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五心集·雜證謨 (6)
卷之二十五心集·雜證謨 (6)
1. 論治(共三條)
一、外感證,邪在少陽,身發寒熱而脅痛不止者,宜小柴胡湯、三柴胡飲,或河間葛根湯之類酌宜用之。若外邪未解而兼氣逆脅痛者,宜柴胡疏肝散主之。若元氣本虛,陰寒外閉,邪不能解而脅痛畏寒者,非大溫中飲不可。
一、內傷肝膽,氣逆不順而脅痛者,宜排氣飲、推氣散、沉香降氣散、木香調氣散之類主之。若鬱結傷肝,中脘不快,痛連兩脅,或多痰者,宜香橘湯。若暴怒傷肝,氣逆脹滿,胸脅疼痛者,宜解肝煎。若怒氣傷肝,因而動火,脅痛、脹滿、煩熱,或動血者,宜化肝煎。若氣滯胸脅,痛而兼喘者,宜分氣紫蘇飲。
若男子憂鬱傷肝,兩脅疼痛者,宜枳實散。若男婦肝腎氣滯,自下而上,痛連兩脅者,宜木通散。若悲哀煩惱,肝氣受傷,脈緊脅痛者,枳殼煮散。若因驚氣逆,脅痛不已者,桂枝散。若食積作痛,但痛有一條槓起者是也,大和中飲,或用保和丸。若痰飲停伏胸脅疼痛者,導痰湯加白芥子。
若肝火內郁,二便不利,兩脅痛甚者,當歸龍薈丸,或左金丸。若從高跌墜,血流脅下作痛者,復元活血湯。若婦人血滯,脅腹連痛者,芍藥散、決津煎。若肝脾血虛,或鬱怒傷肝,寒熱脅痛者,逍遙散。若肝腎虧損,脅肋作痛,頭眩心跳身痛,或婦人經水不調,經後作痛者,補肝散。
一、內傷虛損,脅肋疼痛者,凡房勞過度,腎虛羸弱之人,多有胸脅間隱隱作痛,此肝腎精虛,不能化氣,氣虛不能生血而然。凡人之氣血,猶源泉也,盛則流暢,少則壅滯,故氣血不虛則不滯,虛則無有不滯者。倘於此證,不知培氣血,而但知行滯通經,則愈行愈虛,鮮不殆矣。
惟宜左歸飲、小營煎及大補元煎之類主之。或有微滯者,用補肝散亦可。若憂思過度,耗傷心脾氣血,病有如前者,宜逍遙飲、三陰煎、七福飲之類主之,或歸脾湯亦可。若以勞倦,過傷肝脾氣血而病如前者,宜大營煎、大補元煎之類主之。
2. 灸法
治卒脅痛不可忍者,用蠟繩橫度兩乳中,半屈繩,從乳斜趨痛脅下,繩盡處灸三十壯,更灸章門(七壯)、丘墟(三壯,可針入五分)。
3. 脅痛論列方
三陰煎(新補十一),七福飲(新補七),小柴胡湯(散十九),逍遙散(補九二),歸脾湯(補三二),三柴胡飲(新散三),逍遙飲(新因一),推氣散(和三七七),大溫中飲(新散八),枳實散(和三七六),導痰湯(和九一),柴胡疏肝散(散百十),香橘湯(和三七四),解肝煎(新和十一),當歸龍薈丸(寒一六七),桂枝散(散百十一),化肝煎(新寒十),復元活血湯(外二百四十),小營煎(新補十五),決津煎(新因二),左歸飲(新補二),河間葛根湯(散百十二),大營煎(新補十四),芍藥散(婦百三十),補肝散(婦九二),沉香降氣散(和四十),排氣飲(新和六),木通散(攻百十一),大補元煎(新補一),木香調氣散(和四四),左金丸(寒一五四),大和中飲(新和七),分氣紫蘇飲(和三七五),保和丸(小三五),枳殼煮散(散百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