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五心集·雜證謨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五心集·雜證謨 (5)

1. 經義

《藏氣法時論》曰:肝病者,兩脅下痛引少腹,令人善怒。心病者,胸中痛,脅支滿,脅下痛。

《大奇論》曰:肝雍兩胠滿,臥則驚,不得小便。

《邪客篇》曰:肝有邪,其氣流於兩脅。

《熱論篇》曰:傷寒三日,少陽受之,少陽主膽,其脈循脅絡於耳,故胸脅痛而耳聾。

《刺熱篇》曰:肝熱病者,熱爭則狂言及驚,脅滿痛,手足躁,不得安臥,刺足厥陰少陽。熱病先胸脅痛,手足躁,刺足少陽,補足太陰。

《舉痛論》曰:寒氣客於厥陰之脈,則血泣脈急,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。

《玉機真藏論》曰:風寒客於人,弗治,則病入舍肺。弗治,肺即傳而行之肝,名曰肝痹,脅痛出食。春脈不及,則令人胸痛引背,下則兩脅胠滿。

白話文:

肝臟有病時,兩側肋骨下方疼痛並延伸至小腹,讓人容易發怒。心臟有病時,胸部疼痛,肋骨脹滿,肋骨下方疼痛。

肝臟氣機鬱滯,兩側肋骨下方脹滿,躺下時容易驚嚇,無法排尿。

肝臟受到邪氣侵襲,氣機會流向兩側肋骨下方。

傷寒發病三天,少陽經受邪氣影響,少陽經主宰膽囊,其經脈循行於肋骨兩側,並連接到耳部,因此胸部肋骨疼痛,耳朵失聰。

肝臟熱病患者,熱邪熾盛,會出現胡言亂語、驚恐不安,肋骨脹滿疼痛,手足躁動不安,無法安穩入睡,需要針刺足厥陰經和少陽經。熱病初期出現胸部肋骨疼痛、手足躁動不安,需要針刺足少陽經,補益太陰經。

寒氣侵入厥陰經脈,就會導致血脈凝滯、脈搏急促,因此肋骨和少腹會相互牽引疼痛。

風寒侵入人體,不加治療,就會深入肺臟。如果不治癒,肺臟就會將病邪傳遞給肝臟,稱為肝痹,表現為肋骨疼痛、飲食不消化。春季脈象不足,就會導致胸部疼痛,疼痛延伸至背部,腹部兩側肋骨下方脹滿。

《五臟生成篇》曰:青脈之至也,長而左右彈,有積氣在心下支胠,名曰肝痹。

《脈要精微論》曰:肝脈搏堅而長,色不青,當病墜若搏,因血在脅下,令人喘逆。

《五邪篇》曰:邪在肝,則兩脅中痛,寒中,惡血在內,行善掣,節時腳腫,取之行間以引脅下,補三里以溫胃中,取血脈以散惡血,取耳間青脈,以去其掣。

《咳論》曰:肝咳之狀,咳則兩脅下痛,甚則不可以轉,轉則兩胠下滿。

《繆刺論》曰:邪客於足少陰之絡,令人卒心痛暴脹,胸脅支滿,無積者,刺然骨之前出血,如食頃而已。邪客於足少陽之絡,令人脅痛不得息,咳而汗出,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,各一痏。邪客於足太陽之絡,令人拘攣背急,引脅而痛,刺之從項始數脊椎俠脊,疾按之應手如痛,刺之傍三痏,立已。

白話文:

《五臟生成篇》說:青色的脈搏,摸起來又長又彈,如果心下支胠處積聚了氣,就叫做肝痹。

《脈要精微論》說:肝脈跳動起來堅硬而長,顏色卻不青,這時會感到身體沉重,好像在搏動一樣,這是因為血積在脅下,導致人喘不過氣來。

《五邪篇》說:邪氣侵犯肝臟,就會導致兩脅疼痛、腹部寒冷、內有瘀血,身體容易抽搐,在特定時間腳會腫脹。治療時要針刺行間穴以引導脅下瘀血,補三里穴以溫暖胃部,針刺血脈以散瘀血,針刺耳間青脈以消除抽搐。

《咳論》說:肝咳的表現是咳嗽時兩脅下疼痛,嚴重時甚至無法轉身,轉身就會感到兩胠下飽滿。

《繆刺論》說:邪氣侵入足少陰經的絡脈,會讓人突然心痛,胸部脹滿,脅肋脹滿,沒有積聚的情況下,針刺然骨前方出血,像吃飯一樣的時間就能治癒。邪氣侵入足少陽經的絡脈,會讓人脅肋疼痛無法休息,咳嗽並伴隨出汗,針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接處,每側各一寸。邪氣侵入足太陽經的絡脈,會讓人身體拘攣,背部僵硬,引發脅肋疼痛,針刺從項部開始沿著脊椎兩側,用力按壓會感到疼痛,針刺旁開三寸,馬上就能治癒。

《骨空論》曰:䏚絡季脅引小腹而痛脹,刺噫嘻。
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曰:肝脈微急為肥氣,在脅下若覆杯。胃病者,腹䐜脹,胃脘當心而痛,上支兩脅,膈咽不通,食飲不下,取之三里也。

《奇病論》曰:病脅下滿氣逆,二三歲不已,病名曰息積,此不妨於食,不可灸刺,積為導引服藥,藥不能獨治也。

《四時刺逆從論》曰:少陽有餘,病筋痹脅滿。

《厥論》曰:少陽之厥,暴聾頰腫而熱,脅痛,胻不可以運。

《腹中論》曰:有病胸脅支滿者,妨於食,病至則先聞腥臊臭,出清液,先唾血,四支清,目眩,時時前後血,病名曰血枯。此得之年少時,有所大脫血,若醉入房中,氣竭肝傷,故月事衰少不來也,治以烏賊魚骨丸。

白話文:

《骨空論》提到,如果感到肋骨空虛、筋絡牽拉著肋骨和腹部,導致腹部疼痛脹滿,並伴有噯氣,就要注意。

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說,如果肝經脈搏微弱急促,就會出現肥胖,在肋骨下感覺像覆蓋了一個杯子。胃病則會導致腹部脹滿,胃脘部疼痛,疼痛上至兩肋,吞咽不順,飲食無法下嚥,可以用三里穴來治療。

《奇病論》指出,如果患病後肋骨下方充滿氣體,並且向上逆流,持續兩三年不愈,稱為息積,這種病症雖然不影響飲食,但不能用灸法或針刺治療,需要配合導引和藥物治療,單靠藥物無法完全治癒。

《四時刺逆從論》中提到,少陽經氣過盛,會導致筋脈痺痛、肋骨脹滿。

《厥論》指出,少陽經氣虛衰導致的厥症,會出現突然耳聾、面頰腫脹發熱、肋骨疼痛,四肢無法活動。

《腹中論》提到,如果患病後胸部和肋骨兩側感到脹滿,影響飲食,並且先聞到腥臊臭味,排出清液,之後吐血,四肢無力,頭暈目眩,經常吐血,稱為血枯。這種病症通常發生在年輕時,曾經大量失血,例如醉酒後房事過度,導致氣血耗竭、肝臟受損,因此月經量少甚至停止,可以用烏賊魚骨丸來治療。

《脈解篇》曰:少陽所謂心脅痛者,言少陽盛也,盛者心之所表也,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,故心脅痛也。

《五臟生成篇》曰:腹滿䐜脹,支膈胠脅,下厥上冒,過在足太陰、陽明。

《經脈篇》曰:心所生病者,目黃脅痛。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也,是動則病手心熱,甚則胸脅支滿,心中憺憺大動。膽足少陽也,是動則病口苦,善太息,心脅痛不能轉側。

《本藏篇》曰:肝小則臟安,無脅下之病;肝大則逼胃迫咽,迫咽則苦隔中,且脅下痛。肝高則上支賁,切脅悗,為息賁;肝下則逼胃,脅下空,脅下空則易受邪。肝堅則臟安難傷;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。肝端正則和利難傷;肝偏傾則脅下痛也。脾小則臟安。脾大則苦湊䏚而痛,不能疾行。

白話文:

《脈解篇》說:少陽經脈所表現出的心脅疼痛,是少陽氣盛的表現。氣盛則表現在心臟,九月陽氣衰退,陰氣盛長,所以會出現心脅疼痛。

《五臟生成篇》說:肚子飽脹,胸膈脹滿,脅肋疼痛,下肢發冷上半身發熱,病邪停留於足太陰、陽明經脈。

《經脈篇》說:心臟生病時,會出現眼睛發黃,脅肋疼痛。心臟主宰手厥陰心包絡,心包絡功能失調,就會出現手心發熱,嚴重時胸脅脹滿,心慌心悸。膽經屬足少陽經,膽經功能失調,就會出現口苦,善於嘆息,心脅疼痛,無法翻身。

《本藏篇》說:肝臟小則臟腑安定,不會有脅下疼痛的症狀;肝臟大則會壓迫胃部,使人感到咽喉阻塞,阻塞咽喉則會感到隔中苦悶,並且脅下疼痛。肝臟位置高則會向上頂住賁門,造成脅肋疼痛,並且呼吸急促;肝臟位置低則會壓迫胃部,造成脅下空虛,脅下空虛則容易受邪氣侵襲。肝臟堅實則臟腑安定,不易受到傷害;肝臟脆弱則容易患上消瘦和虛弱的疾病,容易受到傷害。肝臟位置端正則氣血流通,不易受到傷害;肝臟位置偏斜則會出現脅下疼痛。脾臟小則臟腑安定。脾臟大則會感到肚子飽脹且疼痛,無法快速行走。

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。胸脅好者肝堅,脅骨弱者肝脆,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。

《標本病傳論》曰:夫病傳者,心病先心痛,一日而咳,三日脅支痛,五日閉塞不通,身痛體重,三日不已死。肺病喘咳,三日而脅支滿痛,一日身重體痛,五日而脹,十日不已死。肝病頭目眩,脅支滿,三日體重身痛,五日而脹,三日腰脊少腹痛,脛酸,三日不已死。腎病少腹腰脊痛,胻酸,三日背膂筋痛,小便閉,三日腹脹,三日兩脅支痛,三日不已死。

諸病以次是相傳,如是者,皆有死期,不可刺。

《氣交變大論》曰:歲木太過,風氣流行,民病反脅痛而吐甚。歲火太過,炎暑流行,甚則胸中痛,脅支滿,脅痛。歲金太過,燥氣流行,肝木受邪,民病兩脅下少腹痛,胠脅不可轉側。歲木不及,燥乃大行,民病中清,胠脅痛。歲火不及,寒乃大行,民病胸中痛,脅支滿,兩脅痛。

白話文:

脾胃功能失調,容易導致肋骨下方疼痛。胸部和肋骨經常疼痛的人,肝臟堅硬;肋骨脆弱的人,肝臟虛弱;肋骨向一側隆起的人,肝臟偏向一側。

古籍記載,疾病的傳播有規律。心臟病首先會出現心痛,一天后出現咳嗽,三天后出現肋骨疼痛,五天后出現氣血不通,身體疼痛沉重,三天后不治身亡。肺病會出現喘咳,三天后出現肋骨滿脹疼痛,一天后出現身體疼痛沉重,五天后出現脹滿,十天后不治身亡。肝病會出現頭昏眼花,肋骨滿脹,三天后出現身體疼痛沉重,五天后出現脹滿,三天后出現腰部、腹部和腿部疼痛,三天后不治身亡。腎病會出現腹部和腰部疼痛,腿部酸痛,三天后出現背部肌肉疼痛,小便閉塞,三天后出現腹部脹滿,三天后出現兩側肋骨疼痛,三天后不治身亡。

各種疾病的傳播順序都是這樣,有固定的死亡時間,不能用針灸治療。

古籍還記載,如果木氣過盛,就會出現風氣流行,人們會出現肋骨疼痛、嘔吐等症状。如果火氣過盛,就會出現炎熱流行,人們會出現胸痛、肋骨滿脹、肋骨疼痛等症状。如果金氣過盛,就會出現乾燥流行,肝木受邪,人們會出現兩側肋骨下方和腹部疼痛,肋骨疼痛難以翻身。如果木氣不足,就會出現乾燥流行,人們會出現胸部疼痛、肋骨疼痛。如果火氣不足,就會出現寒冷流行,人們會出現胸痛、肋骨滿脹、兩側肋骨疼痛等症状。

歲土不及,復則收政嚴峻,名木蒼凋,胸脅暴痛,下引少腹。木不及,其𧔌東,其臟肝,其病內舍胠脅,外在關節。火不及,其𧔌南,其髒心,其病內舍膺脅,外在經絡。金不及,其𧔌西,其臟肺,其病內舍膺脅肩背,外在皮毛。

《六元正紀大論》曰:厥陰所至,為脅痛、嘔泄。金鬱之發,民病咳逆,心脅滿,引少腹,善暴痛,不可反側。木鬱之發,民病胃脘當心而痛,上支兩脅。

《至真要大論》曰:歲厥陰在泉,風淫所勝,民病心痛支滿,兩脅裡急,飲食不下。歲陽明在泉,燥淫所勝,民病心脅痛不能反側。厥陰司天,民病胃脘當心而痛,上支兩脅,膈咽不通,飲食不下。少陰司天,熱淫所勝,民病胸中煩熱,右胠滿。陽明司天,民病左胠脅痛,心脅暴痛,不可反側。

白話文:

如果土氣不足,就會導致嚴厲的政治措施,樹木枯萎凋零,胸部和脅肋處突然劇烈疼痛,並向下牽引小腹。木氣不足,其位置在東方,其臟腑為肝,其病症表現為內在的肋間疼痛,外在的關節疼痛。火氣不足,其位置在南方,其臟腑為心,其病症表現為內在的胸脅疼痛,外在的經絡疼痛。金氣不足,其位置在西方,其臟腑為肺,其病症表現為內在的胸脅肩背疼痛,外在的皮毛疼痛。

《六元正紀大論》中說,厥陰所至,會導致脅痛、嘔吐和腹瀉。金氣鬱結,就會導致民眾患上咳嗽、氣逆、心胸滿悶、牽引小腹,以及突然劇烈疼痛,無法翻身的病症。木氣鬱結,就會導致民眾患上胃脘部疼痛,疼痛部位位於心臟附近,並向上蔓延至兩側脅肋。

《至真要大論》中說,如果當年厥陰在泉,受風邪侵襲,民眾就會患上心痛、胸悶、兩側脅肋裡急、飲食不下的病症。如果當年陽明在泉,受燥邪侵襲,民眾就會患上心脅疼痛,無法翻身的病症。厥陰主司天,民眾就會患上胃脘部疼痛,疼痛部位位於心臟附近,並向上蔓延至兩側脅肋,同時出現咽喉阻塞、飲食不下的病症。少陰主司天,受熱邪侵襲,民眾就會患上胸中煩熱、右側脅肋脹滿的病症。陽明主司天,民眾就會患上左側脅肋疼痛、心脅突然劇烈疼痛,無法翻身的病症。

厥陰之勝,胃脘當心而痛,上支兩脅。太陰之勝,病在胠脅。陽明之勝,清發於中,左胠脅痛。陽明之復,清氣大來,病生胠脅,氣歸於左。

白話文:

['少陰之勝,胃脘會心而疼痛,上連兩側脅部。太陰之勝,病症在兩側的脅部。陽明之勝,清熱之氣從中發作,左側脅部疼痛。陽明之復,清熱之氣大量來臨,病症產生在兩側脅部,氣息回到左側。']

2. 論證(共三條)

脅痛之病,本屬肝膽二經,以二經之脈皆循脅肋故也。然而心肺脾胃腎與膀胱亦皆有脅痛之病,此非諸經皆有此證,但以邪在諸經,氣逆不解,必以次相傳,延及少陽、厥陰,乃致脅肋疼痛。

故凡以焦勞憂慮而致脅痛者,此心肺之所傳也;以飲食勞倦而致脅痛者,此脾胃之所傳也;以色欲內傷,水道壅閉而致脅痛者,此腎與膀胱之所傳也,傳至本經,則無非肝膽之病矣。至於忿怒疲勞,傷血,傷氣,傷筋,或寒邪在半表半裡之間,此自本經之病。病在本經者,直取本經,傳自他經者,必拔其所病之本,辨得其真,自無不愈矣。

一、脅痛有內傷外感之辨,凡寒邪在少陽經,乃病為脅痛耳聾而嘔,然必有寒熱表證者,方是外感,如無表證,悉屬內傷。但內傷脅痛者十居八九,外感脅痛則間有之耳。

白話文:

肋骨疼痛的病症,原本屬於肝膽兩條經絡,因為這兩條經絡的脈絡都沿著脅肋部位運行。然而,心、肺、脾、胃、腎和膀胱也都有可能會出現肋骨疼痛,這並不是說所有經絡都會有這種症狀,而是因為邪氣在各個經絡之間傳遞,氣逆不通,必然會依序傳到少陽、厥陰,最終導致肋骨疼痛。

因此,如果因為焦慮憂愁導致肋骨疼痛,這是心肺經傳來的;如果因為飲食勞累導致肋骨疼痛,這是脾胃經傳來的;如果因為縱慾傷身,水道阻塞導致肋骨疼痛,這是腎和膀胱經傳來的。當疾病傳到肝膽經後,就成了肝膽經的病症。至於因為生氣、疲勞、傷血、傷氣、傷筋,或者寒邪停留在半表半裡之間而導致的肋骨疼痛,則屬於肝膽經本身的病症。如果是肝膽經本身的病症,就應該直接治療肝膽經;如果是其他經絡傳來的,就必須針對致病的根本進行治療,辨明病因,自然就能痊癒。

肋骨疼痛可以分為內傷和外感兩種,寒邪停留在少陽經就會導致肋骨疼痛、耳聾、嘔吐。但必須有寒熱表證才能確定是外感,如果沒有表證,就屬於內傷。內傷導致的肋骨疼痛占了八九成,外感導致的肋骨疼痛則較少見。

一、脅痛有左右血氣之辨,其在諸家之說,有謂肝位於左而藏血,肺位於右而藏氣,故病在左者為血積,病在右者為氣鬱,脾氣亦繫於右,故濕痰流注者,亦在右。若執此說,則左豈無氣?右豈無血?食積痰飲,豈必無涉於左乎?古無是說,此實後世之謬談,不足憑也。然則,在氣在血,何以辨之?但察其有形無形可知之矣。

蓋血積有形而不移,或堅硬而拒按,氣痛流行而無跡,或倏聚而倏散。若食積痰飲,皆屬有形之證,第詳察所因,自可辨識。且凡屬有形之證,亦無非由氣之滯,但得氣行,則何聚不散?是以凡治此者,無論是血是痰,必皆兼氣為主,而後隨宜佐使以治之,庶得肯棨之法,無不善矣。

白話文:

肋骨疼痛要分左右,因為左右兩邊的氣血狀況不同。有些人說肝臟在左邊藏血,肺臟在右邊藏氣,所以左邊痛就是血瘀,右邊痛就是氣鬱,脾氣也連著右邊,因此濕痰積聚也在右邊。但如果這樣說,左邊就沒有氣嗎?右邊就沒有血嗎?食物積滯、痰飲積聚,難道左邊就一定沒有嗎?古書上沒有這樣的說法,這都是後人錯誤的解讀,不可信。那到底怎麼區分是氣還是血呢?只要觀察它是否有形狀就能分辨。

血瘀有形狀而且不會移動,摸起來可能是硬的,按壓時會有阻力;氣痛則會遊走,沒有固定位置,或者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。食物積滯和痰飲積聚都是有形的,只要仔細觀察原因,就能辨別出來。而且所有有形的病症,都是因為氣滯引起的,只要氣行通暢,哪裡還會聚而不散?所以治療這種病症,不論是血瘀還是痰飲,都要以調氣為主,再根據情況輔以其他藥物治療,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