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從集·雜證謨 (3)
卷之十從集·雜證謨 (3)
1. 經義
刺手少陰、太陽。脾熱病者,先頭重頰痛,煩心,顏青欲嘔,身熱,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俯仰,腹滿泄,兩頷痛。甲乙甚,戊己大汗,氣逆則甲乙死。刺足太陰、陽明。肺熱病者,先淅然厥,起毫毛,惡風寒,舌上黃,身熱,熱爭則喘咳,痛走胸膺背,不得太息,頭痛不堪,汗出而寒。丙丁甚,庚辛大汗,氣逆則丙丁死。
刺手太陰、陽明,出血如大豆,立已。腎熱病者,先腰痛胻酸,苦渴數飲,身熱,熱爭則項痛而強,胻寒且酸,足下熱,不欲言,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。戊己甚,壬癸大汗,氣逆則戊己死。刺足少陰、太陽。諸汗者,至其所勝日汗出也。肝熱病者,左頰先赤。心熱病者,顏先赤。
脾熱病者,鼻先赤。肺熱病者,右頰先赤。腎熱病者,頤先赤。病雖未發,見赤色者,刺之,名曰治未病。太陽之脈色榮顴骨,熱病也,榮未交,曰今且得汗,待時而已。與厥陰脈爭見者,死期不過三日。其熱病內連腎,少陽之脈色也。少陽之脈色榮頰前,熱病也。榮未交,曰今且得汗,待時而已。
與少陰脈爭見者,死期不過三日。(此一節即言傷寒之兩感也,詳註備載《類經·疾病類》四十四)
《熱病篇》曰:熱病三日,而氣口靜、人迎躁者,取之諸陽,五十九刺,以瀉其熱而出其汗,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。身熱甚,陰陽皆靜者,勿刺也。其可刺者,急取之,不汗出則泄。所謂勿刺者,有死徵也。熱病七日、八日,脈口動喘而弦者,急刺之,汗且自出,淺刺手大指間。
熱病七日、八日,脈微小,病者溲血,口中乾,一日半而死,脈代者,一日死。熱病已得汗出,而脈尚躁,喘且復熱,勿刺膚,喘甚者死。熱病七日、八日,脈不躁,躁不散數,後三日中有汗,三日不汗,四日死。未曾汗者,勿腠刺之。熱病不知所痛,耳聾不能自收,口乾,陽熱甚,陰頗有寒者,熱在髓,死不可治。
熱病而汗且出,及脈順可汗者,取之魚際、太淵、大都、太白,瀉之則熱去,補之則汗出。汗出太甚,取內踝上橫脈以止之。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,此陰脈之極也,死。其得汗而脈靜者,生。熱病者,脈尚躁盛而不得汗者,此陽脈之極也,死。脈盛躁得汗靜者,生。熱病不可刺者有九:一曰汗不出,大顴發赤,噦者死。
二曰泄而腹滿甚者,死。三曰目不明,熱不已者,死。四曰老人嬰兒,熱而腹滿者,死。五曰汗不出,嘔下血者,死。六曰舌本爛,熱不已者,死。七曰咳而衄,汗不出,出不至足者死。八曰髓熱者死。九曰熱而痙者死,腰折、瘛瘲、齒噤齘也。凡此九者,不可刺也。太陽之脈色榮顴骨,熱病也。
與厥陰脈爭見者,死。死期不過三日。少陽之脈色榮頰前,熱病也。與少陰脈爭見者,死期不過三日。(本篇刺法未及詳錄,具載《類經·針刺類》第四十)
白話文:
經義
如果手少陰心經和太陽膀胱經出現問題,是脾臟發熱的疾病,會先感到頭部沉重、臉頰疼痛,心煩意亂,臉色發青想嘔吐,身體發熱。如果熱邪與正氣相爭,會導致腰痛,無法彎腰或後仰,腹脹腹瀉,兩邊下頜疼痛。甲乙日病情嚴重,戊己日會大量出汗,如果氣機逆亂,甲乙日的人就會死亡。這時可以針刺足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。
如果肺臟發熱,會先感到寒冷,汗毛豎起,怕風怕冷,舌苔發黃,身體發熱。如果熱邪與正氣相爭,會導致喘息咳嗽,胸背疼痛遊走不定,難以深呼吸,頭痛難忍,出汗後仍感寒冷。丙丁日病情嚴重,庚辛日會大量出汗,如果氣機逆亂,丙丁日的人就會死亡。這時可以針刺手太陰肺經和陽明大腸經,如果出血像豆粒大小,病情就能立刻好轉。
如果腎臟發熱,會先感到腰痛和小腿酸軟,口渴頻頻喝水,身體發熱。如果熱邪與正氣相爭,會導致頸部疼痛僵硬,小腿寒冷酸痛,腳底發熱,不喜歡說話。如果氣機逆亂,頸部會疼痛,感覺空虛而模糊不清。戊己日病情嚴重,壬癸日會大量出汗,如果氣機逆亂,戊己日的人就會死亡。這時可以針刺足少陰腎經和太陽膀胱經。各種出汗的情況,會在病邪被抑制的日子出汗。
如果肝臟發熱,左邊臉頰會先發紅。如果心臟發熱,臉色會先發紅。如果脾臟發熱,鼻頭會先發紅。如果肺臟發熱,右邊臉頰會先發紅。如果腎臟發熱,下巴會先發紅。即使疾病還沒發作,但如果出現上述紅色,就要進行針刺治療,這叫做「治未病」。太陽經脈的氣色在顴骨部位顯現,表示有熱病。如果氣色尚未完全交融,表示現在可以出汗,只需等待時機。如果太陽經脈與厥陰經脈的氣色同時出現,患者的死期不會超過三天。熱病如果影響到腎臟,會出現少陽經脈的氣色。少陽經脈的氣色在臉頰前面顯現,表示有熱病。如果氣色尚未完全交融,表示現在可以出汗,只需等待時機。如果少陽經脈與少陰經脈的氣色同時出現,患者的死期不會超過三天。(這段描述的是傷寒病的兩感症狀,詳細內容記錄在《類經·疾病類》第四十四篇。)
《熱病篇》說:熱病三天,如果氣口脈象平靜,人迎脈象躁動,要針刺身體各處的陽經穴位,共五十九針,以瀉掉熱邪,使其出汗,然後補養陰氣,以補足不足之處。如果身體發熱嚴重,而且陰陽脈象都平靜,就不要針刺。如果可以針刺,就要迅速施針,不出汗就要用瀉法。所謂「不要針刺」的情況,是有死亡的徵兆。熱病七、八天,如果脈口搏動急促,而且脈象呈弦狀,要趕快針刺,汗液自然會流出,可以淺刺手大拇指間的穴位。
熱病七、八天,如果脈象微小,患者尿血,口乾舌燥,一天半就會死亡,脈象呈間歇性,一天就會死亡。熱病已經出汗,但脈象仍然躁動,氣喘且再次發熱,不要針刺皮膚,氣喘嚴重就會死亡。熱病七、八天,如果脈象不躁動,躁動時也沒有散亂的跡象,三天後可能會出汗,三天不出汗,四天就會死亡。從來沒有出汗的,不要刺皮膚的紋理處。熱病不知道哪裡疼痛,耳聾聽不見聲音,口乾舌燥,陽熱極盛,陰虛微寒,表示熱邪深入骨髓,無法治癒,會死亡。
熱病時如果出汗,而且脈象順暢可以發汗,可以針刺魚際穴、太淵穴、大都穴、太白穴,用瀉法可以退熱,用補法可以發汗。如果出汗過多,可以針刺內踝上方的橫向脈絡來止汗。熱病已經出汗但脈象仍然躁動強盛,這是陰脈到了極限,會死亡。如果出汗後脈象平靜,就會痊癒。熱病時如果脈象仍然躁動強盛,而且不出汗,這是陽脈到了極限,會死亡。如果脈象強盛躁動,但出汗後平靜,就會痊癒。熱病不能針刺的情況有九種:第一種是汗不出,顴骨發紅,打嗝的人會死亡。
第二種是腹瀉嚴重且腹脹嚴重的人會死亡。第三種是眼睛看不清,熱病沒有停止的人會死亡。第四種是年老體衰的老人或嬰幼兒,發熱且腹脹的人會死亡。第五種是汗不出,嘔吐下血的人會死亡。第六種是舌根潰爛,熱病沒有停止的人會死亡。第七種是咳嗽且流鼻血,汗不出,汗出不到腳部的人會死亡。第八種是骨髓發熱的人會死亡。第九種是發熱且痙攣的人會死亡,包括腰部彎折、抽搐、牙關緊閉等症狀。凡是出現以上九種情況,都不能針刺。太陽經脈的氣色在顴骨部位顯現,表示有熱病。如果太陽經脈與厥陰經脈的氣色同時出現,患者的死期不會超過三天。少陽經脈的氣色在臉頰前面顯現,表示有熱病。如果少陽經脈與少陰經脈的氣色同時出現,患者的死期不會超過三天。(本篇的針刺方法沒有詳細記錄,詳細內容記錄在《類經·針刺類》第四十篇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