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二十三心集·雜證謨 (3)
卷之二十三心集·雜證謨 (3)
1. 針灸法
長桑君針積塊癥瘕法:先於塊上針之,甚者,又於塊首一針,塊尾一針,訖,以艾灸之,立應。
一法曰:凡灸痞者,須灸痞根,無有不效。其法在脊背十三椎下,當脊中點墨記之,此非灸穴,卻於墨之兩旁各開三寸半,以指揣摸,覺微有動脈,即點穴灸之,大約穴與臍平。多灸左邊,或左右俱灸,此即痞根也。或患左灸右,患右灸左,亦效。
一、灸穴法:中脘、期門、章門、脾俞、三焦俞、通谷,此諸痞所宜灸者。
積痞在上者,宜灸:上脘、中脘、期門、章門之類。積塊在下者,宜灸:天樞、章門、腎俞、氣海、關元、中極、水道之類。凡灸之法,宜先上而後下,臍腹之壯用宜稍大,皆先灸七壯,或十四壯,以後漸次增加,愈多愈妙。以上諸穴皆能治痞,宜擇而用之。然猶有不可按穴者,如痞之最堅處,或頭、或尾、或突、或動處,但察其脈絡所由者,皆當按其處而通灸之,火力所到,則其堅聚之氣自然以漸解散,有神化之妙也。
第灸痞之法,非一次便能必效,務須或彼或此,擇其要者,至再至三,連次陸續灸之,無有不愈者。
白話文:
長桑君針積塊癥瘕法:
第一種方法:
先在積塊上針刺,如果症狀嚴重,可以在積塊的頭部和尾部各針刺一針。針刺完畢後,用艾灸治療,效果立竿見影。
第二種方法:
凡是灸治痞症,都需要灸治其根源,沒有不有效的。方法是:在脊背第十三椎骨下方,以脊椎為中心點墨記號。這個位置不是灸穴,要以墨點為中心,向兩邊各開三寸半,用手指觸摸,感覺到微弱的動脈,就點穴灸治。這個穴位大概與臍平齊。多灸治左側,或左右都灸治,這就是痞症的根源。也可以左側患病灸治右側,右側患病灸治左側,同樣有效。
第三種方法:
灸穴法: 中脘、期門、章門、脾俞、三焦俞、通谷,這些穴位都適合灸治痞症。
積痞在上方者,宜灸:上脘、中脘、期門、章門等穴位。
積塊在下方者,宜灸:天樞、章門、腎俞、氣海、關元、中極、水道等穴位。
凡是灸治,都應該先灸上方,然後再灸下方。臍腹部位的灸治,應該使用稍大的艾灸。都先灸七壯,或十四壯,之後逐漸增加,越多越好。
以上諸穴都能治療痞症,應該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
但是,有些地方不能按穴位灸治,比如:痞症最堅硬的地方,或者頭部、尾部、突起的地方,或者有動感的部位。應該觀察脈絡的走向,在這些地方進行灸治,火力到達這些地方,堅硬凝聚的氣自然會逐漸散開,有神奇的效果。
2. 積聚論列方
排氣飲(新和六),養中煎(新熱四),溫胃飲(新熱五),歸脾湯(補三二),枳朮丸(和七九),芍藥枳朮丸(新和十六),四磨飲(和五二),十香丸(新和十五),木香人參枳朮丸(和八二),理陰煎(新熱三),神香散(新和二十),暖肝煎(新熱十五),五味異功散(補四),腎氣丸(補百二十),保和丸(小三五),《指迷》七氣湯(和五一),溫白丸(攻六一),和中丸(和八七),秘方化滯丸(攻五八),助氣丸(攻六七),三稜丸(攻六十),大健脾丸(和八五),勝紅丸(攻六六),《三因》紅丸子(攻九六),大和中飲(新和七),感應丸(攻五四),遇仙丹(攻五一),小和中飲(新和八),赤金豆(新攻二),神佑丸(攻四八),草豆蔻丸(和一六七),百順丸(新攻六),阿魏丸(攻六四),阿魏膏(外三一二),大硝石丸(攻五六),琥珀膏(外三一七),三聖膏(攻三八),化鐵丹(攻五九),水紅花膏(外三一九),蘆薈等丸(寒一六八後)
白話文:
排氣飲、養中煎、溫胃飲、歸脾湯、枳朮丸、芍藥枳朮丸、四磨飲、十香丸、木香人參枳朮丸、理陰煎、神香散、暖肝煎、五味異功散、腎氣丸、保和丸、七氣湯、溫白丸、和中丸、秘方化滯丸、助氣丸、三稜丸、大健脾丸、勝紅丸、紅丸子、大和中飲、感應丸、遇仙丹、小和中飲、赤金豆、神佑丸、草豆蔻丸、百順丸、阿魏丸、阿魏膏、大硝石丸、琥珀膏、三聖膏、化鐵丹、水紅花膏、蘆薈等丸,這些都是中醫藥方,各自有著不同的功效,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。
3. 論外備用方
消食丸(和九十,行滯),枳實丸(和八四,食癖),木香檳榔丸(攻五十,火盛積堅),曲術丸(和百十,宿食),法制陳皮(和七十),香砂枳朮丸(和八十,氣積),白朮丸(和三七八,息積),陳曲丸(熱一六三,冷積瀉痢),曲糵枳朮丸(和八一,食積),流氣丸(和一五五,逐寒滯),桃仁煎(攻三九,血瘕),枳實導滯丸(攻五七,濕熱食積),安脾散(熱六七,冷積),三稜散(攻三六,積痞),雄黃聖餅子(攻六九,去積),三稜丸(攻三七、六十,血癥食積),神保丸(攻五三,寒積痛),穿山甲散(攻四十,血癥),備急丸(攻五二,寒積),消痞核桃(攻八七),守病丸(攻六五),紅丸子(熱百九十,寒食積),熨痞方(攻八八),大異香散(攻四四,脹滿),加減四物湯(婦百十二,血積)
白話文:
消食丸、枳實丸、木香檳榔丸、曲術丸、法制陳皮、香砂枳朮丸、白朮丸、陳曲丸、曲糵枳朮丸、流氣丸、桃仁煎、枳實導滯丸、安脾散、三稜散、雄黃聖餅子、三稜丸、神保丸、穿山甲散、備急丸、消痞核桃、守病丸、紅丸子、熨痞方、大異香散、加減四物湯,這些都是針對不同症狀的藥方,可分別用於消食積、食癖、火盛積堅、宿食、氣積、息積、冷積瀉痢、食積、逐寒滯、血瘕、濕熱食積、冷積、積痞、去積、血癥食積、寒積痛、血癥、寒積、脹滿、血積等問題。