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從集·雜證謨 (6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從集·雜證謨 (62)

1. 論外備用方

柴胡清肝散(寒五九,肝火),梔子清肝散(寒六十,風熱),桃仁承氣湯(攻四,瘀血),神芎丸(攻七三,風痰),神保丸(攻五三,寒氣食積),大黃附子湯(攻百十二,寒積),控涎丹(攻八二,痰),白朮丸(和三七八,息積),加味小柴胡湯(散二一,傷寒),木香順氣散(和四三,肝氣)

白話文:

柴胡清肝散(適用於肝火旺盛的症狀),梔子清肝散(適用於風熱引起的症狀),桃仁承氣湯(適用於瘀血阻滯的症狀),神芎丸(適用於風痰阻滯的症狀),神保丸(適用於寒氣和食積引起的症狀),大黃附子湯(適用於寒積引起的症狀),控涎丹(適用於痰液阻塞的症狀),白朮丸(適用於消化不良引起的積滯),加味小柴胡湯(適用於外感傷寒引起的症狀),木香順氣散(適用於肝氣不順的症狀)。

2. 腰痛

3. 經義

《脈要精微論》曰: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腎脈搏堅而長,其色黃而赤者,當病折腰。
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曰:腎脈緩甚為折脊。

《五癃津液別篇》曰:五穀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,內滲入於骨空,補益腦髓,而下流於陰股。陰陽不和,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,髓液皆減而下,下過度則虛,虛故腰背痛而脛酸。

《本神篇》曰: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,志傷則喜忘其前言,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。

《經脈篇》曰:足少陰之別,名曰大鐘,當踝後繞跟,別走太陽。實則閉癃,虛則腰痛,取之所別也。膀胱足太陽也,是動則病沖頭痛,目似脫,項如拔,脊痛腰似折。肝足厥陰也,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。

《脈解篇》曰: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,正月太陽寅,寅太陽也,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,陽未得自次也,故腫腰脽痛也。少陰所謂腰痛者,少陰者腎也,十月萬物陽氣皆傷,故腰痛也。厥陰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,三月一振榮華,萬物一俯而不仰也。

《骨空論》曰:督脈為病,脊強反折。腰痛不可以轉搖,急引陰卵,刺八髎與痛上,八髎在腰尻分間。

《刺腰痛篇》曰:足太陽脈令人腰痛。以下共十七證,各有刺法,具詳本篇。

《雜病篇》曰:腰痛,痛上寒,取足太陽陽明;痛上熱,取足厥陰;不可以俯仰,取足少陽。

《終始篇》曰:刺諸痛者,其脈皆實。故曰:從腰以上者,手太陰陽明皆主之;從腰以下者,足太陰陽明皆主之。病在上者下取之,病在下者高取之,病在頭者取之足,病在腰者取之膕。病痛者陰也,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陰也,深刺之。病在上者陽也,病在下者陰也。癢者陽也,淺刺之。

《熱論篇》曰:傷寒一日,巨陽受之,故頭項痛,腰脊強。

《刺瘧篇》曰:足太陽之瘧,令人腰痛。足厥陰之瘧,令人腰痛。腎瘧者,令人洒洒然腰脊痛。先腰脊痛者,先刺郄中出血。

白話文:

經義

《脈要精微論》說:腰部是腎臟的府邸,如果腰部轉動不靈活,代表腎臟快要衰敗了。腎脈搏動堅硬而有力,顏色黃中帶紅,這樣的情況會發生腰部像要折斷的病痛。
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說:腎脈搏動遲緩無力,嚴重時會造成脊椎像要折斷一樣。

《五癃津液別篇》說:五穀的精華化為膏脂,滲入骨骼的空隙,滋養腦髓,然後向下流到陰部大腿。如果陰陽不調和,液體就會外溢,向下流到陰部,骨髓液減少,向下流失過多就會虛弱,虛弱就會導致腰背疼痛和腿腳痠軟。

《本神篇》說:腎臟如果過度憤怒且無法停止,就會傷害意志。意志受損就會健忘,容易忘記之前說過的話,腰背也會僵硬不能彎腰、仰身、伸展。

《經脈篇》說:足少陰腎經的分支叫做大鐘,它在腳踝後繞過腳跟,然後分支走向足太陽膀胱經。如果這個分支氣血充盛,就會導致小便不通暢;如果這個分支氣血虛弱,就會導致腰痛,可以從這個分支的穴位取穴治療。膀胱經是足太陽經,如果這條經絡發生病變,就會出現頭痛、眼睛像要脫出、脖子像被拔起一樣的感覺,脊椎和腰部也會像要斷掉一樣的疼痛。肝經是足厥陰經,如果這條經絡發生病變,就會出現腰痛,而且無法彎腰和仰身。

《脈解篇》說:所謂太陽經絡出現腰部和臀部腫痛,是因為正月時陽氣從太陽經開始升發,此時陽氣在外而陰氣在內,陽氣尚未達到正常規律,所以會出現腰臀腫痛。所謂少陰經絡出現腰痛,是因為少陰經與腎臟相對應,十月的時候,萬物的陽氣都受到損傷,所以會出現腰痛。所謂厥陰經絡出現腰背疼痛,無法彎腰和仰身,是因為三月時,萬物蓬勃生長,只會俯身向下而不會向上仰。

《骨空論》說:督脈如果發生病變,會出現脊椎僵硬,向後彎曲。腰痛而且不能轉動,疼痛劇烈,牽引到陰囊,可以針刺八髎穴以及疼痛部位上方,八髎穴在腰部和臀部的交界處。

《刺腰痛篇》說:足太陽膀胱經的病變會導致腰痛。接下來一共列舉了十七種腰痛的病症,每一種都有相應的針刺方法,詳細內容請參閱本篇。

《雜病篇》說:腰痛,如果感覺疼痛部位發冷,就取足太陽膀胱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;如果感覺疼痛部位發熱,就取足厥陰肝經的穴位;如果腰痛而且不能彎腰和仰身,就取足少陽膽經的穴位。

《終始篇》說:針刺各種疼痛的疾病,脈象通常都是實證。所以說:腰部以上的疾病,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都主治;腰部以下的疾病,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都主治。病在上面的,要從下面取穴治療;病在下面的,要從上面取穴治療;病在頭部的,要從腳上取穴治療;病在腰部的,要從膝蓋後面的膕窩處取穴治療。疼痛的疾病是陰證,如果按壓疼痛部位反而覺得不舒服,就屬於陰證,要深刺。病在上面的屬於陽證,病在下面的屬於陰證。瘙癢是陽證,要淺刺。

《熱論篇》說:傷寒第一天,巨陽經(即太陽經)受到侵犯,所以會出現頭項疼痛,腰背僵硬。

《刺瘧篇》說:足太陽膀胱經引起的瘧疾會導致腰痛。足厥陰肝經引起的瘧疾也會導致腰痛。腎臟引起的瘧疾會導致發冷發抖,同時腰背疼痛。如果先出現腰背疼痛,要先針刺膕窩處出血。

4. 論證(共三條)

腰痛證,舊有五辨:一曰陽虛不足,少陰腎衰。二曰風痹、風寒、濕著腰痛。三曰勞役傷腎。四曰墜墮損傷。五曰寢臥濕地。雖其大約如此,然而猶未悉也。蓋此證有表裡虛實寒熱之異,知斯六者庶乎盡矣,而治之亦無難也。

一、腰痛證,凡悠悠慼慼,屢發不已者,腎之虛也。遇陰雨或久坐,痛而重者,濕也。遇諸寒而痛,或喜暖而惡寒者,寒也。遇諸熱而痛,及喜寒而惡熱者,熱也。鬱怒而痛者,氣之滯也。憂愁思慮而痛者,氣之虛也。勞動即痛者,肝腎之衰也。當辨其所因而治之。

一、腰為腎之府,腎與膀胱為表裡,故在經則屬太陽,在臟則屬腎氣,而又為衝任督帶之要會。所以凡病腰痛者,多由真陰之不足,最宜以培補腎氣為主。其有實邪而為腰痛者,亦不過十中之二三耳。

白話文:

腰痛這個病症,過去有五種分類:第一種是陽氣虛弱不足,導致腎臟衰退;第二種是風邪、寒邪、濕邪侵襲引起的腰痛;第三種是過度勞累損傷腎臟;第四種是跌打損傷;第五種是睡在潮濕的地方。雖然大致上是這樣分類,但還是不夠全面。其實這個病症還有表裡、虛實、寒熱的區別,了解這六種情況,大概就能掌握全面,治療起來也不困難了。

第一點,腰痛這個病症,凡是隱隱作痛、反覆發作的,多半是腎虛。遇到陰雨天或久坐,腰痛加重而且感覺沉重,這是濕邪引起的。遇到寒冷會腰痛,或是喜歡溫暖、討厭寒冷,這是寒邪引起的。遇到熱會腰痛,或是喜歡涼爽、討厭熱,這是熱邪引起的。如果生氣鬱悶會腰痛,這是氣滯引起的。如果憂愁思慮會腰痛,這是氣虛引起的。如果勞動後會腰痛,這是肝腎衰退引起的。應該辨別腰痛的原因,然後對症治療。

第二點,腰部是腎臟的所在,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關係,所以從經絡來說屬於太陽經,從臟腑來說屬於腎氣,而且又是衝脈、任脈、督脈、帶脈的交會處。因此,凡是腰痛的,多半是腎陰不足引起的,最適合用補腎氣的方法來治療。其中因實邪引起的腰痛,不過只有十分之二三而已。

5. 論治(共七條)

一、腰痛之虛證,十居八九,但察其既無表邪,又無濕熱,而或以年衰,或以勞苦,或以酒色斫喪,或七情憂鬱所致者,則悉屬真陰虛證。凡虛證之候,形色必清白而或見黎黑,脈息必和緩而或見細微,或以行立不支而臥息少可,或以疲倦無力而勞動益甚。凡積而漸至者皆不足,暴而痛甚者多有餘,內傷稟賦者皆不足,外感邪實者多有餘,故治者當辨其所因。凡腎水真陰虧損,精血衰少而痛者,宜當歸地黃飲,及左歸丸、右歸丸為最。

若病稍輕,或痛不甚,虛不甚者,如青娥丸、煨腎散、補髓丹、二至丸、通氣散之類,俱可擇用。

一、腰痛之表證,凡風寒濕滯之邪,傷於太陽、少陰之經者皆是也。若風寒在經,其證必有寒熱,其脈必見緊數,其來必驟,其痛必拘急兼酸,而多連脊背,此當辨其陰陽,治從解散。凡陽證多熱者,宜一柴胡飲,或正柴胡飲之類主之;若陰證多寒者,宜二柴胡飲、五積散之類主之。其有未盡,當於傷寒門辨治。

一、濕滯在經而腰痛者,或以雨水,或以濕衣,或以坐臥濕地。凡濕氣自外而入者,總皆表證之屬,宜不換金正氣散、平胃散之類主之。若濕而兼虛者,宜獨活寄生湯主之。若濕滯腰痛而小水不利者,宜胃苓湯,或五苓散加蒼朮主之。若風濕相兼,一身盡痛者,宜羌活勝濕湯主之。

若濕而兼熱者,宜當歸拈痛湯、蒼朮湯之類主之。若濕而兼寒者,宜《濟生》朮附湯、五積散之類主之。

一、腰痛有寒熱證,寒證有二,熱證亦有二。凡外感之寒,治宜溫散如前,或用熱物熨之亦可。若內傷陽虛之寒,治宜溫補如前。熱有二證。若肝腎陰虛、水虧火盛者,治當滋陰降火,宜滋陰八味煎,或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、黃芩、梔子之屬主之。若邪火蓄結腰腎,而本無虛損者,必痛極,必煩熱,或大渴引飲,或二便熱澀不通,當直攻其火,宜大分清飲加減主之。

一、跌撲傷而腰痛者,此傷在筋骨,而血脈凝滯也,宜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肉桂、玄胡、乳香、沒藥之類主之。若血逆之甚而大便閉結不通者,宜《元戎》四物湯主之,或外以酒糟、蔥、姜搗爛罨之,其效尤速。

一、丹溪云:諸腰痛不可用參補氣,補氣則疼愈甚;亦不可峻用寒涼,得寒則閉遏而痛甚。此言皆未當也。蓋凡勞傷虛損而陽不足者,多有氣虛之證,何為參不可用?又如火聚下焦,痛極而不可忍者,速宜清火,何為寒涼不可用?但虛中挾實不宜用參者有之,雖有火而熱不甚,不宜過用寒涼者亦有之,若謂概不可用,豈其然乎?余嘗治一董翁者,年逾六旬,資稟素壯,因好飲火酒,以致濕熱聚於太陽,忽病腰痛不可忍,至求自盡,其甚可知。

余為診之,則六脈洪滑之甚,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脹急,遂以大分清飲倍加黃柏、龍膽草,一劑而小水頓通,小水通而腰痛如失。若用丹溪之言,鮮不誤矣,是以不可執也。(新按)

一、婦人以胎氣、經水損陰為甚,故尤多腰痛腳痠之病,宜當歸地黃飲主之。

白話文:

論治(共七條)

一、腰痛如果是虛證,十之八九都是這樣。只要觀察到沒有表邪,也沒有濕熱,而是因為年紀衰老、過度勞累、酒色傷身、或情緒憂鬱所導致的,這些都屬於真陰虛證。凡是虛證的表現,臉色必定清白,甚至會出現灰黑,脈象必定和緩,甚至會細微。可能站立不住,躺下休息會稍微好轉,也可能感到疲倦無力,勞動後會更加嚴重。凡是逐漸累積形成的,都是屬於不足,突然發作且疼痛劇烈的,多半是屬於有餘。因為內傷導致體質虛弱的,都是屬於不足,因為外感邪氣導致體質強盛的,多半是屬於有餘。所以治療時應當辨別病因。凡是腎水真陰虧損,精血衰少而導致的疼痛,最適合使用當歸地黃飲,以及左歸丸、右歸丸。

如果病情比較輕,或者疼痛不很嚴重,虛弱的程度也不深,像青娥丸、煨腎散、補髓丹、二至丸、通氣散之類的藥物,都可以選擇使用。

二、腰痛屬於表證的,凡是風寒濕邪侵犯太陽、少陰經脈的,都屬於這類。如果風寒在經絡,症狀必定有寒熱,脈象必定是緊數,發病來得很快,疼痛必然拘急且帶有酸痛,而且多半會連到背部。這時應該辨別陰陽,治療時以疏散外邪為主。如果是屬於陽證,多半是發熱的,適合使用一柴胡飲,或正柴胡飲之類的方劑;如果屬於陰證,多半是怕冷的,適合使用二柴胡飲、五積散之類的方劑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,應該到傷寒門中去辨別治療。

三、濕邪滯留在經脈而引起的腰痛,有可能是因為淋雨、穿濕衣服、或坐在潮濕的地方。凡是濕氣從外侵入的,都屬於表證,適合使用不換金正氣散、平胃散之類的方劑。如果濕邪又兼有虛證的,適合使用獨活寄生湯。如果濕邪導致腰痛,並且小便不利的,適合使用胃苓湯,或是五苓散加上蒼朮。如果風濕同時存在,全身都感到疼痛的,適合使用羌活勝濕湯。

如果濕邪又兼有熱證的,適合使用當歸拈痛湯、蒼朮湯之類的方劑。如果濕邪又兼有寒證的,適合使用《濟生》朮附湯、五積散之類的方劑。

四、腰痛有寒熱之分,寒證分為兩種,熱證也分為兩種。如果是外感寒邪,治療時應該溫散,和前面說的一樣,也可以用熱的東西來熨燙。如果是內傷陽虛導致的寒證,治療時應該溫補,和前面說的一樣。熱證分為兩種,如果是肝腎陰虛、水液不足而導致火氣旺盛的,治療時應該滋陰降火,適合使用滋陰八味煎,或四物湯加上黃柏、知母、黃芩、梔子之類的藥材。如果是邪火積聚在腰腎部位,本身沒有虛損的,一定會非常疼痛,而且會感到煩躁發熱,或者口渴想喝水,或者大小便熱澀不通暢,這時應該直接攻瀉火熱,適合使用大分清飲加減藥材。

五、跌打損傷引起的腰痛,這是因為筋骨受傷,導致血脈凝滯,適合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肉桂、玄胡、乳香、沒藥之類的藥材。如果血瘀得很嚴重,導致大便阻塞不通的,適合使用《元戎》四物湯,或者將酒糟、蔥、薑搗爛後敷在患處,效果會更好。

六、朱丹溪說:各種腰痛都不可以用人參來補氣,補氣會讓疼痛更加嚴重;也不可以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,受寒會讓氣機閉塞而疼痛加劇。這些說法都不恰當。因為凡是勞傷虛損,陽氣不足的人,多半會有氣虛的症狀,為什麼不能用人參呢?又例如火氣聚集在下焦,疼痛難忍,應該趕快清瀉火熱,為什麼不能用寒涼的藥物呢?只是虛證之中又夾雜實證時不適合用人參,雖然有火但熱勢不嚴重時,不適合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,如果說一概不能用,哪有這種道理?我曾經治療一位董老先生,年過六十,體格原本很強壯,因為喜歡喝烈酒,導致濕熱聚集在太陽經,突然患上腰痛,痛得無法忍受,甚至想自殺,可見其嚴重程度。

我為他診斷後,發現六脈洪大滑數,而且小便不通暢,膀胱脹滿急迫。於是使用大分清飲,加倍使用黃柏、龍膽草,服用一劑後,小便馬上通暢,小便通暢後腰痛就消失了。如果按照朱丹溪的說法,幾乎沒有不被誤導的,所以不能固執於他的說法。(新按)

七、婦女因為懷孕、月經導致陰血虧損比較嚴重,所以腰痛腿痠的病特別多,適合使用當歸地黃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