不愈者,宜於前藥加薑、桂、附子。
一、瘧作而嘔吐惡食者,雖曰少陽之邪為嘔吐,然實由木邪乘胃所致。但解去外邪,嘔當自止,宜柴陳煎,或正柴胡飲加半夏主之。若脾胃氣虛而寒邪乘之,則最多嘔惡之證,宜溫胃飲、理中湯、養中煎之類主之。若虛寒連及命門,火不生土而作嘔者,宜理陰煎、右歸飲之類主之。
若兼食滯而作嘔者,必多脹滿,宜加陳皮、砂仁、山楂、厚朴之類為佐。若兼火邪者,必多熱渴、躁煩、秘結,宜以黃芩、黃連之類為佐;若火在陽明甚者,宜加石膏。若兼寒者,必胃口怕寒,或吞酸,或噯腐,或噁心。得熱稍可者,宜以薑、桂、附子、吳茱萸之類為佐。
白話文:
瘧疾剛開始發作時,通常會有忽冷忽熱的症狀,大多是屬於少陽經的問題。在剛發作的時候,應該以驅散邪氣為主。如果身體狀況沒有受損,而且脈象和症狀也沒有其他問題,只要用正柴胡飲或三柴胡飲來治療就可以了。輕微的吃一兩劑,嚴重的吃三四劑,通常都能痊癒。如果身體本來就虛弱,又感染了邪氣而得了瘧疾,就適合用四柴胡飲,不要因為剛發病就害怕而不敢用。
一、治療瘧疾要區分寒熱,寒氣偏盛的就是陰證,熱氣偏盛的就是陽證。有些人本來體質就偏寒或偏熱,有些人是感染了寒邪或熱邪,但一定要表裡都有熱邪,才能算是火證。如果瘧疾發作時才發熱,停止發作就退熱,而且體內沒有煩躁、悶結等症狀,就不能當作火證來治療。如果表裡都有火證,而且邪氣沒有散去,就用一柴胡飲來治療。如果邪氣侵入陽明經,體內熱得很嚴重,而且邪氣沒有散去,就用柴胡白虎煎。如果邪氣侵入肝腎,熱到極點導致出血,就用柴芩煎。
一、瘧疾有寒證,如果不是因為身體虛弱而感染的邪氣,只是單純因為寒邪不能散去,或是受寒太嚴重,就用二柴胡飲。如果是寒氣偏盛又加上氣虛,邪氣沒有散去,就用四柴胡飲,或是補中益氣湯加上乾薑、肉桂。如果寒氣非常嚴重,熱氣很少,脈搏遲緩而且背部怕冷,或是常常嘔吐、腹瀉,就一定要用麻桂飲,或是大溫中飲。
一、如果中氣虛弱,無法戰勝邪氣,導致邪氣無法消散,病在脾肺的氣分,就用補中益氣湯、五柴胡飲。如果陰虛,血液不足,導致邪氣無法消散,病在肝腎的精分,就用補陰益氣煎、歸柴飲。這種情況非常多見,而且效果很快。如果發作時冷得像冰,熱得像烙鐵,臉色紅得像胭脂,口渴想喝水,退熱後就不口渴,就用六味地黃湯加上柴胡、芍藥、肉桂,大量服用一劑就能痊癒。如果元氣虛寒非常嚴重,陽氣無法戰勝陰氣,導致邪氣無法消散,就用大溫中飲。
如果元氣虛弱到極點,或是年老體衰,就不需要同時用藥來驅散邪氣,只要以補養正氣為主,只要元氣不衰敗,邪氣自然就會消失,可以用大補元煎,或是十全大補湯之類的藥方。其中,休瘧飲效果最好。
一、瘧疾經過多次治療,出汗很多,但病情還是沒有好轉,一定是過度損傷了正氣,導致正氣無法戰勝邪氣。即使是很小的邪氣,也無法去除。只要能振奮元氣,讓散失的氣收回來,病情自然就會痊癒。可以用三陰煎、五福飲,或是小營煎、休瘧飲來治療。如果有輕微的寒氣,就用大營煎,或是理中湯。如果稍微有點火氣,就用一陰煎。如果出汗很多且無法停止,就用五陰煎之類的藥方。
一、瘧疾長時間無法痊癒,一定是脾腎都虛弱,元氣無法恢復所導致。只要觀察到脈象和症狀,還有輕微的邪氣沒有散去,就應該專心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如果邪氣已經完全散去,但瘧疾仍然沒有停止,就應該專心補養元氣,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,或是大補元煎之類的藥方。如果腎陰不足,精氣無法化為氣,就用理陰煎效果最好。如果陰邪凝滯,長時間無法痊癒,可以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生薑、肉桂、附子。
一、瘧疾發作時會嘔吐、噁心,不想吃東西,雖然說是少陽經的邪氣導致嘔吐,但其實是肝木的邪氣侵犯了胃所導致的。只要能去除外邪,嘔吐自然就會停止,可以用柴陳煎,或是正柴胡飲加上半夏來治療。如果是脾胃氣虛,又被寒邪侵犯,就會有很嚴重的嘔吐症狀,可以用溫胃飲、理中湯、養中煎之類的藥方。如果虛寒影響到命門,火無法生土而導致嘔吐,可以用理陰煎、右歸飲之類的藥方。
如果同時有飲食積滯而導致嘔吐,就會常常感到腹脹,可以加入陳皮、砂仁、山楂、厚朴等藥材來輔助治療。如果同時有火邪,就會常常感到口渴、煩躁、便秘,可以加入黃芩、黃連等藥材來輔助治療;如果火邪在陽明經很嚴重,可以加入石膏。如果同時有寒邪,就會感到胃部怕冷,或是吞酸、噯氣、噁心,稍微得到溫暖就會好一點,可以加入生薑、肉桂、附子、吳茱萸等藥材來輔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