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六理集·雜證謨 (22)
卷之十六理集·雜證謨 (22)
1. 述古(共三條)
《活人書》云:頭痛者,陽證也。太陽證頭痛,發熱惡寒,無汗麻黃湯,有汗桂枝湯。若已發汗,或未發汗,頭痛如破者,連須蔥白湯,不止者,葛根蔥白湯。陽明證頭痛,不惡寒反惡熱,胃實也,調胃承氣湯。少陽頭痛,小柴胡湯。太陰少陰並無頭痛之證。仲景只有厥陰一證,吳茱萸湯。
東垣曰:《金匱真言論》云:東風生於春,病在肝,俞在頸項,故春氣者,病在頭。又諸陽會於頭面,如足太陽膀胱之脈,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巔,上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病沖頭痛。又足少陽膽之脈,起於目銳眥,上抵頭角,病則頭角額痛。夫風從上受之,風寒傷上,邪從外入,客於經絡,令人振寒頭痛,身重惡寒,治在風池、風府,調其陰陽,有餘則瀉,不足則補,汗之則愈,此傷寒頭痛也。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者,腸胃之所生,乃氣虛頭痛也。
心煩頭痛者,病在耳中,過在手巨陽、少陰,乃濕熱頭痛也。如氣上不下,頭痛巔疾者,下虛上實也,過在足少陰、巨陽,甚則入腎,寒濕頭痛也。如頭半寒痛者,先取手少陽、陽明,後取足少陽、陽明,此偏頭痛也。有真頭痛者,甚則腦盡痛,手足寒至節,死不治。有厥逆頭痛者,所犯大寒,內至骨髓,髓者,以腦為主,腦逆故令頭痛,齒亦痛。
凡頭痛每以風藥治之者,總其大體而言之也。高巔之上,惟風可到,故味之薄者,陰中之陽,乃自地昇天者也。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。故太陽頭痛,惡風,脈浮緊,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麻黃之類為主。陽明頭痛,自汗,發熱惡寒,脈浮緩長實者,升麻、葛根、白芷為主。少陽經頭痛,脈弦細,往來寒熱,柴胡為主。
太陰頭痛,必有痰疾,體重或腹痛,為痰癖,其脈沉緩,蒼朮、半夏、南星為主。少陰頭痛,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,為寒厥,其脈沉細,麻黃、附子、細辛為主。厥陰頭項痛,或吐痰沫,厥冷,其脈浮緩,吳茱萸湯主之。血虛頭痛,當歸、川芎為主。氣虛頭痛,人參、黃耆為主。
氣血俱虛頭痛,調中益氣湯少加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,其效如神。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痰厥頭痛藥也。清空膏,乃風濕熱頭痛藥也。羌活附子湯,治厥陰頭痛藥也。如濕氣在頭者,以苦吐之,不可執方而治。先師嘗病頭痛,發時兩頰青黃,眩運,目不欲閉,懶言,身體沉重,兀兀欲吐。
潔古曰:此厥陰、太陰合病,名曰風痰,以《局方》玉壺丸治之,更灸俠谿穴即愈。是知方者體也,法者用也,徒執體而不知用者弊,體用不失,可謂上工矣。
立齋曰:久頭痛多主於痰,痛甚者乃風毒上攻,有血虛者,有諸經氣滯者,有氣虛者,有四氣外傷者,有勞役所傷者,有可吐者,有可下者,當分虛實寒熱兼變而治之。若夫偏正頭風,久而不愈,乃內挾痰涎風火,郁遏經絡,氣血壅滯,甚則目昏緊小,二便秘澀,宜砭出其血以開鬱解表。
余嘗治尚寶劉毅齋,但怒則兩太陽作痛,先用小柴胡加茯苓、山梔子,後用六味丸以生腎水而再不發。譚侍御每頭痛必吐清水,不拘冬夏,吃薑便止。余作中氣虛寒,用六君子、當歸、黃耆、炮姜而瘥。商儀部,勞則頭痛,余作陽虛不能上升,以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而痊。
白話文:
**《活人書》**說:頭痛通常是陽證。太陽經頭痛,會發燒、怕冷,沒有汗就用麻黃湯,有汗就用桂枝湯。如果已經發過汗,或者沒有發汗,頭痛像要裂開一樣,用連須蔥白湯,如果還沒好就用葛根蔥白湯。陽明經頭痛,不會怕冷反而怕熱,是胃裡有實熱,用調胃承氣湯來處理。少陽經頭痛,就用小柴胡湯。太陰和少陰經一般不會有頭痛的症狀。張仲景認為厥陰經有頭痛,可以用吳茱萸湯來處理。
李東垣說:《金匱真言論》提到:東風在春天產生,疾病會影響到肝臟,病位會反映在頸項,所以春天的氣候容易引發頭痛。另外,很多陽經都會匯集在頭部和臉部,像是足太陽膀胱經,從眼睛內角開始,向上走到額頭交會於頭頂,進入腦部,然後再出來到後頸,如果經絡阻塞就會引起頭痛。還有足少陽膽經,從眼睛外角開始,向上走到頭的兩側和額頭,如果經絡阻塞就會引起頭的兩側和額頭痛。風邪是從頭部侵入,風寒侵襲頭部,邪氣從外部進入經絡,會讓人感到寒冷發抖、頭痛、身體沉重、怕冷,這種情況治療重點在風池穴、風府穴,要調整陰陽平衡,有餘的就洩掉,不足的就補上,發汗後就會好轉,這是傷寒引起的頭痛。如果頭痛還伴隨耳鳴、九竅不通暢,通常是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,這屬於氣虛頭痛。
心煩頭痛,病根在耳朵裡,問題出在手太陽、少陰經,這種通常是濕熱引起的頭痛。如果氣往上衝,頭頂痛,這是屬於下虛上實,問題出在足少陰、太陽經,嚴重的話會影響腎臟,這是寒濕引起的頭痛。如果是頭的一邊痛,要先處理手少陽、陽明經,再處理足少陽、陽明經,這是偏頭痛。如果頭痛到很嚴重,甚至連腦子都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,這種情況很危險無法醫治。還有一種頭痛是因寒邪侵入到骨髓,骨髓主要指腦,腦部功能失調就會引起頭痛,連牙齒也會痛。
一般來說,頭痛常常用祛風藥來治療,是因為頭部是風邪容易到達的地方,所以藥性要選用輕清能上升的。但還是要考慮到三陰三陽經的不同狀況。例如太陽經頭痛,會怕風,脈象浮緊,可以用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麻黃之類的藥物來處理。陽明經頭痛,會自己流汗,發燒怕冷,脈象浮緩而有力,可以用升麻、葛根、白芷之類的藥物。少陽經頭痛,脈象細弦,會時冷時熱,可以用柴胡為主藥。
太陰經頭痛,通常伴隨痰液,身體沉重或肚子痛,這是因為體內有痰濕,脈象沉緩,可以用蒼朮、半夏、南星為主藥。少陰經頭痛,是三陰三陽經氣血運行不順暢,腳會冰冷、氣往上衝,這是寒邪引起的,脈象沉細,可以用麻黃、附子、細辛為主藥。厥陰經頭痛,可能會吐出痰沫,手腳冰冷,脈象浮緩,可以用吳茱萸湯。血虛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當歸、川芎為主藥。氣虛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為主藥。
如果氣血都虛弱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調中益氣湯,再稍微加一些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,效果會很好。半夏白朮天麻湯,是用來治療痰引起的頭痛。清空膏,是用來治療風濕熱引起的頭痛。羌活附子湯,是用來治療厥陰經頭痛。如果濕氣在頭部,可以用苦味的藥物來吐出濕氣,不能只照著藥方用藥,要根據狀況來調整。我的老師曾經頭痛,發作時兩頰會呈現青黃色,頭暈,眼睛不想張開,懶得說話,身體沉重,想吐。
朱丹溪認為:這是厥陰和太陰經同時發病,叫做風痰,可以用《局方》的玉壺丸來治療,再針灸俠谿穴就會好。由此可知,藥方是固定的,而使用方法是靈活的,如果只知道藥方卻不知道怎麼靈活運用,就會有弊端,能把藥方和方法都運用得當,才是厲害的醫生。
李時珍說:長期的頭痛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痰,痛得很厲害的,通常是風邪毒素往上衝,也有血虛的、經絡氣血不通暢的、氣虛的、外傷引起的、勞累引起的,還有可以吐出來或是排泄出去的,治療的時候要分清楚是虛證還是實證,是寒證還是熱證,要根據情況來調整。像是偏頭痛,如果很久都沒有好,通常是體內有痰、風、火,這些東西阻礙了經絡,導致氣血不通暢,嚴重的話眼睛會昏花、變小、大小便不順暢,應該要用針刺放血,來疏通經絡。
我(李時珍)曾經治療過尚寶劉毅齋,他只要一發怒,兩側太陽穴就會痛,我先用小柴胡湯加上茯苓、山梔子,後來又用六味丸來滋養腎水,就再也沒有發作了。譚侍御每次頭痛一定會吐清水,不論冬天夏天,吃薑就會止住。我認為他是中氣虛寒,用六君子湯加上當歸、黃耆、炮薑,就痊癒了。商儀部是因為勞累就會頭痛,我認為是陽氣虛弱不能上升,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蔓荊子就痊癒了。
2. 簡易方
硝石散,治風寒入腦,頭痛不可當。(因九七)
一方,用生蘿蔔汁,仰臥,注兩鼻孔,數年之患,一注即愈。
白話文:
簡易方
硝石散,可以用來治療風寒侵入腦部,引起的劇烈頭痛。(這是根據《因九七》這本書記載的)
另一個方法,是用生的白蘿蔔汁,讓病人仰躺,將蘿蔔汁滴入兩個鼻孔,就算是好幾年的老毛病,滴一次就好。
3. 灸法
神庭、上星、後頂、百會、風池。
以上諸穴,隨灸一處可愈。
白話文:
神庭穴、上星穴、後頂穴、百會穴、風池穴。
以上這些穴位,隨便選擇一個穴位施灸,就能夠治好疾病。
4. 頭痛論列方
麻黃湯(散一),桂枝湯(散九),葛根蔥白湯(散三二),白虎湯(寒二),四物湯(補八),蓮鬚蔥白湯(散三三),平胃散(和十七),和胃飲(新和五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,二陳湯(和一),六安煎(新和二),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,五福飲(新補六)小柴胡湯(散十九),玉女煎(新寒十二),清膈煎(新寒九),六味地黃湯(補百二十),五君子煎(新熱六),理中湯(熱一),滋陰八味煎(新寒十七),理陰煎(新熱六),六君子湯(補五),加減一陰煎(新補九),三陰煎(新補十一),吳茱萸湯(熱一三七),金水六君煎(新和一),左歸飲(新補二),羌活附子湯(熱三五),《局方》玉壺丸(和百五),調中益氣湯(補三一),調胃承氣湯(攻三),半夏白朮天麻湯(和十五)
白話文:
- 麻黃湯(發汗解表):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頭痛,症狀常伴隨發熱、惡寒、身體疼痛等。
- 桂枝湯(解肌發表):常用於治療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較輕微,有發熱、微汗等。
- 葛根蔥白湯(解表散邪):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頸部僵硬。
- 白虎湯(清熱瀉火):用於治療熱性頭痛,症狀常有高熱、口渴、煩躁等。
- 四物湯(補血養血):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頭暈、面色蒼白等。
- 蓮鬚蔥白湯(散寒):可能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頭痛。
- 平胃散(健脾燥濕):用於治療因脾胃濕滯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胸悶、食慾不振等。
- 和胃飲(和胃消食):用於治療因胃氣不和引起的頭痛,可能伴隨胃脹、噁心等。
- 補中益氣湯(補氣升陽):用於治療因氣虛下陷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疲勞、精神不振等。
- 二陳湯(燥濕化痰):用於治療因痰濕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胸悶、咳痰等。
- 六安煎(和胃降逆):用於治療因胃氣上逆引起的頭痛,可能伴隨噁心、嘔吐等。
- 十全大補湯(氣血雙補):用於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頭暈、疲勞等。
- 五福飲(補虛扶正):可能用於治療體虛引起的頭痛。
- 小柴胡湯(和解少陽):用於治療半表半里證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寒熱往來、胸脅苦滿等。
- 玉女煎(清胃滋陰):用於治療胃熱陰虛引起的頭痛,可能伴隨口渴、牙齦腫痛等。
- 清膈煎(清熱化痰):用於治療痰熱壅盛引起的頭痛。
- 六味地黃湯(滋陰補腎):用於治療腎陰虛引起的頭痛,可能伴隨腰膝痠軟、頭暈耳鳴等。
- 五君子煎(溫補脾陽):用於治療脾陽虛引起的頭痛,可能伴隨畏寒、四肢不溫等。
- 理中湯(溫中健脾):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頭痛,可能伴隨腹痛、腹瀉等。
- 滋陰八味煎(滋陰清熱):用於治療陰虛有熱引起的頭痛。
- 理陰煎(溫陽散寒):用於治療陰寒內盛引起的頭痛。
- 六君子湯(益氣健脾):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引起的頭痛,可能伴隨食慾不振、疲勞等。
- 加減一陰煎(滋陰補血):可能用於治療陰血虧虛引起的頭痛。
- 三陰煎(溫經散寒):可能用於治療寒邪引起的頭痛。
- 吳茱萸湯(溫肝散寒):用於治療厥陰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頭頂痛、嘔吐等。
- 金水六君煎(滋腎潤燥):可能用於治療腎陰虧虛引起的頭痛。
- 左歸飲(滋陰補腎):用於治療腎陰虛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腰膝痠軟、頭暈耳鳴等。
- 羌活附子湯(祛風散寒):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。
- 《局方》玉壺丸(疏肝理氣):可能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頭痛。
- 調中益氣湯(補中益氣):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疲勞、食慾不振等。
- 調胃承氣湯(瀉熱通便):用於治療陽明腑實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便秘、腹脹等。
- 半夏白朮天麻湯(化痰熄風):用於治療痰濕上擾引起的頭痛,症狀可能伴隨頭暈、噁心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